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平水韻已經不符合普通話的發音了,讀出來也不押韻了,只有《中華新韻》才符合音韻的發展潮流,新韻終將取代舊韻。
8
回覆列表
  • 1 # 大唐司馬沉香

    個人的觀點如下

    (一)皆為時代產物,並無先進、優劣之分。

    無論是《平水韻》、《詞林正韻》,抑或《中華新韻》,還是最新修改的《中華通韻》都是時代的產物,無法評比誰更優秀、誰更先進。所有的這些“韻普”的功能就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標準,讓寫詩詞的人大家有物可參照。

    (二)為何要修訂韻普

    (1)首先我們要明白何謂詩?

    “詩”的本義是“文學的一種體裁,一種言說心志、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押韻”對於詩來說是關鍵。為何要求押韻,因為會使他讀起來陰陽頓挫,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和美感。詩,寫出來是要用來讀的,好讀且讀起來好聽,才會傳播。讀,也就是發音。

    (2)歷史演義,音變的產生,需要新的韻普

    到目前為止,《平水韻》經歷時代最久,古體詩多以平水韻為依據(詞多以《詞林正韻》為參照),確實為經典。但也就是因為它歷時太久,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很多的發音發生了變化,導致現代人不知道有些個漢字的古音是什麼了。如果不用古音來讀,而用普通話來讀的話,很多詩就是去本來的韻味,聽起來不押韻了,也就失去了詩的陰陽頓挫、朗朗上口這些必須的、優秀的特質。古人做的詩,現代人不會用古音來讀,這是非常遺憾的事。但是現代人喜歡古詩,還想繼承傳播,繼續寫古詩,如果還用原來已經變音的老韻來寫詩,那就感覺有些捨本逐末。為了參考經典,放棄詩的本來特質,得不償失。為了保持詩的特性,符合現代發音的韻普的編寫,就是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

    (3)古詩需要繼承和推廣,需要易記的新韻普

    當然,不是所有的字都發生音變,避免掉音變的字,用平水韻來寫也沒有影響。但《平水韻》相對很複雜,尤其發生音變的字、入聲字等,要全記住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們知道太難的東西就不易推廣,如果推廣困難的話,古詩就會進入到“曲高和寡”的境地,不利於古詩的發展。所以為了推廣詩,新韻的產生是非常必要的。民國時制定有《中華新韻》,現在又出了《中華通韻》(個人認為都是新韻),新韻皆以普通話為基準,平仄以一二三四聲來區分(一二聲為平,三四為仄),相對於《平水韻》,簡單明瞭。更易於古詩的推廣。

    (4)《平水韻》繼續的存在價值

    新韻之外的韻普是否就該遺棄了呢?也不是,古詩的的頂級水平就是唐宋,留下大量的不朽傳世之作。我們去讀古人寫的古詩的時候,我們要用平水韻的標準去理解古詩。否則的話,就會得出,原來古詩也可以不押韻的笑話。當然有的人就喜歡《平水韻》,還可以繼續用他為標準來寫詩。

    (三)結束語

    新韻的產生時間還很短,會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也是尋常之事。還需要專業人士繼續完善補充。但這是發展的趨勢,我們也需要以包容的態度來看待新韻。

  • 2 # 詩詞娛樂

    我的詩韻觀。這是我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搬來供參考。

    詩界做詩審音定韻,依新韻、舊韻、新舊兩面派皆有之。但不乏偏激者,指責新韻的不成熟,指責舊韻的頑固守舊。事實上,就中國的語音現狀而言,新舊韻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緣由與眾詩友共斟酌:

    一、韻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文字發音的科學總結。

    聲韻是人們的“既發音”,並不能反映未來發音的變化或趨向。既然是既發音,那麼,我們怎麼說話,就產生怎麼樣的音韻;怎麼說話,就產生什麼樣的文學。眾所周知,中國地大人稠,方言雜陳,所謂的舊聲韻(主要是入聲字),大部分一直在被人們使用著,只有小部分已被時間革了命也。

    ——我強調的是被時間革命,而不是被人為革命,因為語音是時間的產物。國家提倡標準語音,只是一個漫長的趨向,而不可能完全統一。英語是世界通行用語,但也有英國英語、美國英語等等之分;美國向來倡導科學、進步,但美國國內的語音,也是方言土語,南腔北調也。

    二、韻是活的語言化石。

    舊聲韻做為活的語言化石,瀰漫於漢字的土壤裡,用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把它生生埋葬,是不切實際、不科學的。

    現在全國上下出現一派文化“申遺”熱。所申報的物件,有山水、有墳墓、有庭院……有形者居多,無形者寥寥。何者?成功之後可以大賺旅遊者之鈔票也。而對於無形者如語言,誰肯花半分鐘心思!文字已被高科技刻印在紙張、石頭、光盤裡,語音怎麼辦?

    文化沒有了差異,世界將失去色彩;語言沒有了差異會怎麼樣?想想看,全華人民,人人操一口純正普通話,這個語言的世界、這個人與人交流的世界,將是多麼單調無趣-----而且實際的預期是,一萬年後,人類存在,語音就有差異。

    北京有一位老人家,憑几嗓子吆喝成了忙人、名人;上海市擬在一些學校內試行上海方言教學;各電視臺紛紛推出使用本地方言的節目……因為有識之士已認識到:語音不僅僅是工具,而且是文化之根!

    我這個現在不是專家、未來說不定是專家的書生,但也願大聲附和:保護方言!

    三、舊韻仍有生存的土壤。

    城市化是語音變革最大、最前沿的陣地。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的腳步飛奔,人事交流頻繁。從這一點來講,普通話的推廣是必要的——即便國家不推廣,人們也會自覺地學習、改造自己的語言習慣,以適應生活、交流的需要。

    但中國畢竟有十三億人口,城市人口仍佔少數。新聲韻不新,舊聲韻不舊,都有其生存的土壤。這才是中國語音的真實現狀。

    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多數還在說方言,“鄉音無改鬢毛衰”。您逼著他們說普通話,親情還會那麼濃嗎,體己話還會那麼親嗎?您在外應酬,說的是普通話,可回到家裡,不由自主就換了腔調去與親人交流——那不就是舊聲舊韻嗎?

    四、存在就有合理性。

    新舊韻的區別在於:新韻把發音按漢語拼音做了規範,把入聲字統統按現代漢語做了更正,它無疑是對的,這是國家應該做的事——制訂語音標準;舊韻保留了一些已過時的語音,是不可沿用的;但照顧了南北通用的方言語音——入聲字——這也是使用舊韻的人的情結所在。

    我仍在使用大部分入聲字,所以我用舊韻。但我的詩中儘量不會出現“車”入“花”韻,“元”“門”通押等牽強的現象。因為我在這幾個發音上進化了。我的詩抒發我自己的情懷,用起舊韻來自然,不做作;我的詩面向與我有相同語言習慣的人,不合新新人類的胃口,您完全可以丟入垃圾箱——韻只是一個裝飾品,並不包藏著其它高深的意義——好多朋友甚至把它上升到封建乃至政治的高度,小題大做了。

    所以提倡用新韻的朋友,見到舊韻也不必咬牙切齒;用舊韻的詩友,也不必對新韻報冷眼——假如我上面的部分觀點是成立的。讓我們雙軌並行,慢慢尋找融合的焦點。

    期待權威的出現,好讓詩的注意力集中到質量上,而不再糾纏於韻——雖然它是詩的最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 3 # 老街味道

    問題:有人說《中華新韻》代表著進步,屬於與時俱進,關於新韻、舊韻之爭您如何看待?

    有人說,平水韻已經不符合普通話的發音了,讀出來也不押韻了,只有《中華新韻》才符合音韻的發展潮流,新韻終將取代舊韻。前言

    目前中華詩詞學會推廣的不是《中華新韻》,這一版叫做《中華通韻》。最早的中華新韻在民國時期就有了。可是並沒有被時人們採用。

    一、中華通韻的優勢

    最新的中華通韻只有十六個韻部,非常好記,下面是 (十六韻)簡表目錄(按照漢語拼音韻母順序排列):

    二、平水韻與詞林正韻

    平水韻之前韻書的韻部比較多, 隋朝陸法言《切韻》為193個韻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孫愐編制《唐韻》是《切韻》的增修本,有195個韻部,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廣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又細分為206個韻部。

    平水韻根據前人作詩使用鄰韻的情況,把206韻合併成106韻。古韻分平上去入四聲,平為平聲,上去入為仄聲,平水韻根據平上去入分了4大部分。

    a、其中平聲分了30個韻部,上平:如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聲15部,如一先、二蕭、三餚、四豪……等;b、上聲29部,如一董、二腫、三講、四紙……等;c、去聲30部,如一送、二宋、三絳、四寘……等;d、入聲17部,如一屋、二沃、三覺、四質……等 。

    詞林正韻是清朝人根據前人填詞押韻的情況,並參考了平水韻制定,差不多是平水韻鄰韻的合併。一共分十九部,其中 第十五部至第十九部是入聲韻部。

    這首《阮郎歸》中,按照詩韻來說山【上平十五刪】、珊【上平十四寒】是鄰韻,不是同一個韻部,但是在詞林正韻中屬於一個韻部。因此說詞韻寬、詩韻窄,填詞押韻比作格律詩押韻簡單很多。

    “○”標平聲 “●”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 “◎”標應仄可平“△”標平韻 “▲”標仄韻 。

    三、新韻好還是舊韻好?

    今天常有新韻古韻的爭論,其實無論新韻古韻完全可以自由選擇,

    我自己是從新韻開始入門,後來一直使用古韻。用新韻更容易掌握格律詩對仗平仄的規則。降低了入門的難度,所以詩詞學會推廣中華通韻也是為了普及和推廣詩詞。

    個人的體會是 ,用古韻收穫遠遠大於新韻。 學習和鑑賞古詩不懂古韻的話難以體會個人的句法和煉字,而學習古韻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創作時使用古韻。否則在兩個系統中不停切換,更浪費時間。

    至於今天的創作來說,使用古韻就比較麻煩,有些韻部如刪、寒、元、先、鹹等,要經常查韻書。好在現在手機上網很方便,提高了不少效率。

    結束語

    至於哪一種好,自己可以體會,我個人認為,學習詩詞一定要懂古韻。作詩的時候願意用哪一種,就是自己的自由了。

  • 4 # 韋雙林

    新韻易懂,易接受不是刻意到過餘古板,它的出現將使相當一部人投身其中,將其發揚光大,人們不斷努力,將會有更多新作品,展現在人們面前。。

  • 5 # 霞鱗

    甲骨文,象形文字應該是最直觀最形象最具代表中華文明的文字,按照抱殘守缺,死拿古.韻壓新韻的人來看,我們現在應該繼續使用象形文字,這豈不謬哉!

  • 6 # 靜裡水聲1

    無恥!什麼中華新韻,個人之陋,無聊而已。不許你們濫用-中華-二字!古人已經無恥,用唐韻宋韻,誤國誤民了!國號是莊嚴肅穆的!用唐,宋,中華等國號來抬高個人之陋見,是偽學,是對社會不尊重,對他人侮辱。

  • 7 # 天籟人2

    我覺得陝西方言才是符合自然韻味的天然語言,大秦正聲字正腔圓,它的推理判斷符合天然語言特點和它在宇宙萬物智慧系統的具體表現,它能具體全面的把握語言特點的自然功能體現,給你人生留下一份美好的人生答卷,我還是建議你採用陝西方言進行數理推斷,科學的明天就會在你的宣言中出現。本人從事生命科學的資訊推斷和語言的反串編譯案,經過多年的力作碰撞與經心雕琢,終於在自然語言領域系統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天擎引能計劃與擎天啟能工程的總稱——自然語言系統理論中的許多突破和著落點的出現為自然語言系統增添許多的閃耀點與光輝點,科學的明天全靠它指引才能顯現燦爛的光輝與理想的制高點天擎引能計劃的擎天制高點。

  • 8 # 周建平1107

    根據我的經驗,就兩句話:使用新韻為發展;掌握舊韻為繼承。發一首新作:七律·新歲待詠

    晴好風歇冷不侵,暄妍日漸小陽春。

    難留殘臘三分影,已見萌青一抹痕。

    湊句庭梅姿韻淡,貪杯甕酒窖香純。

    莊蝶枕夢耽詞客,自在鋪箋待歲新。

    (新韻)

  • 9 # 雅香若蘭梨花體詩

    用平水韻的標準,中國能入其圍者越來越少,一種文化的紛圍,是讓普通人都參與、併發揚光大,還是建立一堵圍,把眾人都排除在外,孤芳自賞?中華民族走進復興的快車道,中國文化應該順應其勢。有些人還是固步自封,不能為中國文華的繁榮做出貢獻,還倦縮在自娛自樂的小圈子裡自嗨。若中華新韻能讓未來的青少年多多的加入其中,為什麼不大力推廣並應用,也讓中華文化的復興走入快車道。

  • 10 # 我欲振衣歸去

    格律詩,自唐以來自成體系,作為文體體裁,自有她的規範要求。

    不懂平水韻,你們附庸這個風雅幹什麼?不閒的蛋疼麼?

    願用新韻改個名不叫格律詩不就得了?叫新體詩沒人笑話你。韻也別押了,仗也別對了,儘管去失粘,五言七言混著用,三四八字句儘管用,豈不更方了爾等的便!

  • 11 # 持之以恆879

    麻花韻,普通話詩詞通用。平水韻格律感更強。乾脆這樣吧。互用。就像繁體字簡體字一樣。都學會,想用什麼韻就用什麼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說自己瀕臨死亡但他怕的不是死亡,你知道他怕的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