首頁>Club>
求大師講解?
1
回覆列表
  • 1 # 幽墨練字

    楷書只分寫好了和沒寫好兩種,“寫死了”大都是一些寫不好楷書或者只會寫醜書的人,用來攻擊和挖苦楷書寫的好的人,來緩解內心的自卑之詞!

  • 2 # 雲林書童

    “把楷書寫死了”這句話,我以為是平時說的一種俗語,意思應該是:楷書書寫太呆板,如同“匠書”,具體講,筆墨不夠靈動,行筆缺乏舒展,結構機械無個性,佈局章法氣悶不生動,如同兒歌裡唱到的一樣:“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

    還是老話,學習書法離不開傳統基本,書法創作更離不開傳統功力。學習的過程除了勤奮努力,持之以恆外,臨習創作還需要講究方法,博學廣引,涉獵百家。這就包括讀帖、臨帖、默帖、脫帖、溫故、創作、交流等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可投機取巧、好高騖遠。

    不知這位朋友在認真讀帖、臨習碑帖過程中,有沒有這種感受:仔細觀摩經典法帖和碑刻時,那筆墨裡濃淡枯溼的線條,彷彿有著生命一般在流動!那逆揚頓挫的筆法,那一氣呵成的神韻又是否讓你驚歎感慨!心潮湧動!我想,如果朋友有了這種感覺,一定會理解什麼是“把楷書寫死了”的意思了。

  • 3 # 周明書法

    一是字僵不活不靈動,二是缺少變化,字字雷同,三是狀如運算元,就是常說的如同印刷體般。書壇常詬病某人的楷書像印刷體便可給學書者以現世的啟示。楷書之難不僅在於線條結體的功力和章法的安排上,最難以克服的是僵和俗的處理。這是一對很大的矛盾:楷書想要寫的活和靈動些,往往會陷入俗的境地,而要脫俗,往往又會陷入僵的羞境。不到化蛹為蝶,浴火重生的地步,是體會不到這一意境的。

  • 4 # 手寫咖

    說白了也就是沒有領會到楷書的真正書寫方法,寫的字太過呆板!

    硬筆的點畫是不好學的

    因為用筆的區域和力度太細微了,沒有書法功底的人即便現場看著老師寫,還是極有可能覺察不出其中的端倪奧妙。那怎麼辦呢?

    1. 網站上搜索一些書法影片,反反覆覆的看。

    我曾經為了學會歐體豎鉤,把影片放慢1/4看了不下十來遍,最後終於攻克這座山頭。

    2. 準備一些毛筆字的書寫工具(不想花過多時間在毛筆字的人可以買一張水寫布/水寫紙)

    把28種楷書筆畫都練一遍,對於零基礎或者功底差的,這個過程可能要半年左右。楷書筆畫可以選擇歐體,顏體或者趙體。

    3. 開始硬筆的學習

    在經過上面的修煉後,不會再被人指出“筆畫都沒寫好”這種傷臉面和自尊的問題。可以放心從容的從毛筆字貼中汲取營養,但是硬筆終究不能像毛筆那樣千變萬化,臨寫者需要自己能判斷識別哪些該刪減哪些該保留。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字無百日功!

  • 5 # 高山流水3066

    把楷書寫死,這個提法本身就有問題。試問何謂楷書之“楷”。不就是標準,合乎法度的意思麼!那麼,標準,法度如果不是一定的又何以謂之“楷”所以,把楷書寫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且,並沒有幾個能把楷書寫到“死”這個境界的。

    所謂“印刷體”不也是人寫出來的麼?不好看的話,不會用來當成公共版本印刷的。說楷書寫成印刷體,只不過是不肯下功夫的人偷換概念所為,不足論之。

    說到這,不由不提的,倒應該是“館閣體”館閣體簡單說就是,大多數人的楷書達到了差不多同一水準,而不見有所精進者,以至於大家的楷書呈現近乎千人一面的現象。那麼,能說館閣體就不是好楷書麼?就好像,大家都是85分,能說都學習不好麼?個人認為,現代人還沒有資格對館閣體說三道四,就是因為能把楷書寫死的人太少了。40分都得不了,還笑話人家八十多分的,本身就是笑話。

    當然,無論真草隸篆都理應書寫心性,流露性情。但前提是有深厚的功力做基礎,方可不逾矩而無不為。但現在大多都是跳過原始積累,恨不得直接發家致富……說到這,想起了上學的時候的課堂筆記,那絕對是率性直達!類似的還有醫生開的藥方……

    至於說到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這就得說到真正能把楷書寫活的那些大神級人物了。要是百分制,我斗膽給打個一百二吧。一個能把楷書寫死,一個能把楷書寫活,這就是大師和大神的區別啊。

  • 6 # 暢想歷史

    把楷書寫死了,如同說讀書讀呆了,是小機率的事,不願背書的人總是嘲諷背書的是呆子,結果自己是傻子,背書的成了精英。不願下硬功夫練楷書的人往往喜歡給下功夫練楷書的人定義,其實這些"草聖"只是門外漢,為了標榜自己投機取巧是天賦罷了。

  • 7 # 不二齋

    第一、寫的呆板、無生氣、不懂變化。

    第二、把某一家寫的很深入,缺無法突破。

    破解:

    第一、多讀書、多看字帖。

    第二、轉益多師,多寫其他書家。

  • 8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把楷書寫死了,其實也就是說你把字寫了呆板了,沒有變化了,寫的僵硬了。

    那麼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只寫楷書,不寫其他的書體。

    這種現象其實在學習楷書的人當中是非常普遍的。我見過好多人,他們的理由就是,人的一生很短暫,而且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那麼,書法又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他覺得用他一生有限的精力是沒有辦法去攻克這麼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所以他選擇用她這樣的幾十年的時間來專攻書法中的一個書體,他認為這樣做的話。就可以完全地將這個書體給寫好了。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正確的。人的一生確實經歷是很少的,而書法又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我們要想在某一個領域做得更好的話,只有可能在這其中傾注更多的精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說你這一生就只能學習這一種書體,或者說你一生就從來不接受其他的書體,這樣來說的話是不對的。

    這就好比我們說一個專家。他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他可能是研究某一個人物中的專家。比方說我們說某某是一個研究清朝歷史的專家,而且他研究的還是晚清的歷史,那麼他研究晚清歷史中的哪一個人呢?比方說他只研究慈禧這個人,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他這幾十年之中,只能看關於慈禧的東西呢?

    或者說他從一開始就研究慈禧的生平,研究慈禧的一生,而其他的歷史,而比如說清朝是怎麼建立的,慈禧之前的清朝是什麼樣的,慈禧死後清朝是怎麼樣的,這些問題,他要不要有所研究和涉獵呢?我認為這些問題,他當然都要考慮到。這些問題不僅對於理解慈禧那個朝代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它還有利於給慈禧做一個準確的歷史定位。

    如果他只專注於研究慈禧這樣一個人。只研究從慈禧的出生,然後到慈禧死這一段經歷的話,其他的時間他不去涉獵,他也不去了解,那麼他就無法從一個全域性的,或者說從一個歷史的、大的維度上來理解,慈禧這樣的一個人物,那麼它的研究是有偏頗的。

    這同樣的我們學習書法也是這樣,我們學習書法當然可以,只專攻一種書體,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只學習楷書玩不去涉獵其他的東西我們要把其他的書體都要了解到,而且都要掌握一點,這樣的話對於我們學習書畫來說是很好的,如果你只寫楷書的話,那麼砍樹,只會越學越死板。

    這是我們常見的,很多人寫楷書寫的很死的一個原因。

    第二、執筆太過僵硬

    這個問題其實就有點牽扯到執筆法的問題了。我們都知道宋代的蘇軾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就是執筆無定法。但是我們還知道另外一個書法家,比方說歐陽詢,他會說要抓的緊握的牢。

    那麼這樣的話,如果我們去考察蘇軾和歐陽詢這兩個人的書法你就會看到他們的書法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歐陽詢的楷書相對來說是好一點的,他的楷書,法度嚴謹,中宮緊收,歷來被人所稱道,但是如果你去看他的形書的話。他的行書寫得非常的拘謹。在藝術水平上相比於他的楷書來說就會大大打折扣。但是我們去看,蘇軾的書法的話,你會看到蘇軾的說法是一種瀟灑,灑脫的氣度在其中的。

    這一點當然與這兩個人的性格有關,但是我們不得不說這樣的一種差異,也許和他們兩個人的執筆方式的不同有很大的關係。

    這當然也啟示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執筆的時候不能太過僵硬。

    第三,對原帖的表現力度不夠。

    什麼叫對於原帖的表現力度不夠呢?也就是說,有些人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他可能把某一個書家很重要的特質,或者說他書法中一個很重要的細節給忽略掉了。

    這當然也有可能和他現在的字帖有關,當然也有可能和模仿能力有關。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需要注意的問題。

    當然,這樣的問題解決,也是很簡單的,第一要選擇一個清晰的,一個好的臨帖的版本,第二個就是一定要掌握好你臨帖的技巧。

    而選擇一個好的臨帖的範本的標準就是要清晰,而且他對於細節的呈現,不模糊,能夠很清晰的給你呈現出這一書家在書寫過程中的某一個細節。

    而所謂的好的臨帖的技巧都就是能夠百分之百地展現這位書法家的書法面貌以及他的書寫風格。

  • 9 # chinayu2017

    書法:書是具體的筆畫,法是抽象的原則。掌握抽象的原則之後,可以自由發揮,而不是拘泥於某個人具體寫法。這些原則如:輕與重,虛與實,正與欹,粗與細,向於背等等。

  • 10 # 華夏曆史文化

    書法作為線條藝術,不能簡單地重複,通常人們把寫簡單重複、毫無變化的字的上稱為字匠,寫得再漂亮都是字匠而非書法家。筆畫需要有所變化,字也需要有所變化。

    現在流行的田英章兄弟楷書,學歐陽詢楷書而來,但學得過死,筆畫與字毫無變化,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字匠。

  • 11 # 升降沉浮

    楷書寫死了,意思就是寫呆板了,像印刷體,缺乏生氣。出現這種原因主要是筆不活範,腕力不夠。還有就是過份的注重每一筆的位置,輕重,斤斤計較於一點一畫,沒有整體觀念,這在一些功力,腕力都夠的人出現較多。

    克服這個問題,一是堅持不懈,把腕寫活。再有就是深入的讀貼,為什麼你學習的範本不是死的,領會法貼之妙。另外,在學習楷書的同時,寫寫行書,草書,從這些書體中領會點畫之間的過渡,呼應,讓楷書字活起來。下面是我的楷書,一幅小字,一幅大字。

  • 12 # 書法有云

    把楷書寫死了,是什麼意思?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的看法有二:其一,就是在書寫楷書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應用筆勢,將楷書中的每一個獨立點畫單純的當做一個筆畫來進行書寫,筆畫之間的呼應不明顯或者沒有;其二,就是缺少點畫的變化,字若運算元,千篇一律。這兩種情況,我們基本上會說你將楷書給寫死了。

    圖片:倪瓚《楷書詩卷》

    我記得在唐代孫過庭的《書譜》裡頭有這麼一句話:“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這句話大體的意思就是說,楷書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書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如果在書寫楷書的時候沒有點畫的變化那麼跟寫字有何不同的地方呢?何來談及書法的藝術性。

    圖片:蘇軾楷書《醉翁亭記》區域性

    點畫的多變在古代的書法藝術中可以算是一個原則性上的問題,但是隨著現代人對書法的審美不同很難將這一原則堅持下去或者更有甚者刻意去追求點畫的變化而忽視其他書法的“理”與“度”等共性方面的知識。

    圖片: 顏真卿《自書告身》

    因此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個人以為:在技法上楷書的書寫應該追求筆畫之間的呼應,也就是筆勢;在風格上我們應該追求點畫的多變,使之儘量避免於字若運算元的情形發生。

  • 13 # 一笑貫長天

    楷書練的時間太長了,所以再練其他書體或者是其他楷書時難以適應。

    練習楷書時需要穿插練一練其他書體,或者是練習一種楷書後,在適當的時機加入另一種楷書的練習。

    這種練習方法能改變那種楷書練死的慣性,比如我們練習歐楷一段時間後,當你對歐楷有一定深度的認識後,這時可以加入另一種楷書作為輔助練習。當然如果你的適應能力較強,最好的增加草書的訓練,因為草書的訓練能夠增強你的靈活性的訓練。

    楷書練到死手是件非常不好的現象,如果把楷書練死了,不但不利於楷書向其他書體的轉化,就是楷書這一項,你都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 14 # urna風之度0

    把楷書寫死了。“死”含如下幾層意思。

    一,毫無生機。只是筆畫拼湊成字,不成為生命體。

    二,不知筆變。各種筆畫沒有變化。(無粗細、重輕、藏露、方圓、直曲等對比變化,相同筆畫重複處理,等)

    三,結體僵硬。筆畫之間沒有配合,沒呼應、迎讓等。筆畫無節奏、無氣息的沉浮吐納。

    四,造型呆板。只有四方,沒有斜側,只有站立,沒有亭立,等。

    五,狀如運算元。排列如運算元,大小雷同,整齊劃一,死氣沉沉。

    六,因上不變。楷書上一個字寫好了,下面的字“因上而變”。有意連(呼應),有變化。如:上字“捺”帶刀,下字“捺”決不能重複。沒有“因上而變”,則面目雷同,讓人審美疲勞而死。

    七,只有一形。一個字,只會一種形式。如“上”只會寫唯一字形(即很多個“上”寫得一模一樣),不知變通出“無窮”的字形。

    八 ,只會一體,無我而死。只會一種字法如“顏體”,未採百家之長,導致自我是“顏真卿”的複製,沒有自我,失去自我,自我已死。

  • 15 # 創新炎黃

    《破除楷書臨帖“瓶頸期”5條小妙招;能把楷書寫死,說明你有了臨帖第一步成功:帖象了;繼續堅持就會活出自由》

    一、“把楷書寫死了",那該怎樣把楷書寫活呢?在個人看來,把楷書寫死就是個不扣不折的偽命題!

    書法靠臨,從不象到象,從形象到神似,一個過程,一個進級的過程。能將楷書寫死,只證明臨帖者終於有了把字寫得形象的成績。再進一步,你的楷書就有了神……

    圖:臨帖第一步就是要有能力把楷書寫死,是進步不是失敗!

    二、感到自己楷書帖品“死板”了,可能你進入了“瓶頸期”,摹帖是解困“絕招”;

    當然還有可能你的書法練習進入了第一個“瓶頸期”,那麼筆者建議專門摹帖幾天!心儀有書帖一直摹寫結合,寫得十分形似為止。

    書法練習的瓶頸期,摹帖是最好的緩解心理壓力的好招法!筆者效率之選!

    圖:摹臨結合,寫出原帖形神

    三、選擇楷書入門,學學田英章楷書法並不壞處,重研筆法結構新意!

    楷書書法入門學習首選已成共識,選楷書入門至少可以少走彎路,早建立起筆法與結構的認識框架。楷書還同樣是我們現代簡體規範漢字的範本,更容易形成現代漢字的實用書寫技巧技法!

    現在流行的書法入門選帖中,田英章楷書是絕大多數初學者的選擇。失敗者極少!流行自有流行的道理!

    圖:田英章先生大量示範教程也許值得觀看!

    四、參考一些行楷的書法甚至館閣體的書法很能改觀“楷書寫活”!

    題面說楷書寫死了,這擔憂的是"臨進去了卻出不來的尷尬"。……

    參考行楷筆意,寫出筆畫間的呼應關係,楷書自然活起來!誰叫行書叫動態書法呢?啟功說過“楷書當了行書寫”的道理就在這理!

    其實,人遠做不到機器般的複製,影印機印表機的本能,人根本不可實現。即使有也只會象愛因斯坦一樣的鳳毛璘角。

    五、多層次讀帖,找到寫活楷書的活水源頭!

    楷書書寫功夫有三方面技法:筆法、結構、章法。按這三個層來讀帖,從而找出三方面的楷書書寫技術要素,分另各個擊破,領會原帖中的技術技巧!

    書法作品風格有三大影響因素:筆畫形態、筆畫布局位置、筆畫間形態上、位置上的呼應關係。從這三個因素同樣可以發現隱藏在原帖中的書法妙處。

    有了6方面的引數讀帖,再寫活楷書也就有了“章法”!

    附:

  • 16 # 白先生如是說

    談點個人體會。

    學書法,一般會從楷書入書,對初學者而言,要培養最基礎的造型、筆畫、構的概念,楷書是最適的的書體。

    楷書的鼎盛時期是在唐代,虞、褚、顏、柳等大家輩出,風格各異,但均呈現法度謹嚴、細條清晰、結構得體等特徵。

    顏家廟碑

    初學書法講究入貼、出貼,所謂寫死了,就是入貼了,入得很深,深得寫進去出不來了,寫得很象很象很象,無法融入自已的東西。當我看到有的人將貼子臨得惟妙惟肖,一邊驚歎於學書者的精神和認真程度,另一方面又覺得,差不多完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

    一、初學者對書法理解不夠,以為臨貼就是臨得越象越好,這本來沒錯,但是一味追求形似而選 擇一本貼主義,其結果是要麼進不去,抑或是進去出不來,

    二、這和選 貼有關係,最初選貼,靠的是眼緣,覺得哪家法貼好看,或者是自已喜歡就臨,這樣很好,因為讓你去臨不喜歡貼子,確實不合理。但臨了一段時間後,有了一定的用筆基礎,另外個人審美 也有了一定的變化或提高,可以合理的再換一個楷書,甚至可以再臨個漢隸也豐富一下自已的用筆。不是達到似象非象的效果。

    石門頌

    三、再舉個負面例子,象田氏楷書,寫死人不償命。他們寫得一手好字,教得一手好字,但和書法無緣。

    四建議,真的想寫好這了,以楷為先,再來個漢隸,或者加個魏碑。

    五,另處說一下,有些大書法家臨貼,真的不象啊,哈哈。看圖。

    趙之謙 何紹基 臨的《石門頌》

  • 17 # 千年蘭亭

    初習唐楷,尤其是歐體的人,極易滑入板滯一路,把字寫得呆板。

    唐楷法度森嚴,其中是歐體為甚,而歐體中又以《九成宮》為甚。想那《九成宮》乃是皇帝老兒命令書寫,稍有不慎,輕則砍腦袋,重則滅九族,所以一筆一畫都是極有講究。

    因其如此,一是學起來難,二是容易讓人寫得拘謹。所以習唐楷後,建議臨習魏晉小楷,學習魏晉風度,增加楷書趣味。此外,也可學習楊凝式《韭花帖》。

  • 18 # 翰墨書道

    把楷書寫死了,是指因學習方法方式不當或個人的理解認識深度不夠,把楷書書寫成就像運算元那樣排列齊正,萬字如初一模。後者說把楷書寫成就像是用尺子畫出來的一樣,毫無生機和意趣,點畫線條意態僵硬缺少變化或靈動。

    我們知道,自唐代以來,由於書法的高度完善和成熟,使得以後的人們非常難於超越其書法法度,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書法經典法度,隨著“法”的追求意識,加上學書者的認識理解誤區以及臨摹學習的悟性靈性不高,就非常容易把楷書寫“死”了。具體來說就是缺乏靈動的氣韻。從結構處理在看一下,以柳公權的“其”字為例。先看處理的非常靈活的方面。看“其”的各個點畫起筆的變化。還有“其”中間的兩個短橫的俯仰開合與粗細輕重變化,豐富而微妙。如果我們將“其”中的兩個小短橫處理成粗細一律的兩個小短橫,甚至把他們和左右兩邊的豎畫都連線起來會有什麼效果,顯然這個字就會變得死板僵硬毫無生氣起來。在歐陽詢《九成宮》中的“泉”字。如果我們把“白”部的中間的那個小短橫與左右的筆畫連線起來,會怎樣呢?

    這是結構處理方面的原因,還有就是因技法不夠嫻熟,用筆遲滯凝結不能暢達,也會把字寫死了。其實,把字寫“死”了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可能因人而異,也有學習方法不正確的原因。還有臨摹書法師法碑刻較之師法墨跡更容易把字寫“死”了。

  • 19 # 子衿書法

    書法講求點畫相承,上筆之終,接下筆之始。下筆之始,承上筆之終。每個點畫由何處來,到何處去,都能清楚的看到。不只是行草書這樣,楷書亦然。

    什麼樣的楷書是“活”的?趙孟頫的楷書,就是“活”的典範。我們現在學習書法的朋友,很多人開始學習,都是以唐楷入手。唐楷是碑版書,在連貫性方面本來就弱。再加上現在對書法的認識,總把碑書當正宗。越寫越死。反而把靈活流暢的楷書視為柔弱乏力,俗媚無骨。

    現在的書法,不缺少技法,欠缺的是觀念。觀念左右著技法 。看看幾個專寫醜書的人就可以知道。他們有技法,卻不按字的規矩去寫。偏要寫成殘疾的樣。

    要寫活楷書,首先要轉變觀念。碑版書應用於碑刻銘石,廟堂殿宇,公文政令。它的字型莊重端正。應用範圍小。翰牘書為日常所書,應用廣泛。把翰牘書與碑版書分清楚。明確二者的書寫與應用場景。碑版是正宗,翰牘書同樣也是正宗。二者都應學習。便能區分出楷書的“死”與“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能夠戒菸成功,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