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工人小吳
-
2 # 真誠範哥
我們在野外垂釣,經常會遇到走漂的情況,也就是當餌料拋入水中以後,你會發現浮漂會慢慢的漂移,慢慢的離開剛剛拋投到的位置,遠離你的窩點,這種情況發生以後會大大影響上魚,因為你的鉤餌已經遠離你的窩點。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我就把我在釣魚中的方法告訴大家,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1.首先我們可以先調整浮漂的調釣,我們可以把浮漂調低目釣高目,這樣做的話我們的調釣就會變得比較頓,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走漂。
2.如果是輕微的走漂,我們可以先更換吃鉛大的長腳浮漂,長腳浮漂的穩定性比較好,在加上浮漂吃鉛大,這樣對輕微的走漂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3.如果走漂很嚴重的話,我們還可以重鉛躺底滑鉛釣法,也就是加大鉛皮,將鉛皮兩邊的太空豆開啟,開啟約20公分,這就是滑鉛釣法,可以有效的防止走漂。
-
3 # 李漁匠
野釣深得廣大釣友的喜愛,在充滿了刺激和未知性的同時,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流水走漂就是其中的一項,如何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是衡量你是否是一個合格釣魚人的小標準!
野釣一般都是在江河湖泊或者水庫中進行,流水和水底對流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漲水魚落水蝦,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有經驗的釣友會經常的選擇暴雨過後漲水的時候去釣,往往收穫頗豐!
一些初學釣魚的釣友遇到此類情況可能會感到很苦惱,產生焦躁,其實只要做出一些改變,就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一:換釣位
二:浮漂的選擇
三:縮短子線
四:調整餌料的狀態和型別
一:換釣位
有流水,就會有緩流或者順流,我們可以將釣位換到緩流或者順流的位置,採用搓餌或者掛顆粒性餌料以及活餌的方式進行作釣,這樣釣起來比較順手,窩子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二、浮漂的選擇
吃鉛量低的小漂對水流的抵抗力太弱,可以選擇修身型的,吃鉛量大一點,目數多一點的浮漂!
修身型浮漂在保持吃鉛量的同時橫截面積較小,可以有效減少水流對它的衝擊,增強整個釣組的穩定性!
目數多的浮漂可以抗衡水流對線組的影響,即使在移動過程中,也能夠長時間地保證有一定目數露出水面,延長等待訊號的時間,以便與你更好地觀察魚吃餌的動作!
如果換上吃鉛量大一點的浮漂,還是走漂,這個時候調漂就可以稍頓一些,調低目釣高目,比如調平水釣二三目甚至五六目,讓子線彎曲一些,增加魚餌和子線在水底的附著力!
三:縮短子線
應對流水,子線一定要縮短一點,減少餌團在水中的行程,以免被衝的更遠,利用鉛墜重量的帶動,讓它儘快觸底,增加一點摩擦力!
四:調整餌料狀態和型別
儘量用搓餌或者一些顆粒性餌料【皮筋顆粒、玉米、小麥】!
餌料一定要增加粘性,減少霧化,以免在水流的衝擊下,鉤上很快就沒餌了,沒餌,還怎麼引魚上鉤!
如果水流過快,商品餌料難以奏效,活餌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用蚯蚓、小河蝦、小泥鰍等等,這些是肉食性魚類的最愛,特別是漲水的時候!
如果流水相對較大,有經驗的釣手一般會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跑前釣法
二:雙錢釣法
三:妥協釣法
四:甭尖釣法
一、跑鉛釣法
這是用的最多的一種方法!跑鉛釣法分為大跑鉛和小跑鉛!
大跑鉛是讓鉛墜躺在水底【流水大的情況下,可以增加鉛皮】,起到錨的作用,流水也沒法推得動,將鉛皮座上面的太空豆拉上去一些,讓鉛墜可以自由的前後滑動!
小跑鉛就是將浮漂上推,讓雙子線彎曲,開啟鉛皮座上面的太空豆,但是鉛墜不躺底,主要靠鉤餌跟地面的摩擦力【這種方法適合緩流,犧牲一定的靈敏度來維持鉤組在水中的穩定性】!
總的來說,跑鉛釣法操作比較簡單,而且針對流水也很實用,但是靈敏度會大打折扣,這就要求我們觀漂的時候,注意力更集中一點!
二、雙鉛釣法
雙鉛釣法應對走漂還可以,比跑鉛釣法的靈敏度要好一點!
雙鉛釣法顧名思義就是要用到兩個鉛墜,是把跑鉛釣法和普通的懸墜釣法結合了起來!
【1】將已經調配好的鉛皮一分為二,大的那塊裝在正常位置,剪成小塊的那塊裝在長子線上【起到錨的作用】,既可以固定線組,又不失靈敏度!
【2】上面的鉛墜比下面的鉛墜要小一點,上面的鉛墜按照正常的調漂方法先調到一定的目數,具體幾目,根據自己的喜好!調好之後在下面的鉛皮座上卷一塊相對大一些的鉛皮,讓它躺底,把子線壓在水底;上面的鉛墜用太空豆正常固定,下面的鉛墜鬆開太空豆,讓它可以自由的滑動,上下鉛墜的距離相當於“子線”長度!
這兩雙鉛種釣法相對而言操作比較麻煩一點,但針對流水比較實用,熟能生巧,用習慣了就好,比跑鉛靈敏度高一些!
三:妥協釣法
這種方法只適合緩流或者水底的輕微對流!別的不需要改變,只用把浮漂向上推一點,保持走漂過程中我們還能看到一定目數就行!
在不停的拋竿過程中,水底會形成一條帶狀的窩點【從拋竿點到浮漂不動或者完全末入水中之間的距離,但是這個距離不要太長,一米左右最好】!
我們只要仔細觀察浮漂在走動過程中,找出上頂或者下頓這些變化,照樣能輕易中魚,如果沒魚吃鉤,就要及時揚竿,避免餌料帶拉的距離過長!
三、甭尖釣法
如果碰到走水非常急,換漂,跑鉛釣和雙鉛釣法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給樓主推薦另一種釣法——甭尖釣!
這種釣法不用浮漂,以看竿尖抖動來判斷是否有魚吃鉤了!
甭尖釣法還可以沿用我們的原釣組,只是不用浮漂了,放開鉛皮座上面的太空豆,讓它可以自由滑動,拋竿之後,水流自然的把線組繃直,讓杆子和線組形成一定的夾角,有魚來吃的時候,會看到竿尖抖動的情況!
這種釣法不用打窩,水流急,打了窩也沒用,會被的無影無蹤,我們可以一個鉤搓增粘的商品餌料,另一個鉤掛蚯蚓或者紅蟲,葷素搭配,起到誘釣結合的目的!
-
4 # 漁人自悅
一看問題,就知道。這位釣友和我一樣。是一個熱衷於臺釣的釣者。不喜歡鉛墜躺底的跑鉛及傳統釣法。走水的確是釣者很頭疼的一件事!但是,已經開開心心跑了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沒有不下竿的理由呀!是不是?今天趁著這位釣友的問題,就這種走水情況該如何調整做釣。說一說我的一些做法吧!還望釣友能夠認真閱讀採納!
一、浮漂的選用
我們的漂盒肯定不止是一隻浮漂。我相信應該是各種造型、各種型號。那麼,到底有多少釣友能認知它們的自身特點呢?今天就說說對抗走水的浮漂!
這種浮漂叫做帆漂。漂身扁平,有較低的迎水面積。所以,能將水阻降到最低。這個浮漂我也只是聽說,還沒使用過。但是,聽說效果極為明顯,口碑不錯。
這種短棗核我相信大家漂盒裡都應該有吧!這類的短棗核浮漂相對其它形態的浮漂來說。迎水面積最小、體積最大、吃鉛也大。所以,這類浮漂在走水做釣時上牽力較大。在輕微走水時會有不錯的表現。
對應稍微走水時,應選用吃鉛較大的短棗核浮漂。調釣時,應該調高釣高。保持有足夠的上牽引力。不至於因走水將浮漂沒入水中。一般都會調八九目,釣七八目。
二、線組的變化
走水做釣時一定要把線組放到最小號。因為,線號越大;直徑越粗。因此,線的水阻也會越大。
再說說比較嚴重的走水時應該如何對應?
相對較為嚴重的走水時,更換浮漂已經達不到能夠穩定浮漂的目的。這時,必須改變線組。
上圖就是線組的變化—雙鉛
具體做法為:
1.將鉛皮座上方的太空豆上移5—8公分。漂座下方的定位太空豆下移。使得二個太空豆距八字環相差大約5—8公分即可。
2.將原鉛皮做的鉛皮取下。直接裹在上述二個太空豆上即可。
3.選取大於本只浮漂吃鉛量的鉛皮。直接裹在鉛皮座上。
可參考上下二副圖片:
這樣,一副雙鉛線組就大功告成。但是,漂像也會有所變化;黑漂必中。
還有一種更為簡單的做法。如下圖:注意下鉤子線的鉛皮。
這也是一種雙鉛的變化,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而且,不影響懸墜的靈敏度。
1.將浮漂調的高一些。
2.選取大於調目吃鉛的鉛皮。
3.將鉛皮直接裹在子線的上下鉤間。(這裡需要注意,不要將鉛皮緊貼下鉤。這樣會影響下鉤的入口性,會有擋口的現象。再有就是不能高於上鉤的鉤底。怕拋投時二根子線發生纏繞現象。)
這時,附加在長子線的鉛皮為定位鉛。就相當於船的錨。這樣就可以將浮漂定在窩點。而且還不會丟失懸墜的靈敏度。
以上就是我對應走水做釣的一些做法。還希望釣友們能夠借鑑。如有不妥之處,還望見諒。祝各位釣友:大鯽大鯉!
-
5 # 教書匠老陳
如果水流比較緩。可以向下調漂,讓鉤離底。向上遊拋竿,讓漂順流而下,如果漂停頓或黑漂、頂漂,都可以提竿,這種釣法上魚率比較高(因為魚有逆流而上找食的習慣)。如果沒有魚咬鉤,提竿再往上游拋即可。當漂經過窩子時,要特別注意。如果水流比較急,連漂都立不起來了,可以拔掉漂,加大墜的重量,將墜上面的太空豆向上擼(這裡指的是空心墜,就是墜能在線上滑動,類似於跑鉛)拋竿入水,調整竿架,讓線繃直,(類似於海竿)有沒有魚咬鉤看竿尖即可。但何時提竿,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的積累,才能夠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
6 # 行營老狼
野釣時,遇流水走漂怎樣調整線?
(魚漂墜鉤餌組合,始終處於窩子範圍內,傳統重鉛除外)
題主的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意思的,應對流水走漂傳統方法多采用重鉛躺底,而題主卻想調整漂、墜、鉤、線另闢蹊徑來解決問題,這裡筆者從理論上大膽設想一下,感興趣的釣友可以在實戰中測試一下效果。
流水走漂採用鉛墜離底的釣法,所面臨的的問題主要在於鉤餌會隨著水流飄蕩,在窩點停留的時間過短,不能確保有效的垂釣過程,設定解決方法如下:
1、針對水流,要選擇吃鉛量大的浮漂。浮漂的特點是長腳長身,在水中的穩定性好,吃鉛量大可以攜帶重鉛墜,使整個釣組在窩點停留的時間更長,也更利於窩點裡的魚發現釣餌。同時,重鉛墜也可以使釣餌快速到位,避免在水中上層飄蕩時間過長。
2、線組主要考慮子線,要使用短子線。子線在水中下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鉛墜帶動子線鉤餌下落;第二階段:鉤餌帶動子線下落。這就會出現鉛墜首先到位,然後子線和鉤餌後到位的現象。在第二階段內,長子線下落較慢,短子線可以更快到位,用短子線可以增長釣餌在窩點內停留的時間。
3、釣餌可用比重大一些的,魚鉤使用適當的即可,並無特殊要求。
做到以上幾點,理論上可以使釣餌在窩點內停留的有效時間達到最大化,但走漂的現象任無法避免,這就需要釣友在拋竿時要用到一定的技巧,最用到的便是拋竿時要拋到窩點位置的上游,這樣做可以使釣餌到位後落在窩點內,具體時間差要考釣友在實踐中摸索。透過這種辦法,可以最大化利用到窩點,當浮漂走出窩點後要及時抬竿,再拋下一竿。
——上弦月
回覆列表
在流很大魚口又好的情況下,可以採取不用浮漂釣跑鉛(活鉛)的釣法。為了好判斷是不是吃食,有的釣友直接看竿尖子,這也未嘗不可,只是在氣溫低的季節魚在深水區,在用到4.5以上長竿子,又有風時就很難觀察魚吃餌時的反應了,(不容易分辨是風吹竿動還是魚吃),如釣近水又沒有魚口怎麼辦?
這時我們可以借鑑蜈蚣漂的釣法,只是把蜈蚣漂放在接近竿尖的地方,竿尖子還可以壓倒水裡可以減少因颳風造成竿子的抖動引起的假訊號,可以達到釣深水的目的,又不受竿子長短的限制還便於觀察魚口。
蜈蚣漂的醒目豆有大有小,建議在能清楚的分辨魚口的情況下,越小越好,這樣會更加靈敏。
2、水流如果不算大且走漂不太厲害時怎麼應對?
有時發現釣友遇到這種情況一味地加鉛,有時趕上底不淨時,往往會多次出現掛底,會把餌埋在雜物或是水草裡,魚看得到而吃不到影響魚獲。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建議把浮漂調靈,使魚鉤接近或是擦著水底釣行程,只要調整好拉餌的頻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但要區分因流水的作用力造成放大的假訊號。
遇到這種情況子線長度也很重要,在走水垂釣時浮漂訊號會稍微的滯後。好多釣友經常遇到在釣走水時打不牢愛跑魚的情況,所以子線一般在10-12公分為好,魚鉤也要調整小一號為宜。
遇到有流時,及時調整餌料的狀態也是必須的,如用麵食因為有流會加快餌料的霧化和溶解,那就要有所改變。經過多年出釣總結,在氣溫低魚口差的時候,搓餌雖然可以在水底停留時間長,但對於主釣小鯽魚(50-150克)時,不如拉餌上魚頻率高。這是因為拉餌在誘魚上有優勢,拉餌在入水到底的過程中,殘留的部分魚餌已經軟化比搓餌要小很多,魚更容易入口。
那問題來了,既然拉餌有優勢那霧化快了怎麼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要是在和餌時增加餌料的比重的同時,再增加餌料的粘度,提高附鉤性就可以,另外在低溫走水垂釣時,適當的加入一些新增劑也是必須的,會增加魚的食慾也可彌補霧化差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