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在西安

    這個問題是我大二時綠地系統規劃課的老師問的。當時老師說他自己沒找到答案(十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這位老師有找到沒,下次問問),也困擾了我多年。當時覺得中國景觀弱,國外應該好一點。問了一個德國設計師,說德國景觀師行業地位也不高,美國比較好。所以追著這個問題去美國做了博士論文。

    首先,我不認為景觀行業有真正意義上足以抵抗其他專業競爭的核心知識,換句話說就是門檻低,容易被搶飯碗。美國當年做了一個比較有規模的LABOK(Landscape architecture body of knowledge)研究,其中一個計劃就是尋找核心知識。但當年參加該研究的老闆說還是沒有回答清楚景觀的核心知識(那個BLA core不具備行業核心知識的特徵,只是預備基礎知識)。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模糊直接導致了這幾十年景觀知識體的迅速低質量擴張,北美本科碩士教育差異一再縮小。

    其次,這個問題我目前為止問下來得到最好答案來自2006年時任IFLA主席的Martha Fajardo:景觀沒有集體核心,只有個人核心。你要發揮自己所長。

    最後,個人覺得景觀行業在現實社會中的真正優勢在於它販賣的這個綠色夢想,但其實景觀師提供的方案往往不能保證實現這個夢想。這就像護膚品保健品一樣,從來都是賣夢想(找個漂亮的明星,給人錯覺彷彿用了就像她/他一樣),兜售理念(**新成分,其實療效根本沒有保證,還不提劑量),還有就是文案創新。但就像護膚品保健品一樣,即使大部分都不能實現廣告上的效果,仍然趨之若鶩。

    博士做問卷調研時,一個asla會員的評論很打動我,大概是:we should not only hope our design MAY work; we need to know it WILL work. 如果我們做不到,總會有其他做得到的學科淘汰我們。十多二十年前,規劃建築的大部分還忙不過來做景觀。現在蛋糕縮小,做的比景觀出身還好的比比皆是。這種恐慌和不安,一直推動著我繼續尋找這個行業具有競爭力的知識核心,為此貢獻自己綿薄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在追的妹子說感冒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