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常吸貓
-
2 # 祥河詩語
琉璃,古時也稱為“瑠璃”,是古人用各種顏色的含24%的二氧化鉛水晶等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燒製而成。由於溫度較低而雜質較多,故與玻璃差距較大。
根據現有史料,玻璃最早出現在5000年前的埃及。中國最早的玻璃出現於西周早中期。經化學成份分析,西周至漢代玻璃的助熔劑成份主要是鉛、鋇、及其他著色劑,與西方沿用幾千年而不變的鈉、鈣配方完全不同。中國古代銅鏡最早見於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鏡子才大量使用,中國最早出現玻璃鏡是在明清時期。
-
3 # 黃閏帝
琉璃跟玻璃是二種不同的物品,琉璃在中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玻璃是清代隨著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在清代玻璃也不是很盛行。
琉璃是用各種稀有金屬做成的人造水晶,在古代屬於皇家專用。曾一度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
琉璃製作相當複雜,工序多達幾十道。而琉璃又是屬於不可回收類,不像金銀類的。在古代純手工製作的手藝中,一道工序出錯,意味著前面的工序毫無意義。這也是出產量少而專供皇家的原因吧。
在鑑寶欄目中,常常見到琉璃佛像,在佛教中也多用琉璃塑金身。是為佛教五寶之一,《佛經》中有言:“願我來世的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
唐朝元稹的《詠琉璃》寫道,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琉璃在中國歷史上被廣泛使用,至今還用不少人用琉璃仿製古文物。
玻璃有稱最早在西周出現,沒有考證真假就不知道了。能考證的是玻璃在清代傳入中國。玻璃和琉璃一樣,都是屬於易碎品。在現代中大概能這樣區分琉璃跟玻璃,琉璃做成的大部分屬於藝術品,用玻璃做成的多屬於生活用品!大家認為呢?
-
4 # 非官方歷史
琉璃是中國古人對玻璃的一種叫法,不過多是玻璃質的東西,還是有一點區別的,目前考古發現中國出土最早的大約是西周時期,而一般認為第一塊玻璃出現在約五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1.玻璃區別於傳統琉璃
因為古代化學技術以及對溫度的掌控限制都沒有今天成熟,所以透光性以及大小折射度都有較大的差別,古人是很難做出像我們現在那種玻璃的,因此琉璃也是玻璃的一種,但是又區別於現代玻璃。
2.琉璃是等級的象徵。說到琉璃我們的一般想到的都是宮牆大院的紅磚黃色琉璃瓦,在古代平民是不能用琉璃的,這也為琉璃增加了一層神秘色彩,而且如果私自用是僭越,是犯罪,就像黃色衣服本來並沒有什麼加上皇權色彩就又不一樣了。我們比較熟悉的鼻菸壺也是琉璃製品。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琉璃玻璃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琉璃、玻璃發展歷史的書可以看安家瑤安先生的《玻璃器史話》,或者中國香港地區關善明關先生的《中國古代玻璃》。
-
5 # 九九177552022
中國古代的琉璃嚴格的說和今天的琉璃是有區別的,我們知道在古建用的瓦上面塗有琉璃圖層,是透過礦物質顏料和其他原料燒製固定在瓦背上,還有一種類似玻璃的琉璃和今天的玻璃配方是不同的,雖然也是玲瓏剔透在Sunny下晶瑩四射它和玻璃的區別就在於晶瑩上,今天市場中也有琉璃出售,和玻璃對比一下就清楚了。
-
6 # 老豬的碎碎念
玻璃在中國自古有之,粗算玻璃發展的歷史也已有兩千多年了,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對它有不同的稱謂。比如戰國時代稱其為“璆琳”,西漢稱之為“琉璃”,晉代亦有“藥玉”的稱呼,到了元代又叫其“瓘玉”而到了明清時期北京流行對玻璃的稱謂是“料”等等,但總歸都是玻璃。
玻璃在大唐一朝亦是十分流行之物,尤其是在佛教之中,《藥師琉璃光本願經》有曰:“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因為玻璃有晶瑩透徹的特性,佛徒僧眾將之對應佛性之清淨無塵,從而把玻璃視為佛家七寶之一,在定州博物館中便有一件出土於靜安寺塔基地宮的唐代玻璃瓶,簡直是美輪美奐,它是一件唐代藍色大腹小口的玻璃瓶,筆者當在展櫃邂逅它時,不由的被驚到叫出了聲,這個醉人的藍色實在是漂亮異常,多說無益,一組實拍的照片奉上和大家分享吧。
-
7 # 大錘的石頭
大家好,我是大錘家的小醬同志。
古代的琉璃和現代的玻璃是一回事嗎?不是一回事,屬於一個體系但是差別很大,玻璃是一種工業品,製作簡單,可以大批次的同時生產出很多來;而琉璃作為一種工藝品,製作過程中需要經過數十道非常嚴謹的操作,一不小心就留下瑕疵。
就好似全天下也找不出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來一樣,每個琉璃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厲害的大師也不可能同時燒製出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琉璃是二氧化矽的結晶體,而玻璃只是含有二氧化矽的熔狀混合物。
琉璃光彩,美輪美奐,《藥師琉璃本願經》中說:願我來世,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琉璃為美好的代表,而提起玻璃,只能想到易碎,就如現在的形容“玻璃心”。
回覆列表
琉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已經有琉璃製品作為陪葬品。在古籍中最早被稱為“璆琳”。琉璃這個詞語其中一個含義指的是玻璃,但是古代的玻璃和現代的玻璃差別比較大。
首先說一下琉璃的另一個含義——琉璃釉彩器。琉璃釉彩器主要是陶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琉璃瓦。據一些學者研究,唐代的大明宮已經在屋頂建造時使用琉璃瓦,景德鎮還有專門燒造琉璃釉彩陶器的作坊。《景德鎮陶錄》記載:”鎮在唐代瓷陶之外,又有琉璃窯,為市埠橋盛姓所業。遼代上京遺址中發現有琉璃製成的,安裝在屋脊上的鴟尾. 《營造法式》中也記述了生產琉璃磚瓦的原料、配方以及一系列的流程和工藝。金明清兩代對故宮的營造更是將琉璃釉陶的生產規模更加擴大。至清代,世代製造琉璃的孫廷銓還寫了一本有關其工藝的專著——《顏山雜記》,其中提到:“琉璃者,石以為質,硝以和之,礁以鍛之,銅、鐵、丹鉛以變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銅、鐵、丹鉛則不精,三合而後生。”
下面來談一下玻璃在古代的一些名稱。以前有一種觀點,古籍記載裡的“頗黎”指的就是玻璃,但是也有學者經過研究後,覺得這個詞語可能指的是自然之中,和玻璃很相似的產物——水晶。因為唐時有記載有真假頗黎之別,“天生神物,非是人間煉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璧流離”才應是玻璃這種人工製品在古代的特定稱謂。此外,另一個比較麻煩的情況是,玻璃器在古代,有時也會被稱為水精。東晉葛洪《抱朴子·內外篇》中記載:“外國作水精椀,實是合五種灰以作之,今交廣多有得其法而鑄作之者。總而言之,關於琉璃的含義,已知有這兩個含義。但是玻璃在古代的專用稱謂是什麼,還有繼續探索的空間。
參考文獻:
趙永《琉璃名稱考辨》
孔文娜《論傳統琉璃藝術衰微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