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常德農村老趙
-
2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如果每年都採取旋耕的方式整地而沒有深翻處理的話,的確會對耕地、農作物以及肥料利用率造成較為直接的影響。所以,從科學整地的角度來講,還是建議深翻、旋耕和深松搭配的方式處理我們有限的耕地。
1、犁底層過淺,不利於農作物根系的生長。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耕地表層的營養土層厚度是有限的。營養土層下方就是犁底層和生土層了。通常情況下,在農作物收穫、整地之後都需要採取深翻的形勢打破犁底層,提高土壤保肥水的能力。也是為了逐年的將底層的生土層翻到地表進行改良,增加熟土層的厚度。
但是,旋耕機的作業深度較淺,一般來說不會超過20cm。如果是租賃機車作業的話,作業深度還會縮水,為了減少油料損耗啊。所以,如果常年只使用旋耕機作業,必然會造成犁底層的深度的變淺,從而進一步壓縮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空間,使得根系的縱向生長空間不足,影響農作物的長勢、肥料利用率。
2、下層土壤過於緊實、理化性質變差。經過深翻之後,深層的土壤也會被大犁翻動到農田的表面,對改善深層土壤的理化結構有著一定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深翻之後,深層土壤顆粒間的空隙會增加,透水、透氣性也會增加,也更有利於農作物根系的向下生長。
如果常年旋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下層土壤始終沒有整地、翻動的過程,會變得越來越黏重。再加上現在的農機作業的普及,每年幾次的農機整地、田間管理作業都會造成農機的重量對下層土壤的擠壓,造成深層土壤進一步的黏重,對深層土壤的理化性質來講是很不利的。
3、不利於秸稈還田的腐熟。秸稈還田的地塊,需要透過深翻的作業過程,將大部分的秸稈翻扣到深層土壤,讓秸稈在土壤深層逐漸的腐爛、腐熟,以減少地上部秸稈殘留過多對播種、出苗等的不利影響。如果盲目的不深翻,只旋耕,就會造成還田的秸稈全部集中在表層的淺層土壤。如此大量的秸稈常年的累計在表層土壤中,會造成上層土壤的過於通透、不利於保墒,會對播種、出苗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而且,淺層土壤積累的秸稈殘留的病菌、蟲卵也會在淺層土壤累積,從而增加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情況。
4、深松不能代替深翻。很多朋友說,我不深翻,我旋耕,還搭配深松作業就可以了。其實這麼想是不對的,深松和深翻各有各的特點,不能相互替代。深松的作業深度有優勢,但是不能翻動土壤進行深層土壤的晾曬;深翻的功能性強,深翻之後可以透氣、曬垡,還能翻扣秸稈和根茬,但是深翻的深度沒有深松有優勢;深翻是對作業深度的土壤進行整體的翻動,打破板結、黏重的狀態。深松只是對深層土壤進行處理,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深翻的效果當年就可以提現,深松的效果卻需要在次年直至2年後才會有體現。所以,深松和深翻的功能性、特點的差異較大,不能盲目的認為深松就能替代深翻。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3 # 李增喜3
如果年年都用旋耕機旋地,而不進行土地的深耕深翻,就會造成土壤的活土層比較淺,不利於農作物的根鬚往深處擴充套件,影響農作物的營養吸收及茁壯成長,將導致農作物產量低,難以奪取大豐收。
如果年年使用旋耕機旋地,不利於當前要求的秸稈還田,粉碎後的農作物秸稈不進行很好的深翻深埋,就很難腐化變成有機質肥料壯田,而造成的只是不好播種、難以全苗。
如果年年使用旋耕機旋地,很容易造成土壤腐熟層淺,土壤板結硬化,不利於土壤的蓄水蓄肥效能的發揮,將直接造成農作物的弱苗,影響產量的提高。
為了解決旋耕機旋地以上的不足,我所在的地區,農民們普遍會在秋收後或是春天地一解凍時,將地裡粉碎後的秸稈用拖拉機採用深翻的方法把地深翻一次,然後進行灌溉澆水。一直到將要播種前,才施肥使用旋耕機進行旋地,這樣既保證了土壤腐熟層深,秸稈得到利用,又將肥料充分施勻稱,也將土壤表層得到了細化處理,保證了播種的質量,也利於出全苗,利於苗期生長,為農作物增產打下好基礎。
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對農業生產起到的作用真不小,對解放農民勞的動力確實功高,但任何事情卻都有它的利與弊,如何揚利棄弊合理使用,才是硬道理。
-
4 # 三地農夫
年年都用旋耕機旋地,肯定對作物生長有些危害,也有一些不利於作物生長的方面。主要是因為旋耕機旋地太淺。
1、直接的危害:
首先,常年累積的機油、黃油等會對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我們都知道機械運轉離不開柴油、黃油和機油,而柴油、黃油和機油對土壤是嚴重的汙染物(在工業上屬危廢,嚴禁滲入土壤)。常年使用旋耕機,養護軸承和旋齒的黃油和機油與土壤摩擦進入土壤,並逐年加重,進而對區域性作物生長造成一定的危害。
其次,旋耕機旋田的深度一般較淺(約20公分左右),而作物需要的耕作層應在30-50公分(即根系主要分佈範圍的深度)。這樣的旋田深度顯然是不能滿足作物生長對地溫、肥料和土壤環境的需求的。
耕作層太淺,底部土壤極易積累病菌、蟲卵、雜草籽根,進而加重對下茬作物的抑制或危害;另外,作物根系(特別是主根)紮根淺,作物汲取水份的能力大大降低,更怕幹,而澇又易倒!
2、不利作物生長:
第一,由於旋耕機旋得過淺,耕作耕底部板結,土壤環境惡化,易產生硫化氫、三價鐵(特別是水田)、溴等有害物,抑制作物根系生理功能,嚴重的造成爛根。
第二,耕作層淺,土壤保肥、保水、保溫能力更差,不利作物積溫的增加,從而延緩作物生長程序。
第三,肥料集中在地表淺層更利雜草叢生,病蟲滋長。
3、改進方法:首先在機械保養時儘量擦去過量的機油和黃油,及時更換跑、冒、滴、漏油料的部件;每隔一年深耕(30公分以上)一次,並至少曝曬半個月,殺菌殺卵,同時使土壤變得疏鬆,釋放更多營養元素。
-
5 # 鄉村似歌
一、年年旋耕機施地,熟土層會比較淺,對農作物根系的生長是不利的
1、我們通常都把土壤分為A,B,C三層,即表土層,心土層,底土層。表土層就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層,稱之為熟土層;心土層是由承受表土淋溶下來的物質形成的,一般是指從表土層以下至50釐米深度的土層;底土層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響,保持母質土壤特點的一層,也稱之為生土層。我們逐年耕作土壤,就是要逐步增加熟土層的厚度,來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因此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層它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層次,也是生長後期供應水肥的主要層次,在這一層中根系的數量約佔根系總量的20%左右。
2、現在我們旋耕機的作業大多深度比較淺(20cm左右)。如果是租賃施耕機作業的話,作業深度通常還會縮水。所以,如果年年只使用旋耕機作業,必然會造成熟土層的深度的變淺,使作物的根系無法向深層次下扎,從而進一步壓縮了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空間,使得根系的縱向生長空間不足,勢必會影響農作物的長勢和降低農作物對水肥的利用率。
二、年年都用旋耕機旋地,熟土層以下(心土層)的土壤會逐漸黏重和板結,對農作物的生長會帶來後勁不足的現象
1、由於旋耕機年年旋地,深泥腳田的泥坑會越來越深,這對水稻生產會帶來更大的不利影響。如水稻根部常是稀泥,遇上強風強雨天氣,水稻很容易就倒伏;在收割稻穀時,收割機很難收割到位,有時甚至連收割機都會陷到稀泥裡了。
2、土壤在經過深翻後,深層的土壤才會被大犁翻動到土壤的表面,進行暴曬等使深層土壤顆粒間的空隙增加,透水和透氣性也會增加,這樣更有利於農作物根系的向下生長。如果常年旋耕,下層土壤始終沒有經過整地、翻動的過程,會變得越來越黏重和板結。再加上現在的農機作業的普及,每年幾次的農機整地、田間管理作業都會造成農機的重量對下層土壤的擠壓,也會造成深層土壤進一步的黏重和板結,對深層土壤的理化性質來講是很不利的。
如連續幾年旋耕不翻耕的麥田,當心土層達到一定的硬度時就會隔斷地表土(熟土層)與深層土(熟土層以下)水分的聯絡,地下水與地表水不能相通。這樣在乾旱時就得不到地下水的補充,雨水多時地表水也滲不到地下形成地表徑流,使土壤既不能抗旱抗澇,還會造成有機質的流失,這樣就破壞了作物生長的土壤結構,給小麥後期的生長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三、年年都用施耕機旋地,不利於秸稈還田的腐熟,從而會增加病蟲的危害
1、如果進行翻耕可將粉碎的秸稈進行掩埋,能提高土壤耕層的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的釋放,從而能提高土壤滲水、蓄水、保肥和供肥的能力。
2、年年旋耕機旋地對越冬病蟲很難達到利用低溫殺滅的作用,反而會因淺表層土壤疏鬆透氣保溫,更利於病蟲害的越冬。由於旋耕僅起到淺表層的松地和滅茬作用,而上季作物秸稈的殘留難以分解腐殖,特別是秸稈還田的地塊,沒有將大部分的秸稈翻扣到深層土壤中,讓秸稈在土壤的深層中逐漸地腐爛、腐熟,這樣大量的秸稈常年的累積在表層土壤中,它既會造成上層土壤的過於通透、不利於保墒,對播種、出苗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而淺層土壤積累的秸稈殘留的病菌、蟲卵又會在淺層土壤中累積,從而增加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
-
6 # 科學興農
旋耕機也是隨著中國近年來農業生產機械化普及而誕生的新作業方式,關於旋耕機作業是否有助於農業生產,這個是肯定的,但是旋耕機作業也同樣帶來不少問題。旋耕機作業深度不足,對於打破犁底層能力不足。但是這不是絕對的,旋耕機也可以做到深耕,只是深度方面還是略淺,而由此也會引發一些列的問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引發土壤板結這是典型旋耕機作業帶來的隱患,通常犁地深度可以達到30釐米甚至以上,而旋耕機的作業深度基本上為20釐米樣子,當然這倒不是說旋耕機無法作業更深,也是可以的,當前農業中基本上都為小農經濟,在耕地之際都是直接尋找擁有旋耕機的機主,這種耕地出於成本考慮,不會做更深的調整,導致耕層直接變淺。因此,由於耕層逐漸變淺也引發表層肥沃土壤惡化板結。
不利於農家肥進一步釋放肥效在農業生產中施用農家肥是常用的一條措施,但是如果耕層過淺的話,會影響農家肥的進一步腐熟,尤其是當前農業生產中所推行的秸稈還田技術,由於秸稈無法深度腐熟,肥力難以發揮。
-
7 # 贇子曰
年年都用旋耕機旋地對農作物有害嗎?誠然,旋耕機在農村大地上的出現,的確能降低農村的勞動力人口,從而節約人力資源。但是,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旋耕機旋地肯定對農作物是有害的。
第一:毀掉農作物
農村裡的旋耕機,由於需要較大的馬力才能在旱地上耕地,故而,大多旋耕機使用的燃油為柴油。當旋耕機在地裡旋地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漏油現象。柴油這種物質一旦在農民的地裡殘留後,農作物將會出現“燒苗”的情況,從而毀掉農作物。
第二:擴大了農作物的病蟲害傳播
一個農村裡,一般只有1—2臺旋耕機。如果有一個農民的土地裡遺留著大量的害蟲時,當旋耕機在這個農民地裡旋耕後直接開到另一個無害蟲的農民地裡時,此時的旋耕機就充當了病蟲害的傳播媒質,從而擴大了農作物的病蟲害的傳播。最典型的就是穀類的“癌症”稻瘟病。
第三:抑制農作物生長
旋耕機在旋地時,其旋地深度往往只有30釐米左右的水平,這樣的旋地水平,往往達不到給土地疏鬆的目的。再者,如果農民的土地長期使用旋耕機,那麼土地裡就會積累大量的柴油,當柴油積累多了時,微生物與蚯蚓就會離開農民的土地,致使農民土地的肥力降低,農民土地的氧氣含量下降,從而抑制農作物的生長。
-
8 # 黃羊山訥木
水田的旋耕機,我不清楚,反正旱田用的旋耕機,耕的地太淺。對種玉米根延深不力,容易倒伏,旋耕機省油靈活,咱這是種地,你湖弄地,莊稼湖弄人。
-
9 # 農人大魏
現在農村種地已經大量的使用機械化,其中旋耕機的使用是最廣泛的,因為旋耕機在地裡走一趟,播種就完成了,而且地裡的排水溝也一併弄好了,一畝地只需要半個小時全部種完。效率非常之高,如果用牛來耕種,首先要用犁把地犁好,然後再用耙把地裡的土塊耙碎,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天。
旋耕機種地確實方便,但是年年都使用旋耕機旋地,對於土地的結構和農作物的生長還是有很大影響的。經常聽家裡的老人們說,用旋耕機旋地,地越來越越不好種,這是為什麼?
首先旋耕機的作業深度較淺,一般來說不會超過20cm。我們都知道,土地經過深翻之後,有利於農作根系的生長,可以增加土地的熟土層,如果常年使用旋耕機作業,就會進一步壓縮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空間,使得根系的縱向生長空間不足,影響農作物的長勢、肥料利用率。
第二個常年使用旋耕機,會使下層土壤變得過於緊實,土壤易與板結,土壤的本身活性變差。旋耕機本身的重量也是比較重的,常年使用旋耕機,如果不進行深翻,下層的土壤被旋耕機軋得越來越緊實,土壤的透氣性就會變得很差,不利於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
正所謂得必有失,旋耕機的出現讓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同時也提高了效率,但是也有一點小小的影響,只要慢慢改進,影響也會越來越小,總的來說農業使用機械化是不可逆轉的。
-
10 # 雁門關下李和平
機器作業作用大解放雙手少勞作能夠實現現代化利弊不能兩頭拿
機械作用於農田大大的減少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也給農民帶來了便利,因此有了大量的農民工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可是對於土地來說,多年的耕地造成了土地的板結也是事實,對產量肯定有一定的影響,土地深耕是對土地好,可是無形中增加了種田的開支和多的勞作,農民是不願意的,主要還是糧食價格過底,不值的加大投入,有時間還不如出去打工合算。
我個人認為只有種地有很好的收入,土地的投入才可加大,把產量提高,有一個好的收穫和收入。
-
11 # 阿英SOY
就對農作物來說,危害是肯定有的。首先就要說農田的泥腳問題。
旋耕機不比牛耕、機耕犁耕田,要是遇到泥腳不深的水田。下田透過旋耕機的反覆攪動,就是用到最短的打漿機齒,打出的田泥深度都要飯12~18公分左右。要是用的通用旋耕齒,所打出來的田泥深度在22~30公分左右(要是沒有選對,選到旋耕齒的話,很多的農田泥腳就會越打越深)。
過去不管是用的牛耕、機耕犁耕,犁入泥的深度10~15公分左右,特別是用牛耕,犁的拉動,全靠牛在用力。犁入泥越深,牛拉的越吃力,越淺,牛拉的越輕鬆。
旋耕機耕田,就是成本大一點,人要省力得多,不像牛,牛拉不動,用鞭子抽。旋耕機就把耙向上提一點,一腳油門踩下去,就算是田埂,也能給拉平。
水田的泥腳,不比旱地,旋耕機下田,自身的重量就是兩三噸,四個輪子著地,作用力全部都在四個點上。拖拉機下田,輪胎是會抓著硬土走,在田裡來回的走,泥腳就會越來越深。
深泥腳對農作物的生長危險:
農村人種田,都會將田裡雜草,進行第一次翻耕,將雜草翻耕在土壤裡,再在田裡關水,保持水位,用水將泥土裡的雜草漚成肥。
旋耕機第二次整田的時候,就要在田裡撒肥。泥腳越深,撒的肥料越多。不少的肥料,在旋耕機翻耕田時,被機器、輪胎給帶到田泥的低層,同樣多的肥料,不同的土層,大部分的都被土壤給吸收,植物只得到一小部分。
深泥腳,要種過田的人才知道,稻穀揚花過後,必須要給泥腳深的田裡開溝瀝水、曬田。否則,在收割稻穀時,收割機很難收割得到,甚至收割機都會被陷到稀泥裡。水稻根部是稀泥,遇上強風強雨天氣,水稻很容易就倒伏,這樣浪費得更多。
用旋耕機作業,簡單、省力、快捷,但是也要看是什麼情況。危害也是有,但現在的人們,哪種省力、快捷,就會去選擇哪種。至於說到危害上,也不會去顧忌,只會想辦法彌補它的不足!
-
12 # 鹽河縴夫號子
施耕機旋地取代機耕犁已有近20年,省去了耕後平整這道工序。但年年都用旋耕機旋地對農作物的害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耕層過淺影響增產。″旋過地皮鬆",不足20釐米以下的旋底層以下仍十分板結。農作物的根系很難穿透旋底層往深扎。而大部分作物的根系長度都在1米以上。根深才能葉茂。過淺水肥不易下滲,土壤儲水儲肥能力差,易旱易澇,易脫肥燒根。總之,增產潛力發揮不出來,對農作的產量影響很大。
二是旋耕給後序作業帶來麻煩。不易把還田秸杆根茬和雜草旋於底層摻合均勻,雖然提前對還田秸杆進行了粉碎,但由於大部分還集中在地表,不易腐熟,且影響機播質量和進度。
耬角常因秸杆纏繞仃頓作業。或種子落在秸杆上,被包裹起來,致使種子不能及時喝到足夠的水分,而影響正常生根發芽。為此,不得不加大播種量。比如適期小麥播種量10公斤就夠了,現在加倍,但出苗仍不理想。總之,讓下茬作業少慢差費。
如此說來,年年旋地,對農作物光弊無利。國家相關部門已發現這個問題,獎勵深耕。用深耕機打破堅硬的旋底層,耕深達40釐米以上。常言道:"耕深加一寸,頂上一茬糞"。
深耕增產效果明顯,但也要因地制宜。比如河北保定涿州西部一帶,地處太行山麓,砂質土壤,犁底以下是河卵石,土壤本身保持水肥能力極差,只適合淺耕或免耕。
回覆列表
現在農村裡,農民種田,那種牛在前面走、人在後面跟的場景,想見到都真的很難。農村裡的耕種模式,現在早就大型的機器所代替,只有極少數的地方,就還保留著比較古老的耕種方式。
自己是湖南常德人,從小就在農村長大,也在農村承包過水田,對於牛耕,機耕犁耕、旋耕機耕,自己都用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常年用旋耕機耕田,就水田來說,對農作物有沒有危害。
就對農作物來說,危害是肯定有的。首先就要說農田的泥腳問題。旋耕機不比牛耕、機耕犁耕田,要是遇到泥腳不深的水田。下田透過旋耕機的反覆攪動,就是用到最短的打漿機齒,打出的田泥深度都要飯12~18公分左右。要是用的通用旋耕齒,所打出來的田泥深度在22~30公分左右(要是沒有選對,選到旋耕齒的話,很多的農田泥腳就會越打越深)。
過去不管是用的牛耕、機耕犁耕,犁入泥的深度10~15公分左右,特別是用牛耕,犁的拉動,全靠牛在用力。犁入泥越深,牛拉的越吃力,越淺,牛拉的越輕鬆。
旋耕機耕田,就是成本大一點,人要省力得多,不像牛,牛拉不動,用鞭子抽。旋耕機就把耙向上提一點,一腳油門踩下去,就算是田埂,也能給拉平。
水田的泥腳,不比旱地,旋耕機下田,自身的重量就是兩三噸,四個輪子著地,作用力全部都在四個點上。拖拉機下田,輪胎是會抓著硬土走,在田裡來回的走,泥腳就會越來越深。
深泥腳對農作物的生長危險:農村人種田,都會將田裡雜草,進行第一次翻耕,將雜草翻耕在土壤裡,再在田裡關水,保持水位,用水將泥土裡的雜草漚成肥。
旋耕機第二次整田的時候,就要在田裡撒肥。泥腳越深,撒的肥料越多。不少的肥料,在旋耕機翻耕田時,被機器、輪胎給帶到田泥的低層,同樣多的肥料,不同的土層,大部分的都被土壤給吸收,植物只得到一小部分。
深泥腳,要種過田的人才知道,稻穀揚花過後,必須要給泥腳深的田裡開溝瀝水、曬田。否則,在收割稻穀時,收割機很難收割得到,甚至收割機都會被陷到稀泥裡。水稻根部是稀泥,遇上強風強雨天氣,水稻很容易就倒伏,這樣浪費得更多。
用旋耕機作業,簡單、省力、快捷,但是也要看是什麼情況。危害也是有,但現在的人們,哪種省力、快捷,就會去選擇哪種。至於說到危害上,也不會去顧忌,只會想辦法彌補它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