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良清
-
2 # 落愛予墨
慾望是與生命的本能需求密切相連,來自於自然的稟賦,是一種正常需求。適當的慾望是人生的催化劑,有助於人的生長。
汪少倫先生研究人類不幸福的原因,指出人類在四種基本慾望,即生存慾望、異性慾望、權力慾望與合群慾望方面,都有相當嚴重的絕對傾向。他說:“如就生存慾望來講,個人不但要設法保有自己或相對求生,而且要絕對儲存自己或絕對求生。”因為個人要絕對求生,所以個人不但多好生惡死,而且多貪生怕死;因為個人多貪生,所以凡有益於個人生存的東西,無不極力追求。財產或金錢是可以換取各種生存物品的,所以財產或金錢有益於個人生存。為爭取大的財產,不惜運用任何手段,甚至極卑鄙的手段。
異性慾望也是如此。“例如個人不但求愛,而且貪愛,因為個人多貪愛,所以在主觀上,男人無不希望多有幾個女人,女人無不希望多有幾個男士。”男人多說:“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別人的好。”而女人多說:“美麗是我的第一,先生是人家的第一。”
權力慾望更是如此。“在消極方面,個人無不盡量追求自由,在積極方面,個人無不盡量追求地位或權力。因為追求自由,所以希望外來干涉愈小愈好,以便本身能儘量發揮自己的個性。因為追求地位或權力,所以希望他人能接受自己的命令,或者以自己的意志為意志。倘使他人違抗自己的命令,便認為是一種恥辱。”
至於合群慾望,實際上也不例外。“大多數人不但喜歡交朋結交,而且喜歡植黨營私。不但自己所屬組織的價值超出一切價值,而且自己所屬組織的利益,也超出所有的利益。”
無論哪一種言論,一旦走上偏道,形成絕對的要求,這個人不毫無幸福可言。人要幸福,必須對各種慾望,都加以理性管制。不但考慮自己的需求,而且要考慮他人的慾望。唯有調和理欲,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慾望無邊,人心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吧!人都是有慾望的,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慾望與能力要有一個平衡點。當慾望和能力之間發生嚴重不協調時,或者抵制慾望的膨脹,或者增加自己的能力。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勝數,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儘可能多的東西,其實慾望太多,反而會成為負擔,凡事淡泊名志,寧靜致遠,人才活著不累。《漁夫和金魚》中的那個老太婆是不懂得知足的最大失敗者,她就是沒有把握好知足的“度”。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為其難,勢必勞而無功;若知可行而不行,這就是墮落和懈怠。這兩者之間實際是一個“度”的問題 。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夠剋制別人的人是有力量,能夠剋制自己的人才最強大。然而戰勝自己卻並非囫事,私心和慾望是人類的兩大弱點,想要降服這兩大魔鬼,不僅需要超凡的智慧,而且還要堅強的意志,才能抵住強大的誘惑。
在知足的心態下,一切都會變得合理,正常,我們還會有什麼不切合實際的慾望和要求呢。人的一生時光、精力都是有限的。讓有限的時光、精力造就人生巨大的成功,就必須專注於對成功價值最大的事情去做。這就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才大有所為。選準自己的目標,實實在在地去做,不要被別人的成功搞得三心二意,爭一時之長短,計一時之得失,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標,適度地進取。如果我們自私與貪婪的慾望不加以控制和正確的引導,最終會導致人們相互爭鬥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悲哀。所以,人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慾望,返樸歸真。
林語堂告訴我們:知足常樂的秘訣是---懂得如何享用你所擁有的,並割捨不實際的慾望。可多數人卻是擁有了卻不知珍惜,反而想要的更多。人想擁有的念頭不為錯,但這世間美好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們總希望讓儘可能多的東西為自己所擁有,但往往會失去自已的本真。在必要時懂得放棄更重要。一個人的快樂不是索取多少擁有多少,而是懂得適當放棄。放棄了,心也就此安寧。
感悟:對一個職場人來說,除了需要有超強的個人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人品,只有在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自己的人品,才能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職場的拼搏才會更精彩,才能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最終有所建樹。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應該在職場中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只有擁有了良好的個人品牌,才能在職場中安身立命,體現自己的價值,最終有所建樹。個人品牌是職場生存的一面旗幟,是體現職場人士獨特價值的重要內容,是在職場安身立命的根本
回覆列表
不是不懂,而是人性的貪婪,不顧對方感受非得把人逼上絕路。例如一條因飢餓引起偷食的狗,當人追的它無路可逃情況下不能再逼,古人有句名言,"狗急跳牆”。狗急跳牆還算好,其主要含義物逼其反它會拼盡全力與你對抗,反而會傷了自己。還有一個比方,農民種稻谷施肥就得有一定的技巧,不能過多也不過少,象氮肥施得過多作物葉子瘋長,影響通風透氣病蟲害增多,過少作物長不起來,又達到高產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還需個人觀察能力。每個人如何能做到適可而止,這個問題可能是個智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