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每天瞭解一個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今山東沂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 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陳壽《三國志》

    父母雙亡

    諸葛亮從小出生於官吏之家,家裡有一個哥哥諸葛瑾(後為東吳大將軍),一個弟弟諸葛誕(後為曹魏大將軍),還有兩個姐姐,父親是漢末兗州泰山郡丞,俸祿600石,再加上諸葛氏在琅琊屬於名門望族,生活上也算得上是豐衣足食。但是在諸葛亮三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病離世,雖然後來父親再娶一房,不過僅僅過了五年,諸葛亮的父親也因病逝世,失去了家庭支柱,給這個家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由於太小無法支撐起整個家庭,於是八歲的諸葛亮、年幼的弟弟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兩個姐姐全部由叔父諸葛玄撫養。諸葛玄的生活也並不穩定,先是聽命袁術赴任豫章太守,後來又去荊州投奔劉表。

    隆中對策

    諸葛玄去世之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在此期間他熟讀經典,研習兵法,並且時刻分析著局勢的變化,當然最終也期望能夠有朝一日大展宏圖。都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恰巧此時剛被曹操打敗的劉備也來投奔劉表, 但是劉關張三人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想要興復漢室,當務之急就是任用賢人,後來司馬徽和諸葛亮的好友徐庶紛紛推薦諸葛亮,後來諸葛亮又推薦另一人,那就是鳳雛龐統(與諸葛亮同拜為軍事中郎將,曾給劉備出上中下三計,不過後來不幸被箭射死),接下來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劉備三顧茅廬,年僅27歲的諸葛亮,在分析亂世如何破局之後,向劉備描繪著“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

    火燒博望坡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實這個典故最早就是出自於諸葛亮。曹操平定河北之後,派遣夏侯惇領軍十萬直逼南陽新野,雖然諸葛亮有退敵之策,無奈關羽張飛並不聽從,諸葛亮只有借用劉備令劍方才威服二人,命兩人各帶一千兵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諸葛亮另外派遣趙雲領老弱殘兵,假裝敗戰,引誘夏侯惇進入山林窄路;又遣關平、周倉、劉封等人潛入曹軍後方,焚燒物資,曹軍受制於道路狹窄,又處於樹木交雜之處,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死傷十分慘重,夏侯惇等將領敗逃回許都。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後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從此之後,全軍上下莫不佩服諸葛亮!

    赤壁之戰

    在博弈論中,合作博弈是非常重要的型別,也就是聯盟,從而達到兩者的利益最大化。諸葛亮知道僅憑目前的實力對抗曹操,劉備並無勝算,因此只有尋求孫權的幫助,才可能相互抗衡。孫權並不想惹火燒身,而是採取觀望的態度,兩邊都不得罪。諸葛亮親自跑到江東,他先是給孫權分析了曹操打敗劉備的後果,然後給了孫權兩個選擇:要麼一起攻打曹操,要麼向曹操俯首稱臣。並且告訴孫權劉備決不投降,而且曹軍遠來疲憊,再加上北方人不善於打水戰,曹軍必敗!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另外兩場是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最為著名的一場。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而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同時也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漢中之戰

    後來劉備向孫權承諾,一旦奪取益州,就會立刻歸還荊州。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在張松的慫恿下,派法正到荊州請劉備保護益州安全。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劉備親自率軍在謀士龐統的陪同下進入了益州。後來劉璋發覺張松私通劉備,下令守關諸將不準劉備兵馬透過,劉備直接向成都挺進。建安十九年,諸葛亮為了支援劉備,與張飛、趙雲率兵溯長江而上,攻克巴東,與劉備會師成都,劉璋只能被迫投降交出益州。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曹操準備南侵漢中,一旦漢中被奪取,剛佔領的益州也將保不住。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對峙不下,曹劉雙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戰力,持續了將近兩年之久,有30多萬人參加戰鬥。劉備方參戰將領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曹操方參戰將領有:夏侯淵、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可謂三國時期陣容最豪華的戰爭。在國難危機時刻,劉備派人到成都讓諸葛亮調兵來支援,男子上陣殺敵,女子保證運送糧食,最終取得勝利。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漢延康元年,曹丕篡漢自立,傳言稱漢獻帝劉協為曹丕所害,於是群臣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同意後,於221年稱帝,國號為“漢”,任諸葛亮為丞相。至此,完全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制定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

    白帝城託孤

    在登基兩年之後,劉備病重緊急召回諸葛亮,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延至四月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蜀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南征,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十二月班師成都。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蜀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睿繼位,缺乏統治經驗,諸葛亮決定出師北伐。至於北伐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為了報答劉備,完成遺願;二、如果不攻打曹魏,一旦曹魏強大之後,必定滅掉蜀國;三、將內部的階級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

    第一次北伐

    建興六年春,漢軍準備北伐,諸葛亮放棄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計,選擇了先攻佔隴右作為進攻跳板的戰略。由於蜀軍的突然進攻,毫無防備的魏軍手忙腳亂,姜維、梁緒等紛紛投降,頃刻間隴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遠在洛陽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軍親自坐鎮,派大將軍曹真防禦趙雲,張郃抵抗諸葛亮,徐邈率軍反攻南安郡。諸葛亮料到張郃此番率軍前來,必定來取漢軍咽喉之地街亭,馬謖請命應戰,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諸葛亮再三叮囑馬謖,並要求馬謖到街亭後立刻描繪街亭的山川地理圖本以及安營紮寨的位置。又派大將王平作為副將,同時讓高翔在列柳城接應馬謖,又命魏延在山谷之中接應馬謖。可是馬謖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諸葛亮安排的部署,執意將大軍屯兵於一座孤山上,張郃派人,切斷漢軍水源。漢軍因為缺水而陷入內亂,馬謖棄軍逃亡。張郃乘勢進攻,漢軍大敗,街亭失守,蜀軍喪失了全部有利形勢。對曹魏產生極大震動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敗,回到漢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己也上疏願意自貶三等。

    第二次北伐

    曹真和張郃在漢軍撤出後,快速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曹真又認為漢軍今番進攻祁山失敗,褒斜道又被趙雲燒燬和大水沖蝕,下次該會以陳倉作目標,便派將軍郝昭、王生等與千餘人屯兵陳倉,重修陳倉城。對於諸葛亮來說,只要有一口氣,就絕對不放棄北伐。建興六年冬,諸葛亮聽說魏軍大舉東進進攻東吳,於是領兵數萬包圍陳倉。但郝昭已築好防備。由於曹魏已經事先在陳倉做好了充足準備,加上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相方激戰二十餘日未有勝負。此時漢軍糧草不繼,又聞訊魏援軍快到,只好再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

    建興七年春天,諸葛亮遣陳式進攻武都、陰平。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諸葛亮率軍牽制郭淮。魏軍知道漢軍主力到臨,便緊急撤退,漢軍順利佔領二郡。因成功奪取二郡,劉禪再次恢復諸葛亮為丞相。230年七月,曹魏想轉守為攻,大司馬曹真率主力軍改為由子午道進發;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從漢水而上,欲與曹真軍會師漢中;張郃從褒斜道進兵,直指漢中。諸葛亮知道魏軍來攻後,立即加強要地的防守,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人。曹軍的前鋒夏侯霸先在曲折的谷中下營。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漢軍攻擊,夏侯霸在鹿角間戰鬥,最後援軍到達,夏侯霸才得以解圍。因蜀地艱險,期間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至九月,三路大軍受詔撤退。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壹入南安,魏延攻破郭淮,吳壹攻破費曜,最終取得了防守反擊的勝利。

    第四次北伐

    建興九年春,諸葛亮乘曹魏雍涼地區半年沒有下雨,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堡,並在祁山堡東北修建滷城作為蜀軍大營,曹睿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隨後前進。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司馬懿深知諸葛亮舟車勞頓,拒不出戰。司馬懿改為進軍滷城,諸葛亮也撤出對祁山的包圍,將全部軍隊集中在滷城,司馬懿派張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聯絡,並命他攻滷城以南的的王平,自己則率眾進攻滷城以北的諸葛亮主力,力圖以鉗形攻勢,擊敗諸葛亮。

    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後主劉禪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聖旨,諸葛亮只有引軍退回。都說兵不厭詐,司馬懿強行堅持要張郃領兵追擊,張郃無奈前往追擊。最後於木門道,被埋伏於高處的漢軍射中右膝,傷重病逝。第四次北伐之前,諸葛亮派李嚴負責準備糧草,後來,李嚴怕糧運不濟,就謊稱諭旨要求諸葛亮撤軍,後被貶為庶民。

    第五次北伐

    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屯田生產糧食,雖然孫權權也響應蜀漢,率軍十萬北上攻魏,但被曹睿親自率軍打敗。曹睿親征迫退吳軍之後,有人建議他到尚未分出勝負的西線督戰,曹睿說“權退亮膽破,大將軍已制之,吾無憂矣”,顯示出相較與對東吳孫權的重視,諸葛亮的北伐可能並未對曹魏造成多大的撼動。

    魏、漢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想要激怒司馬懿出軍來進攻自己佈置好的陣勢。為了搪塞將領們的要求,司馬懿假意上表給魏明帝請戰。後來司馬懿從諸葛亮派出的下戰使者口中探得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使者答道:“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司馬懿告訴人說:“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認為諸葛亮活不了多久。

    秋風五丈原

    八月,諸葛亮病情日益惡化。諸葛亮病重之際,蜀主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軍前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李福返回之前,兩次跟諸葛亮談話:“日前確實不曾詢問,等到您百年之後,誰可以擔負國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請問蔣琬之後,誰又可承擔重任?”諸葛亮說:“費禕可以繼任。“李福又問費禕之後誰可接任?諸葛亮沒有回答。同時,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去世。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其後,司馬懿視察蜀軍遺留的營寨,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劉禪

  • 2 # 樂都民哥

    諸葛亮的十大功績

    第一《隆中對》

    第二火燒博望坡

    第三火燒新野

    第四智激孫權

    第五智激周瑜

    第六舌戰群儒

    第七七擒孟獲

    第八巧借荊州

    第九三氣周瑜

    第十六出祁山

  • 3 # 牛牪犇牪牛

    1.隆中對策:為劉備集團制定了長期的極具眼力的戰略規劃,並直接影響了天下三分之勢。

    2.促使孫劉聯盟:挽救了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的劉備集團。

    3.促進吳蜀通好:先主駕崩後,丞相顧全大局,摒棄兩國恩怨,與吳修好,建立了極其有利的外部政治環境。

    4.平南:穩定了內部政治環境,為北伐除去後顧之憂;並使之後幾十年南方平穩安定。

    5.北伐:以攻為守,以弱攻強,變被動為主動,集國內人心於一處。

    6.治國:丞相治國,驚世駭俗,無人能及,可謂稀世一時,亦丞相人生之最高點。

    7.提拔人才: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傑出人才皆由丞相扶持而成。

    8.軍事發明:有木牛流馬、八陣圖、連弩等。

    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很多,有一個對聯能夠比較形象的說明:

    上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下聯: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個對聯主要指的是諸葛亮一生在軍事方面的功績。

  • 4 # 吳越小越

     說起諸葛亮那最有名的就是三顧茅廬,所以就從諸葛亮出山開始說起。

    建安12年   207 26歲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 即著名的“草廬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 27歲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參與赤壁之戰獲勝。

      建安14年 209 28歲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 30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 33歲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與劉備會師。劉備進成都,掌管巴蜀。諸葛亮任蜀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兼任大司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 37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籌集軍糧,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 40歲 劉備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 42歲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 43歲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穩定因劉備戰敗而混亂的人心。

      蜀建興3年 225 44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穩定南部四郡。

      蜀建興4年 226 45歲諸葛亮準備興師討魏。

      蜀建興5年 227 46歲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呈交《出師表》進行北伐。

      蜀建興6年 228 47歲北伐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 48歲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 49歲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 50歲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仲達,大敗魏將張郃。

      蜀建興11年233 52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234 53歲(享年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

  • 5 # 凱撒新魂

    諸葛亮,在中國千百年來,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父母早亡,為逃避戰亂跟隨叔父來到荊州。叔父死後,遷居囊陽城西的隆中。諸葛亮一面讀書學習,一面躬耕隴畝,同時常與朋友一起探討國家興亡之道。

    諸葛亮年輕而有奇志,常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樂毅自況。諸葛亮這種耕讀,而又近乎隱居的生活並未過多久,就被劉備的“三顧茅廬”給改變了。

    公元207年,劉備在諸葛亮的好友、當地名士司馬徽的推薦下,帶著關羽、張飛往見諸葛亮。第一次不見,第二次還不見,劉備仍不恢心,去第三次。這一次諸葛亮被感動了,出來見了劉備等。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時劉備已四十七歲,而諸葛亮才二十七歲。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去問一個二十多歲的人求教,這本身就是值得稱讚的。在劉備的感動之下,諸葛亮發表了長篇談話,史稱“隆中對策”。

    人們評價諸葛亮,研究諸葛亮的業績,都是從“三顧茅廬”的隆中對策作為開端的。諸葛亮與劉備見時,雙方的對話部很精彩。諸葛亮以自己的獨特見解,高屋建瓴,縱論天下大勢,給劉備建立霸業統一天下,提出了總的戰略思想。

    對此,劉備感到新鮮而又實際,連聲道好。並且日後劉備的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這一戰略思想進行的。從此,劉備更加相信諸葛亮,依靠諸葛亮。

    公元208年,曹操在統一了北方之後,又揮師南下,進攻荊州,想一舉統一全國。這時佔據荊州的劉表已死,其子劉琮繼位後投降曹操,這使曹操的氣焰更高。曹操一方面窮追劉備,一方面下書給孫權,自稱有水兵八十萬(實際只有二十多萬人),要與孫權“會獵於吳”。

    曹操的進攻,給劉備、孫權都帶來了威脅。為著解除這種威脅,劉備派諸葛亮到東吳,說服孫權聯兵抗曹。孫權迫於形勢,同意大將周瑜、程普等率軍三萬與屯軍樊口的劉備組成聯軍,共同抗擊曹操。

    聯軍與曹軍在赤壁相遇,並在這裡發生了一次大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戰爭的結果,號稱擁兵八十多萬的曹操,落得個慘敗,很不光彩地逃回北方;孫權仍固守江東;劉備乘戰勝之機佔領荊州,進而佔領益州,這樣,三國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赤壁之戰的勝利,是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提出的策略思想的第一次實踐和勝利。赤壁之戰後,劉備的大將關羽鎮守荊州,繼續策馬揚威,打得曹軍抱頭鼠竄,就連曹操也想遷都自保。

    就在這時,曹營中有人看出吳蜀之間的矛盾,建議曹操收買孫權,破壞吳蜀聯盟,此計果然得逞。孫權因得到曹操一點好處,便派兵襲擊關羽,並在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斬殺了這位風雲一時的猛將。劉備為報仇,親點重兵討伐孫權,結果又被孫權打得慘敗,倉皇西逃,行至白帝城,一病而死。

    劉備死後,地方的一些民族首領互相串動,反對蜀漢。為了解除後顧之憂,諸葛亮統帥大兵,進軍南中。在南征中,諸葛亮正確地處理了,同一些少數民族頭面人物的關係。

    在整個南中地區被平定以後,諸葛亮仍用原來的夷帥在那裡統治。經過一系列的鬥爭之後,諸葛亮認為時機成熟了,公元227年北伐。開始時軍事發展很順利,228年春,諸葛亮攻佔祁山,關中大為震動。但在街亭戰鬥中,由於大將馬謖不聽調遣,造成失敗,被迫退兵。

    為嚴肅軍紀,諸葛亮揮淚斬殺了自已的愛將馬謖。以後,諸葛亮又連年進行征伐,在戰鬥的過程中,為了解決運輸問題,還創造了木牛、流馬。

    這中間雖然也取得過一些小勝,但從大的方面看沒有什麼進展。公元234年,諸葛亮領兵十萬,進行最後一次北伐。當兵至五丈原時,與魏軍大將司馬懿相遇,雙方相持一百多天,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時年54歲。蜀軍的北伐,只好無結果而終。

    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的偉大政治家和軍事家,幾十年如一日,策劃、實踐統一中國的事業,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諸葛亮善於謀劃,任人唯賢,賞罰分明,具有治邦安國的遠見卓識。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給諸葛亮寫兩句話:“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從封建的觀點,肯定了諸葛亮的作用。蜀國所以能夠成為蜀國,能夠偏安一隅,並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很大程度上得力於諸葛亮的謀劃。諸葛亮的智慧是很高的,但他的謀劃也並不都對。其中北伐算是一個例子,北伐興師動眾,久戰不勝。

    封建史家認為這是“應變將略,非是所長”所致,其實這完全是誤會。北伐不勝的主要原因,是諸葛亮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而輕看了遠比自己實力雄厚的魏國的力量。因此,在我們充分肯定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歷史作用的時候,不可神化他。

  • 6 # 漫步人生仰望天空

    1.隆重對策。 千古一對隆中對,給迷茫的劉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為劉備集團制定了長期的極具眼力的戰略規劃,並直接影響了天下三分之勢。

    2.促使孫劉聯盟,挽救了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的劉備集團。

  • 7 # 冰雨95814

    先不說功績,歷史上的諸葛先生應該是個體弱多病,雙腿殘疾,坐獨輪車的白麵老書生。可是誰曾想被你們演化成了個人高馬大,膘肥體厚,誇誇其談的一個酒囊飯袋了,還會有什麼功績,真是可笑至極。

  • 8 # 兼職賺錢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如下功績:

    1.隆重對策。

    千古一對隆中對,給迷茫的劉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為劉備集團制定了長期的極具眼力的戰略規劃,並直接影響了天下三分之勢。

    2.促使孫劉聯盟,挽救了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的劉備集團。

    《三國志·諸葛亮傳》: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

    3.後勤部長,夕日蕭何對高祖之功。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4.吳蜀通好。

    先主駕崩後,丞相顧全大局,摒棄兩國恩怨,與吳修好,建立了極其有利的外部政治環境。

    5.平南。

    《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穩定了內部政治環境,為北伐除去後顧之憂;並使之後幾十年南方平穩安定。

    6.北伐,以攻為守,以弱攻強,變被動為主動,集國內人心於一處。

    7.治國。

    丞相治國,驚世駭俗,無人能及,可謂稀世一時,亦丞相人生之最高點。

    《三國志·諸葛亮傳》: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三國志·諸葛亮傳》: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8.提拔人才。

    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傑出人才皆由丞相扶持而成。

    9.治軍。

    《三國志·諸葛亮傳 裴松之注引袁子語》: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三國志·諸葛亮傳》: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10.軍事發明。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 9 # 芷江囧哥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如下功績:

    1.隆重對策。

    千古一對隆中對,給迷茫的劉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為劉備集團制定了長期的極具眼力的戰略規劃,並直接影響了天下三分之勢。

    2.促使孫劉聯盟,挽救了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的劉備集團。

    《三國志·諸葛亮傳》: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

    3.後勤部長,夕日蕭何對高祖之功。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4.吳蜀通好。

    先主駕崩後,丞相顧全大局,摒棄兩國恩怨,與吳修好,建立了極其有利的外部政治環境。

    5.平南。

    《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穩定了內部政治環境,為北伐除去後顧之憂;並使之後幾十年南方平穩安定。

    6.北伐,以攻為守,以弱攻強,變被動為主動,集國內人心於一處。

    7.治國。

    丞相治國,驚世駭俗,無人能及,可謂稀世一時,亦丞相人生之最高點。

    《三國志·諸葛亮傳》: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三國志·諸葛亮傳》: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8.提拔人才。

    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傑出人才皆由丞相扶持而成。

    9.治軍。

    《三國志·諸葛亮傳 裴松之注引袁子語》: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三國志·諸葛亮傳》: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10.軍事發明。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 10 # 小何行

    光和4年 公元181年 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年 189 8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1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矽去世。

      興平元年 194 13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 其兄諸葛謹同繼母赴江東。

      初平2年 195 14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2年 197 16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

      建安4年 199 18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年 207 26歲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 即著名的“草廬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 27歲 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參與赤壁之戰獲勝。

      建安14年 209 28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 30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 33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與劉備會師。劉備進成都,掌管巴蜀。諸葛亮任蜀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兼任大司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 37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籌集軍糧,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 40歲 劉備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 42歲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 43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穩定因劉備戰敗而混亂的人心。

      蜀建興3年 225 44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穩定南部四郡。

      蜀建興4年 226 45歲 諸葛亮準備興師討魏。

      蜀建興5年 227 46歲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呈交《出師表》進行北伐。

      蜀建興6年 228 47歲 北伐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 48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 50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仲達,大敗魏將張郃。

      蜀建興11年233 52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234 53歲(享年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

  • 11 # gwj

    諸葛亮執政期間,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採取“務農殖穀”的措施,促進了蜀漢地區生產的恢復和經濟繁榮。他認為,“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只有這樣,才能“富國安家。”所以,諸葛亮受遺詔輔助劉禪以後,採取“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在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在為後主所擬的伐魏詔書中,又提出“勸分務穡,以阜民財”。

    此外,諸葛亮還非常重視水利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首先他保護和利用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是秦國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經注·江水》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徵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這是都江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堰官帶武裝的確切記載,開闢了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的先河。堰官直接受蜀漢朝廷管轄, 不受郡、縣地方政府幹擾。

    而諸葛亮當初立下的維護法規,被嚴格執行近2000年,因為歲月無數次證明了這份法規的行之有效。

    除了維護都江堰,諸葛亮還修助九里提,《成都志》記載:“縣西北十里,其地窪下,水勢易趨,漢諸葛孔明築堤九里捍之。宋太守劉熙古再加以重修。”

    《成都府志•山川》記載:“九里堤府城西北隅,其地窪下,水勢易超。諸葛亮築堤九里捍之。”

    1980年,四川省三臺縣文化館楊重華先生也在清理館藏古代字畫時發現一張蜀國“丞相諸葛令”碑拓片。

    碑文如下:

    丞相諸葛令

    按九里堤捍護都城 , 用防水息。今修築竣。告爾居民, 勿許侵佔、報壞。有犯,治以嚴法。令即遵行。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

    諸葛亮透過維修都江堰和九里提,確保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

    為了使北伐順利進行,也為了增加軍糧收入,減少國家負擔,在於魏國交戰時,諸葛亮還派軍隊在漢中輪班殖墾,實行軍事屯田。並認呂乂、楊敏等人為督農,負責供續軍糧,蔣琬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蜀地本來就“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之饒,加上諸葛亮的精心治理,農業產量很高。處於都江堰灌區的綿竹、廣漢一帶的水田,保持著畝產三十斛以上的記錄。

    晉人袁準說:“亮之治蜀,田畋闢,倉稟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左思也在《蜀都賦》對成都農業繁榮也有很明確的描寫。

    諸葛亮治理下的蜀漢,不僅農業生產發展顯著,手工業生產也達到了令人矚目的水平。

    鹽是蜀漢的重要產品,製鹽業是蜀漢的重要手工業行業。蜀漢的鹽多為井鹽和鹽池。左思在《蜀都賦》裡稱讚被諸葛亮治理的成都“家有鹽泉之井,戶有橘柚之園”。

    東漢時,朝廷曾取消了鹽鐵之禁,允許民間煮私鹽,國家抽取鹽稅。劉備入蜀後,重新實行鹽鐵官營政策。《三國志 王連傳》記載: 劉備任命王連為什邡縣縣令,又轉任廣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績。後升為司鹽校尉,負責鹽、鐵的經營事務,為國獲利甚多。所以,又被升任蜀郡太守、興業將軍,兼管鹽府政務照舊。劉備去世後,他又兼任丞相長史。

    諸葛亮非常關心鹽業生產,還到生產現場進行考察指導。《諸葛亮集》卷5《遺蹟篇》引《山川紀異》說“諸葛鹽井有十四。”為什麼鹽井要以諸葛命名?很可能就是諸葛亮親自視察過的井。晉張華《博物志》記載了諸葛亮視察臨邛火井的故事:“臨邛火井一所,縱廣五尺,深二三丈,並在縣南百里。昔時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諸葛丞相往視之,後火轉盛熱,以盆蓋井上,煮鹽得鹽。”所謂火井,即天然氣井。這表明臨邛火井經諸葛亮視察後,已經不是那個縱廣五尺的井口了。諸葛亮改進火井以煮鹽,說明了他對煮鹽業的關注和智慧。

    說到絲織業,這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引以驕傲的行業。夷陵之戰以後,諸葛亮採取“閉關息民,勸耕勵織”的措施更是沒有放鬆對蜀錦的生產。他在建興初年,還下達了《言錦教》,強調“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把蜀錦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物資的高度,可見諸葛亮對蜀錦的生產是多麼得重視。

    諸葛亮在蜀漢地區不僅允許官辦、商辦和個體家庭手工業等不同的經濟體從事蜀錦生產,就連諸葛亮自己也在府邸的周圍種桑800株進行示範,號召蜀地百姓大量植桑、養蠶為蜀錦生產提供足夠的原料。

    正是在諸葛亮的鼓勵和提倡下,蜀錦生產空前發展起來,左思在《蜀都賦》中說:“闤闠之裡,伎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成都織錦刺繡業之大盛的情景。到蜀漢亡國時,庫存尚有“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

    《後漢書》中記載有曹操派人到蜀地買蜀錦蜀繡的事情,裴松之在《三國志》中注引的《吳歷》也有蜀錦蜀繡作為禮品送給孫權的記載。南朝宋人山謙之《丹陽記》更稱:“江東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市於蜀,吳亦資西道,至是乃有之。”

    因為蜀錦是蜀漢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是蜀漢政權財政收入的大宗來源,所以魏文帝曹丕在日理萬機操勞軍國大事的百忙之中,還專門擠出時間寫了一篇《與群臣論蜀錦書》,勸阻魏國的豪奢貴族不要購買蜀漢國的錦繡織品。著名歷史學家徐中舒先生就說過:“蜀錦之盛,當在蜀漢之世。”

    經過諸葛亮勵精圖志治蜀多年,使得“國貧民虛,地處孤絕”的蜀漢變成上下“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

    早在劉備平定成都後,他就封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管理益州政務。因為原益州牧劉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

    所以諸葛亮入蜀後厲行法治,採取以嚴濟寬、以猛糾弘的強硬手段,嚴厲打擊豪強士族勢力,堅決維護法令律制的權威。使益州的官風民氣大為改觀,社會秩序迅速穩定。

    為確保有法可依,諸葛亮還與法正、劉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蜀科》,作為國家的法度。此外,諸葛亮還“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勵臣子”,要求執法者居官守法、“慎獨”其身、執法尚嚴、除惡務盡,以期實現長治久安。

    陳壽在《三國志》裡,評價諸葛亮可以和管仲、蕭何這些宰相相提並論。按劉備死時,諸葛亮四十三歲,為蜀漢實際的統治者。他所做的事兒: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訂制度;開誠佈公。實事求是,不搞虛的。結果是整個蜀漢對諸葛亮,是“畏而愛之”。又怕他,又愛他。因為諸葛亮的治政風格,不是濫好人和稀泥,而是嚴刑峻法,行事狠辣,但他處事公平、公正,雖位極人臣、功高如山,自己也同樣守身甚正、律已甚嚴,對自己的親屬、心腹也毫無偏袒、一視同仁,所以沒人抱怨他。

    因為諸葛亮多年的執政實踐,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從而在廣開言路,恪盡職守、忠順勤勞,尤其是廉潔奉公等高貴政治品質方面,所以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繼承人也頗深他的 影響。

    諸葛亮不僅要管理國家,而且在選拔人才也操碎了心,自從諸葛亮全面掌握蜀漢軍政大權後,他就到處在益州尋訪人才,並且鼓勵下屬向他舉薦各種人才。後又提拉撥起用大批新人,據潭良嘯《諸葛亮用人四論》,載《諸葛亮研究(巴蜀書社1985年10月出版 )證實,諸葛亮所任用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類人才,共計63人。如果從地域分佈看,荊州28人,益州29人,兗州3人,豫州1人,雍州2人。其中這些人裡面還包括魏國降將2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選擇手機儲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