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戒奔月
-
2 # 小黑牛老表
我們都是2月初一二三不準幹活,要是發現有人去幹活的話,村上就會去他們家罰款,買菜讓村子裡面的人吃三天,包括洗衣服都不能做,我們這些二月初一二三叫濟工,只能在家裡面玩,打牌,煮飯吃,其他什麼都不可以做,特別是二月二,龍抬頭的那一天,很多人都會在這一天理髮,都說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特別好,所以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的人特別多,好了我們地方就這樣,你們其他地方有不同的可以說了一起分享分享
-
3 # 鋼鐵小卷毛
龍抬頭的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引錢龍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引錢龍的習俗。二月二日這天一大早,人們便從井裡河裡挑回水來。等水缸滿後,用簸箕盛灶灰從大門外曲曲折折撒進院內,直到水缸,再繞水缸撒一圈。人們對這一活動寄託著兩個願望:一是引回了“錢龍”,象徵著有錢、富貴,這一年生產興旺發達,生意興隆昌盛。二是認為引回了龍,蛇蠍百蟲都不敢出動了。那時候由於醫療條件差,“百蟲”肆虐,疾病流行,人們以軀百蟲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體健康。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剃龍頭
民間有正月不剃頭的習俗,但每到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無論老少,都要理髮,稱為“剃龍頭”。
民間有正月不理髮的說法,從過年時剃的頭,到二月二日大體上是一個多月,頭髮又已長長,正是剃頭的時候,人們把剃頭說成是剃龍頭,加上一個“龍”字,以取吉利。據說在這一天剃頭,可以使人健康,像龍一樣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騰飛,將來必能飛黃騰達。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畫倉子
有句諺語是: “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在龍頭節這一天,中國北方的很多地方流行“畫倉子”的習俗。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在打穀場或庭院裡畫倉子。畫倉子的習俗是為了祈禱新的一年五穀豐登,糧食滿倉。有的地方還用紙剪成雞或貓,用松樹明子煙燻後,貼在牆上,取意雞吃蟲子,貓捉老鼠,以避蟲、鼠破害糧食。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照房梁
俗語云“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農曆二月二,天氣逐漸轉暖,民間傳統習俗,講究在這天打掃房舍,清潔衛生,驅逐害蟲,故有“二月二,燻蟲兒”的說法。其作法是在二月二這天,點著過年祭祀時剩下的蠟燭,照射房梁和牆壁,以驅逐蠍子、蜈蚣等蟲子。將要復甦的蟲兒,被蠟光晃照後,會自動掉下來,即可驅滅,以達到消災防病,保證健康之目的。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拜土地神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各地有祭土地神的習俗。
在民間,十地神的形象多被塑造成一個雞皮鶴髮、老態龍鍾的長者、他身穿土色長袍,手持柺杖。二月初二清晨,家家戶產在土地神龕前擺上各式供晶,點燃香燭,鳴放鞭炮為土地神祝壽,祈求土地神在大門口或村口看管惡鬼和虎狼嚴禁進入,保佑一方平安。另外還祈求土地神保佑田間禾苗茁壯成長,秋後五穀滿倉。
龍抬頭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忌動針
婦女們不淪有多麼緊要的針線活,但在二月二這大不作針線活,說這天龍抬頭,動針會傷龍的眼睛,為了避傷龍的眼睛,這天就免作任何針線活了。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民間二月二的應節活動亦豐富多采。福建、浙江等省的畲民二月二開展“盤歌”活動;四川中部一·帶還多在二月二這天“迎富”等等。縱觀二月二的各種民間活動,多數和龍相關連,且帶有較強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學技術逐步普及,戰勝天災、疾病的能力增強,人民生活富裕,寄希望於龍的人恐怕是沒有了,或者在迷信的程度上至少有所減輕,這個節的不少習俗也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了,但打掃房舍、清潔衛生仍有積極意義。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煎餅炒豆
還有的地方有“祭百蟲”的習俗。即把陳年的糧食磨成粉,捏成各種動物和水果的形狀,蒸熟之後插於青竹竿上,送到田邊或祖墳祭祀百蟲之神,使百蟲不再損害莊稼。
二月二的龍文化
龍,在中華大地是盡人皆知的,它那奮飛的英姿,是中華民族騰飛的象徵。華人不僅崇拜龍,還自稱是龍的傳人。黑頭髮,黃面板黃眼睛都是龍的傳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可謂時時處處離不開龍,十二生肖中有龍,正月十五元宵節要舞龍,各種建築物和用具上雕飾龍;還有傳說中騰雲駕霧的空中飛龍,興風作浪的水中蛟龍,真可謂在中國是龍的世界。
然而,傳說中的龍與生物龍不是一回事。生物龍是古代~些爬蟲動物的總稱,它包括恐龍、其龍、石龍子等。至於中藥中的龍骨,也多是這些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化石,與傳說中的五爪金龍毫無共同之處,更不是什麼呼風喚雨的神靈。而傳說中的龍,則是被人們神化,彙集多種動物形象和本領,而作為漢民族圖騰崇拜的神物。
“圖騰”產生於原始時代,當時,各個部落都要選擇一種動物聲作為本部落的崇拜物。後來,某些部族實行聯合或兼併,於是就把各部族圖騰的特徵集中起來,構成了一種神奇的動物龍的形象,又經歷了不斷的神化,逐漸使“龍”的形象定型,這就是頭似駝、角似鹿、眼似蝦、耳如牛、身如蛇、鱗如魚、爪似鷹、掌如虎、口旁有須,頜下有明珠以這種博採各動物眾長的形象作為本民族的標誌。
在悠久的歷史程序中,“龍”象徵的意義也是不斷變化的,從一開始的呼風喚雨、助兵作戰的動物神,到供天人騎乘的神獸。原始氏族崇拜的祖先和保護神。到漢代,“龍”成了皇帝的象徵。封建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政權,以“天子龍生,真龍天子”自居,龍便成了政治、權力的最高象徵。
-
4 # 爆笑生活百科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又稱“龍抬頭”,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等,是漢族民間的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寓意敬龍祈雨,祈求老天保佑農耕豐收。大家習慣了在這一天剪頭髮,好抬頭。二月二也有很多傳統的小吃,像餃子,蔥餅,驢打滾,炸油糕,芥菜飯,麵條,面旗子,爆米花,炒豆子等。
二月二這天很多地方有吃炒豆子的習慣,昭示了春天的開始,二月二的廟會,人們會買大黃梨拿回家去孝敬老人,所以“二月二”的廟會又被稱“黃梨會”。
二月二這天,我的家鄉會包餃子,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這一天吃餃子被稱為“吃龍耳”。過去的時候醫學很不發達,有病不容易治,人們認為“龍抬頭”會壓制住病害,吃了“龍耳”,龍就會保佑我們身體健康,祛除百病。餡中有菜,取之諧音“有財”,寄語財源滾滾。
二月二的春餅是北京民間應節食品,也稱薄餅,就是烙得很薄的餅。餅裡包著瘦肉絲、胡蘿蔔絲、木耳等,酥脆又營養,讓人食慾大增。
我最喜歡吃春餅了,你們呢
-
5 # 精剪美好生活
記得小時候二月二,大人們頭一天都準備好要做的食材,
炒豆子、棒子(玉米)花,提前把豆子和棒子跑在水裡,泡軟後在上火煮,煮的過程中加上糖精,煮好後撈出,控幹水分,在地鍋裡放沙土炒,炒熟後過篩,這樣沙土都漏下去了,在一嘗棒子花又甜又脆。
面棋,用幾個雞蛋芝麻和麵,在擀開後切成菱形塊,也是特別香脆的。
-
6 # 喜兒YX
今天就是二月二號,我們廣西南寧馬山某個村莊是這樣子過二月二節的,
首先村裡是輪流來舉辦的,今年是我家,明年是你家這樣進行,輪到誰家,到過節的那一天就準備肉(雞豬肉煮熟)·買香·蠟燭·紙錢·酒·筷子·杯子·米飯等
其次全村莊一起來提去土地公那裡拜祭·(注意:老人說:“在祭拜的過程當中是不能說粗口話的,一句都不能說的,否則回來後果很嚴重。”)祭拜完之後回來給每家每戶分祭拜的肉,寓意:吃了這個祭拜的肉能保全年身體健康,萬事順利。當然我十年沒有回家參加過這個活動了,身體還是很健康。(微笑)
然後大家一起吃一頓飯就算完成了。
-
7 # 秀梅影視剪輯
二月二我們家的風俗習慣就是太陽沒有出來的時候就用燒的柴火灰,在家門口撒上幾個像裝小麥的茓子一樣的圖形,寓意就是豐收年,還還有就是9661過年剩的肉煎臘肉,煎餅,
-
8 # 青梅煮葡萄
甘肅天水地區2月2習俗
龍抬頭,吃豌豆。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后,天上的玉帝十分不滿,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家家戶戶爆玉米花,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詔讓龍王回到了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資訊來源於天水本地網)
龍抬頭,啃骨頭。(這個真不知道為什麼,就從小過2 月2都會吃肉啃骨頭。)
-
9 # 阿嵩的籃球日記
座標河南省周口市,剪頭髮,討個好彩頭,還有就是吃餡子,韭菜雞蛋還有綠豆芽胡蘿蔔雞蛋麵粉拌的麵糊薄薄的一層炕成餅,又軟又香。二月二祈求風調雨順大豐收
-
10 # 西西嚷嚷
在廣西二月二的習俗主要有:
搶花炮:搶花炮是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也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歷經千百年的搶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祭土地神:廣西桂東地區客家人稱“二月二”為土地節。每年農曆二月二這天,他們備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帶上香火蠟燭、紙錢等到村邊土地廟祭供,場面肅穆,以求土地神庇護。吃餈粑:廣西賀州客家人在土地節做餈粑吃,並且要放棠梨葉,傳說是吃不怕雷公叫。
飲社酒又名治聾酒,傳說社日酒可以治耳聾,因此人們稱社日酒為治聾酒。宋代陸游《社日》詩:“幼學已忘那用忌,微聾自樂不須醫。”
接社:即孃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兒歸寧。早在宋代,婦女在社日一般不參加祭社活動,而出現婦女於是日“歸寧”的習俗。民國廣西《桂平縣誌》《全縣誌》都載有此俗。
飲社酒又名治聾酒,傳說社日酒可以治耳聾,因此人們稱社日酒為治聾酒。宋代陸游《社日》詩:“幼學已忘那用忌,微聾自樂不須醫。”
趕歌圩,鄧龍屯壯族歌圩節已有 300 多年的歷史。每年二月初二,遠近群眾彙集於此,舉行一年一度的壯族歌圩節,賽唱壯族山歌。
看鬥牛、逛廟會:上林縣木山鄉廟看鬥牛,鬥牛、鬥雞、山歌對唱、獅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賽等多種傳統民間活動。村民則殺雞宰鴨、擺酒設宴招待親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諧安康、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11 # 胖巧的生活日記
二月二,也就是明天了。我是溫州的,我們溫州地區,農曆2月2,我們這邊的習俗是要吃芥菜飯的。
至於為什麼要吃芥菜飯呢,下面我來跟大家講講吧。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瑞安縣誌》說,“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同時芥菜飯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飯。因為芥菜味苦,用來悶飯代表年已經過完了,大家過好吃苦耐勞的準備,為新的一年奮鬥的用意。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這一習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訪民情,到浙南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名飽讀詩書的青年張某因家境貧困,無法進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讀詩書。張某熱情好客,請乾隆皇帝吃頓便飯。正當準備做飯時,張某發現米缸裡的米不夠吃,又沒菜餚。張某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叫其妻先準備開火,自己從後門出去到菜園裡剝來一把碧綠幼嫩的芥菜,加點佐料,煮成一鍋綠中夾白的芥菜飯。乾隆皇帝平時吃慣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且時至晌午,早已飢腸轆轆,一聞到這芳香撲鼻的芥菜飯,食慾大增,吃得津津有味,並讚不絕口,連問這綠裡夾白的飯是怎麼做的。張妻答道:“這叫芥菜飯,吃了不會生疥瘡。” 這天,剛巧是農曆二月初二,從此二月二吃芥菜飯的習俗便傳了下來。
說好了特色和文化後,我們來說說做法吧。
原料
1、主料:晚米1000克,芥菜1000克,豬五花肉300克。
2、輔料:蝦皮100克,豬油(熟)150克,幹蔥頭50克,醬油50克,辣椒醬、油炸花生仁適量,豬骨湯適量。
調味料
生抽2湯匙,黑醬油1湯匙,鹽少許,胡椒粉少許。 [3]
製作
選取上好的糯米、剝來嫩綠的芥菜葉兒,按五比四的比例配好,再放些豬肉及其它佐料,炒成芥菜飯。芥菜飯的炒制過程,其實也並不複雜。先將糯米煮成飯;再把芥菜嫩葉切細備用;把切好的豬肉倒入炒鍋煎炒香出油,把切好的芥菜倒入鍋裡與肉同炒;炒之使軟變青並熟後,即把糯米飯放入鍋中同豬肉芥菜一起猛炒、絆勻;最後放鹽、味精、蝦皮、香菜等佐料,燜一二分鐘,即可起鍋開吃。那股香濃的味兒傳來,讓人垂涎三尺。
步驟
1、將晚米用清水淘淨,浸泡2小時後,把水瀝乾,芥菜洗淨切成小段,幹蔥頭切成薄片,豬五花肉切成絲狀。
2、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燒熱,放入幹蔥頭炸至金黃色時撈起。再下豬五花肉絲煸炒至熟,加入芥菜蝦皮,炒至半軟時,加入淘洗過的晚米、醬油、味精炒拌勻整平。然後注入豬骨湯,蓋好鍋蓋,用旺火燒至收湯時立即退火改用微火燜至飯熟。啟蓋潑上蔥頭油、花生米和飯拌勻即可,食時根據個人口味,可摻些辣椒醬。
做炒芥菜飯,最好是用豬油。用豬油口感會潤滑一些,但不能太多太多會膩而且容易滑腸。關鍵是米飯,要選上好的新出的糯米。就是煮好後光潔度好;看去滋潤的那種。陳的米太黯淡,不出光,飽和度也不夠,吃起來也不香;還有就是這米和芥菜要一比一的比例。製作出來的芥菜飯飯松菜嫩,香甘爽口,別有風味;盛在碗裡,綠白相間,色彩和質感都很好;這葉子的濃綠和菜梗的淡綠,滲透在油光發亮的白飯裡有種醉淹了進去的感覺。
回覆列表
2月24日,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龍抬頭傳說:
傳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習俗:
1、剃龍頭
“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2、吃出好運
為納吉,龍抬頭這天的食物也與龍有關。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
吃豬頭肉稱“挑龍頭”
吃麵條是“扶龍鬚”
吃水餃叫吃“龍耳”
吃米飯是吃“龍子”
春餅又稱“龍鱗餅”
3、引錢龍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所以便有了"引錢龍"的習俗。例如有的在水壺裡放置幾枚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裡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裡,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