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同學都上了高中,有一部分同學去了國際學校。
3
回覆列表
  • 1 # 亦之安然

    那會兒上外國語,發現韓國人很奇葩,晚上為了逃出去玩他們把圍牆(鐵柵欄)拆了一部分,夏天的時候,因為周圍都是樹掩蓋住了,結果秋天一過,學校發現了,直接上的鋼筋水泥(監獄材質)。

  • 2 # 留學觀察者

    我於去年九月來到這所國際學校,當時是新生,所以由學校排了課表。作為一枚剛從公立初三畢業,三年幾乎沒上過美術課已經快忘了美術老師長什麼樣的萌新,在得知自己排上了美術課的時候簡直欣喜若狂!!但很快我就發現了問題,大家都是大觸,只有我一個手殘人士……_(:зゝ∠)_ 看著身邊的大觸幾筆就勾出物品的輪廓,我只能默默地用鉛筆一遍遍描著線稿。也正因為如此,開學的第一次Project就得了一個慘不忍睹的C+(其餘成績都是A,簡直不能忍!!!)。曾經一度我甚至想過換課,可惜升學顧問不讓……但慢慢地,我發現這個從英國來的美術老師其實十分nice!他會讓我們用左手,甚至嘴持筆作畫。他會在上課的時候順便教我們攝影技巧。他還會將每個人的畫作仔細貼上在牆上。瞬間讓同學們有種大師的感覺有木有!!但同時,每次作業他還是一直延續著嚴格的評分標準來打分。雖然我的基礎不太好,但在他的細緻、耐心地“諄諄教導”下,我的水平不斷提升,從C-,到C+,再到B-,現在是B。平時課堂上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比如昨天課堂上的繪畫“比賽”,就是將兩張人物照片等分成十份,組內每個人畫人物的一部分,並且在作畫過程中並不溝通,最後拼接,以原照片的相似度分勝負。話不多說,上圖!大家看看哪幅畫得更好?

    嗯,後一幅最終勝出!

    工程與設計課,在國際高中裡也算是比較高階的課程。最初,我們從職業規劃開始,預測將來的工作領域,型別,甚至任職公司,然後將自己的規劃在全班面前演講。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便是個人專案。我選擇了vex robotics,一個全球性的機器人比賽。搭建的過程中充滿了艱辛,但也增強了我做事的邏輯性。目前機器人的底座已經完成,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才藝秀

    國際日

    參加中蒙國際學校(ACAMIS)游泳比賽

    教室一角

    學習很忙,生活多姿多彩,這是很棒的人生體驗!

  • 3 # 崔崔汐

    其實有一些國際學校還是很好的,我本人就在南京國際學校的。都是外國教師,全英語教學,而且國際學校都是非盈利性學校是不能吞錢的,所以只能把錢用在其他地方。我們學校還是用電腦教學的,但是一年學費要23萬左右

  • 4 # 李錳看教育

    我想大家都曉得國際學校教育的個性化,但是在各種媒體上,我都曾看到批評國際學校教育的文章,我便想借此機會,來表明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為,如果把國內學校比喻為一杯白開水,那麼國際學校即是在白水裡加了一包茶葉和蜂蜜。

    有些人說,國際學生整天就是在玩,一天到晚學不到什麼,但我卻認為我在國際學校收穫的要比在國內學校的多得多。首先,認為國際學生沒有作業是一個荒謬的想法。我有一個在國內學校唸書的朋友說,他們初二平時的作業量最多不超過一個小時,但是一到期末考試,七、八個小時的作業量都有。但是在國際學校,中學生的作業量一般在每天二到四個小時左右,每一天的作業都十分平均。但到期末考試階段老師並不會增加作業量,因為國際學校對考試的理念是檢驗你平時的學習情況,其實是應該不需要複習的,因為那些知識都是要求你平時就要掌握的。

    對於作業,在國內學校都是抄抄寫寫,並不給你很多機會讓你去運用你學到的知識。但在國際學校,作業的難度要比抄寫難度大很多。其中最常見的作業便是做PPT,你要運用在課堂學到的知識與你自己的研究與看法來製作一個幻燈片。這樣的作業不僅妙趣橫生,而且允許你去探究一些你很好奇的事物,並在同學之間的交流中,讓你看到不同的觀點。譬如在一次生物解剖課上,我突然對人的心臟十分感興趣,並回到家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和使用網際網路來索取資訊,令我對生物的學習倍感興趣。國際學校的課程也很豐富:戲劇、設計、西班牙語等等,不怕你找不到,只怕你挑花眼。

    其次,我認為在國際學校學到的更多是學習方法,為人處世,品德品行,身體素質。例如語文課,老師會教你從哪幾個方面來分析這篇文章,然後讓你去自行分析另一篇文章。畢竟,你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直有老師給你灌輸知識,所以要學會自己獨立思考。而從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和小組討論中,我們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這對將來進入社會也有極大幫助。另外,多樣的體育活動使你的大腦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習狀態也會大大提高。體育活動也是調節學習壓力的重要方法,不像在國內學校,連體育課的時間都會被所謂的“主課老師”剝奪。

    總的來說,我認為在國際學校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視野,用一種有趣的方式來傳送給我們知識,而且還是我們學到了對我們的人生有用的種種能力。我認為,這種方法要遠比填鴨子似的教育有用得多。

  • 5 # 青年史學家

    是否讀博士本身是一個困難的選擇,接下來專業、方向,等到考慮地域的時候,還有在國內讀和出國讀兩種。人文專業尤其講究師承,所以選擇出國讀人文專業的博士,如果還打算回國發展,確實要有很深遠的考量。新加坡有歷史專業博士的兩所大學排名每年都在攀升,但實際做東亞研究尤其中國歷史的還是相對有限。新加坡國立東南亞研究更強,南洋理工相對好些,但是也更注重一些比較新和跨界的領域,比如科技史。所以務必同自己的研究方向興趣結合來申請,而不是隻看大學的排名而已。甚至一個單獨名聲在外的導師也是不夠的,也許你連論文委員會都找不到其他合適的教授。(當然導師本身也是非常重要,如果可能在申請前跟他/她之前的學生聊聊吧,你會收穫很多。一個負責的導師即使嚴厲無比卻會讓你的幾年博士生涯辛苦但有收穫有成果地順利走完,我自己的導師就是這種情況,要求非常高,對學生做的東西經常看不上,說話也實在不大好聽,起先我沒事就要哭幾鼻子,想到要去辦公室就怕,一把年紀了實在不應該。可幾年後要畢業了才意識到,就是這種嚴格才逼得我一直前進,沒有半途而廢。放羊式的導師也不少見,這種不是最差的,起碼不會太多幹涉你,全靠學生的自覺性和悟性,適合那種特別有主見和想法的學生,算是風險投資吧。但還有一種,過於自信武斷,且有著強烈家長式控制慾的導師,不論對你的研究是否懂得,也要擺出一副我最行的樣子。遇到這類導師如果心理不夠強大,難說就退學了;心理強大的,也可能做出了跟自己初衷背道而馳的研究。)

    在新加坡做歷史博士的語言關大概會比多數人來之前想象得要更難克服。誠然這裡生活上英語的需要遠不及歐美國家那麼多,用中文普通話(新加坡稱作華語)交流,從超市商場到學校的食堂基本暢通無阻。可是在幾年博士生涯的伊始,有一件事情可能會狠狠打擊到你,就是你聽不懂新加坡學生的英語——Singlish絕非浪得虛名。我本科是要過英語專業八級的,申請博士雅思也是很高的分數,之前在國內教過本科生英語,碩士是英文授課。儘管如此,我很快發現會跟不上新加坡學生的提問。這裡要提一下新加坡的獎學金,跟同類專業其他國家的獎學金對比,確實是相當豐厚的,去做田野研究和開會的經費也相當慷慨。但世上自然沒有白吃的午餐,只要你是獎學金接受者,在第一學期沒有過渡也沒有培訓的情況下就要開始做助教,完全沒有辦法避免跟新加坡學生交流。 我當時的感覺是,前一天聽美國/澳洲教授的課可以自如發揮有來有往,次日給學生上討論課,整個人就彷彿北方人進入了粵語語境般雲裡霧裡,連蒙帶猜,全靠曾經的教學經驗在支撐著沒有垮掉。

    人文學科的助教同理工類差距稍大,我認識的理工助教大多是帶著學生做題,以說為主,且有固定答案套路;文史則主要是討論,要回答學生的問題,還要對學生的報告加以評價,於是對助教的聽力和口語要求都非常高。至於Singlish有多難懂,在影片網站或者微博搜搜就知道了。美國和英國的朋友初來乍到都跟我抱怨過常常聽不懂他們說話,尤其是電話裡,何況你我?而我所知道的其他中國學生不少因為這個問題導致學期末教學評分太低,後期直接被安排做網上的助教,這對於畢業後還想申請高校工作繼續從事研究和教學是比較不利的一個因素。同時繁重的教學任務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你在前面兩年會被分散掉很大的精力。一方面自己就要修6門課,一方面要教四個學期的書,所以第二年結束要參加博士資格考試的時候,自己的研究計劃可能並沒有太多的進步和潤色。而新加坡博士獎學金是四年,這基本意味著你要在餘下兩年內又要做田野研究,去看檔案,修改自己的計劃,再開始寫作——這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 嘛。我在的幾年內,只有兩個學生完成了。一個是本身碩士就在歷史系讀的,所以她博士可以免掉了三門課;還有一位學生是發表了英文小說的紀錄片導演,他的英文寫作能力別說我們了,即使普通的英語母語學生也趕不上。所以如果申請成功,請務必突擊一下聽力口語,尤其多找一些新加坡英語的片段來,相信我,開學後你會感激我的。

    似乎說了很多負面的東西,看起來彷彿在新加坡讀歷史是一件很不快樂也不明智的事情。其實不盡然,只是讀博士本身多少意味著苦行僧生活的開始,要放棄許多,克服許多,不論在哪兒讀,都是一場修行。所以我願意把能想到可能會對後來者產生比較大影響的事情說出來。而這幾年下來,自然也有美好的回憶,許多片段和細節,偶爾想起,嘴角還是會有上揚的弧度。

    同學是一個比較驚喜的組成部分,至少對我來說是一個有溫暖、有所增益、也拓寬視野的特別體驗。同學這個詞大概也不算恰當,他們大多是用colleague“同事”,因為在國外的博士生看來,博士早已不是一個學習(learn/study)的過程,而是一項從事研究的工作。和國內大部分一路讀書到博士的情況不同,人文專業尤其是歷史系的夥伴們不少都閱歷豐富背景各異。雖然新加坡大學博士生裡中國學生的比例相當高,但到了歷史系卻彷彿一個聯合國。首先由於前文所說東南亞研究的強大,自然有不少東南亞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學生,柬埔寨寮國越南緬甸泰國印尼菲律賓日本韓國,當然還有隔壁的馬來西亞。很難避免帶有“天朝上國”心態的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其中一些來自曾經很不入你眼國家的夥伴們研究能力很強,有著非常好的訓練,人文素養也許也高出我們的平均水平。於是不免對自己之前的無知與莫名其妙的嘚瑟感到羞愧——也算三省吾身的一部分吧。第一年入學時候修一門課還遇到了一個不丹學生,我猜對於身體原因不能上高原的我來說,大約是此生唯一見到不丹人的機會了。

    其次可能因為新加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對於各種文化的包容性,還有很多亞洲以外的博士生,而且他們中不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比如跟我同時讀書的有在釜山電影節拿過獎的美籍紀錄片導演,有澳大利亞籍在寮國多年從事NGO工作的美女姐姐,也有美軍在新加坡的一個上校,後來還來了墨西哥前外交官,如是種種不一而足。跟這些人的交流可以讓思想旅行,老話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學生大部分在進入博士學習時候只能做到讀千卷書,而這些夥伴們早已行了幾萬裡的路,同他們的討論不管是學術上的課題還是時事熱點,都常有好似打開了另一扇窗戶的震撼。內心想,噢,原來還可以這樣想這個事情。並且也因為他們大都年長我們不少,所以對我們的研究會非常沒有保留地建議、批評,沒有競爭感緊迫感,更不會藏著掖著。直到現在,我還會收到他們不時發來的同我研究有關的資料。

    當然這點對於只願意跟同胞交流的朋友來說可能是一個相對不利的特質,因為人文類的中國學生數量十分有限,零星的幾個男女有別性格各異,尋找到同行之人機率略低。看著食堂裡三五成群的中國學生,自己端一份砂鍋默默刷著手機吃飯是不可避免的尷尬。不過比起去歐美讀書必須每天自己做飯或者啃冰冷的三明治(在美國住了一年,說多了都是眼淚),能夠在宿舍樓下要一份份不怎麼正宗的砂鍋麻辣燙牛肉麵肥腸粉已經是一種福氣。所以,即使要自己去消化和麵對這份孤獨,大概,也不錯。修行的日子一個人走在路上,心無旁騖,獨自看著一路的風景,聽著自己內心的聲音,也沒有什麼不好。

  • 6 # 力邁中美國際教育

    第一,國際學校和傳統學校的課本有什麼區別?

    小編了解到目前的國際學校更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通常國際學校對閱讀的重視明顯地體現在教材上,提供的課本閱讀性通常都比較強。而傳統的國內學校,更注重的是應試教育。而國際學校開設的課程體系中課本條理清晰,解釋細緻,使人一讀就豁然開朗。擁有中美國際教育第一品牌之稱的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提供的卡文特課程體系的課本更多的是培養孩子們的應用能力,閱讀能力,思考力,團隊協作能力及領導力等!

    第二,國際學校和傳統學校學業的輕重有何區別?

    大多數人的印象,國際學校學生作業少,但同大多數人想象中不一樣的是,國際學校的作業少,並不意味著學業就輕鬆。然而國際學校培養的學生除了處理應有的作業以外,更多的是培養孩子們對未來的規劃和思考。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會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作業負擔的輕重能解決的。對於選擇就讀力邁中美國際學校的孩子,更注重的是畢業後準備出國留學,計劃出國留學或出國深造的孩子,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和大學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孩子們從踏入力邁中美國際學校的校門就要開始發掘自己的興趣,瞭解國外大學。相信家長們都很清楚,做好這兩件事可沒那麼簡單,讓孩子能發掘自己興趣,找到合適孩子自己的專業方向,就需要讀很多書,研究各個專業,學會規劃自己的未來,申請到一個心儀的大學,這種勞心勞力的程度不亞於每天做那些高難度數學題,而且其意義重大。當然,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更有許多社團活動,這些都是在校學習的一種方式,透過社團活動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是應用能力,思考力,團隊協作能力及領導力等,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快樂學習的作業!

    第三,就讀國際學校可以感受國際化教育及生活環境!

    通常國際學校提供的校園文化和教育體系,都是目前國際認可度很高的教育體系,採用最合適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成功融入到“國際化”的大環境。例如力邁中美國際學校就全面引進了美國的卡文特教育體系,力邁中美國際學校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引進此課程體系的國際學校,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曾學習的是這套課程體系。

    另外,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提供的課程體系有6個特色:1.中美雙學籍; 2.國際認證的課程學分;3.中美政府認證的資格證書; 4.美國原版高中課程體系;5.具備美國教師資格認證的外籍教師授課;6.分層教學,走班上課等特點。

  • 7 # zxcvbndhdje

    我是在中國香港的哈羅國際學校,有來自二十多國家的朋友,也有中國的,分小學部,初中部等,校園很大很漂亮,平常交流說的都是英文,中途是不可以轉學進來的,上的課有外教,各種戶外,課外的課。但上久了會發現中文越來越不熟練,所以大多數人都報了中文補習班。給別人說自己是國際學校的,有時別人會羨慕,但有時會說我們不愛國。所以我們學校的華人並不多,大多數是異國朋友和混血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