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陽知識局
-
2 # 保持清靜
胡謅八扯胡攪蠻纏胡說八道胡言亂語。這些侮辱黃巢農民起義軍的話都是胡人說的,即便是漢人也是漢奸,愧對祖宗炎黃的漢奸!
-
3 # 愛吃魚兒的小阿狸
首先,人在飢餓的情況下,是什麼事都會做出來的,吃人事件看似荒謬,但是在每個時代這樣的事都層出不窮。況且不說戰爭年代,有的登山隊或者出海遇難的都有過靠食同伴屍體來度過難關的時候。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最能考驗人性,人性的本質是什麼?所謂平時的崇高的品德,在那個年代能有幾個人堅守?所以,是真是假雖然沒辦法去考證,但是我相信這個事件的可信度達到百分之七十。不是我不夠嚴謹,而是我不相信人性。所以,我們國家在和平年代都要建立糧食和肉類儲備,這個儲量不是恆定的,規定就是如果發生特大自然災害或者戰爭狀態,全華人民在無法種植農作物的情況下,這些儲備可以讓大家吃三年。就像這段時間鬧豬瘟,政府投入市場的肉類就是戰略儲備肉。戰爭離我們其實很近,生命無常,請大家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
-
4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唐朝時期,曾經有過一場農民起義,它是唐末起義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它就是黃巢起義。但是更加令人為之驚駭的是,在這場起義中,黃巢的軍隊居然有過大規模的人吃人行為,那麼這到底是真實的嗎?
黃巢簡述黃巢是唐朝末年的一個儒生,他出身於一個靠販運私鹽暴利發財的富裕家庭,殷實的家底使得黃巢自小就有條件苦讀儒經以求晉身官場,他這一輩子本來應該是個對生活不用太擔憂的小少爺,但是屢次的科舉均以落第告終。乾符二年(875年)六月,自然災害嚴重,人們苦不堪言,王仙芝起事,黃巢隨之策應。后王仙芝戰死後,黃巢成為起義軍的領袖,隨後轉戰多地,於廣明元年(880年)一度攻入長安並稱帝,建立大齊政權。
黃巢“吃人”?黃巢吃人的主要故事大致出現在其包圍陳州的中和三年(883年)這一年時間裡。相關史料記載有:“……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兗數十州。人大飢,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鹹被其毒。”(《資治通鑑·第二五五卷》)這樣的情節出現在三種官修史書上,如果屬實,的確是駭人聽聞。當然,這也說明當時黃巢應該非常缺糧,否則不會“俘人而食”。
不一定吃了《新唐書趙犨傳》又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巢益怒,將必屠之,乃起八仙營於州左,僭象宮闕,列百官曹署,儲糧為持久計。宗權輸鎧仗軍須,賊益張。”趙犨是當時陳州的守將,是陳州大戰的參與者,這裡的“儲糧為持久計”說明黃巢圍陳州時是有過儲糧準備的。無獨有偶,《舊五代史·趙犨傳》也有差不多的記載:“巢於郡北三四里起八仙營,如宮闕之狀,又修百司廨署,儲蓄山峙,蔡人濟以甲冑,軍無所闕焉。”這處不同的記載也說明黃巢圍陳州,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有足夠糧草的。在這幾個的記載中,吃人事件出現了不一樣的分歧。
在《舊唐史》中記載:“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可以說,就在今天看來,我們還是可以從文字的描述中想到這樣的情景是有多麼噁心,但是這段話也說明了當時“黃巢吃人”的步驟有多麼的繁瑣,首先要製作可以把整個人放入的“碓”很麻煩,何況製造幾百個。再者,舂碎和骨吃,既費力也也沒有必要。即使吃其它動物的肉,也需要弄乾淨之後再煮熟吃吧。
同時,在《舊唐書·僖宗紀》的記載:“中和四年(884年)三月壬戌朔。甲戌,克用移軍自河中南渡,東下洛陽。四月辛卯朔。甲寅,沙陀軍次許州,節度使周岌、監軍田從異以兵會戰。賊將尚讓屯太康,黃鄴屯西華,稍有芻粟。”這裡講述的是當時黃巢撤去陳州之圍的故事,而“稍有芻粟”一詞,說明黃巢義軍當時還是有糧草的。
屠城多於吃人所以蘑菇認為黃巢以人為軍糧還是存疑的。首先,當時黃巢的軍隊在撤陳州之圍時尚有餘量,不至於食人肉,相信大家不會認為人肉更好吃吧。其次,按照史書中對這段故事的記載都是描述十分殘忍的,並且超出了一般的常理,更像是唐朝史官為了抹黑黃巢起義而編寫,所以與其說黃巢當時在陳州吃人肉,或許在當時黃巢是選擇了屠城這一方式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反而更為可信。
-
5 # 香茗史館
關於黃巢率領的軍隊吃人,乃是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甚至正史對此也多有記載。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搞清黃巢軍隊的性質,吃人的背景,以及史料可靠性三個問題。
△黃巢真的以人肉作為軍糧嗎?
黃巢所統率的軍隊,有著明顯盜匪性質關於黃巢和“黃巢起義”,一直以來不便被定義為義軍領袖和農民起義運動,是推動歷史發展的起義。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所謂“起義”,指的是“仗義起兵”,是一種符合“義”的行為,通常是指百姓為反抗統治而發動的武力暴動,其起義行為需要符合農民的願望,所作所為需要符合農民的利益,但黃巢起義顯然不具備這些條件。
黃巢本是儒生,出身於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的富裕家庭,殷實的家底使得他從小便可以文武雙修,不僅善於劍術、馬術和射箭,而且文采也較為出眾。成年之後,黃巢也曾多次參加科舉,但卻屢屢落第,心灰意冷的他於是留下一首“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白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殺氣騰騰的詩後,憤然離開長安。
黃巢返家接過販運私鹽的“祖業”後,不久便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王仙芝起義,黃巢於是便和子侄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就此投身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之中。如果皇朝致力於推翻唐朝統治,建立一個能夠減輕農民痛苦的新王朝,那麼他發動的起義自然可以被稱為農民起義。然而,黃巢從起兵到兵敗身死,卻始終沒有推翻唐王朝的想法,反而在875年至880年期間,先後多次向唐王朝乞降求官,直到他自立為帝。
與此同時,黃巢似乎對唐王朝抱有極大的報復心理,這使得他率領的軍隊具有極強的破壞力。例如乾符六年(879年),攻破廣州之後,大肆劫掠、屠殺,導致包括基督教徒、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內的十餘萬人被殺。
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攻入長安的黃巢自立為帝,然而稱帝之後的他竟然就此沉溺在了帝王的生活之中,由於有人題詩譏諷,因未能查出作者,便下令將長安城中三千多儒生全部殺害。而士兵更是猶如強盜一般在長安街頭殺人越貨、姦淫擄掠。如此作為導致黃巢的軍隊失去了百姓支援,不僅迅速被趕出長安,百姓甚至還協助官軍追繳黃巢。
後來,因為怨恨長安百姓幫助官軍,第二次攻佔長安後的黃巢再度屠城,長安城中血流成河,史載“血流於路可涉也,謂之洗城”,這座當時世界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城市,竟然差點變成一座空城。後來,黃巢第二次被趕出長安,而這次逃走時,他又縱火焚城,這座千年帝都就此徹底被毀,此後再也與帝都無緣。
綜上所述,黃巢率領的軍隊其實並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農民起義軍,這支軍隊具有極強的盜匪性質,不僅沒有提出相應的綱領和明確目標,而且軍紀極差,殺人擄掠幾乎成為家常便飯。黃巢起兵時,中原本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地區,然而到他兵敗身死時,這裡卻已是赤地千里、一片焦土。
黃巢軍隊是否為真?史料於此多有記載二度被趕出長安之後,黃巢率領的軍隊其實已經是窮途末路,黃巢率軍於中和三年(883年)六月開始圍攻陳州,而在這場長達近一年的圍城戰中,倉皇逃離長安的義軍很快便出現了糧草不足的情況,而關於黃巢軍隊吃人之事,正是發生於陳州之戰。
《舊唐書·黃巢傳》有載“(黃巢)賊圍陳郡三百日,關東仍歲無耕,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也就是說在包圍陳州近一年時間裡,黃巢命令軍隊建造舂磨砦巨碓,採用機械化方式,將活人輾碎,以人肉作軍糧, 供應他圍城部隊,以保證他起義軍的戰鬥力。
黃巢率領全軍圍陳州近一年,數百(一說三千)巨碓,同時開工,成為供應軍糧的人肉作坊,流水作業,日夜不輟。將活生生的大批鄉民、俘虜,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頃刻磨成肉糜。陳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鹹被其毒。”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也有載“楷擊陳州敗死,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袞數十州。人大飢,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
《資治通鑑·第二二五卷》有載“巢益怒,營於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鹹被其毒。”
從以上史料不難看出,黃巢軍隊吃人之事應該是真的,而根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裡,黃巢的“起義軍”至少吃掉了三十萬老百姓。而黃巢的所作所為,最終也遭到了報應,當他逃到山東狼虎谷時,只剩下殘兵一千餘人,走投無路之下眾叛親離,終被他外甥林言所殺,獻首級於唐軍。
史料記載的真實性如何?吃人或許有但數字略有誇張雖然史料明確記載了黃巢吃人的事件,但同樣有人指出,這或許是後世史學家對他的汙衊,而原因正是黃巢軍隊的不正義性,這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軍隊,並沒有像其他義軍那樣得到後世的肯定,因而被冠以了吃人惡魔的形象。
從前文可知,黃巢之所以會選擇以人肉作為乾糧,主要源於長期圍城戰爭導致的軍糧不足,而由於黃巢是被唐軍趕出的長安,無奈之下才開始圍攻陳州,儲糧不足似乎也能夠說得通。但值得注意的是,史料中同樣存在著與此截然相反的記載。
《新唐書·趙犨傳》有載,“巢益怒,將必屠之,乃起八仙營於州左,僭象宮闕,列百官曹署,儲糧為持久計。宗權輸鎧仗軍須,賊益張”,而《舊五代史·趙犨傳》同樣有“巢於郡北三四里起八仙營,如宮闕之狀,又修百司廨署,儲蓄山峙,蔡人濟以甲冑,軍無所闕焉”。從這段記載則可看出,黃巢進攻陳州是經過充分準備的,而從“儲糧為持久計”和“儲蓄山峙”兩處記載來看,黃巢在戰前曾儲備了大量糧草。
△黃巢戰前曾儲備了大量糧草
那麼黃巢大軍是否會因長期作戰而導致軍糧不足呢?《舊唐書·僖宗紀》有載“(中和四年)三月壬戌朔。甲戌,克用移軍自河中南渡,東下洛陽。四月辛卯朔。甲寅,沙陀軍次許州,節度使周岌、監軍田從異以兵會戰。賊將尚讓屯太康,黃鄴屯西華,稍有芻粟”,“(中和四年五月)己巳,沙陀渡汴河,趨封丘,黃巢兄弟悉力拒戰,李克用擊敗之。獲所俘男女五萬口,牛馬萬餘,並偽乘輿、法物、符印、寶貨、戎仗等三萬計”。不論是“稍有芻粟”,還是“牛馬萬餘”,都說明黃巢戰敗之時還是有一定軍糧儲備的,還不至於餓到吃人肉的境地。
此外,正史中《舊唐書·黃巢傳》中“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這類記載也很難讓人相信,要知道這種生吃人肉,而且是在大量食用的情況下,極可能滋生瘟疫,恐怕等不到唐軍攻打,起義軍自己就會被瘟疫擊敗。但從黃巢率軍圍攻陳州一年的情況來看,起義軍顯然沒有發生瘟疫。
因此,我認為黃巢軍隊吃人之事應該存在,但不會達到“日殺數千”,總數30萬的地步,而應該只是小規模事件,只是由於黃巢義軍的惡劣名聲,後世對此進行了一定誇張而已。
題外話:黃巢有可能為秦宗權背了黑鍋《舊唐書·黃巢傳》有載“(中和三年)五月,巢賊先鋒將孟楷攻蔡州,節度使秦宗權以兵逆戰,為賊所敗。攻城急,宗權乃稱臣於賊。”也就是說,在黃巢攻打蔡州時,節度使秦宗權兵敗後投降,秦宗權就此歸於黃巢麾下。
秦宗權為人極度殘忍,黃巢死後,秦宗權割據蔡州,攻城略地的同時,並且實行恐怖統治,《舊唐書·秦宗權傳》 有載“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江淮,北至衛滑,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這近乎是一種“三光”政策。
與此同時,《舊唐書·秦宗權傳》還有“賊既乏食,啖人為儲,軍士四出,則鹽屍而從”的記載,《資治通鑑》也有“(秦宗權)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也就是說這傢伙在缺糧時,用醃製後的人肉作為糧草儲備。
那麼,黃巢有沒有可能為秦宗權背了黑鍋呢?畢竟當時秦宗權在陳州之戰時屬於黃巢麾下,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
6 # 明離子
黃巢吃人八成是真的,並非捏造。
唐朝末年,自然災害接連不斷,百姓食不果腹,藩鎮不再聽從大唐朝廷的調遣,瘋狂的搶著地盤,唐朝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
所以在這種遭遇了多年災害與戰亂的華夏大地,挑動農民起義的“沖天大將軍”黃巢,即使一路搶掠錢糧,也無法完全養活拉起來的這數十萬跟隨他的農民軍。
跟著自己打仗的人其實最初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不想被餓死,如果這一點不能得到滿足,就算你黃巢把菊花吹的天花亂墜,鬼才願意跟著你。
所以黃巢必須找到一個養活這幫雜牌軍的方法,當隊伍開到陳州時,他想到了,那就是用一部分人來喂另一部分人,概括起來就是:人吃人。
《舊唐書》中如此記載:
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碎之。陳州百姓無論男女老幼,都被黃巢的賊軍抓住,投入了一個巨大的舂中,像搗蒜一樣被搗碎,成了同為農民的黃巢軍的軍糧。
黃巢的軍隊每天吃數千人,總共吃掉了數十萬人。
這種不義之舉,讓本來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黃巢最終走上了窮途末路,最終在唐軍的合圍下兵敗身死,也算是遭了報應了。
-
7 # 人者仁義也
黃巢吃人這個說法不準確,準確來說是投降黃巢的秦宗權所部計程車卒以人為食。這主要是戰爭和天災兩個方面造成的。
關東的天災在唐僖宗乾符元年,也就是公元874年,當時潼關以東的地方也就是關東地區發生了大旱災。翰林學士盧攜上書講訴當時的關東,種的麥子只有一半的收成,秋季基本沒有莊稼,而冬天收成的菜也很少,整個關東地區處於饑荒當中。窮苦的百姓吃野菜和樹葉,有些更為困難,連野菜和樹葉都沒有得吃,很多饑民都坐在家裡等死。而唐朝政府的徭役還在繼續徵收。盧攜請求唐僖宗停止徵收徭役,開放義倉給百姓糧食。唐僖宗同意了,但是這道命令卻沒有得到落實。
於是熊熊的烈火再度燃起,要知道在黃巢起義之前,唐朝的淮泗一代已經經歷了當時比較猛烈的龐勳起義,起義軍在淮泗一代的破壞十分嚴重。這場起義也使得災荒繼續蔓延在關東。同時唐僖宗年少登基,大權掌握在宦官手裡,主少國疑,唐僖宗無治國理政的能力,而災荒和徭役催動了王仙芝起義,於是毀滅性的行動開始了,在王仙芝起義攻下濮州,曹州之後,起義軍到達數萬之後,黃巢也發動起義,攻打州縣。
戰爭加劇了天災的蔓延,由於起義軍四起,官兵忙於鎮壓,而土地被廢棄,大批饑民參與戰爭。通俗點講就是戰爭的破壞使得沒有人種田了,參與戰爭雙方又要徵收糧食,於是饑荒夾具,而在這時候,旱災又導致蝗災,在爆發大起義的第二年,公元875年,蝗災爆發,鋪天蓋地的蝗蟲從東面而來,蝗蟲群經過的地方所有的植物都給啃個精光,蝗蟲群一直飛到了長安。蝗蟲群又加重了關東的饑荒。
饑荒導致的糧食缺少造成人間悲劇,隨後崛起的秦宗權完全就是殺人狂魔這些饑荒在黃巢起義軍四處出擊摧毀唐朝中央的統治力和阻斷漕運之後夾具,在黃巢退出長安到達蔡州之後就爆發了威力,當時的蔡州節度使秦宗權加入起義軍,此後秦宗權和黃巢圍攻陳州,久戰不下,而當時的民眾手下也正收不到糧食,最終導致了人間慘劇。當時的起義軍逮捕普通的民眾,投入碓磑,以此作為食物
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 縱兵四掠
從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濮、徐、兗等數十州都是這樣的慘劇。
黃巢在圍攻陳州城近一年的時間都沒有攻下陳州城,由於畏懼唐軍各個節度使的包圍,最終退走,但是此後被朱溫擊敗,最終在884年黃巢敗死狼虎谷。
黃巢死後,秦宗權的勢力反而擴大,秦宗權自稱皇帝,派遣將領四處出戰,秦宗權的部將十分殘忍,所過之處就發動大屠殺,焚燒郡縣。從潼關到山東,黃河道淮河等地按照《舊唐書》的說法是
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
在吃完食物後,沒有東西吃,秦宗權想到了辦法那就是吃人,他們屠殺人之後,用鹽處理屍體,每當軍士出征打仗時,就以人肉為食,殘忍至極
賊既乏食,啖人為儲,軍士四出,則鹽屍而從。
實際上在歷史記載裡,最為殘忍是秦宗權這樣的人,秦宗權本來許州牙將,後來驅逐蔡州刺史在黃巢起義的時候迫使唐朝朝廷承認自己的佔據蔡州的事實,但是後來又被黃巢大敗,加入農民起義軍之後,變得十分可怕。但是不可否認是當時的天災造成的饑荒也是一部分原因。 -
8 # 燕山史話
1.故事有二個版本,你更願相信那一個?筆者選擇了後者。
△黃巢起義地圖
2.版本一,《舊唐書》對黃巢吃人事件的記載:
“賊(黃巢)圍城郡三百日,關東仍歲無耕,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 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 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黃巢圍陳州吃人事件根據唐人在《朝野僉載》對當時歷史背景的記載,隋朝末年荒亂,朱粲領導農民起義如火如荼,一斛米都價值萬錢以上,就這麼高的價格都沒處買得,人都被迫吃人。朱粲在這種民不聊生背景下都可以幹出人吃人的事,可見《舊唐書》的記載並非空穴來風。
在唐代安史之亂時期,張巡在睢陽之戰中,正史中也有吃人的記錄,而唐末秦宗權曾讓士兵把殺死的人醃製起來作為乾糧,可見黃巢吃人事件在正史記載並不孤單。
△吃人漫畫
版本二,其他史書記載的相反之處以及邏輯上的不通:
根據《新唐書》和《舊五代史》中的記載,則說黃巢在陳州城建立“八仙營”時期,還儲存過大量的糧食,《舊唐書·僖宗傳》也提到西華、太康失守時,黃巢的軍隊還有不少小米和草料,而《新唐書·黃巢傳》則說太康失守時,唐軍從黃巢處獲得了大量牛羊,從側面證明了黃巢並不缺少糧食。
邏輯上其實也講不通,起義軍包圍陳州300多天,每天吃上千人,那麼就要吃幾十萬人,當時長安這種大城市也就幾十萬人,更何況陳州?這種說法多數為封建統治者對於農民起義的危言聳聽。
△黃巢起義受到擁戴圖
3.綜上,對於黃巢起義吃人事件,筆者認更趨向於後者,即便是有吃人事件的發生,也只可能個案,封建統治者對農民起義極端仇視,在史書上多有詆譭之意,也就不足為奇了。
回覆列表
第一 導語
在兵法上有一句真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在戰爭史上爆發的大大小小的戰役當中都是十分適用的,每一場戰役的勝敗其實很大程度都是由後勤決定的。
舉個例子: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我們很多朋友們都在驚歎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能力和馬其頓方陣的巨大威力,但是我們很多人都忽略了亞歷山大大帝每一次出征前都會好好規劃一下的後勤補給的船隻。我們都在遺憾,亞歷山大帝如果當時和中國相遇會怎樣?毫無疑問,必輸無疑,首先在後勤補給方面就輸了。在古代,運輸條件那麼複雜,亞歷山大大帝能把補給線拉得那麼長已經是一個天縱之才了,如果再長一點恐怕就會崩潰!
那麼,如果在軍隊缺少補給的時候會幹什麼呢?首先當地的百姓肯定會遭殃,因為糧草不足,軍隊會發生暴動。接著,就要各個將領們各顯神通了,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唐末時期爆發的黃巢起義在缺少補給時是不是開始大規模吃人肉了?
第二 黃巢起義究竟是什麼?相信很多不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只是聽說過,卻從未真正地去了解過這一場起義!
首先,這場起義是在中國歷史上奪得了一個第一,那就是第一個在起義時間之中聲譽最差的一次起義,無論正史還是野史!
接著,黃巢是出生在唐代末期的鹽商家庭中,打小是飽讀詩書,將來希望考取一個功名以光宗耀祖,但是,不幸的是名落孫山,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一次名落孫山,讓他當不了官反而當上了一個皇帝!
【歷史總是會有巧合的地方,黃巢本人因為唐末時期政治制度腐敗而名落孫山以起義反抗唐朝統治,在明代的時候,李自成也是因為政治制度腐敗,國家經費不足,自己驛站的官職被罷免,從此走上反抗明朝統治的道路】
在中和元年(881年),黃巢帶領的起義軍佔領了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剛開始的時候,軍紀嚴明,張貼布告聲稱:“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而且向貧民散發財物,百姓列席歡迎。在原朝官員中,四品以下的仍然可以留用。
但是,不久之後,黃巢的部屬“殺人滿街”,唐宗室留長安者幾乎殺光。當時的《秦婦吟》言:“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接著又沒收富人財產,號稱“淘物”,最後很多人都皆赤腳而行。
更為可惡的是,黃巢恨長安城的百姓協助唐朝軍隊,於是縱兵屠殺,血流成河。
根據史料記載“血流於路可涉也,謂之洗城”,這座當時世界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城市,竟然差點變成一座空城。後來,黃巢第二次被趕出長安,而這次逃走時,他又縱火焚城,這座千年帝都就此徹底被毀,此後再也與帝都無緣。
黃巢本人所犯下的罪過最終也難逃懲罰,在兵敗之後被自己的外甥割下首級,至此,這場起義落下帷幕!
第三 黃巢軍隊吃人事件這件事件發生在黃巢的軍隊圍攻陳州的時候,整個軍隊由於糧草不足,無法繼續堅持下去。於是黃巢採用機械化方式,將抓來的活人,無論男女老幼,一一碾碎,以人肉作軍糧,供應他的圍城部隊,以保證他的起義軍的戰鬥力,並且這個時間差不多持續了差不多一年,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食人紀錄。
第四 食人事件到底是真還是假?根據這個事件,專門有營養學家和歷史學家做過研究,如果一個人想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以及讓自己沒有一個飢餓感,大概需要食用3斤肉。一百斤肉可以滿足大概33個人的每天食用量。如果當時黃巢的十幾萬大軍要靠吃人肉為生的話,每天大概要吃掉3030人左右。所以,史書記載的“日食死屍三千具”是可信的。
但是,在另一個方面,《舊五代史·趙犨傳》有記載:“巢於郡北三四里起八仙營,如宮闕之狀,又修百司廨署,儲蓄山峙,蔡人濟以甲冑,軍無所闕焉”。從這段記載則可看出,黃巢進攻陳州是經過充分準備的,而從“儲糧為持久計”和“儲蓄山峙”兩處記載來看,黃巢在戰前曾儲備了大量糧草。
所以,筆者認為,黃巢的軍隊大規模使用人肉為糧食是不可能的,只是小範圍的使用,畢竟在歷史上在饑荒時期,食用人肉也是有記載的,只是後來經過史學家們的渲染。
第五 總結無論黃巢軍隊吃人事件是否屬實,我們都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兩個真理:第一,戰爭是殘酷的,戰爭這場遊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吃人對於身處戰爭旋渦中的人來說顯得那麼尋常;第二,話語權掌握在勝利者手中,歷史的真相往往都是掩埋在沙子之中。
最後,你看得了多遠的過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遠的未來,
歷史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有一定的蹤跡可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