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rico元創時代CEO
-
2 # 辛and娜的喵生活
紙質書也好電子書也好,亦或者音影片等都只是知識承載的不同形式而已,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真正吸收了這些知識,讀懂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而在此基礎上,自己是否有所思有所想。至於選擇什麼的形式,這個根據自己接收的習慣來就好。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傳統的紙質書,一是,有種傳統延續的情結,喜歡觸控紙質書本的感覺,喜歡看著剩餘未讀厚度慢慢變薄的成就感;二是,喜歡在觸動的語句上進行標註,以便重複品讀,紙質的話更能翻閱檢視。
-
3 # 巴山匆匆過客
眼睛好的話讀電子版也未嘗不可,只是那種感覺永遠比不上半下午一盞茶一絲涼風一縷陽光窗外晃動的樹影手中握著愛不釋手的書慢慢細品耐人尋味
-
4 # 思思愛分享
電子書特點:
1、 節省空間
電子書普遍儲存容量大,節約物理空間。
2、便攜
便於攜帶、雲儲存,下載便捷,可隨時隨地閱讀,更符合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下的碎片化閱讀習慣。
3、 人性化
電子內容方便檢索、頁面設定可調節(如字型大小等),閱讀體驗更人性化。
4、 趣味性
設計靈活多樣;豐富的多媒體功能,提供聲、畫、字多重閱讀體驗和互動,更能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紙質書特點:
1.更具情懷
在這方面,紙質書具備了一定的天然優勢,不論各種材質帶來的觸感差異還是油墨味帶來的閱讀慾望都是無可比擬的。這種體驗,電子書替代不了。在打個比方,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所有的課本都是紙質本,所以在我們腦海裡根深蒂固了一種思維模式就是:說到書,腦子裡首先想到的就是最簡單的紙質版書籍而不是什麼電子讀物。有些紙質書籍真的是越舊越愛,這樣的情懷電子書很難滿足。
2.排版、插圖
如果電子閱讀器要顯示排版跟插圖滿分的的配圖就很難實現,比如我們需要看一本跨頁彩圖的書,包括畫素、色彩深度都是一般家用顯示器比不了的。雖然現在科技發達,有可以完美展示這種圖片的電子讀物,但是價格卻高得驚人,就更不要提便攜程度了,同時也失去了彩墨的閱讀體驗。
3.筆記
在做筆記方面,紙質書可以直接在書上進行書寫,想到什麼就可以寫什麼,具有一定的靈敏度,比較有儀式感。同時碰到自己喜歡的段落還可以隨時拍下來。
4、質感
終於說到了紙質書的質感。總有一種聲音在說,紙質書的“質感”和閱讀體驗是無法被替代的。這也很可能是紙質書重新走紅的一個重要原因,紙質書的觸感讓人更容易沉浸在閱讀中,才有了真正的“讀書”的感覺,這是很多高階的電子書所提供不了的。
書和電子書之爭,就和南北方的鹹甜粽子之爭一樣,大家的意見始終無法統一。即使現在電子書發展那麼快,但紙質書相比電子書仍然更受歡迎,而且眾多研究也表明,文字的呈現方式對人們的認知咪表,閱讀體驗與結果的影響還是很重要的。電子書會取代一部分紙質書,但不能替代全部,有些紙質書的需求電子書滿足不了。 未來人們也許會電子閱讀,但是紙質書也不會沒磨滅。
不過,不管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我覺得對於讀書這件事而言,大體都是一樣的。有位作家曾經說過:“一本書就是一頓正餐,你必須願意花時間精心準備、細嚼慢嚥。確實,不論讀一本紙書還是電子書,都是一件耗時的事。無論書的形式如何變幻,時間的投入都必不可少。”
所以,不管是電子書還是紙質版書,只要是本好書,讀下去就好了。況且,傳統紙質閱讀與數字化閱讀並不衝突,只是載體不同罷了。
-
5 # 鐵板古卷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希望看答案的各位能先明白兩個概念。碎片式閱讀 和 沉浸式閱讀 。
其實自我感覺的“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因為四處得來的碎片化知識,經常帶有三個弊端 :
1、不利於培養深度思考能力習慣在碎片時間獲取一些資訊,既然是碎片時間,那麼都不會很長,所以能夠看的篇幅也不會很長,看一百多字的微博微信,幾秒鐘就讀完了。而恰恰由於其篇幅有限,所以大多都是闡述一個現成的結論或者邏輯簡化後的資訊。時間久了就養成了這樣一種思維習慣: 這個說的對,那個說的好,被別人的意見和觀點拖著走,漸漸變得狹隘獨斷,難以深入思考。
2、知識的使用效率下降單獨的一個知識點非常容易獲取,尤其是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獲取資訊短平快。但由於碎片化的特點,導致腦海裡的知識點經常是孤立的,像一盤散亂的珠子。每一次只能拎出“一個”即止,而不是連續的“一串”,於是只能處理淺維度的資訊。所以雖然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多了,但使用資訊的效率反而下降了。就像每次都把一篇好文收藏了,幾乎再也沒看過,而且匆匆瀏覽一遍什麼也沒記住,所以學習層次一直提升不上去。真正高效的學習,其實是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
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單獨學習一個個技巧或操作,雖然也能拓展了一部分視野。但是如果本來沒有自己的知識框架,只是一味往你腦子裡塞東西,想要應用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知識點串不起來,根本系統運用不起來,那這些知識對你又有什麼意義呢?有時候反而會誤導你。所以,我覺得如果在學習一門知識的初期,能建立一個全面的、體系化的認知是很重要的。在隨後的學習中將新的知識點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內,重新消化理解,能將與之矛盾的內容排出體外,才可以進入一個良性迴圈。要快速進入一個領域,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個領域的【經典書籍】找出來研讀一遍。但是這對大部分【上班族】的人來說很花時間,並且也很難做到,但也並不是做不到。可對於【學生黨】來說是切實可行的,可惜,我浪費了大學四年能夠好好提升自己的時光。
3、不利於提高學習的質量在我看來,我們努力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增進認知深度。
而影響我們提升認知效率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學習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二是用於學習的時間。
從宏觀角度看,有助於提升認知效率的努力方向也有兩個:一是想辦法提升自己學習內容的質量並增加數量;二是增加有效學習的時間。
不過,這兩個解決方案其實是有內在衝突的:要學習的知識越多,要求的時間就越多,我們的時間就越不夠。而這兩個因素中,時間是更剛性的因素——我們無法把一天24小時再多掰出來哪怕一分鐘。因此,我們只能優先提升學習內容的質量。網路上有句名言: 現在眼睛裡流的淚,都是當年腦子裡進的水啊。我覺得這句話從一個角度理解的大概意思就是: 當下浪費光陰、不好好努力、不武裝自己,未來會因為【曾經的懶惰】和【錯誤的決定】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更多的時間。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不要讓自己陷入學習的“老鼠賽道”。在老鼠賽道中,我們看起來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實是在原地打轉。
下面解釋一下沉浸式閱讀
沉浸式閱讀,顧名思義,就是沉浸在閱讀這種體驗之中,並且在一定的時間內斷絕與閱讀之外的資訊的聯絡。
所以,沉浸式閱讀的必要條件就包括大量且連續的時間,不受打擾的環境,大量完整且成體系的資訊內容(優質書籍)。所以不難看出,大部分手機或電子產品提供的閱讀體驗都是達不到沉浸式閱讀的條件的。沉浸式閱讀的主流還是要依靠紙質書。
這種閱讀的好處我不想過多描述,你可以直接把上述碎片化閱讀的缺點倒過來,那就是沉浸式閱讀的優點。
最後說一下,碎片化閱讀和沉浸式閱讀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閱讀方式,你可以自己選擇。長期用一種閱讀方式就會形成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會直接影響你的思維方式。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避免碎片化閱讀!
如何避免呢?只看紙質書。不不不,請記住這句話“長期用一種閱讀方式就會形成閱讀習慣”。所以大家可以先培養閱讀習慣,假如你已經養成了沉浸式閱讀的習慣,即使今後你只看電子書,依舊可以避免碎片化閱讀的缺陷!
回到問題:讀書了必須讀紙質版嗎?終生的話並不用,但是對於小孩和沒有養成沉浸式閱讀習慣的人來說我建議他先讀一兩年的紙質書(名著,文獻不要讀娛樂書籍)。養成習慣以後,在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所以紙質書還是必須要讀的!
-
6 # 打假才能做到最好
似乎網上很多說法表述,說中國人不愛看書,其實網路上看新聞,看小說,看名著很多的,不一定非要看紙質版。崇洋媚外的那些人當然喜歡西方落後的紙質版閱讀方式。
-
7 # 會學最重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紙質書的比例在不可避免的降低。在中國其實紙質書的的下降比例不是很大,因為盜版等原因使出版機構還有興趣來出紙質書。而在美國亞馬遜上,電子書現在已經超過紙質書了(從銷量上來講),但是紙質書的比例還很高。而且它們的性質不同,也就是不同時候會讀不同樣的東西。
為什麼要讀紙質書,我們從四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1.紙質書本身門檻比較高
你在網路上寫一篇文章,馬上就可以發出去;但你要找人願意為你印刷就有一定的門檻了,有了門檻要有基本質量的把控。舉個簡單的例子,網路上有很多謾罵,但你很少見到賣掉了一份報紙,上面還有有胡言亂語的謾罵。因為沒有人會願意把這樣低質量的東西專門印刷出來。
同樣,我們在網上看的網路小說有好的也有壞的,總體來講好的比例不高。原因是這些作品的發表成本太低,沒有人把這道關。這個“關”不是編輯來把的,而是透過市場把關的。
所以,紙質書總體來講質量是比較高的(與網路媒體相比)。
2.教科書需要讀紙質書
有人說紙質書出來以後,我能否用放在電腦上、手機上閱讀呢?這是可以的。比如我們讀一些言情小說、偵探小說,你可以在手機上用碎片時間看,是比較方便的。
但還有一類書——教科書,是需要來回翻的,就不大方便用電子版的,而且有時候你還要在書上寫寫畫畫,這類紙質書還有很大存在的必要性。對一個學習的人來說,教科書的重量、價格成本都不是最重要的。例如,你上大學花掉了幾千塊錢的教科書的費用,你不會覺得昂貴,因為大家上大學想獲得的收益是比這大的多。這和你讀一本消遣的書是不一樣的。
3.經典圖書最好讀紙質書
還有一類是你會反覆閱讀的經典書,我比較建議讀紙質書。因為讀紙質書的時候你會思考,你也可以反覆翻,有時候可能會讀兩三遍。
在讀經典書時,你需要一個相對安靜、比較完整的時間,比如讀半個小時,哪怕讀一刻鐘,有時甚至一讀一兩個小時,沉浸進去,這樣比較好理解它的內容。所以,這一類書我覺得用紙質書比較方便一些。
4.出於怡情養性,你需要讀紙質書
有些人習慣讀紙質書。很多人讀書是為了怡情養性,這就跟有人練瑜珈一樣,他並不覺得這是一個負擔。
有時候讀書,需要在一個很舒服的咖啡廳裡,或者在家裡,外面下著雨,自己坐在書房的窗前,慢慢地去品味,去體驗。在這種情況下,紙質書的效果會好很多。
打個比方,從吃飽飯的角度來講,你吃快餐就可以,快餐的營養還是不錯的,味道也OK,但你不能老吃快餐,人總是要享受一下美食。很多時候我們吃的是它的味道,而不僅僅是營養成分。
也許你會說電子書裡所有的內容也都有了,文字都一樣,為什麼要讀紙質書?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吃一道精緻的正餐,而不是吃快餐,這是有差別的。
-
8 # 模職散人
當然從古至今讀書人莫不是拿著書本看書學習,用手機看電子書還是這些年流行起來的。我個人認為不論是抱著書本看書,還是拿著手機看電子書,都是我們讀書學習的途徑。這兩種方式分別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首先我想說的是紙質書籍會讓我們有一種接觸上的感覺,讓我們感覺到實實在在的觸感。而且現在的學生都是使用紙質書本來學習知識,這讓紙質的書籍存在有了很大的意義。不過紙質的書本不利於儲存,像防水啊,火啊還有人為因素都容易損壞它們。
隨著現代社會高速的發展,智慧手機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基本人手一部。那麼網路就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它把無限的內容推送到我們的手機上,讓我們學習知識,增長見識。而電子書就是其中一種。它讓我們接觸到的東西更多,更廣,人們想看什麼內容都可以在手機上面搜尋到,這大大的方便了人們生活。不過長時間看手機對眼鏡不好,雖然我們接觸的東西多了,但其中的內容要自己去分辨,因為太過碎片化了。
總之,不論是何種方式看書,都是讀書的正確開啟方式️️️
-
9 # 田在心上438
感謝邀請~儘管現在電子媒介已經在很大範圍上替代了傳統的紙媒,但我依然有些偏執地認為紙質版的書才能讓人真正有讀書的感覺。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其他孩子的遊戲玩的再嗨,卻也沒有一本閱讀本能夠吸引我,媽媽給我買一本故事書,就能讓我在她的辦公室裡安安靜靜地呆上一整個上午不鬧人,上學以後我會很貪戀剛發下來的新課本的墨香,後來長大了,開始喜歡看各種各樣的雜誌,不停地買,不停地攢,我的書目要遠多於室友的化妝品。現在上班了,身處電子資訊的時代,各種閱讀軟體的便捷讓我們看書變得更加容易,但是,我還是喜歡找點安靜的時間,捧上一本紙質版的書,泡上一壺茶,享受閱讀的樂趣。無論到何時,我想,應該都還是有愛紙質書的人吧,而我,也必然是這其中的一員。
-
10 # 海邊的櫻桃園
我認為讀什麼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和用什麼媒介沒有什麼關係。
書,如果我給下一個定義是為某一目的,按照一定的邏輯,系統編寫的文字集合。
紙也只是一種承載書內容的一種媒介物,就如最早書籍是刻印在竹簡,絲帛上,之後造紙術發明,印刷術發明,才有了紙質書在長期佔據了書籍承載主題的位置。
當然目前來看,紙質書讀閱讀的體驗還是最好的。但是便捷性而言,電子閱讀器也不錯,不易長時間觀看。如果未來設計出有利於研究的閱讀器,或許會取代紙質書成為主流閱讀方式。
最後想說說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我目前的理解還是我在《關於閱讀》一文寫的悅己利己而已。讀書有所得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
-
11 # 使用者2549622226727
大學以前,建議紙質為主。既保護了孩子們的視力,又不會造成網癮。大學及以後紙質和電子板並重,既迎合了趨勢又增加了資訊量。
回覆列表
對於我來說,我還是非常習慣讀紙質書,所有電子螢幕,電子閱讀器雖然也能閱讀,但是,我個人覺得紙質書的那種感覺是一切電子產品無法替代的。總而言之,讀書重要是在和作者溝通交流思想。與古今中外的作者進行思想的溝通和交流。能做到這樣一點,無論電子版還是紙質版,我認為,個人所什麼樣的工具閱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為什麼要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