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小孩dy

    《沉迷遊戲---易上癮---自制力弱的表現》

    父親角色缺失綜合症。

    通常沉迷遊戲都是男孩子。比如父親忙於工作,陪同時間少,交流互動缺失,於是便有了時間玩遊戲,而遊戲及時反饋的特點互動性特別好,且帶給孩子成就感-----上癮就發生了!

    解決辦法: 讓孩子心裡有父親角色!增加父親陪伴時間----結構性減少遊戲時間。徒步,跑步,籃球,足球等等男人的遊戲都是選擇。5歲以上男孩長期缺乏父親陪伴,和母親陪伴時間過久容易娘娘腔!總之孩子心裡得有一位參照雄性,父親不在的情況下,舅舅,叔叔代替陪同,讓孩子心裡有“父親”角色,遇到問題會想到“父親”怎麼處理,從而他從不會孤單自然解除上癮模式!

  • 2 # 卡花都

    針對你的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全是,但要負大部分責任。

    1、孩子的模仿:孩子在幼時擅長模仿,教育蘊藏在父母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中。前一段時間朋友圈流傳著一張照片,分別是兩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乘坐地鐵,左邊的媽媽和孩子安安靜靜的各自看著書,而右邊的媽媽在玩手機,孩子也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

    2、爸爸的力量:幼時爸爸陪伴孩子成長,孩子會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堅定和抵制誘惑的優良品質。

    3、環境的重要性:環境至關重要但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因素。環境除了家庭的小環境之外還有外界的大環境。就像愛看書的媽媽培養出愛看書的孩子,進了圖書館大家會自覺的安靜一樣。

    雖然孩子沉迷遊戲並不全是家長的原因,但作為家長我們還是要竭盡所能的為他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 3 # 彭華勇家庭教育

    在青春期教育問題中,孩子沉迷遊戲往往是各類問題中的突出核心問題。很多孩子從開始的偶爾玩一下,到後來逐漸沉迷其中,難以自拔。他們慢慢開始變得內向,不與父母溝通,脾氣暴躁,生活習慣混亂,學習更加散漫,甚至逃學輟學!因為沉迷遊戲引發的各種奇葩問題,層出不窮,挑戰家長的想象!

    我們已經分析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常見原因,那麼具體該如何解決呢?

    在我看來,父母首先要擺正心態,靜下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何調整教育方法,如何做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出現問題,自己亂了陣腳,一著急一上火,拿著一杆鳥槍衝孩子亂放,結果孩子狗急跳牆,乾脆夜不歸宿地玩遊戲!

    絕大部分情況,孩子沉迷遊戲,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往往不好,甚至是非常緊張的,家裡瀰漫著火藥味。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善親子關係,而不是把親子關係搞得更僵!古人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一個老師只有和學生建立親近信任的關係,他的教育才能傳達到學生內心深處!簡單的道理卻有太多的人沒有注意,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最重要的老師,所以更加需要和孩子建立親密信任的關係!否則你嘮叨一輩子,都是在做無用功,有害功!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可以看看我其它的文章,比如《彭華勇: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上下兩篇。

    當你們的親子關係逐漸改善時,你可以開始尋找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人的行為都是表層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是有著對應的感受,對應的心理原因。同時,家庭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孩子更多的是一個被影響者。孩子從出生開始,是一個純潔的嬰兒,人見人愛,如果後面變成了一個自私冷漠、叛逆無情的孩子,那麼一定是這個家庭系統出問題了,系統的動態平衡被打破了!

    所以,孩子出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反思家庭存在哪些問題,反思教育方式有哪些問題。孩子出問題,父母一定要對家庭系統,甚至家族系統進行內歸因,找出孩子真正的心理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找準了病因,你才能對症下藥,你才能一劍封喉!否則否則像抓泥鰍一樣,每一次好像抓住了,結果泥鰍又跑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常見原因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彭華勇: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

    當你找到了孩子沉迷遊戲的真正原因,那麼你就可以對孩子的問題暗殺了!對,你沒聽錯,暗殺!因為孩子往往不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問題,你直接去處理,孩子往往是牴觸的。既然你發現了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那麼你需要耐心地,一步步地,不著痕跡地消除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比如孩子因為無聊乏味玩遊戲,那麼你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慢慢地孩子自己活動多了,也就沒那麼無聊乏味了;孩子現實受挫,逃避現實尋求成就感,你可以發現培養孩子優勢,鼓勵嘗試,讓孩子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當你慢慢地消除了真正原因,孩子的行為症狀往往自然跟著消失了!

    也許很多人會說,彭老師,你說的容易,但做起來難呀!我想說的是,第一,你自己溝通能力有限,又沒有狠狠學習;第二,你自己缺乏耐心和愛,內在教育素養不夠,好比沒啥內功,招式再亮,也發揮不了威力!第三,你天真浪漫,你花了十幾年把孩子培養成這樣,卻期望一兩個月把孩子的問題徹底解決;你幼稚自私,一直想著改變孩子,從來不想改變自己!如果你一直這麼想,還期望早點改變孩子,那和拿把斧頭把孩子劈了有何區別!

    我給大家舉一個案例,我一個學生,父母長期外地工作,從小由爺爺奶奶在農村撫養,12歲由爸媽接到城市讀書,接到城裡不久,爸媽發現孩子和他們不親近,溝通經常吵架,兒子厭學,老師多次向家長反映在校表現不好,兒子一有時間就跑網咖,父母零花錢管的緊,他把早餐錢省了玩遊戲。後來他媽媽和我溝通,剛開始,她沒有反思家庭系統,一直訴說孩子問題,抱怨兒子。

    等到她倒苦水倒得差不多的時候,我開始和她分析問題,逐漸指出問題的根本。孩子從小沒有和爸媽在一起,親子關係很冷淡,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和親密感,初到城市,朋友少,活動少,無聊乏味,成績本身一般,來到城市,顯得更加一般,逃避現實,內心渴望欣賞和肯定,父母性格強勢,孩子表達想法,父母常常無形之中打擊孩子。有這麼多問題,孩子能不沉迷遊戲嗎?這位媽媽聽完分析,沉默了好久。她雖然強勢,但反思能力,行動力也很強。

    後期,在和我的持續溝通中,她按照我的方法,先修復親子關係,再細心歸因,做好鋪墊工作後,最後暗殺問題根本。三個月後,孩子玩遊戲相對少多了,對學習開始用心了,生活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最讓這位媽媽開心的是,以前想帶兒子出去玩,怎麼說兒子都不願意一起出去玩,現在,兒子主動纏著媽媽,媽媽帶他出去玩!

    所以,孩子沉迷遊戲,就用教育問題解決三部曲:修復,歸因,解決。只要把每一個步驟做好了,孩子的問題迎刃而解!願千千萬萬的孩子早日找到遊戲和學習的平衡狀態,找到網路與現實的健康成長生活!

  • 4 # 王雨萌Regina

    沉迷於網路遊戲的青少年錯在誰如果說一味的責怪孩子並去做些極端的事那我可不認同也不贊成這樣去做不如先看看我這影片,我們來一起分析分析

  • 5 # 白黑紅綠藍紫

    雙方都有責任。1.家長引導方式出現問題,無法使孩子信服、敬畏。2.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情感交流出現問題。3家長管教方式偏差。

    .孩子方面1.情感支撐欠缺,內心空虛、焦慮、逃避。2.禁不住誘惑,自控力差。3.逆反心理作用。

  • 6 # 小禾yoyo

    可以說完全是家長的責任,多少大人對遊戲都難以自拔,更別說孩子了,完全靠孩子自覺是不可能的,怎麼管理這類孩子,建議多看一些教育專家的影片或網課,從中學習領悟或者請教一對一諮詢,孩子的成長危機刻不容緩。

  • 7 # 蔣亞毅

    孩子是未來,是希望 ,孩子沉迷於遊戲多少與家長有責任。

    首先,家長要多多的陪孩子玩,而不是看著孩子,自己在一邊同人聊天,讓孩子倍感孤獨。

    其次,孩子要手機玩遊戲,大人不要一味拒絕,可以規定時間,在20分鐘內玩完,培養孩子時間概念。

    最後,讓孩子自己做讀書計劃,將他的興趣吸引到學習上來。

  • 8 # 農村寶媽娟兒

    孩子沉迷遊戲,孩子上網環境等問題,困擾了許多家長,如何才能夠讓孩子擺脫手機控,綠色上網,健康上網呢?網際網路絡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伴隨著網路一起出現的各種遊戲和不良資訊,卻讓爸媽們操碎了心。越來越多的孩子迷戀上了網路遊戲,甚至有孩子因為遊戲,做出了一大堆“任性”“瘋狂”“離譜”的事兒!既令人震驚,又讓人感到痛心和擔憂。前段時間就有個家長怒進遊戲群控訴,怪別人帶壞自己兒子,絲毫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有相關資料顯示: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特徵。可見,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家長有一定的責任。家長與其一昧的責怪外部環境更應該深刻的反省。當孩子深陷泥潭時,家長切不要一味地禁止、指責、打罵,這樣反而會激怒孩子,使其逆反,做出過激行為。而是要循序漸進,慢慢地幫助孩子遠離“網遊”這個“魔鬼”。那麼,如何循序漸進呢?第一步改變孩子的手機使用習慣。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項看似簡單的行動,如果你能堅持重複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複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複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同理,孩子只要堅持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90天以上,就能養成習慣。很多家長會表示這很難做到,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現在有很多黑科技可以幫助孩子健康上網,比如綠色上網軟體格雷盒子,比如專業學生手機小格雷。這些黑科技的管控系統,能夠幫助管控孩子手機使用的時長,手機使用的時間段,手機使用的軟體等。

  • 9 # 柳五河

    為人父母者,孩子有任何問題,父母都脫不了干係。

    生兒不養,養兒不教,都是不合格的父母。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家長應該第一時間找到原因,和孩子溝通,溝通不了,那就是方法的問題了。

    每個孩子都會在青春期沉迷於一些外界的事物,如果從小沒有接受到正確的教育,那孩子是承受不了外界的各種誘惑的。

    不妨試試以下3種方法:

    1.孩子沉迷於網路,首先要和孩子好好溝通。摸清楚孩子是真的喜歡,還是純粹打發時間,如果真的喜歡,就需要往這個方向引導,現在電競已經被國家列為正規行業,很多孩子有這方面的潛力,是不能一杆子打死的,所以你得和孩子深度溝通,找準孩子的原動力。

    如果是純粹覺得好玩兒,那就得恩威並施,你可以玩兒,但是有前提條件,學習成績達到怎樣的程度,可以玩,頻率怎麼樣,提前定好一個規劃,一步步引導孩子正確合理地去玩,勞逸結合就是這個道理。

    2.告訴孩子,大千世界,好玩的東西多了去了,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除了網路遊戲,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去遊樂場玩玩,增進親子關係,還能娛樂身心,回來後更好地投入學習。

    一年抽出時間,陪孩子出去旅行,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見多識廣後,也許還能開啟孩子的內心世界,逐漸培養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

    3.偶爾帶著孩子一起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下鄉體驗農村生活,讓孩子體驗辛苦勞作,體會爸爸媽媽工作的不易。

    再比如帶著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讓孩子知道社會上還有很多不幸的人,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轉變孩子的思想意識。

    孩子天性愛玩,只有正確地去引導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10 # 育鄰人

    對於手機這個工具,家長要引導好,使其成為輔助孩子學習進步的工具。要積極與孩子約定使用規則,並嚴格執行,重點是父母自己不沉迷於虛擬遊戲之中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第一責任人是父母。作為父母,如果您熱愛網路遊戲,那麼孩子一定會有樣學樣。孩子的手機基本都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手機可以作為學習之餘的獎品,但孩子使用手機一定需要有度、有量。我們家孩子現在幼兒園大班,對於孩子玩手機與孩子約定,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表揚一次可玩手機10分鐘,遵守交通規則、文明有禮貌可玩手機10分鐘......一天能玩手機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孩子看學習影片和老師影片課程除外】。額外孩子可以掙玩手機的時間,就是把當天學校發生的事情複述一遍可獲得5分鐘玩手機機會、快速自覺完成作業【1小時內完成】可玩手機5分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如今寫詩的人多,讀詩的人少,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