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系旅法師

    不能。

    韓信死後四百多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四百多年,軍隊制度,後勤方式,武器種類,兵種配合,人文地理改了多少,韓信空有謀略到戰場上也只是白丁,等他再次學成了,蜀國已經亡了。

    拋去上述觀點,魏蜀兩國差距太大了,北伐想成功不僅僅蜀國要超常發揮,而且還要魏國嚴重發揮失常,基本上很難的。

  • 2 # 實現英特雄

    諸葛亮北伐。

    不單單是軍事問題。

    準確的說是軍政問題。

    以魏國的實力,

    只要魏國有80分以上的督將,

    君臣不犯大的錯誤。

    歷史上任何一位戰功赫赫的大將都不可能成功。

    按孫子兵法的思想,先勝而後戰。

    名將根本不會選擇北伐。

    因為沒有勝算。

    蜀國正確的做法是,發展國內經濟,同時保持軍力,做好政治宣傳,戰略上跟吳國建立牢固的同盟, 而不是魏國一忽悠,吳國就跟他走,或者坐視不理的塑膠表面同盟。

  • 3 # 被強煎的蛋167969293

    不能贏,根本就不是軍事問題,是一國軍政問題,韓信為何會百戰百勝?因為他後面是劉邦,後勤無問題!而諸葛亮後面是劉禪,天差地別,後勤跟不上不說還老是拖後腿,要知道,再牛逼的帥才,再多的兵將,沒有後勤保障都只有敗局!糧草是第一位

  • 4 # 使用者52934274637

    如果還是按照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就是姜子牙再世也是同樣的結果。劉備伐吳的時候,蜀軍實力正處巔峰,若是諸葛亮大力支援,與劉備同心同德,伐吳未必不能成功,因為他們是順江而下,不必像曹操那樣需要渡江作戰,沒有天塹的阻隔,百萬大軍滅吳遠比北伐現實。

    再說北伐,若想成功,必須有東吳的配合。也就是吳蜀同時起兵,東西對進,使曹魏首尾難顧,或許有滅掉曹魏的可能。滅曹後,吳蜀兩家再爭天下。

  • 5 # qzuser203827551

    換成韓信,就算北伐成功,那也不叫蜀國了,韓信忠誠度不夠,不會衡量權利平衡,會招致殺身之禍,諸葛亮是忠義聞名,一生輔佐漢室,他是不會篡漢自立的,生死都要重視晚節,這是韓信欠缺的。

  • 6 # 萬里鵬翔CGQ

    我認為換成韓信也沒用,哪怕是姜子牙在世也不能北伐成功。當年劉備夷陵之戰不聽諸葛亮的勸告,意氣用事才把蜀漢的家底幾乎敗光,北伐不能成功主要是兩個原因:一,關羽大意失荊州。二,夷陵之戰大敗。 蜀漢鼎盛時期擁有蜀地和荊州,後又得到漢中。這時劉備見北伐曹魏初見成效,軍團異常興奮,越戰越勇。吳國害怕蜀漢強大,偷襲荊州,關羽大意根本不把東吳放在眼裡,想北上伐魏,求功心切,結果不但丟了性命,整個荊州也丟了。要知道荊州對蜀漢是多麼重要,不光是糧食基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劉備重義看到兄弟被殺,放下北伐戰向轉移,對東吳恨之入骨,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親率70萬大軍伐吳,吳國軍隊區區5萬。但是經陸遜火燒夷陵後 ,劉備70萬大軍也是灰飛煙滅。三國局勢發生逆轉,原本蜀國在夷陵之前 ,軍事 、經濟都與曹魏相差不大。戰後經濟迅速衰敗,連吳國也不如了。三國演義中劉備所帶領的70萬大軍也所剩無幾。估計也只剩下幾萬人,劉備經過這場大戰之後,沒幾天就託孤去逝。

    諸葛亮能在這樣的條件下接過蜀漢的大旗,開啟了艱難的北伐之路,雖在北伐之中有幾次差點成功,可關建是糧草補急不上,而前功後棄,所以每次諸葛亮怨荊州丟得可惜。再說司馬懿計不如諸葛亮,但也不是那麼好對付,光憑曹魏的國土,人口,糧食也是蜀漢比不了的,不能成功情有可原。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以來公認的著明軍事家,他能把弱小的蜀漢制理成這樣己算不錯了,他不能成功換成韓信更不會成功。

  • 7 # 楊成波

    歷史背景不同,楚漢初期韓信面對的地方勢力除了楚霸王其他相對很弱,項羽表面強大放棄當時最富裕的定都就註定最多隻是一個王而已,韓信也是在范增死後才有機會打敗,項羽打仗靠的是霸氣和武功卻極少突出計謀,劉邦集團張良,陳平的計謀尤為厲害,蕭和善於經濟管理,韓信後期是完全被劉邦防著的,可見野心暴露及早不懂政治最後死於亂棍,諸葛亮在三國不管是軍事和治國.文采方面都尤為出色,更主要的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讓諸葛亮後期獨掌大權可以調動一切資源北伐,最終不能成功的原因蜀國沒有雄主導致後方是不是出亂,面對的對手又是天下有其二魏國,諸葛亮的威名直接讓對手懼怕基本上後期都是逼而不戰哪怕是後期司馬也是一樣,打了守不住,財力和物力,人力不足,面對又是曹睿和司馬懿,政權穩定,謀士,武將多出蜀國數倍,諸葛亮北伐從個人分析確實計謀和智慧無人能出其左右,從戰略上講不可能成功,如果是韓信恐怕早就死了,還能獲得諸葛亮得地位?

  • 8 # 深圳股聖

    諸葛之才數倍於韓信!只是三國仍屬強漢,而對手又是天下三分之二有之,戰將如雲,雄兵百萬!韓信慶幸遇到劉邦,沒有蕭何和劉邦的堅定支援,他活不到第二集,遇到的對手出了章邯皆為飯桶……

  • 9 # 廣州吳三省

    歷史的程序不是換了人就可得改變。比如說,一個朝代到了後期都是弱爆的,人是白痴的,兵是白養的。但唯獨明朝是個例外,不單猛人如孫承宗、袁崇煥一個接一個的跑出來,關寧鐵騎也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但依然無法改變明朝覆亡的命運。

    歷史上發生的事情都是應該發生的。讀史往往會讀出一份敬肅的情懷。該誰登場誰就會登場,沒有為什麼。比如韓信吧,該登場了,就遇到了蕭何的極力舉薦,而劉邦也直接就封壇拜將。同樣的,該誰退下舞臺,喝了口開水被嗆到了就直接帶走了。

    我不是宿命論者,還是認為人生在世當奮搏。那股冥冥之中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大概能夠發揮百分之六、七十的作用,剩下的百分之三、四十的餘地就留待人去作為了。現在我們假設,把蜀國北伐的那百分之三、四十的餘地由諸葛亮讓給韓信去發揮。

    先來說諸葛亮。對諸葛亮的評價,毛老人家說得好,“諸葛一生唯謹慎”。司馬炎統一天下後,特地問了一位跟隨諸葛亮身邊多年的老兵。“諸葛亮有什麼本事?”老兵回答他,“妥當”。做事妥當,談何容易!那位老兵真是諸葛亮的知己啊!老對手司馬懿這樣評價,諸葛亮“臨事多謀而少斷”。總上劉備一生,極少帶上諸葛亮一起去打仗,更多的時候是把諸葛亮留在後方,治理國家,提供給養,做支援前線的工作。如乃祖劉邦之用蕭何。後來北伐,從《出師表》中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也可以看出,政治上的意圖明瞭,軍事上的策略幾乎沒有。諸葛亮的目的也是以戰為守。

    再來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當時的情勢已經沒有了《隆冬對》的兩線出兵的可能。一線出益州,一線出荊州。荊州的那一線在關羽的時候已經就斷了,只剩下益州一路。所以,諸葛亮每次北伐只能出祁山,沒有其他的選擇。而且北伐的時機,也不是在“天下有變”的有利情況下進行的。那時候三國鼎立已告形成多年,並且穩定了下來。

    現在介紹一下韓信。韓信用兵,主要是出奇制勝。這哥們打過的仗,(《史記》所載的)沒有一場是硬碰硬的。韓信的出奇不是賭,也不是冒險,是在對敵我雙方知之透亮的基礎上而作出的決策。那種認為奇兵就是突發奇想、盲人騎瞎馬的行動肯定是錯誤的。

    好了,現在韓信帶兵北伐,出祁山。他採納了魏延的意見,在司馬懿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派魏延帶五千騎兵出子午線,成功地兵鋒直抵長安。說明一下,魏國的都城在洛陽。長安就算被魏延打下來了,但洛陽是去不了的了。當年投奔劉備的徐庶被曹操誆至許都後,發現曹操治下的老百姓比荊州的老百姓還安居樂業,就再也沒有回到劉備身邊了。魏延進入長安,出現那種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情況可能性並不大。沒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打下長安後就要分兵把守。五千人就這樣只能在長安待著。或者有人說,長安不守了,直迫洛陽。說實在的,打長安可以算得上是出奇,再往前打肯定就不是了。幸許還沒走到洛陽的那會,後路肯定被堵死了;司馬懿知道長安被攻破了,肯定派兵前來,極有可能五千人就被司馬懿給滅了。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訊息,當年的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帶兵走子午線被人家不費吹灰之力全活抓的,一個也沒逃掉。因為子午線是一道斜谷,兩邊都是陡峭的山,把兩頭谷口堵死了,人就只能在裡面等死了。所以,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出奇兵的方法,也未必僅僅是謹慎起見,也有可能是深謀遠慮的判斷啊。再說,司馬懿可不是白痴,諸葛亮叫臥龍,人家可是叫冢虎。

    所以,蜀國北伐如果諸葛亮換上善用奇兵的韓信,估計還是不行。

  • 10 # 風華撅

    我認為是可行的。劉邦彭城兵敗後,韓信破楚軍於京、索間,先後平定魏,代,趙,燕四國,東擊齊,南滅楚於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被封為楚王。諸葛亮是全面發展,各方面都懂一點。韓信屬於極端發展,軍事方面相比較諸葛亮要更強。

  • 1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很多人都說,就算是把諸葛亮換成韓信,蜀國北伐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認為,如果把諸葛亮換成韓信,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將軍韓信)

    第一,韓信帶兵講出奇制勝,諸葛亮帶兵講穩步推進。

    韓信一生作戰,無論是“背水一戰”,還是“四面楚歌”,都講究出奇制勝。包括從漢中出發,襲取三秦之地,也是以奇謀求生。先是燒了出關棧道,讓項羽放鬆警惕;接著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軍隊快速推進,出其不意地抵達章邯的城下。那時候,連章邯自己也不相信韓信打來了,毫無準備。

    諸葛亮北伐完全不是這樣,簡直可以說是大張旗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先是深入不毛,安定南方。接著又全國性地調兵遣將,同時,為防備手下不聽招呼,還對重點人物李嚴和魏延進行換防。再接著組織糧草,做後勤保障等等。

    諸葛亮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在於事無鉅細,考慮得非常周到,滴水不漏。就算最後打敗了,也不會是慘敗,損失也不大,還可以東山再起。

    但壞處也是明顯的,因為不願意用險,用奇,他的一切行動,都在魏國的眼皮子底下,魏國瞭解得清清楚楚。最後兩軍基本上靠的是以力取勝。而蜀軍在戰力上又沒有絕對的優勢,因此,要想打敗魏國,顯然是困難的。

    (司馬懿奪權)

    第二、韓信能夠充分利用外交借力打力,諸葛亮利用外交只是求和平安寧。

    韓信在暗度陳倉,偷襲三秦之地前,是充分說動了別的諸侯國,讓他們在後面襲擾項羽,從而使三秦之地成為孤軍,最終才順利拿下三秦之地的。

    諸葛亮在北伐前,也做了外交工作。他和東吳修好關係,彌補了夷陵之戰造成的裂痕。但是,僅此而已。實際上,北伐的時候,基本上只有諸葛亮的蜀國在和魏國孤軍奮戰,沒有其它國際力量加入。

    有人可能會說,韓信能說動其它諸侯國,是因為諸侯國多,力量又分散,好做,諸葛亮沒這個條件啊。

    其實不然,諸葛亮有很多事情可做。一是和東吳聯合伐魏。實施上,東吳一直想攻打魏國,曹睿去世後,東吳就連發四路大軍進攻魏國,就是證明。如果當時諸葛亮能想辦法說動東吳一起來做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肯定更大。二是曹丕去世後,曹爽和司馬懿一直在較量和鬥爭,諸葛亮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想辦法讓魏國內耗。只要魏國內耗起來了,諸葛亮把握就大得多。三是遼東一直不平,以至於在曹睿去世後發動叛亂。諸葛亮如果能夠了解這一點,提前挑唆,唆使遼東叛亂,不是更好嗎?

    如果諸葛亮把這些工作都做了。那麼,魏國內有司馬懿、曹爽爭權奪利,外有蜀國、吳國、遼東三面夾攻。諸葛亮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會更大一點?

    (諸葛亮北伐)

    第三、韓信個人功名心很重,打仗不管不顧;諸葛亮太注重自己的賢臣形象,做事畏首畏尾。

    韓信出漢中幫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功名心非常重。比如酈食其說動齊國投降他還要進攻,比如在攻下齊國後讓劉邦封他為假王等等,都是他功名心很重的表現。但是因為功名心重,因此他做事不管不顧,不留後路。不留後路,所以就能打勝仗。

    可是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撤軍都非常奇怪。比如李嚴因為糧草無法及時送達,謊報說糧草不夠,讓他撤軍。他明知道李嚴撒謊,他依然撤退了。再比如劉禪受黃皓蠱惑,讓諸葛亮撤軍。諸葛亮明知是被奸臣所害,他依然要撤軍。他這樣做,無非就是不讓別人說他有貳臣之心,不讓別人說他獨斷專行。

    諸葛亮的賢臣形象倒是維護得非常好,至今依然千古傳名。但是靠這樣北伐,又如何能勝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

  • 12 # 索94m

    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努力加上方法對頭及各種智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天賦、運氣)等才能構成成功的充足理由。

    勝者或因實力強,或因策略好。諸葛亮很努力,可惜蜀國實力和北伐策略都出了問題;加上運氣差,攤上了幾個豬隊友(關羽大意失荊州,馬謖失街亭,劉備敗於夷陵,劉禪拖後腿),只能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綜上可見,換了韓信也白搭。

  • 13 # 氵貝佔

    扯淡。看看韓信的勢和蜀漢的勢。看看韓信面對的,出漢中暗度陳倉佔咸陽?你媽三秦都傻逼,不讓你個二逼出戰我去滅彭越你非打。出來了滅趙陳餘和趙二代?我覺得也就是滅齊厲害,還損了項羽大將。齊滅就是合圍了,彭越,英布在就是包圍楚了。

  • 14 # 真人絕地求生水彈吃雞

    韓信沒什麼水平,多多益善的總結就是人海戰術,項羽計程車兵都是以一敵百,明顯不對稱作戰,所謂十面埋伏就是韓信根本擋不住項羽,只能靠十倍的兵力消耗項羽軍的體力,硬鋼,是劉邦軍團毫無勝算,打到三華人口凋敝,最大的問題是漢族人口不及戰國時代了,蜀國只有80萬戶,什麼概念,最多200多萬人,除去老少婦孺,能執刀兵者20萬人左右,一個字慘,三國時代是最慘的

  • 15 # 神之碎片

    不能,項羽死在於自己的三觀太正了。項羽玩陰的話,早贏了,所以家教很重要。而三國的重要戰役赤壁之戰,不是諸葛能左右的。

  • 16 # 頂山牛天澗中

    這個問題問得好。三國時的諸葛亮若換成韓信,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楚漢戰爭中,韓信之所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成功攻佔三秦之地,有幾個先決條件。一,三秦之地表面看,很穩定,但民間群情激憤,只是再等這個爆發點。試想,三秦的三個封王,都是秦國的帶子弟兵平定項羽叛亂的將領;今其帶去的秦國的子弟,都被項羽坑殺,而其將領卻不管不顧不說,還有臉回三秦統治被坑殺了兒孫的父母爺兄。這不共戴天之仇,怎會不報!二,劉邦在入關治理三秦時,約法三章,深受三秦父老的喜歡和愛戴。與項羽的火燒秦都,三秦將的無恥統治,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此兩條,足以讓劉邦快速進佔秦川成功。而三國時魏國對秦川的統治一直很穩定,此地也無大的天災人禍,也就是說,蜀漢北伐,毫無取勝之機。所以,蜀漢無論換誰北伐,都是不會成功的。諸葛亮的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是愚拙也,無功而返,是必然的。謝謝!

  • 17 # 淡看天上月

    為什麼是劉邦最終得江山?

    且不說項羽稱王,就說項羽稱王之後,各諸侯紛紛倒向劉邦,之後劉邦得了江山。很多人都說劉邦能取得江山,韓信的功勞是最重要的,的確在軍事方面來說,韓信的功勞確實是功不可沒。但是劉邦最終能得江山只是靠軍事方面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沒有蕭何、張良等這個優秀團隊的輔佐各個方面,單靠韓信是成不了江山的。這也是韓信遲遲猶豫不反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

    把諸葛亮換成韓信能北伐成功嗎?

    蜀國到了北伐這個時候,蜀國的創業團隊基本上是所剩無幾,更大的問題是後繼無人。諸葛亮又是管內政,又是管軍事。若是把諸葛亮換成韓信,那麼北伐的軍費從哪裡來?蜀國的內政誰來負責?韓信只知道打仗,他是不知道怎麼搞經濟和政治。諸葛亮能北伐那麼久也是和諸葛亮的經濟政策有關係的。所以換成韓信來,連北伐的經費都不足,怎麼來北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

    要怎麼才可能做到北伐成功呢?諸葛亮來管內,韓信來主打外面軍事。就是范雎和白起的組合。還有一些人才來主管各個具體的細的方面。然後劉禪的能力再強上一些。說不定還能看到成功的一些希望。這樣說來,把劉禪換成劉邦那樣的人,就可能統一有望,畢竟人家知道怎麼聚集一個優秀團隊,自己有統領這個團隊的能力。

  • 18 # 漩渦鳴人yy

    個人認為,如果說韓信真的取代了諸葛亮,成為了北伐的絕對的主力和策劃人的話,那我覺得他也完不成北伐工作。

    問題的嚴重性便在於韓信這個人,我之前做過分析,他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看人的時候永遠只憑著第一印象去看人,比如說他信任劉邦,劉邦給了他權利,劉邦給了他軍權,最後讓他有這麼高的功績和聲望,以後結果劉邦兩次跑到他軍營裡面,把他兵符給倒出來,她一點兒反應都沒有,最後劉邦殺心已經露出來了,打算單獨叫他去見劉邦,他任何反抗都沒有,直接將自己的好朋友鍾離昧給殺了,然後去見了劉邦最後死在了呂雉的手裡。

    被罰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調和益州派和外來派之間的矛盾,益州派作為本土的人士!他們絕對不會希望自己出去征戰離開自己的家鄉,然後去跟其他人拼個你死我活,最後什麼都沒撈著。客死他鄉,所以他們對於出去拓章這件事情,對於北伐這件事情,是表示不感興趣的,甚至反對!諸葛亮為什麼要兌付李巖就是因為李嚴在長期的北伐戰爭裡面最終沒有了信心,然後選擇去投靠本土派人士,最後自己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在背後使絆子!李嚴的離職導致了諸葛亮在後期任用人選的時候絕對不允許本土派,哪怕是用一個從魏國投降過來的,將為我也絕對不用你益州人。

    韓信這個人打仗有一套,但是在政治上面,這個人潛值接近於白痴的水準!終於鍾離昧臨死的時候已經把他和劉邦之間的關係講得很明白了。韓信不聽,為劉邦不會背叛他,然後他就被劉邦給抓了,蕭何邀請他參加宴會的時候,有人也就勸他蕭何已經不是曾經那個蕭何,說不定就是要害死你,韓信認為蕭何不會背叛他好進了那個宅子,立刻就被呂后給殺了。

    更重要的是,益州只有98萬的人口,算上十個人出一個兵,頂多10萬人。如果說不能去掠奪更多的人口去管理益州,這個大後方的話,蜀國是支撐不了北伐事業的,也正是因為諸葛亮在政治上面的敏感,對於政治處理的熟練度,否則十個益州都支撐不了六出祁山!諸葛亮不是病死的是活活累死,益州只要超過30兩銀子的事情全部都是諸葛亮一手處理的。

    韓信沒有這個本事他的大後方交給誰管,蕭何!所以說真的要想讓蜀國發腐朽為神奇,去奪取天下的話,除非蕭何加韓信,否則蜀國只有等待曹魏犯錯誤的時候才能夠奪取天下。如果說像司馬懿那樣守住重要的要到一輩子都不撒手,蜀國永無出頭之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笑傲江湖》小說,東方不敗、嶽不群等人所使用的繡花針能算是暗器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