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放假一起去釣魚
-
2 # 楊小羊不吃草
鯽魚尾部的紅線蟲主要寄生在魚的尾巴上,在鱗片下也有。它生長所需要的養分需要從魚體吸取,嚴重影響鯽魚的生長。嚴重時導致鯽魚皮膚髮炎,造成肌肉腐爛,從而使魚死亡。所以用生石灰清塘,以殺滅幼蟲和陽性中間寄主水蚤。
-
3 # 閩南人啊茂
自家小魚塘養的鯽魚尾巴有紅色的線蟲怎麼用藥?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鯽魚尾巴的紅色線蟲是怎麼回事:這種紅線蟲學名叫“雙線絛蟲”,紅線蟲個體不大,但群體產量較高。紅線蟲喜歡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俗稱臭陰溝的緩流水黑汙泥),一般潛伏在泥面下10釐米~25釐米處,低溫時深藏於泥中。紅線蟲喜暗畏光,不能在Sunny下曝曬,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機腐植質、細菌、藻類為生。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發現紅線蟲應該如何處理:1、用2%—2.5%的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2、用生石灰清塘,以殺滅幼蟲和陽性中間寄主劍水蚤。3、用1%高錳酸鉀溶液或碘酒塗擦病灶部位。
最後,雙線絛蟲是一種寄生蟲,但是煮熟後,對人體無害,如果看到這樣的魚可以放心食用。魚身上的寄生蟲種類很多,如果生吃魚肉不但容易感染寄生蟲病,還可能出現貧血,消瘦,甚至其他的併發症。所以建議大家儘量不吃生魚肉。
以上是我對題主問題的回答,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
4 # 過客老邵
在鯽魚尾巴上的紅線蟲叫鯽似嗜子宮線蟲,因其蟲體細長而鮮紅色,也稱紅線蟲。不過紅線蟲分兩種的,一種發生在鯉魚上,一種發生於鯽魚上。鯽紅線蟲病可同時引起鰭條的充血,引發基部發炎,鰭條破損。線蟲繁殖時,鑽破鰭條,把部分身體浸在水中,靠水的滲透壓去脹破身體,使幼蟲散落水中去,屬胎生繁殖。
它的感染過程是,鯽魚由於蠶食了帶有幼蟲的水蚤後被感染,在體內經過一定時間的發育,雌雄蟲體交配後,雌蟲轉移到寄生部位發育成熟再繁殖。此病主要發生在5,6月,一般不會引起病魚死亡,但可引起其它細菌,真菌病感染,造成併發證死亡。
題主說的是自家的小水塘,那就只需適量生石灰化水潑灑就好,不過必須要進行過濾的。也可定期用甲硝唑類,甲烯藍或者孔雀綠等不同的魚藥,殺菌消毒池塘。較大面積的池塘,應用80%的晶體敵百蟲化水全池潑灑,標準為每立方米0.2至0.3克劑量。
-
5 # China夢VS彬哥的孟
大家好,很榮幸能回答題主的問題。我是對農業種植養殖這塊有自己的經驗跟見解,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病原及生活史病原為嗜子宮線蟲,俗稱紅線蟲,寄生蟲分類學上屬於蠕蟲類線蟲綱。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致病種類有:
鯽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在鯽魚的尾鰭。雄蟲寄生於鯽魚腹腔和鰾,雌蟲長22~50毫米,雄蟲長2.46~3.74毫米。
鯉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在鯉鱗囊內,蟲體長10~13.5毫米。雄蟲寄生於鯉魚腹腔和鰾,蟲體長3.5~4.1毫米。
藤本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於烏鱧等魚的背鰭、臀鰭和尾鰭,蟲長25.6~46.8毫米。雄蟲寄生於魚的鰾,腹腔,蟲長2.2毫米。
生活史:嗜子宮線蟲為胎生,鯉嗜子宮線蟲雄蟲寄生在魚的腹腔或鰾內,乳白色。雌蟲寄生在鯉鱗囊內;鯽嗜子宮線蟲的雌蟲寄生於鯽魚的尾鰭鰭條間膜內,雄蟲也寄生在腹腔和鰾內。成熟的雌蟲鑽破宿主的面板,鑽出的部分泡在水中,由於滲透壓的關係,蟲體不久就漲破,子宮破裂,幼蟲隨之進入水體中,被中間宿主水蚤吞食。鯉魚和鯽魚因吞食中間宿主-水蚤而感染寄生蟲。幼蟲透過腸壁鑽到鯉魚腹腔中生長髮育。雌、雄蟲在腹腔或鰾中交配,雌蟲遷移到鱗下,或者尾鰭等處發育、成熟。
二,症狀及流行情況及診斷。
1,症狀:在病魚的患處明顯可見蟲體。鯉嗜子宮線蟲的 雌蟲一般盤曲寄生在鯉魚的鱗片下面,使寄主鯉魚鱗囊腫大,鱗片鬆散、豎起,並導致鱗片脫落;鯽嗜子宮線蟲的寄生導致鰭條充血,鰭基部發炎,鰭條破裂。由於蟲體在寄生部位的活動,吸取魚體的營養,破壞寄生部位的組織,使其充血、發炎。在皮膚髮炎處往往會寄生水黴病,引起繼發性感染。嚴重時可能造成宿主的肌肉發生腐爛現象,從而使病魚死亡。
2,流行情況 嗜子宮線蟲病在全國各養魚區均有流行,主要危害2齡以上的大鯉魚,對鯉魚的危害比鯽魚大。觀賞魚(如金魚等)也有發生。在長江流域的冬季,寄生蟲出現在魚的鱗片下,春季蟲體生長髮育加快,使魚致病。親鯉因患此病影響性腺發育,往往不能成熟產卵。長江流域一帶一般於冬季蟲體在鱗片下的出現,但因蟲體較小又不甚活動,所以不易被發現,到了春季水溫轉暖之後,蟲體生長加速,從而使魚致病。在6月份之後,母體完成繁殖,魚體表就不再有蟲體。
3,診斷
(1)病鯉鱗片部位有凸起、發紅現象,其上並有特殊的花紋,如將鱗片翻幹,可見盤曲在鱗囊中的紅色的棉線狀的蟲體。
(2)可將病鯽鰭條展開,對光用肉眼觀察,可見紅色的蟲體。蟲體在鰭條間與鰭條平行。將鰭條撕開,蟲體即可暴露出來,見血紅色棉線狀的蟲體即可確診。
雌蟲一般均為血紅色,兩端稍細,似粗棉線。
上圖示寄生在鯉魚和鯽魚體表的紅線蟲
三,防治建議
(一)預防
(1) 用生石灰帶水清塘,以殺滅幼蟲。
(2) 每立方米水體用0.2-0.3克晶體敵百蟲(80%)全池遍灑,以殺滅中間宿主。
(二)治療
建議方案:
坤宏阿苯達唑(100克)1包+芳草川楝陳皮散(2包)拌料20KG。
一天一次連用3-5天用藥時減料一半一般在下午時喂料。
外用80%的晶體敵百蟲每畝米水體使用150克-200克,視情況使用1-2次。
蟲體脫落之後,需要使用聚維酮碘或者戊二醛等進行消毒,防止細菌的繼發感染。
-
6 # 儒林居士7727355
現有三種情況,僅供參考:
1、魚塘該用稀釋的石灰水消毒了~我們叫它紅皮病
2、魚鱗有小蟲,俗稱魚蝨子!有的尾巴紅色線也是寄生蟲。
3、鯽魚出血性錨頭鰠病
雖然此病的發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發展,也會導致鯽魚大量死亡。嚴重患病鯽魚主要表現
為:浮水慢遊(乏力)、色澤淡白;魚體表的腹部、背脊兩側(細鱗部位)可見針狀蟲體寄生;蟲體著生
處有綠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紅斑,病灶部位鱗片鬆動或脫落,粘液增多,少數形成明顯的潰瘍。病
原體為鯉錨頭鰠。主要病因:一是清塘不徹底或不清塘,病因待機孳生;二是投入時體表受損傷(或
生產操作不慎致使魚體表受傷)的魚種,為病原體寄生創造了可乘之機。
-
7 # 故鄉的雲1208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鯽魚尾巴的紅色線蟲是怎麼回事:這種紅線蟲學名叫“雙線絛蟲”,紅線蟲個體不大,但群體產量較高。紅線蟲喜歡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俗稱臭陰溝的緩流水黑汙泥),一般潛伏在泥面下10釐米~25釐米處,低溫時深藏於泥中。紅線蟲喜暗畏光,不能在Sunny下曝曬,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機腐植質、細菌、藻類為生。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發現紅線蟲應該如何處理:1、用2%—2.5%的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
2、用生石灰清塘,以殺滅幼蟲和陽性中間寄主劍水蚤。3、用1%高錳酸鉀溶液或碘酒塗擦病灶部位。
-
8 # 農民徐大胖
鯽魚尾巴處的紅線蟲又名:嗜子宮線蟲,是一種寄生蟲可潛伏在魚體的鱗片下,使魚鱗尾巴處等地方,造成鱗片凸起。這種蟲體細長,通體紅色,也叫紅線蟲病,會導致魚鰭感染,魚鰭條破損後會部分身體進入魚鰭條內另外部分身體浸在水中,會破壞魚體吸收魚體營養引起皮膚髮炎充血出血,往往在皮膚髮炎處會寄生水黴菌,再次引起繼發性感染,嚴重時會出現腐爛,潰瘍,魚體變形等現象,從而使病魚死亡,一般紅線蟲病多數發生在5,6月份。多數是誤食了帶有嗜子宮線蟲蟲卵的水藻或浮游生物所導致。
治療方法:
一,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或者用臭氧處理殺滅幼蟲,切記用茶餅,因為不但起不到殺蟲的作用還能延長其壽命,所投放飼料也必須先用鹽水清洗,臭氧殺菌,低溫極速冷凍處理。
二,用2%-2.5%的食鹽水浸洗魚體15-20分鐘。
三,用1%的高錳酸鉀或碘酒搽塗魚體病變處,避免藥液流入魚鰓處。
四,每立方米水域用0.2-0.5克晶體敵百蟲全池遍灑,殺滅中間宿主。
五,已經有紅線蟲病的魚進行隔離飼養避免交叉感染。
祝願每個養殖,種植戶生意興隆,心想事成。
回覆列表
一,病原及生活史
病原為嗜子宮線蟲,俗稱紅線蟲,寄生蟲分類學上屬於蠕蟲類線蟲綱。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致病種類有:
鯽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在鯽魚的尾鰭。雄蟲寄生於鯽魚腹腔和鰾,雌蟲長22~50毫米,雄蟲長2.46~3.74毫米。
鯉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在鯉鱗囊內,蟲體長10~13.5毫米。雄蟲寄生於鯉魚腹腔和鰾,蟲體長3.5~4.1毫米。
藤本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於烏鱧等魚的背鰭、臀鰭和尾鰭,蟲長25.6~46.8毫米。雄蟲寄生於魚的鰾,腹腔,蟲長2.2毫米。
生活史:嗜子宮線蟲為胎生,鯉嗜子宮線蟲雄蟲寄生在魚的腹腔或鰾內,乳白色。雌蟲寄生在鯉鱗囊內;鯽嗜子宮線蟲的雌蟲寄生於鯽魚的尾鰭鰭條間膜內,雄蟲也寄生在腹腔和鰾內。成熟的雌蟲鑽破宿主的面板,鑽出的部分泡在水中,由於滲透壓的關係,蟲體不久就漲破,子宮破裂,幼蟲隨之進入水體中,被中間宿主水蚤吞食。鯉魚和鯽魚因吞食中間宿主-水蚤而感染寄生蟲。幼蟲透過腸壁鑽到鯉魚腹腔中生長髮育。雌、雄蟲在腹腔或鰾中交配,雌蟲遷移到鱗下,或者尾鰭等處發育、成熟。
二,症狀及流行情況及診斷。
1,症狀:在病魚的患處明顯可見蟲體。鯉嗜子宮線蟲的 雌蟲一般盤曲寄生在鯉魚的鱗片下面,使寄主鯉魚鱗囊腫大,鱗片鬆散、豎起,並導致鱗片脫落;鯽嗜子宮線蟲的寄生導致鰭條充血,鰭基部發炎,鰭條破裂。由於蟲體在寄生部位的活動,吸取魚體的營養,破壞寄生部位的組織,使其充血、發炎。在皮膚髮炎處往往會寄生水黴病,引起繼發性感染。嚴重時可能造成宿主的肌肉發生腐爛現象,從而使病魚死亡。
2,流行情況 嗜子宮線蟲病在全國各養魚區均有流行,主要危害2齡以上的大鯉魚,對鯉魚的危害比鯽魚大。觀賞魚(如金魚等)也有發生。在長江流域的冬季,寄生蟲出現在魚的鱗片下,春季蟲體生長髮育加快,使魚致病。親鯉因患此病影響性腺發育,往往不能成熟產卵。長江流域一帶一般於冬季蟲體在鱗片下的出現,但因蟲體較小又不甚活動,所以不易被發現,到了春季水溫轉暖之後,蟲體生長加速,從而使魚致病。在6月份之後,母體完成繁殖,魚體表就不再有蟲體。
3,診斷
(1)病鯉鱗片部位有凸起、發紅現象,其上並有特殊的花紋,如將鱗片翻幹,可見盤曲在鱗囊中的紅色的棉線狀的蟲體。
(2)可將病鯽鰭條展開,對光用肉眼觀察,可見紅色的蟲體。蟲體在鰭條間與鰭條平行。將鰭條撕開,蟲體即可暴露出來,見血紅色棉線狀的蟲體即可確診。
雌蟲一般均為血紅色,兩端稍細,似粗棉線。
上圖示寄生在鯉魚和鯽魚體表的紅線蟲
三,防治建議
(一)預防
(1) 用生石灰帶水清塘,以殺滅幼蟲。
(2) 每立方米水體用0.2-0.3克晶體敵百蟲(80%)全池遍灑,以殺滅中間宿主。
(二)治療
建議方案:
坤宏阿苯達唑(100克)1包+芳草川楝陳皮散(2包)拌料20KG。
一天一次連用3-5天用藥時減料一半一般在下午時喂料。
外用80%的晶體敵百蟲每畝米水體使用150克-200克,視情況使用1-2次。
蟲體脫落之後,需要使用聚維酮碘或者戊二醛等進行消毒,防止細菌的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