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愛繪畫

    水壓套圈遊戲機童年時的一種流行玩具。機身上只有兩個硬塑按鍵,機體充水,但不充滿,留有少許空氣泡。機身中央有兩根豎針,以及若干個塑膠圈。遊戲時,按下按鍵,就能產生水壓,將水往上噴。透過控制水壓,並且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將塑膠全套在豎針上。簡單的說,這個遊戲機的玩法就是套圈圈。

    擴充套件資料

    童年遊戲撞柺子流行年代:1996左右人數要求:2人以上場地要求:小型空地道具要求:(無)規則說明:不需要任何運動器具,把一條腿抬起來,放到另一條大腿上,用手抱著抬起的腳,單腿在地上蹦。玩的時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條腿膝蓋來攻擊別人,可以進行單挑獨鬥,也可以進行集體專案,以腳落地為輸。運動性:鍛鍊腿力和培養集體意識,而且規則明確、競技性強,更因為具有安全性而得到了極大推廣。可操作性:男孩子都喜歡。打雪仗流行年代:其實那個年齡段的人都喜歡這個遊戲人數要求:人數不定,人多為佳場地要求:下雪之後的場地道具要求:(無)規則說明:沒有固定規則,隨便怎麼打都行。評價:算不上游戲,只能稱之為“玩”。藏貓貓流行年代:1999~2003左右人數要求:3人以上,人多為佳場地要求:小型空地道具要求:矇眼布規則說明:選定一個範圍,大家經過猜拳或一定規則之後,選定一個人先蒙上眼睛或揹著大家數數,可長可短,而其他人必須在這段時間找到一個地方躲藏,時間到後那個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為下一輪找的人.沒有被找到,且最後回到出發點沒有被尋找者發現的人,將不參與第二局的猜拳,直接成為躲藏者。遊戲可反覆進行。評價:90後的玩法加入了藏貓貓的內容,是兩個遊戲的合併。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童年遊戲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天青煙雨001

    我小時候主要的玩具是滾鐵環,那個時候想要玩具,都得自己做。沒用的水桶上鐵圈取下來,用粗點的鐵絲彎個鉤,這套玩具就做好了。學會之後會去挑戰各種高難度,上各種臺階,鋸好的樹木上面都是和小夥伴一決高下的場地。

  • 3 # 流浪小木匠

    對小時候回憶最深的就是小夥伴們去河泡子滑冰車,因為我們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的一個小村莊,這裡冬天最低氣溫零下三十多度,一年四季裡面冬季也是最漫長的季節。對於我是一個八零後的小時候的快樂都是自己尋找到。

    記得小時候上學是吃兩頓飯,放學時間是下午兩點鐘,因為學校離家還有三里路走到家也得二十多分鐘,吃完飯寫完作業天以擦黑,因為東北的天比較短,三點多就黑天了,小朋友們不顧寒冷的天氣拿上冰車就去村南面的河泡子去滑冰車,我們比賽看誰滑的快,互相追逐著,偶爾還來一個急轉彎。

    冰車都是自己親手做的,用兩塊木板下面放上八號線鐵絲,然後上面在定三塊到四塊木板固定,週六下午還有周日就在馬路上滑冰鞋還有抽冰尜(因為我們當時一週是放一天半的假,那時候村裡的路也沒有車。)這些算是玩具吧都是自己親手做的,原料都是木材,冰車和冰鞋做法一樣,(當然有條件好點的家庭家長給買副冰刀上面自己固定塊木板)。冰尜就更好做了先做一個鞭子,一塊木頭用刀修理一下,下面用腳踏車的車珠子砸進修理好木塊的底部,然後再刷一點紅漆就可以和小朋友們比賽了。

    八零後的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看著天空夕陽西下小時候的畫面對映在腦海裡好像就在眼前一樣,也成了最美好的回憶當然也只能是回憶了。看看有多少八零後玩過這些我們年代所謂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玩具》,致青春!

  • 4 # 吳夢得1

    我們小時候哪有錢買玩具呀,都是自己做的,冬天削冰猴,做冰車,鏈子瓣槍,春天做風箏,彈弓子,夏天做粘蜻蜓的網子,用馬尾做套知了的套子,到了秋天用小秫秸折手槍,機關槍,找最粗的分杈均勻的大麻子秸做大麻子車,把核桃掏空做核桃車,用最粗的紫穗槐枝做弓箭,那時最希望得到一把能打響的小火槍,有一次鄰居有一同伴把他哥哥玩壞的小火槍給了我,把我美壞了,找塊木頭比著用小鋸條一點點鋸出槍身,鑽眼,做槍栓,槍機,又鋸一截破車架子做槍管,把子彈殼火帽砸去做發火,到生產隊拉水的水櫃上偷偷剪一節放水的膠帶頂替橡皮筋,就這樣忙活了二十多天一把象模象樣的小火槍做成了,又去生產隊採石場搞點炮線拆了取出火藥,第一次試槍時又激動又緊張,先把火藥倒進槍管用碎紙頂緊,再把火柴頭放進彈殼屁股後,一扣板機,呯的一聲,一道火光從槍口噴出,我和小夥伴們都高興的跳起來。

  • 5 # 蟲二小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三峽大山區,童年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飢餓感沒吃過飽飯,糧票布票油票什麼都得按計劃供應,更沒有玩具的概念,但擋不住兒童的好奇心,冬天長板凳滑雪堆雪人舊搪瓷缸子拴根細鐵絲燒木炭在寒風中舞圈,父親會木工農閒時做的木工活,經常拿著斧子刨子鋸子偷偷倒騰,沒少捱罵,如今回想起來也覺得蠻開心的。

  • 6 # 虛白室主人

    謝邀請。對於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人來說,要回答這個問題有點悲催。回想起來,那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什麼玩具呢!但天下有生命的動物都是在玩中長大的。玩既是天性,也是自然狀態下的自我學習過程。看自然記錄片就能看到,那些生活在原始森林,大草原上的大大小小,類聚群分的各色動物,自幼玩耍遊戲的狀態直接決定了長大後的生存狀態。遊戲的、玩的狀態對生命的成長有如此重要。但我們從記事起就被教育勞動之重要,遊戲之無用有害。大人們直呼遊戲玩耍為"害人”。當然,即使如此,天性是無法壓制的。在遠離大人的視線外,遊戲玩樂象撒了韁的Mustang一樣恣肆汪洋。兒童的遊戲也脫離不了大人預設的世界。那個時代壞人,好人,敵人,朋友的界線分明。男孩子們玩的最多的就是抓壞蛋,打特務。拈柴棒為槍,撮土塊成彈。而最厲害的武器是摘下帽子,裝滿草木灰,扔向敵陣,打得煙飛土散,塵埃飛揚,一片戰爭場面。也有因此而確實打得對立成派,好長時間不相往來。當然,偶爾也會有高檔一點的玩具與遊戲,比如滾鐵環,比如玻璃彈珠,比如自制木器手槍,比如自制撲克,比如紙摺疊成的飛機,比如火柴盒相疊沾成的小汽車,……但這都是很難人人能擁有的豪華玩具。一旦擁有,便成“玩主",成眾星共捧之月,“粉絲”猛追之星。往事成煙,但願童真如初,普天之下的童稚皆樂有所玩,玩有所樂!

  • 7 # 思念的念兒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兄弟姐妹多,根本就不會買什麼玩具,想要玩具只能自己動手造。現在想想那會的我們動手能力絕對是現在的孩子比不了的。那會印象深刻的玩具就是用楊樹的嫩枝條去了芯做的口哨。那時候村裡的楊叔柳樹多,那會玩的最多的也就是這些樹。柳枝,楊樹枝,經常被拿來當武器玩。過去這麼多年了,記憶裡還是那會的哨子吹出的聲音,現在孩子們估計很少玩這些了,基本上玩具都得買,很少能接觸到大自然的這些東西了。其實孩子還是更應該接觸大自然,童心和自然才是最好的和諧畫面。但時代變遷,城中村拆遷,不用說玩,估計連村子都見不到了。想要玩,還得去旅遊景點,花錢不說,還會受限制,這個不能摸,那個不能碰,是真不如我們小時候來的暢快了。

  • 8 # 寧寧8512

    雞毛鍵子,沙包和橡皮筋。好像除了這些基本沒有玩具了吧。雞毛鍵子是每年冬天必定要縫製的。從家裡櫃子裡找出銅錢,媽媽做鞋子的針線簸箕裡拿出針線、碎布、打吊瓶的塑膠管剪開,縫製而成,再去巷子裡別人家後院撿些雞毛,齊活。冬天穿著媽媽做的老棉鞋,雞毛鍵子踢起來彈到鞋幫子上蹦、蹦、蹦。所以為啥在冬天才玩,夏天穿涼鞋踢的腳疼呀,單鞋也沒有那樣的效果。小時候每年縫沙包縫雞毛鍵子不知要縫多少個,每次我感覺我縫的針腳都很細緻,這個奠定了我現在偶爾釘個紐扣縫縫縫補補的功底,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栽吊蘭的根軟,是怎麼回事?該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