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圓論壇

    于禁這位曹魏名將雖然在後世把他和張遼、徐晃等合稱為“五子良將”。但于禁這個倒黴蛋兒和其他四人比起來職業生涯可就坎坷許多了。荀林父和孟明視的事蹟本身是鼓勵他人的榜樣。但曹丕和于禁說起荀林父和孟明視可沒有鼓勵他的意思。正所謂殺人誅心,曹丕是借古諷今罷了。曹丕真正的用意是羞辱于禁。

    于禁,泰安人。黃巾之亂時追隨鮑信平滅黃巾。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于禁跟隨曹操後首戰就是跟隨曹操討伐呂布。此戰中於禁接連攻下六座城池,立下大功。在之後的征討黃巾殘部和征伐袁術的時候都立下赫赫功勳。曹操也因此越發親近於禁。但曹操真正開始接納並且信任於禁是從宛城之戰。建安二年張繡投降曹操。曹操帶于禁前去宛城接收張繡一眾。但之後張繡又突然反了,曹操部隊被張繡擊潰,整個曹軍頓時亂成了一鍋粥。但只有于禁的部隊絲毫不亂,後來青州兵趁機搶劫不軌,于禁也不徇私順帶也抓捕青州兵。但部分青州兵卻向曹操誣陷於禁也造反了。于禁部下擔心於禁被人誣陷,所以勸他不要再管青州兵了,但于禁為了表達忠心,所以對屬下說“如今賊兵就在後面追來,我首先抗敵,至於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謠言止於智者,怕什麼?”於是于禁率軍先擊潰了追兵才派人向曹操請罪說明原委。曹操不僅沒有怪于禁,反而大肆封賞了于禁,認為他治軍有方。

    官渡之戰前,曹軍實力遠遠不如袁紹大軍。但于禁卻和曹操請戰作為先鋒出擊袁紹。因為于禁被曹操大為稱讚。後來曹操派遣于禁和樂進率軍渡河攻打袁軍。于禁大破袁軍,斬獲頗豐。袁曹大戰時,曹軍士卒多有人害怕裹足不前,于禁親自督戰斬殺裹足不前者,重申了軍法嚴令士卒有進無退。被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于禁的摯友昌豨投降曹操之後又再次背叛了曹操。後來昌豨勢窮投降了于禁。于禁為了對曹操的忠心,親自斬殺了自己的摯友昌豨。曹操知道後更加的看重於禁。並且在此提拔重用了他。

    但之後的于禁就開始從巔峰跌倒谷底了。樊城之戰,于禁督領大軍前去支援曹仁,與關羽決戰。但關羽憑藉水淹樊城擊敗了曹軍。龐德戰死,于禁被俘投降。曹操得知于禁兵敗後,哀嘆良久,說:“于禁與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這足以證明曹操對於禁的失望。後來呂蒙擊敗關羽,于禁再次來到東吳。在東吳于禁雖然受到孫權的禮遇。但于禁卻被東吳很多人所鄙視。原因就是因為他是一個俘虜。

    曹丕繼位後,孫權向曹魏稱臣,並且把于禁也放回了曹魏。于禁回到曹魏後受到了所有人的嘲笑。當時于禁悲憤欲絕。曹丕雖然表面上安慰于禁,並且給於禁講解了孟明視屢戰屢敗,被俘後重新振作的事蹟。但實際上曹丕卻下令畫師畫下關羽大戰龐德,龐德死戰以及於禁投降的故事。曹丕這是“殺人誅心”之法。果然于禁看後羞愧的不能自已。最終抑鬱而亡。于禁死後曹丕也十分的苛責于禁。親自下令給了于禁一個惡諡,名為厲侯。

    坦率的講,在於禁的事情上,曹丕顯得過於小家子氣了。從此事也可以看出曹丕沒有什麼容人之量。且不說其他,但但就是于禁一生所為曹魏立下的功勞也該如此苛責他。而且司馬懿也評價給於禁,他表示樊城之敗是因為不可抗力的水患原因。並不是因為于禁排兵佈陣的問題。雖然于禁投降有失體面。但曹魏如此對待于禁未免有些過分了

  • 2 # 琢璞玉者

    欲知其中緣由,需先從荀林父、孟明視說起。

    荀林父(?-公元前593年),春秋中期晉國正卿、中軍元帥。歷侍晉文公、襄公、靈公、成公、景公。

    晉文公三年(前633年),擔任晉文公御戎(文公戰車司機)。文公四年(前632年),文公作三行(上中下三支軍隊)以御狄,荀林父擔任中行主持。其後歷任上軍佐、中軍佐,至景公時出任中軍元帥。

    晉景公三年(前597年),荀林父任中軍元帥,率師與楚進行邲之戰。荀林父率師救鄭。部隊行進到黃河邊,得知鄭國已與楚國講和,荀林父意欲回師。中軍副將先彀不聽號令,擅自渡河,荀林父被迫下令全軍渡河,駐紮於邲。

    楚軍由楚莊王親自指揮,採納伍參的建議,利用晉軍諸將分歧、行動不一的弱點,命令尹孫叔敖帥全軍出其不意、掩擊晉軍。荀林父驚慌失措,命令全軍渡河後撤,宣令:“先渡河者賞”。晉軍自相砍殺,大敗而歸。

    荀林父回國後請求處自己以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士貞子求情說:“楚國已經勝了,何必殺了荀林父來增加楚國的勝利。困獸猶鬥,況國相乎!給他個機會,戴罪立功吧。”景公於是讓荀林父官復原職。

    其後荀林父吸取教訓,注意全軍貫徹同一軍事目標,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不久又發動了一次示威性伐鄭戰役,迫使鄭國與楚國背盟,和晉國重修舊好。

    晉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荀林父率師滅亡赤狄。為此景公賞賜他狄臣千家,賜予士貞子瓜衍之地。不久,荀林父為彌補邲之戰的過失,宣佈退出晉國政壇。

    孟明視,生卒不詳,百里氏,名視,字孟明,百里奚之子(一說百里奚本人)。春秋時期虞華人,秦穆公的重要將領。

    晉文公死後,秦穆公打算接替晉國去做中原霸主,孟明視是這一戰略的堅定支持者。公元前628年冬,秦穆公不顧蹇叔等人的勸阻,拜孟明視為大將,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將,興兵征討鄭國。孟明視率軍行至滑國,路遇鄭國商賈弦高。弦高得知秦軍去攻打鄭國,一面派人通知鄭國,一面冒充鄭國使臣趕著十二頭牛、帶著四張牛皮去慰勞秦軍。他對孟明視說:“中國國君聽說秦師將到鄭國,特派我來慰勞將士們,鄭國願意供給秦軍糧草,保證秦軍安全。”孟明視認為鄭國已有防備,意欲回師,又擔心回國獲罪,於是回身滅了滑國,滿載寶貨,取道而歸。隊伍行至崤山附近,被晉軍伏擊,全軍覆滅。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被俘。

    幸得晉襄公的母親文贏(秦穆公的女兒)周旋,孟明視三人被釋放。秦穆公穿著喪服在城門口迎接孟明視等人,秦穆公說:“我沒聽蹇叔的勸阻,害你們喪師受辱,都是我的過失”。孟明視被秦穆公的寬宏大量所折服,此後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秦穆公。

    公元前625年,秦穆公命孟明視率四百輛戰車攻打晉國。雙方在彭衙交鋒,秦軍再次戰敗。孟明視內心慚愧、無地自容,自己上了囚車,希望秦穆公處死他。秦穆公對他勉勵一番,仍然信任如初。

    公元前625年冬,晉國聯合宋、陳、鄭攻打秦國。晉國一再挑釁,孟明視都不予理睬、戒令堅守,每日訓練兵馬、埋頭苦幹。秦國連丟兩城,秦人憤怒,朝堂上對孟明視攻訐不斷,秦伯對他反而信任有加。

    公元前624年夏,孟明視向秦伯請戰,率五百戰車攻打晉國,渡過黃河後,秦軍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大敗晉軍,所向披靡,連克晉國數城,史稱王官之戰。

    公元219年,于禁在樊城被關羽打敗後投降。關羽敗走麥城後,于禁被吳國抓獲。公元221年,于禁被孫權遣回魏國。

    曹丕給於禁講荀林父、孟明視的故事,希望他像荀林父、孟明視那樣吸取教訓,東山再起,為國立功。與其說他是在勉勵于禁,不如說他是在自我標榜秦穆公、晉景公的胸襟氣度,然而曹丕遠不如秦穆公、晉景公。不久之後,曹丕派于禁出使吳國。出使前,去祭拜曹操,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此,羞愧得病而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我中華》歌詞是56個星座還是56民族?為什麼是56個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