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延龍詩歌原創

    久違的鄉愁

    ——寫在前面

    異鄉漂泊,十餘載未歸,恰逢高中畢業二十年同學會,回鄉短聚,感慨萬千,往事如昨,多少年少情懷,一併湧來,久未平靜,寫此文以寄之。

    我深愛著那塊土地,那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一不小心竟與她離散了十年,也許沒有人能體會一個遊子的情懷。本來回來後就想寫點什麼,但沉於陶醉,蹉跎了我的千言萬語!

    聚散匆匆,但絲毫阻擋不了我的貪婪,飲盡一杯杯濃酒,和著泥土,咂味那久違的雲淡風輕。不要讓我醉去,惺忪迷離的眼,嬌慣鼓舞著我的掙扎,莫不是擔心忽略了哪個魂牽夢繞的細節,讓遺憾再瘋長一個世紀!

    近緣情更怯,我從遙遠歸來,失落了一百年的面孔,喚醒了那個夏季和那些有雨的窗前。曾有多少這樣的時刻,在寂寥冷落之中,設想他們燦爛的光臨,孤獨了百年的深山巉巖,這裡時間庸倦無聲,大地冷峻而空茫,雲朵飄過毫無涵義。記憶彷彿就是一幅幅青梅竹馬,在老樹和羅扇下演繹了無量輪迴的千古絕唱,每個畫面都讓我無法著作出那本汗牛充棟的書。

    就在我沉淪了一百年,就要放棄而痛苦呻吟的剎那,他們一個個撲面而來,一雙雙溫暖的臂膀融化了那千里冰封,那一滴滴被歲月模糊的秋雨般滴落的冷淚,在心底肆意蹁躚流淌。

    我那些失散100年的同窗和兒時的玩伴,他們都已經成熟於光陰的流逝,徜徉在他們的世界裡的所有感動,在那個蒼茫的半世,他們每個人都在生命裡譜寫了一段段叱吒的歌。那些曾經心動過女生,歲月的年輪在她們的臉上也留下幾抹斜暉,滌盪過了的雙眸更加迷人,每道光芒猜想都是一則則動人的故事。我想他們一定都有了自己生命的圖騰,他們讓我閱讀千遍也不厭倦。

    那還是100年前的幾次邂逅吧?或是幾次萌生還是幾次憧憬,莫不是那隻夢中的蝴蝶吧?那一切都將悔於當年沒有無法無天,課本束縛了我們的情懷,南北紅牆,卻指引了我們鵬程萬里的路。那是一個只有留言也沒有地址的年代,抽屜裡的信札誰曾來拆開?那個多雨的夏日裡我曾走過你的窗前,你卻遠遁於我的世界。蒼白沉默的記事本里又挽留了什麼?只記得那時我的日子胡亂丟棄,就像丟掉隨手可摘的小小花朵。錯過了的也許更美好,思念也許原本就是世間一曲最偉大的戀歌。感謝時光,更感謝你們,曾經那般寬容地獎賞和鼓勵了我的青蔥歲月,讓我能一直帶著自信和底氣上路。不知,是你們和那片泥土滋養併成就了我的豐富亦或單純?還是,我的單純過濾併成就了歲月中永遠的美好?

    故鄉的小路,又長又短,那裡有我童年的夢,故鄉的小河,影動波搖,那裡泊錠了我的纏綿。我是清晨飛出的鴿子,放飛於你的掌心,海角天涯是很好的客棧,天高任鳥飛這話不錯,可是我的腳步該落於何處?如今我回來了,但老屋坍塌、巢已落,不知那小燕子又棲息誰家?當年我是那樣的希冀探索山外面的世界,今天我又是這樣的痴望斂翅歸航,我並沒有棄你而去,更沒有說過再見的,你為何用物非人非來迎接我?

    那片樹林也不見了,那曾是兒時夢裡的桃源,我還曾在那裡載了棵樹,在鬱鬱蔥蔥的季節裡,在那棵樹上我刻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與它相約我會有一天帶著兒子回來,一起瞻仰那段參天的文字,可為何你也違背了約定?忘卻了十年今日此門中,一切都換了人間,紅著臉向群童問及老姐的住址,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頓時我那場愧疚和依戀的淚水終將傾盆而至!

    多想時間此時凝固,多想須臾化作永恆,就算我有遙看千河,可溯上下五千年的本領,也無法諒解對“短暫”這個詞的百般憎惡,生命更是可恨之極,是誰製造了明晨還要出發?踏上回程的車子時,傷痛的老父執意送我出村,揮手間,清晰可見那兩行老淚縱橫宣洩,不敢說聲再見,那一刻我的心血如泉湧。

    一是以為我的生命很精彩,而他們就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

    拾掇起幾張記憶的彩照,在那絢麗金色的光線裡,彷彿看見了最美的夕陽,此景真美。晚風拂來,挽一串腳步,我從容地走向黃昏……

  • 2 # 景陽拳

    鄉愁是多少年來海外遊子思念家鄉及父老鄉親的一種情懷,流露出一種悲哀的負面情緒。

    當今社會整體生活水準提升,不存在家人之間互相擔心生存的問題,所以說再用《鄉愁》這個詞來表達個人心情我覺得不太合適了。個人認為應該說《鄉思》比較貼切。

  • 3 # 加文在路上

    每到新年時候,我都會獨自一人去鐵路的旁邊,看著一列列火車載著旅客飛馳而過,讓我心底油然升起回家的念頭,想到我的家鄉和我記憶中的親人,不知家鄉面貌是否安康。

    我有很久未回過家鄉了,再想到家鄉的時候我的心裡怦然心動有一絲絲甜蜜,又有一絲絲的痛,還有記憶中那顆陪伴我們參天大樹……在夢裡多少次回到親愛的家鄉,和爺爺奶奶融融的畫面,那是多麼甜蜜,愜意的事情啊,但現實呢?

    嗨,考慮到自己這幾年的漂泊,還是一無所成,也就不敢想了,打消這個念頭了。

    在外漂泊了這麼多年手頭沒有什麼積蓄,卻多了許多的惆悵和茫然(鄉思之情),其實在外漂泊的人們誰不曾想家鄉啊!一句俗語說的好:落葉歸根,道出了流浪者的心聲。

    在外鄉的大街上,每每看到漂泊在外的流浪人們,有的拿著重重的行囊,拖著疲憊的步伐,還有他們臉上顯露出那種淡然和無助的眼神,不知他們有何感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內心的,酸甜苦辣,思鄉之愁。

    門口的大樹☞

  • 4 # 金秀雲

    我在外時,常常的看著窗外的月亮,思念著我的家人和同學,家裡還有弟弟,是個殘疾人,無人照顧,因為他是低保戶,生活一般,有過不去的時候,我就給他匯幾百元。

    別的妹妹有退休金,不用我管什麼,只是小弟弟沒人照顧,心裡常常掛念。

    在山東,那個地方,看到了一家人也感到很親了,他們總是幫助我們脫困,我也常想見到他們。

  • 5 # 暢言403

    鄉愁是我們小時候想離開它,後來也真的離開了。現在由於懷念,夢繞魂牽的故鄉,是兒時的記憶。

    鄉愁是故鄉那嫋嫋的炊煙,村前那條永遠流淌的小河,藍天白雲映在那明亮的河水上。

    鄉愁是父親那壺老酒,那個老菸斗。是父親那不屈的脊樑,為兒女們撐起了家的一片藍天。

    鄉愁是母親做早飯時,被煙火嗆出的淚水,被歲月催老,滿是皺紋的面容,是母親的微笑。

    鄉愁是我們小時候,每天早晨戴著紅領巾,高高興興去上學。使我們在朦朧之中得到了求知的慾望。我們在老師諄諄的教導下,一點點的得到了知識的源泉。知道了我們祖國幅源廣闊,地大物博。知道了在毛主席的領導下,老一輩革命家,推翻了三座大山,使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東方屹立起來了。

    鄉愁是兒時的記憶,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寫作業。上學路上春天的泥濘,冬天冒著北風煙雪。那時候,天氣真冷,記得有的時候雪能下半米深。可這些也阻止不了求知的渴望,使我一步一個腳印的,紮紮實實的求學,通向知識的海洋。

  • 6 # 我不知道風

    看一眼彌河的水,是每一次回家的心事,將割捨不斷的情揉進眼中方可安慰失落的心靈,命運的安排,可總要找點救濟來彌補才

    是,兒子懂我心,也每每找時間陪我一起河邊去溼溼鞋,連續兩年的暴雨讓上游水庫次次告急,一洩而下的急流讓儒雅靈秀的彌河

    顯得凌亂不堪,雖然只是從報刊上目睹警民守護彌河共建兩岸的情景,但可想而知家鄉的親人比我更愛彌水百倍千倍,廣場上晨練的人

    們享受著依山傍水的清新,快樂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河水消退後留下的鵝卵石像河的脊骨生硬硬的反射著光茫,淺淡的河水瘦成骨

    感的美,越發顯的珍貴而俊秀,像極了兒時家門前原始彌河的模樣,清清柔柔,靜和之美,像鄰家姑娘初長成,些許的羞澀,那時

    覺得

    差不多與我同齡,去小河玩耍乘涼,洗洗涮涮,相伴有日。長大離家後,人們修建了小河,心中的小河長大了,成了護城的母親

    河,更加寬廣漫長,彎曲幽遠,讓我們看到了壯大的河,雄厚的城。我們沒有理由不在乎她,親親的彌河水。

  • 7 # sw大王叫我來巡山

    我認為,鄉愁是對父母家人的思念。在上大學之前,我從來沒有離開父母的身邊,現在上大學了,在外地讀書,有時候挺想父母的。想吃我媽做的飯,特別是我媽包的餃子和紅燒肉,每次回家都想吃一頓。不說了,越說越想吃。

    俗話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身處異地的我們,每到逢年過節都會更加思念親人朋友。當我們想念親人的時候,能回家的看看的常回家看看,不能回家的,打個電話給父母,一句平常的問候,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

  • 8 # 鄭秦雲

    《我的第二故鄉一一蒲城》

    什麼是故鄉?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對於熟悉的人和事,永遠難以忘懷,這就是鄉愁。臺灣一位姓餘的詩人發明了這個詞,讓它扯絲牽線,感動了灣海峽兩岸億萬民眾,連我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的祖籍在豫南桐柏山區,但我本人自西安出生,在寶雞成長為一名少年,在八百里秦川的求學顛簸中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經歷過大鍊鋼鐵、十年文革及下鄉插隊的洗禮,我應當把關中道視為自己的故鄉。但是我在蒲城縣卻度過了我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時光,那裡是我刻骨傾心思念的地方,我該把那裡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1971年,我作為咸陽的一名插隊知青參加工作來到鐵一局修建陽(平關)安(康)鐵路。1976年的秋冬時分,我又被調到蒲城縣火車站地區工作,那年我29歲。在蒲城的大地上,我先期帶工資到陝西師大某分校學習,取得了數學本科文憑和理學士學位證。幾乎與此同時,我透過參加自修大學的考試,又取得了法律本科文憑和法學士學位證。1987年,我還透過陝西省司法廳組織的考試,獲得了律師資格,從事兼職律師的服務二作。沒多久,組織上聘任我為中鐵一局某機關的專職法律顧問,回到咸陽一直工作到退休。我在蒲城先後待了十一年,在養路工的崗位上工作了一年多,教了近十年的書一一中學數學。

    當時蒲城縣是與長安、渭南、臨潼、南鄭齊名的陝西幾個百萬人口大縣,有幾千年悠久的歷史,處於關中盆地渭北階梯上。我在那裡教書之餘擔任過法律顧問,作為兼職律師辦過300多件刑民案案件。在當地人自稱紫金塬的地方留下過許多足跡和汗水。我難忘蒲城縣城裡古老的六龍壁,高聳入雲的宋朝北塔和唐朝南塔。特別是北塔上的風鈴在風中傳出叮玲叮玲的聲音令我永難忘懷。

    我欣賞蒲城作為陝西的花炮焰火基地對裝點各地節日的夜空所起的作用。我在蒲城有較多的朋友,除了教師同仁外,公安司法人員上至局長下至普通鄉民有許多人都對我有不菲的評價,1990年春天當我離開蒲城時我還被選作蒲城縣人大代表。在以後的倥傯歲月中,我常常回味起我當年在蒲城的生活和工作,我的第一篇數學論文《一元雙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圖象》就是在蒲城寫的。我的朋友們大都老了,皓首雜毛令人不堪回首,但他們對事業的精誠讓人佩服,有好幾個律師退而不休,成為西安市律師界的骨幹活躍在司法領或。至今我們之間還有些許聯絡。

    一個地方成為一個人人生架屋搭梁的地方,成為一種龍脈福地,使人十分懷念那個地方的一草一木,很想念朋友們的音容笑貌,多少次夢裡還在油菜花地讀書,還在焰火表演場觀賞七彩禮花…那個地方除了故鄉之外,沒有城市象它那樣令人牽腸掛肚。蒲城,己多年沒有領略過你前進的雄姿,已多年沒有聆山過北塔的風鈴聲,我永遠懷念你!我在這裡向第二故鄉的父老鄉親們致敬!

    咸陽人

  • 9 # 生產隊長老楊

    問:什麼是鄉愁?最好用一篇散文描述一下自己的鄉愁?

    什麼是鄉愁?鄉愁就是對自己家鄉的愛,是離家多年的人對故鄉的鄉土,鄉情,鄉音,鄉親的牽掛眷戀和懷念。

    鄉愁在年輕時還沒有感覺,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變老,故鄉時的情景就會常常縈繞在心裡和夢中,幾十年前簡陋的茅屋,坑坑窪窪的街道,少年時的玩伴,常在眼前浮現,使人揮之不去,難以忘懷。

    我三十九歲時離家,遷居五十里之外的鎮上,雖說不遠,每年也要回家鄉一兩趟,但家鄉二十五年的變化不是自己親歷的,最初十幾年還沒有多大感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逐漸變老,心裡對故鄉的舊貌有了深深的懷念。

    小時候我們在村邊住,出了籬笆院下了坡就是隊裡的打穀場,穀場的西邊是個小池塘,池塘的北邊是一片菜園,池塘的南邊西邊就是莊稼地,這打穀場和小池塘就是我們兒時的樂園。放了學時,春天在小池塘邊上的一圈大柳樹下用彈弓打鳥,折下柳枝抽出柳白條吹柳笛,夏天從飼養場弄來馬尾在柳樹底下套知了,在籬笆邊上扦螞螂,晌午熱了就跳進池塘打水仗,捉泥鰍。秋天爬上樹去找知了皮,刀螂籽,有時還鑽進菜園裡去偷黃瓜爬西瓜。到了冬天,白天下小池塘裡去溜冰,晚上在打穀場上捉迷藏,抓俘虜。

    村邊的小池塘和打穀場伴隨我們度過了快樂的少年。

    幾十年過去,並沒有什麼感覺,去年年底和今年清明回故鄉祭祖,不知為什麼突然想起兒時無拘無束的快樂,就想到去原來的小池塘去看看,等到了地方,哪裡還有小池塘?哪裡還有打穀場?打穀場已經蓋了房有人居住,而小池塘早已填平,那地方競建了一個傢俱廠!

    我腦袋嗡的一下就空白了,眼睛早已模糊,我憤怒!這是誰幹的?幾十年沒來這個地方,這裡已是另一番景象!

    我的打穀場哪?我的小池塘哪?我的螞螂扦子知了套哪?我的泥鰍簍呢?

    你賠我的打穀場!你賠我的小池塘!你賠我的螞螂扦子知了套,你賠我的泥鰍簍!

    我哭了,我哭的很委屈,我哭的不是人家把舊景弄沒了,我哭的是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我哭的是即使有小池塘打穀場,我也捉不到泥鰍,套不到知了了,湊齊了玩伴也玩不了我們的捉俘虜了。

    回到家裡,找了一米大的一張紙,我就畫開了地圖,是村圖,憑回憶按原來村子的座落畫的,這是我家,我家東院是永樹表爺家,南院三間房是小四兒家,北院是德寶家,小虎家,春牛家,栓柱家,村中的大碾盤是演電影的地方,彎曲的街道和狹窄的衚衕,村邊還有小神廟,井臺.........

    畫了一個多月,換了六大張紙,畫成了,送給了故鄉。

    鄉愁。

  • 10 # 以酒會友999999

    鄉愁是童年美好的記憶,是對故鄉的懷念思鄉之情。是對家鄉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深刻在腦海的美好畫面。是在外遊子對故鄉風土人情的眷戀,人到了一定年齡越會激發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對自己曾經出生,生活的地方,懷念的美好畫面湧上心頭來。由於工作等原因我們不能時常回去,要在以後日子裡要回家鄉看看,把親情連一連,哪裡有我們的根。

  • 11 # 封護勝463

    朝思暮想的——包頭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我很小就隨父母從鞍山來到了包頭 ,

    支援包鋼的建設。因為要去外地施工,直到我長到二十幾歲的時候才

    離開了包頭,那裡留下了我的童年,我的玩伴和我的同學們,還有親

    如一家的鄰居,留下了我所熟悉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揮之不去的一

    串串記憶,這些畫面經常像幻燈一幕幕的浮現在腦海裡,引起我的

    無限遐思......

    有一年冬天寒假的時候,我和同學們來到了昆都侖河旁的一片樹林,

    那裡凍著一大片的冰,儼然是個大滑冰場,我們你追我趕的滑起來,像

    一群燕子一樣 在冰上翩飛著。男同學戴的棉帽子都冒出了熱氣,女同學

    的大紅圍巾都哈出了一層 白霜 ,我們有的穿滑冰鞋的,有的滑冰車的,

    各成一圈 ,捉迷藏的時候,剛要捉到他,突然來個急剎車,嘴裡高呼:“

    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一番的追趕就全前功盡棄了。

    我們就這樣的笑著鬧著叫著,不知不覺的太陽就落山了,那些快樂

    現在想起來我都忍俊不禁。

    還有包頭的哪些小吃,每每回味起來我還得先咽咽口水,就先說

    手抓肉吧。手抓肉是煮好了的草原羊排肉,不能煮的太熟了,有七八分

    熟就好了,那時也不用什麼調料,蘸點蒜醬就香得我們忘乎所以了。為

    什麼這麼好吃呢?因為草原羊就吃青草,喝的是山泉水,所以才這麼好

    吃。

    夢裡還經常吃著母親做的莜麵,有時是莜麵的窩窩,有時是莜麵

    的餄餎,放上勺土豆羊肉湯,順滑可口鮮香噴鼻,我一下能吃兩大碗,

    那個爽啊!

    我十分懷念在包頭的那段歲月,我的流年往事都歷歷在目,

    包頭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留下了我一生難忘的成長。我是多麼希

    望能再回包頭,看看我熟悉的山山水水,走走我熟悉的街道樓巷,

    見見我那些已經年老的同學們。

  • 12 # 宜輕晨

    鄉愁是夢裡的小學,能聽得見的歡聲笑語時常入夢來。

    小學確實小,只有五間教室和一間辦公室。村莊小,上學的孩子也不多,學生多的班能有十幾個孩子,少的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大部分的教室,看上去都是空蕩蕩的。

    遇上下雨下雪的天氣,我們就在教室跳繩,跳皮筋,扔沙包。

    教我們一至三年級的是劉老師,一個十八九的姑娘,齊耳的短髮,說話輕聲慢語,笑起來有兩個淺淺的酒窩。至今我還記得她年輕時候的樣子。

    李老師在四五年級的教我們,李老師高大魁梧,一步能有我們兩步長,走路風風火火帶風的,像極了他的脾氣。

    只要有同學上課說話,不認真聽講,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也不管村裡的備份,必定會挨板子。所以只要他上課,男孩子們都特別老實,都怕他。可是這麼厲害的李老師,卻常常讓我們碰到被他老婆訓斥的樣子。

    小學現在已經不在了。老師們也都不在村裡了。可是那所小學常常走進我的夢裡來。

    鄉愁是村口的水井,井邊的青石光滑,照得見每一個打水的孩子。

    水井,全村有三口。兩口井在池塘邊上,池塘邊每天都會有洗衣服的大人,所以村裡的孩子去挑水,大人都是囑咐著要去這兩口井上,打不上水的時候,哪家的嬸嬸大娘就會小跑著過來幫忙。

    第三口水井就在小學門口。它也是村裡最古老的水井。我們每天上學放學,都從它身邊走過。它陪伴我們讀書,陪伴我們晨跑它,目送村裡的孩子們走出這村莊。

    鄉愁裡有和我一起爬樹摘棗的小夥伴,鄉愁裡有老家門口的大槐樹,鄉愁裡有秋天漫山遍野的金黃色,鄉愁裡有冬天北風呼嘯中的老房子。

    時光荏苒,卻剪不斷鄉愁。路途遙遠,故園卻常常入夢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選擇畫室方面,你有什麼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