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歡樂趣聞

    “新基建”是有時代烙印的,如果說20年前中國經濟的“新基建”是鐵路、公路、橋樑的話,那麼,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網際網路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

    與“新基建”對比,“老基建”在部分地區尤其人口流出地區已經過剩,再投資勞民傷財。

    “新基建”是未來發展的短板,新的投資領域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

    這些領域是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是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的大國重器。

    除此之外,還應加強軟的“新基建”:加強輿論監督和資訊公開透明、建立《吹哨人保護法案》、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制、加強應急醫療體系建設、加大汽車金融電信電力等基礎行業開放、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改善營商環境、大幅減稅降費尤其社保繳費費率和企業所得稅、落實競爭中性、建立居住導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新激勵機制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積極性等。

    2.“新基建”有什麼用?

    拿什麼來拯救你,我親愛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公共政策正面臨重大抉擇。成,則偉大崛起時隔五百年重回龍座;敗,則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漫長黑暗。

    中國過去幾十年,是適度超前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受益者,是“集中力量幹大事”體制優勢的重要體現。沒有適度超前的基建,怎麼會有中國製造的強大競爭力?沒有超前的網路寬頻建設,怎麼會有網際網路經濟的繁榮發展?怎麼會有外資紛紛看好中國,湧入中國?怎麼會有中國融入全球化的高速增長?怎麼會形成強大的全球產業鏈?怎麼會形成全球網際網路經濟和高科技產業的中美爭霸局面?

    “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

    “新基建”投資潛力巨大,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比如,未來5G網路建設投資將達到1萬億以上,帶動的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將超過數萬億投資,更重要的,5G網路建設將有助於培育繁榮網際網路經濟、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網際網路金融等新技術新產業,帶動十幾萬億產值的新經濟,為搶佔全球新一代資訊科技制高點奠定堅實的基礎設施。

    3.“新基建”新在哪裡?

    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導致過剩浪費和“鬼城”現象。未來“新”一輪基建主要應有四“新”:

    一是新的地區。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60.6%,而發達國家平均約80%,中國還有很大空間,但城鎮化的人口將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71%時,新增2億城鎮人口的80%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60%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7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教育、醫療、5G等基礎設施將面臨嚴重短缺。

    二是新的主體。要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專案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

    四是新的領域。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數字經濟、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發展創新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4.軟的“新基建”主要包括哪些?

    面對疫情衝擊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大國競爭,減稅降費勢在必行,放水養魚,與民休息,是軟的“新基建”。中國全口徑的宏觀稅負(含土地出讓收入)高於美國,非稅負擔更高,而民生支出少、社會保障層次低。

    如果說疫情是黑天鵝,那麼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加快則是灰犀牛,這才是長期真正的挑戰,人口政策調整是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最好的辦法是開放,開放促進繁榮。

    總之,“新基建”不僅是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更是中美貿易摩擦下大國競爭和改革創新的關鍵殺手鐧,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運之戰,勝負手。3月3日美聯儲緊急降息50個基點,3月4日中國政治局常委會強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個大放水,一個新基建,相信歷史將會給出最終的答案。

  • 2 # 西門吹柳

    中央今年一系列會議,明確新基建,其中的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資料,應急物資保障幾個內容都是我們盛世雲商正在做的,我們已經提前佈局了。

    1 月 3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臺資訊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援政策,推進智慧、綠色製造。

    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最佳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 月 21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援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裝置、5G 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等加快發展。

    2 月 23 日,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一些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而智慧製造、無人配送、線上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 5G 網路、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 3 # 物聯價值

    面對新基建學習什麼固然重要,但是從什麼角度開始學習更重要

    我們來看看,“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資訊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近期,高層定調“新基建”的 7大領域: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中心。這七大領域,每一個領域都難理解。 我們回顧一下前一輪基建的重點,它是高鐵、高速公路、房地產。這些基礎設施的搭建促進了物流業、網購等新興行業的發展,並直接塑造了我們現在的生活,那麼,和前一輪基建相比,這一輪有什麼不同?老百姓又怎能發現機會呢?

    我認為是這樣的

    (1)5G是脈絡,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是大腦,區塊鏈是神經系統,光伏、特高壓是數字能源,工業網際網路是數字工業,城鐵軌道,新能源車、充電樁是數字交通。

    (2)資料是生產資料,新基建都是為了讓資料傳輸更快、延時更短,人工智慧是更好的運用資料,物聯網就是讓物體產生資料、消化資料,區塊鏈技術就是新型構建的多方資料庫管理技術。所有這些構建成面向未來的數字生態。

    總之,我認為這一輪的“新基建”本質是數字基建,是面向未來數字社會數字生活構建數字生態。

    明確了“新基建”是構建面向未來的數字生態建設,那麼我建議學習一下區塊鏈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角度。

    新基建浪潮就是新一輪數字化,融合性越來越強,數字化的力量在疫情期間的作用大家看得很清楚;現在我們需要系統化的數字經濟,而不是單點,強調通用性和系統輸出能力,區塊鏈對於數字化業務系統很重要,例如疫情通報,從響應、健康碼、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不同系統之間的資料打通,這些都不是原有系統能輕易解決的問題。區塊鏈發票等還可以解決流程和信任的問題。區塊鏈是未來數字基礎設施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

    資料價值越來越高!區塊鏈的價值就在於資料確權和資料使用的追溯。區塊鏈在可信計算和隱私計算中都實現了很大提升,比如螞蟻對接了司法鏈、金融鏈,這些都需要資料追溯。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是支撐區塊鏈價值的最重要基石,所以螞蟻做了大量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研發,都是圍繞資料隱私、可信。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賬本技術,分散式賬本是一種不同於現代會計記賬方法的記賬方法。基於分散式賬本的記賬方法,為我們建立了一個新的賬戶體系,我們叫它“數字賬戶”。數字賬戶體系裡才可以方便地記錄各種資料資產,在這個賬戶體系上,有新的數字記賬單位,這個單位不再是貨幣的形式,而是數字經濟的一種數字記賬單位。基於這些新的記賬方法、賬戶體系和記賬單位,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把資料和數字進行資產化。而基於這些資產化了的資料,我們可以建立一套真正適用於數字經濟的新的金融服務,這和傳統的金融服務完全不同。數字經濟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字技術的商品和服務。而5G、雲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技術無法實現資料的確權,就會一定程度上限制資料的交易。區塊鏈的分散式、不可篡改、可追溯、透明性、智慧合約等特性,可以實現工作的量化,資料的確權與交易。在數字時代,資料就是資產,區塊鏈將資料確權實現數權,好比物理世界的物權。權利確定後,資料資產的潛力再一次被激發。因此區塊鏈技術與5G、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一樣是數字基礎設施。

    結合疫情暴露出的問題,區塊鏈在很多有信任需求的場合都大有可為

    (1)區塊鏈可用於公益慈善,可信的物流資料讓捐贈物資可以直達終端具體的醫院和科室,讓捐贈者捐的明明白白,踏實放心

    (2)區塊鏈用於醫療製品溯源,讓使用者使用手機掃碼就能快速識別假冒偽劣產品,避免使用了不合標準的口罩而感染病毒的情況

    (3)區塊鏈用於保險,特別是使用了保險智慧合約之後,可以大幅提高保險理賠的速度;

    (4)區塊鏈可用於專案協作,疫情期間企業實行在家辦公,區塊鏈可以幫助進行分散式組織辦公,一些模式化的流程可以部署在區塊鏈上自動執行,很多訊息可以透明共享,增加自動化程度和協作效率;

    (5)區塊鏈還可以用於輿情管理、闢謠、疫情資料公開等多個領域。

    所以說,從區塊鏈角度學習新基建,更深刻理解數字經濟,更會面對未來的數字生態社會。

  • 4 # 北俠財經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新基建主要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

    資訊基礎設施主要指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訊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資料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融合基礎設施是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創新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新基建涉及的領域範圍之廣可以說的上超出了我們想象,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打破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自2003年開始,國家把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加快城市化程序(這也是房價持續上漲的根本原因)。多年以來形成的種種社會弊端越來越影響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國家要扭轉這一局面。

    2完善中國產業結構,促進就業。中國的產業結構一直給人的感覺是中低端產業為主,高階科技領域很少,主要是利用人口紅利彌補經濟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序的加快,國家迫切需要改變這樣的產業結構。

    3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金融市場的開放,數字貨幣的推出,都是我們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都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

  • 5 # 登圖科技

    新基建代表的是未來數字化時代的基石,面對未來經濟,學會如何讓自己的企業或者自身瞭解數字化、資料化轉型便尤其重要

  • 6 # 圖撲軟體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是以新發展為理念,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的發展是以資訊數字化建設為基礎,依託新興技術不斷地創新發展。在新基建背景下,圖撲視覺化賦能新基建的創新發展,打造出行業視覺化解決方案。

    智慧園區-充電樁:

    智慧交通-軌道隧道:

    智慧水利-大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能力?指的是技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