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村大寶

    歷史悠久,人文蔚盛,世世代代辛勞的人們在這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文化烙印——

    黔西觀音洞古人類遺址、赫章可樂國家考古遺址、大方奢香博物館、七星關區大屯彝族土司莊園、織金古建築群、金沙敖氏和羅氏墓群石刻……這些跨時代的歷史積澱,是畢節人民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實物見證,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

    得天獨厚的畢節歷史文化資源,並沒有固守於先天稟賦之上,而是精心謀劃,積極探索……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一幅經濟社會與歷史文化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正在烏蒙大地徐徐展開,煥發出時代光彩。

  • 2 # 傳媒播報者

    寶塔在眾多歷史悠久的城市當中都是標誌性建築。我們在欣賞寶塔本身時,也許會不由自主產生疑惑:為何寶塔的翼角上要掛上銅鈴呢?

    先讓我們看看這座寶塔:

    我們不難發現,在每一層級各個角度上的翼角都掛著一枚銅鈴,迎風晃動,清脆動聽。我們若是想知道其中的玄機,不妨先走進寶塔本身的故事之中,瞭解寶塔的歷史和構造。

    寶塔本是佛教建築。在東漢初年(公元一世紀)寶塔這一建築形式便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中國。現在,中國還儲存著歷代傳下來的寶塔3000多座,是祖國珍貴的文物。它們安靜地佇立在城市之中,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榮辱和前世今生。

    寶塔最開始的建築形式十分簡單樸素,基本上沒有過多的修飾和雕琢。在傳入中國之後,寶塔和佛教文化一同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元素。我們可以從西安大雁塔上看見寶塔自從傳入中國以來的輝煌歷史。

    永徽三年,唐高宗命能工巧匠修築大慈恩寺,迎接西去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玄奘為儲存經文和佛像舍利,奏請朝廷,修建起六十餘米高的大雁塔。一千多年前的某天,北風吹進長安時,潔白的雪花坐滿了大雁塔的塔剎,城裡城外仍舊喧囂鼎沸著。大慈恩寺裡坐滿了遠道而來的僧侶,大雁塔附近萬人空巷。

    中國的歷代建築方面的能工巧匠綜合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建築風格,將亭、閣、重樓、飛簷等傳統建築藝術元素都融入寶塔的建構藝術中去;他們創造出來了建築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獨具中國園林特色藝術造型的、裝飾華麗的寶塔。當然,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寶塔在建造規模和建築規格上也有著比較明顯的劃分。

    中國寶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層數採用單數的形式。寶塔為何要將層數定為單數呢?其實這也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寶塔最初在宗教文化裡都有驅散邪氣,鎮守一方水土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中國宗教文化中,根據天人感應的學說,必須使用單數來表示“光大”,這樣可以更好吸納周圍的“正氣”。如果將寶塔的層數定成雙數,就會聚集四周的陰氣,這與建造寶塔的初衷相違背。

    寶塔每層的木質腰簷和由斗拱挑托起來的平臺和欄杆,由塔門和扶梯方便每一位登高進入寶塔的遊客參觀,登臨眺望。不少詩文也正是在詩人登上寶塔,極目遠眺之後有感而發。寶塔的每層腰簷都是由姿態優美且經過精密計算設計的飛簷和翹起的翼角組成。重簷復宇也就是形容這樣規格的寶塔。大多數寶塔的翼角上都會配飾這銅鈴,中國百姓習慣稱之為“鐵馬”,在印度佛教梵文裡稱作梵鈴。

    銅鈴在塔上雖然只是掛件,但要是我們從整體建築的藝術角度來觀賞,每一個翼角上配飾了銅鈴就彌補了塔身四周的疏曠,使得空間疏密得當。翼角上的對對銅陵點綴在塔上,遠望塔身就像是女孩兒佩戴了耳環,更襯托出她的亭亭玉立。每當和風拂過,風鈴催動,就會傳出清脆的鈴聲,奏出佩玉鳴鸞般的妙音,令人心曠神怡,可助遊客消去旅途的疲乏,銅鈴是塔上的重要點綴品,它既能持寶塔顯得玲瓏秀美而又不失寶塔的莊重典雅之氣。

    可僅僅為了簡單的裝飾作用,就為了宏達的寶塔加上繁瑣的銅鈴,豈非顯得有些累贅?其實,銅鈴的作用可不只是裝飾而已。

    在天有不測風雲的古代,寶塔翼角上的銅鈴被視作非常重要的預測天氣的儀器。銅鈴隨風晃動傳出輕重緩急的鈴聲,人們能判斷風力、風向和天氣的陰晴,山雨欲來風滿樓,有風就得防雨,所以古人稱它“鈴語”。

    宋朝文學家蘇軾在《大風留金山》一詩中有“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之句。後來民間在屋簷下掛幾片鐵片或鈴鐺來測風向,人們稱他為鐵馬或者風鈴。《西廂記》裡有“莫不是鐵馬兒簷前驟風”。在沒有天氣預報的古代寶塔上銅鈴所傳遞出來的資訊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出門在外的商旅活動都很重要。

    寶塔翼角上的銅鈴也起著保護塔簷的重要作用。在古代,建造一座三層房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不用說是動輒七層之高的寶塔了。塔高簷寬,鳥雀極易棲息其間,在塔簷上築巢孵化都會增加寶塔傾倒的危險。而且,鳥雀會帶來植物的種子留在塔簷上,如果植物在上面肆意生長,寶塔自身的穩定性和美觀性勢必要大打折扣。鈴鐺的晃動和鈴聲能驅除鳥雀,起到了“驚鳥”的作用。

    寶塔翼角上的銅鈴並不是統一規格,也有著大小輕重之分。銅鈴規格一般是根據寶塔自身的規格來確定的。就像被譽為“江南第一塔”的蘇州北寺塔,翼角上足足掛上了七十二隻銅鈴,每隻銅鈴也重達三千兩百克。

    每當遠眺寶塔,觀望者都會感到雄偉的氣息縈繞在寶塔周圍,這是因為設計者在建造寶塔悄悄用了一些技巧。塔的雄偉在與塔頂上鐵質的剎杆和周圍的相輪。相輪是寶塔的槃蓋,塔剎頂端用銅製的葫蘆結頂,起到了壓住塔頂的作用,保持了整座寶塔的穩定,避免雨水浸溼寶塔內部。塔剎高聳如雲,常常會讓遊客們產生寶塔會劃破藍天的錯覺。

    寶塔的翼角掛上銅鈴,忽而靜止,忽而飄動,讓整座寶塔不僅僅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建築形象。小小的銅鈴讓整座塔既是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地,又讓寶塔塔鈴預測天氣的功能幫助到廣大百姓的日常生活,同也成為了每一座有故事、有歷史的城市的文化符號之一。

    寶塔和寶塔翼角上的銅鈴在建築藝術上相得益彰,顯示出一派莊嚴絢麗的氣勢,讓中國傳統文化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真實中國古代勞動人命的智慧結晶,心血努力,更是世界藝術的瑰寶之一,值得每一個人去親臨體驗。

  • 3 # 遠行的小鹿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含義:1、有導電的功能防止雷擊事故;2、整體造型上有和建築搭配裝飾效果;3、中國的傳統建築講究風水,有風水學方面的考慮。

  • 4 # 猴子說建築

    中國古建築不僅在塔的塔簷殿角上掛有鈴鐺,很多寺廟皇家別院的飛簷處都會經常看到掛有鈴鐺。古時叫“簷鈴/鐵馬”,現在叫“風鈴”(掛在塔上的也叫鍾),有風吹過就會發出清脆響聲。

    掛鈴有三個作用及內涵:

    一、房簷下容易被燕子等鳥類築巢和停留,尤其塔都比較高,防止鳥在屋頂處排洩糞便等汙染破壞建築物。古人就想出掛鈴,風吹過的響專聲用來驚嚇鳥類,類似田裡的稻草人作用。

    二、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後,鈴也被作為一種法器,有的鈴上面會雕像、刻咒。有祈福、辟邪之寓意。同時清脆之聲莊嚴寧靜,似在時時驚醒世人之意。警示世人遁入佛門,修行切記靜心養性。

    三、唐朝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歧王宮中竹林中,懸碎玉片子,每夜聞碎玉子相觸聲,即知有風,號為至佔風鐸」,可知中國古人將碎石懸在一起,當風吹玉振,叮叮噹噹發出清脆的聲音,稱為「佔風鐸」,目的是用來知風。推想,佔風鐸應該是風鈴最早的起源。

    另外,此種風俗在唐朝也流傳到日本,京都的很多古建築簷處都能看到鈴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門和地板磚都不換的情況下怎麼才能裝修的好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