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ream與car
-
2 # 深受女性喜愛的鐵
一個創世神不滿意最終結局重新開檔的故事
世界上的罪惡太多了
算了都殺光重新再來過吧
所謂的人類補完計劃
殘酷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既然人類是萬惡之源
那麼就消除原有的人類
再重新定義“人類”
這是一個超越人類圈級別的思維
想不通你就是葛城美里
想得通你就是碇源堂
-
3 # 貓叔33
講的大概是現存的死海古卷中記載的創世紀的改變。
首先講一下使徒,二號之後的使徒都是以宗教典籍中的天使為原型的(有些雖然分屬不同宗教但都是猶太教演變的)。一號使徒是亞當,人類之父。二號當然是亞當的老婆了,根據死海古卷,亞當的原配是莉莉絲,被趕出伊甸園之後和撒旦再婚生下人類。創世紀中夏娃是亞當的肋骨做出來的,所以機體都叫EVA。
然後問題出現了,莉莉絲和撒旦生下了人類,亞當和夏娃也生下了了人類。所以第X次衝擊就是滅絕莉莉絲和撒旦所生下的人類的。
EVA裡使徒和亞當解除就會引起衝擊,大概是來自天使通知諾亞大洪水的事,諾亞自然是亞當和夏娃的後代,而且天使在聖經中就經常幹毀滅世界的事,這點和EVA的設定也不衝突。
(以下內容為本人理解)
人類會坐等自己滅絕嗎?當然不會,所以seele打算啟動人類補完計劃,來源是新約裡記載的人類贖罪方法的活用,就是把耶穌換成莉莉絲(有的地方也不能完全按宗教走),然後人類就回歸伊甸了,但是必須捨棄自己的形體(這點估計也是原創的和聖經無關)。
這件事交給了NERV也就是主角他爹去執行,NERV的想法是找個人開EVA,然後騙過神假裝自己是不是撒旦的後代然後去騙取神之力。
但是要是想達成以上兩個目的,擊退使徒都是首要條件。TV版的前半段就是講這個的。後半段就講這兩個組織互相妨礙對方計劃的事,然後駕駛員就當棋子使喚了。
至於結局是什麼意思,庵野老賊就沒打算講明白就不寫了。
-
4 # 使用者60487281509
一幫人按照古代文字記錄創造一個組織來完成一個計劃。在組織裡面的人隨著計劃進行開始有了一些騷想法,然後表面上執行著領導指示,暗地裡開始自己瘋狂計劃。最後發現不管是誰都沒有辦法逃脫命運。
-
5 # 時尚時尚最時尚傑
人類是莉莉絲的小弟,使徒是亞當的小弟,誰贏誰就可以成為神,永恆的存在。。。肉體消失但是精神永遠存在。
打過來打過去劇情其實非常簡單易懂。。。我當年就是衝著機器人好看才去看的這個動畫片。at立場其實影射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因為那個年代的日本小孩不願意互相交流,也就是我們說的比較孤僻內向。所以編輯就用這個來引起大家的共鳴,電影裡演的和你現在的狀態一樣你能不引起共鳴嗎?最後結局人類合為一體也就是傳統的好結局,說的是人與人沒有了隔閡,整部劇的意義就是這個。至於其他的劇場版那都是出版商為了賺錢又強行修改劇情搞出來的。
-
6 # 九界獨尊元邪皇
一對百合,一對基,還剩一個是苦B。很簡單的故事,講的是屌絲男主駕駛巨大機器人成為英雄,而老爸為了磨練他心與意志分別把一個
御姐
,一個傲嬌,一個呆萌,還有一個基友送到他面前讓他從男孩到男人一路成長為一個可以拯救世界的gay的故事!
-
7 # 動漫簡評
故事背景的靈感來自於《聖經》新約和舊約的部分內容。世界的生命起源於生命之樹,生命之樹最終孕育出雄體的最高存在Adam(亞當),和雌體的最高存在Lilith(莉莉絲)。之後生命之樹瓦解,剩下的根鬚化為了“朗基努斯之槍”。
“第一次衝擊”是莉莉絲之卵“黑之月”到達地球時產生的撞擊。從莉莉絲之卵中誕生出了第十八使徒,人類。“黑之月” 落在日本箱根,深入低下,莉莉絲本體也隱藏在其中。(之後的NERV總部也建設在這裡,莉莉絲被朗基努斯之槍釘在了總部的底層)。
而地球本身就有一個生命之源,那就是亞當之卵,被稱為“白之月”,位於南極地下,從中誕生了其他的使徒。“黑之月”、“白之月”的來歷出自漫畫版EVA的80話。
2000年,人類的實驗活動喚醒了位於南極的亞當,亞當力量暴走造成了“第二次衝擊”。地球海平面上升、地軸偏轉、氣候發生巨大變化,全球人口只剩一半。而造成這次重大的事故的真相被刻意掩蓋。因為第二次衝擊,沉睡在各處的使徒也被喚醒。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TV版EVA中的十八個使徒。亞當為第一使徒,莉莉絲為第二使徒。中間的第三到第十六使徒分別有自己代表的含義,這裡不再贅述。
使徒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迴歸亞當,與亞當接觸後引發第“第三次衝擊”以毀滅人類。而人類生產EVA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與使徒進行正面對抗。注意 “毀滅人類”和 “人類補完”是兩碼事,後面會提到。
第十七使徒是渚薰,背後由Seele掌控。這裡要提一下碇司令,他當初是第十三個加入Seele的成員(暗示聖經中的背叛者猶大)。他加入Seele表面上是要阻止“第三次衝擊”的發生,與使徒們對抗,並完成人類補完計劃。實際上,碇司令另有陰謀,他目的讓莉莉絲與亞當禁忌融合,從而讓自己成為神(另有說法是製造出神),與碇唯相見。然而碇司令的計劃被Seele識破,於是派渚薰來與亞當接觸,寧可引發“第三次衝擊”也不想讓碇司令得逞(位於NERV總部的亞當是身為雙面間諜的加持帶給碇司令的)。然而渚薰把地下的莉莉絲誤認為亞當,導致未能成功執行計劃。真正的亞當,早就被碇司令移植在了自己的右手中。
第十八使徒就是人類。這裡有個典故,猶太教傳說中,莉莉絲是魔王撒旦的情人,產下了魔王的子嗣,稱為Lilin,也就是人類,所以也有了“人類是罪惡的”這種說法。而幕後組織Seele,正是想透過某種儀式讓全人類迴歸莉莉絲,來完成“人類補完計劃”。“人類補完計劃”的本質,是拆除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屏障,完成心靈進化。在Seele看來,個體的迴歸,也是向神贖罪的過程。
再說一下綾波麗。綾波麗是將莉莉絲的靈魂植入人造的肉體中之後形成的人造人,TV版中出現了三個綾波麗,第一個小時候被律子她媽媽掐死了。第二個綾波麗在於十六使徒“子宮天使”的戰鬥中,與使徒同歸於盡。然後就啟用了第三個綾波麗。第三個綾波麗如果按照碇司令想好的劇本來演的話,本來應該是與他右手中的亞當完成禁忌融合的,沒想到綾波麗關鍵時候背叛了碇司令,遵從了碇真嗣的意願,開始進行儀式,所有人類的靈魂重新迴歸到了莉莉絲之卵,人類補完計劃完成,最後只剩下真嗣與明日香兩人,全劇終。
主角們的內心世界,以及各個勢力之間明爭暗鬥的細節我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剩下沒有講到的故事背景,動畫中基本都直接演出來了,相信大家也都看的很明白。
EVA的故事主線只是它被人追捧的理由之一,其背後的思想內涵還需要更徹底的解讀。之後我也會針對 比如“為什麼真嗣被塑造成這樣一個角色”,“為什麼真嗣要掐死明日香?” 之類的問題,發表下自己的觀點。
*
以上
回覆列表
轉,
EVA為什麼會被包括NA在內的眾多FANS捧為神作?其實NA現在轉回頭去看EVA,發覺自己已經退去了當初的狂熱,開始理性的看待這部作品。那麼,下面就針對EVA的種種,說說NA的看法。
[一]真實化EVA的如果單從故事來看的話,和在它之前20年就已經出現的超級機器人動畫甚至奧特曼有著眾多的相似點,可以說,它的內涵是在一個可以說有點老套的故事上建立起來的。EVA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在機械設定等方面做到了極端的真實化。不說那條巨大的尾巴,以及只能使用5分鐘的機內電池,單單是第13話停電的時候,動畫中出現的那些備用系統以及維修用通路就體現了一種細膩的真實感。看到那厚實的鋼門,以及旁邊那充滿力量感的絞盤,真實感就這樣產生了。而EVA要運轉和出擊,必須要配備巨量的後勤人員,而要實現戰鬥目標,必須要依靠發令所和其他輔助機構的指揮和協同。這點也使得EVA和那些超級系區分開來,擁有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戰鬥風格。
另外,國聯軍以及NERV裝備的那些基於真實武器系統卻又不乏幻想味道的兵裝,NA以為也讓EVA在可信度上增色不少。你知道這是個超級系的動畫,可你還是願意相信它的真實性。而真實化帶來的不僅僅是可信度和親和力,他同樣也給人以震撼。當年看EVA第一話EVA出擊準備時解除的那堆固定鎖,就讓年幼[當年,當年]的NA震撼不已。而第5話那隻試做行陽電子炮,也同樣因為GX在細節方面的極力刻畫而顯得真實可信又不乏視覺衝擊力。
[二]氣氛在這裡要先引用賀東老師在《ITB》後記中說的話:“總覺得這次莫名其妙用了許多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軍事用語和省略記號,不明白也沒關係。作者肯定也不知道。這是講究氣氛、氣氛。和大和戰艦“第三艦橋、大破!”、布萊特艦長的“左舷彈幕太薄了,炮手在幹什麼!”之類的是一回事。”EVA可以說是把這個運用到了極點。NA覺得,如果在使徒出現的時候沒有美里或者碇或者冬月的“總員,第一級戰鬥配置!”,那麼EVA的戰鬥所能帶給我們的代入感就一定會薄弱不少。而那些每戰必然出現的“XX作業預定於XX時間後完成”,“XX作業進度落後XX%”等,都為EVA的戰鬥增加了一種強烈的臨場氣氛。
除了設計了非常多看起來很有職業軍人FEEL但是仔細想來就不知所云的對話以外,EVA在各種各樣的細節裡也相當的注重氣氛的營造。比如NERV中央教條頂上那27層裝甲版,雖然這個東西本身什麼也沒做,但是使徒突破27層裝甲侵入總部總比輕輕鬆鬆的就近來要來得有緊張感吧?而NA特別喜歡的就是裡面不多的幾幕作戰簡報的情節,聽著那些“XXXX時,作戰交由國聯軍第二叢集”“XXXX時使用N2暴雷,目標停止”等對白,真的滿有戰爭片的味道。另外要提的就是EVA裡各種兵裝的名字。同樣是自走炮,叫“獨12式”就肯定比叫“XX神”之類的來得有臨場感,不是嗎?
[三]神秘感這個是EVA做得最成功的地方了,只看第一話還沒什麼感覺,但是第二話,GX就把那個至今也沒爭論清楚的《人類補完計劃》給拋了出來,而且只是輕輕的一帶而過,幾乎什麼也沒說卻讓你牢牢記住了這個名詞,之後更是透過不斷的《第XX式中間報告》來提醒你,“有這個計劃啊!”,催促你去想“這個計劃到底是什麼呢?”,但是它就是不告訴你這個計劃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個手法不是GX的原創,這個手法是著名懸疑電影大師希驅科克的創造,但是將這種手法運用到動畫中,GX是做了這個吃螃蟹的人。除了這個主要的懸念,GX還把這種神秘感容進了動畫的每一個方面。比如AT力場[其實我喜歡港翻的“絕對領域”]的存在,第二話初號機噴血以後,人們不由得要問,EVA到底是什麼?AT力場又是怎麼來的?還有那些隨處可見的宗教暗示:地底巨人,以及它的面具,刺殺基督的長槍,不時冒出來的死海文書和世紀末預言。就連那些爆炸,也被刻意的做成了十字架的樣子。
其實EVA在故事的程序中只是不斷的將這些名詞丟擲來,卻不去解釋它們,這種做法就和某些人挖坑不填一樣,釣足了大家的胃口。而EVA還運用了一個超級的伏筆,先是15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由此發展為SLEEF[是這麼拼吧?]的目的是什麼,再到碇的目的是什麼,還有碇唯最後怎麼樣了等等。於是,神秘感被牢牢的創造出來了。於是我們被這神秘感俘虜了。
[四]主題這個……對EVA的主旨研究的強人和強文已經太多了,NA就不多說了。NA只說一下自己的感覺:NA覺得EVA不過是把象“宗教”啊“自閉”啊“心靈的隔膜”啊等眾多東西集合在一起,它好象什麼都說了,但其實他什麼也沒說……就是因為什麼也沒說,在不同的人眼中,他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內涵及外延。其實這道和老子倡導的“‘無’大與‘有’”不謀而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