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華之武器堂

    從飛機出現以來,防空一直是個問題。

    一戰期間,隨著航空兵的登場,防空問題成為各交戰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各國都在努力尋求發現並擊毀飛機的手段,高射炮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當時各國對於防空一般採取在重要城市會設定兩道防線,分別距離城市30-40公里和5-10公里,每個防線佈置有高射炮部隊。同時,還會設立幾道對空觀察站,一般距離重要城市60-120公里。

    一戰以後,防空體系得以進一步完善,各種防空武器任務分配如下

    高射機槍作為團營防空武器,對付高度1000米以下敵機,每排(2-4挺)為1個射擊單位,3個排組成1個連為基本戰術單位,呈三角型配置,排與排間隔600-1000米

    小口徑高炮,對付飛行高度2000米以下轟炸機、偵察機和其他飛機,以及飛行高度1000米以下攻擊機

    中口徑高炮,對付飛行高度1000-4000米轟炸機、偵察-校射機,以及5000米以下偵察機和殲擊機

    大口徑高炮,對付飛行高度5000米以上各種飛機

    至於地對空效果,讓我們卡一下蘇軍的資料。蘇軍戰史統計,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地面防空部隊一共擊落敵機21645架-其中小口徑高炮(25和37毫米)擊落14657架、中口徑高炮(76和85毫米)擊落4047架,高射機槍擊落2401架、步機槍擊落540架。平均擊落1架飛機中口徑高射炮耗彈598發、小口徑高射炮耗彈905發、高射機槍和步機槍耗彈7036發。

    二戰之後,隨著飛機和導彈的發展,防空重擔落在了防空導彈身上,要求“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氣象條件和無線電干擾條件下,擊毀不同距離上的、高低空的超音速現代空中目標”。此外,雷達部隊應該“擁有發現和識別空中目標、綜合、標示和傳送空情的技術器材,以完成受領的任務”。

    不過在冷戰中區域性戰爭中,特別是越南戰爭,由於美軍直升機的大量運用,使得蘇聯援助的防空導彈和雷達顯得無法應付,此時高射機槍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價值。

    當時,越軍使用了下述高射機槍

    ЗПУ-1:單管型,子彈重60-64克,初速976-1005米/秒,最大射程2公里,行軍戰鬥轉換時間12秒

    ЗПУ-2:雙管型,全重1噸,槍管長1.346米,射速1100-1200發/分,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2公里,編制6人。

    ЗПУ-4:全重2.1噸,射速2400發/分(4管齊射),射程2公里,射高1.5公里

    ЗГУ-1:在坦克機槍КПВТ基礎上改進,重點提高了靈活性和維護簡單性,1967年生產就交付越軍使用。該型機槍全部拆卸僅需要4分鐘,整個重量只有220公斤。機槍射速550發/分,子彈初速990-1000米/秒,射程2公里,射高1.5公里

    根據不完全統計,越南戰爭共投入使用1.2萬架直升機,被擊落5617架,共死亡2165名直升機飛行員和2712名直升機乘員。

  • 2 # obayang159

    首先,(地對空)的方式和方法還是比較多樣化的,所謂的高射機槍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其次,所謂的高射機槍,其實稱呼為高平兩用機槍比較好,就像二戰時的88炮,那才是真正的不務正業,從高射炮發展到坦克炮,但是,戰爭本來就是這樣,能消滅敵人的武器就是好武器。

    第三,現在繼續裝備高射機槍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作為步兵的支援火力。

    要知道,武器裝備是一個體系,不是看什麼好就用什麼的,就各國地面作戰來說,一般情況下,200-400米是自動步槍,400-800米是通用機槍,600-1200米是重機槍,1200米以上換炮了。

    這其中,有個問題,現代戰爭中對方的威脅除了地面還有空中,是選擇只能對地的重機槍,還是選擇既能對空,又能對地的高平兩用機槍呢?

    再說了,就算是馬克沁之類的重機槍,也不是沒有對空的能力,只是,高機和重機使用的彈藥有區別。槍械本身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就像菜刀是切菜的,你為什麼要拿菜刀來砍人?一樣是個白痴問題……

  • 3 # 李BoVen

    1那些飛得高飛得快的東西都交給導彈去對付了,高射機槍只是用來對付一些低空低速的目標(比如直升機,無人機等),還有就是當導彈擋不住時也許多一份保障

    2高射機槍其實的作用更主要是火力支援,畢竟打飛機打不了,打步兵還綽綽有餘吧

  • 4 # 優己

    高射機槍不是用來打戰鬥機的,而是用來打直升機的。現在直升機80%的創傷就是由高射機槍打的,這足以證明其戰果還是可以的。

    所謂是術業有專攻,正常情況下戰鬥機是很少去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因為戰機飛得高飛得快,用無制導武器打擊地面目標命中率不高,比如一挺高射機槍往往用皮卡車拉著就跑了,而戰機必須使用制導炸彈或者導彈才能保證命中。用導彈來轟皮卡這個成本就貴了。

    一般來說,執行對地打擊是陸航的作戰任務,陸航的武裝直升機就是專業用來打地面目標,武裝直升機飛得慢飛得低,用機炮或者火箭炮掃射地面目標是一打一個準。這時候高射機槍的用途就來了,直升機打他,他也打直升機,雖然直升機佔了居高臨下的優勢,但是總是不至於被壓著打了。

  • 5 # 海中巖haha

    打不到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讓敵人的飛機明白有可能打到,亂機就不敢飛得太低,也不敢停留時間過長,都是快速一丟炸彈就跑,這樣命中率就差的多了。如果沒有高射機槍高射炮,完全沒有對空能力,對方就會低空飛行,瞄準了再扔炸彈,精準投彈,那樣傷亡更大。如果高射火力能達到3000米以上,飛機就不敢低空投彈了。高空投彈提高命中率的辦法也有,不過成本很高,能提高對方的成本就算達到目標。用一個200萬的炸彈炸中一個50萬的目標,不能算勝利。

  • 6 # 薩沙

    這要分時代來看,不同時代是不同的。

    一戰

    一戰中空軍還是雛形,飛機速度較慢,飛行高度比較低。

    這種情況下,高射機槍對於飛機還是有一定殺傷力的。

    比如著名的紅男爵,就是被高射機槍擊斃的。

    1918年4月21日,紅男爵在法國索姆河上空戰死。

    當時,他同2架敵機空戰時,突然飛機失控而迫降。

    其實,是紅男爵被一發子彈擊中。

    紅男爵重傷後,仍然駕駛戰機在澳洲軍隊的陣地上降落,戰鬥機沒有受損。

    地面的澳軍士兵,紛紛跑向這架德國戰機。

    澳洲醫護兵團的泰德·斯莫特(Ted Smout)中士發現,紅男爵的胸部中彈,一枚子彈從他的右下腹部射入,橫穿整個胸腔從左胸穿出,重傷不治。

    根據傷口分析,子彈是英軍使用的.303口徑子彈。

    當時隸屬澳洲第24機槍連的錫德里克·波普金中士,用維克斯機槍,對準這架紅色的飛機連續射擊。

    紅男爵由於忙於空戰,並沒有注意到地面的高射機槍。

    結果波普金中士連續兩輪亂射,第二波子彈是追著高速飛行的飛機射擊,他根本沒認為會擊中。

    想不到的是,這一波亂射,竟然將紅男爵擊斃。

    二戰

    二戰中,由於轟炸機越飛越高,高射機槍逐步失去了作用。

    然而,因為當時沒有精確制導武器,小型轟炸機多采用俯衝轟炸方式。

    這種情況下,高射機槍還是頗有作用的。

    比如最有名的斯圖卡惡魔魯德爾,就極為厭惡高射機槍。

    魯德爾認為美國按租借法案提供給蘇軍的美製坦克,比起蘇軍的T-34來更容易摧毀。

    但他討厭那些坦克上的防空機槍,因為有一次他就是被這種機槍擊落的。

    不過,在二戰後期,高射機槍的作用越來越小,尤其是海戰防空,把速射火炮口徑都提高了37到40毫米,廢除了原本20多毫米的小口徑火炮。

    自然,高射機槍的用處就不大了,只能用於對付慢速低飛的敵人飛機。

    但這種飛機越來越少,而即便慢速飛機往往一秒鐘也要幾十米,想要射中飛機是非常困難的。

    二戰後

    隨著噴氣式時代的開始,高射機槍逐步就無效了。

    隨著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大部分轟炸都是在高射機槍射程之外,不要說機槍,連大口徑機關炮也沒有作用。

    在現代的幾次戰爭中,高射機槍主要用於對付敵人的直升機,尤其是武直,或者是乾脆平射做火力壓制。

    時至今日,高射機槍的用處不大,基本淘汰出防空武器序列。

  • 7 # 斷續寒風斷續砧

    還記得當年伊拉克農民阿里嗎?

    他在一架墜毀的AH-64阿帕奇前揮舞著自己的老式步槍聲稱自己擊落了這個倒黴蛋!

    實踐證明,採用亂槍齊發這樣的伏擊戰術,連步槍都有擊落武直的可能!

    那麼高射機槍肯定可以啊!

    有效射程,有效射高遠遠超過步槍

    中國的高機,都有鋼芯或者鎢合金穿甲彈,只要採用適當的戰術,打穿直升機油箱,再打一兩發曳光彈,立刻送它回家。

  • 8 # 陰溝裡掏魚

    提問者就一軍事白痴,在導空導彈沒出來前,飛機武器只有炸彈和機炮,因飛機武器問題導致飛機在攻擊時不能飛得太高和太快,此時高射機槍、高射炮完全可以打下飛機來,退一萬步講就算打下機率低,至少可以影響飛行員操作精度減少地面殺傷率,所以也有必要性。

    現在有地空導彈,高空高速飛機都用導彈打,而武直飛機、無人機低空低速高射機槍、炮就非常有用了,配置這有兩個原因:

    1、成本問題:戰爭打的就是錢,你有足夠錢堅持得越久,勝的可能就越大,錢不是掙出來,節約也一個方法,最主要是武器講的有效即可,如果用地空導彈打就好比你家抬個電視機,請2個小孩10塊就夠,但你非請2個大人20塊何必呢!

    2、方便裝備:一是生產成低,二是可以裝備到連、排級,而導彈不可能跟著連、排爬山涉水。

  • 9 # 龍祖神的咆哮

    防空一方永遠是被動的。只是會增加空襲方的進攻成本和難度。沒有高射炮或者高射機槍的話,人家還不騎你頭上拉屎。

  • 10 # 論道今朝

    在現代戰爭中,地對空作戰雖然打下戰機的機率不高,但也不是就一無是處,要看實際戰場環境下怎麼運用防空武器才是關鍵。

    從海灣戰爭以來,世界上幾乎大部分戰爭都是美國主導下的一邊倒屠殺,對戰雙方力量懸殊;加上防禦方几乎沒有叢林掩蔽,也沒有高模擬的偽裝,地面裝備一覽無遺。防禦方的防空系統往往被進攻方在防區外發射的反輻射彈藥第一波摧毀,剩下就是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別說高射機槍,就連防空導彈沒有了雷達的支撐也是擺設。

    對於現代戰爭來說,力量懸殊獲勝的機率要比冷戰時期或之前低得多。防空導彈要想實現打下戰機的成績,除非大量使用偽裝和隱蔽防禦,採用假目標發射防空雷達同樣的電磁波,引誘敵方戰機消耗反輻射彈藥,並誘使敵方戰機暴露在己方防空導彈射程內,然後再突然發起攻擊;這種防禦方式首先必須防空系統藏得住,假目標足夠能以假亂真,而且假目標足夠多。

    現代戰爭,防空導彈都難以打下戰機,高射機槍是不是就真的成了擺設呢?其實不然,高射機槍並沒有那麼不堪,高射機槍體量不大,一般可以放在越野車輛上,轉移和隱蔽非常方便,用來伏擊直升機和低空飛行的無人機,以及攔截亞音速巡航導彈非常有用,特別是攔截自殺式反輻射無人機非常有效。

    由於高射機槍的射速快,密集度高,對低空目標的殺傷力大,而且效費比也高。高射機槍和近程防空導彈一起組合,還能夠為雷達系統和中、遠端防空導彈系統提供保護。看似落後的高射機槍,其實它的作用並不簡單。

  • 11 # 科技之重

    “地對空”勝算的高低還是要看什麼武器了,防空導彈打擊飛機之類目標的勝率高,打擊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的勝率低。高射機槍的攻擊物件並不是戰鬥機,而是低空目標,如直升機,空降兵,巡航導彈等等。不過隨著高新武器的發展,高射機槍的作用也越來越不明顯了。但高射機槍確實坦克上不可缺少的武器。

    一般來說,高射機槍的對空射程為2千米,平射時射程為1千米。先來看一組資料,直升機的最大飛行高度為9000米,一般巡航高度也就是2000左右;巡航導彈的飛行高度往往在15米——20米之間;空降兵的跳傘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常見的是400米——800米,不過中國空降兵跳傘的最大高度為5000米。由此可知,無論是空降兵,巡航導彈,直升機都在高射機槍的射高之內,所以說,高射機槍的攻擊物件正是這三種。

    高射機槍選用的子彈和一般的機槍也不同,其一般選用穿甲燃燒彈和穿甲燃燒曳光彈,為的就是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在使用這兩種穿甲彈時,高射機槍可以穿透20mm厚的均質鋼板。現役武裝直升機的防禦也不差,尤其是重型武裝直升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機體可以抵擋12.7mm子彈和23mm炮彈的攻擊。而高射機槍的口徑一般有12.7mm和14.5mm,用高射機槍對付武裝直升機是不合適的。

    現代戰爭中能用上高射機槍的場合是相當少的,就拿空降兵,直升機,巡航導彈來說。當面對敵方這些武器和人員時,那守方可以說是敗跡已漏,因為這三型武備都是在戰爭快結束時才用的。戰爭的初始階段,往往是海空軍的對抗。海空軍拼完之後,就要面對敵方的陸軍和空軍的聯合打擊。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使用高射機槍的必要嗎?在不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時候,是不會冒險將空降兵派出去的,這樣無異於羊入虎口。

    儘管巡航導彈的飛行不快,但這是相對其他武器來說的。對於操作高射機槍的人來說,巡航導彈的的飛行速度是極快的。還沒等操作人員反應過來,巡航導彈就飛走了。所以說,在現代戰爭中,高射機槍基本上是沒用的。

    現如今,發生大規模陸戰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即便是有,那也是裝甲叢集之間的對抗,根本輪不到高射機槍上場。雖說高射機槍在大規模戰爭中沒什麼作用,但是在巷戰中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巷戰時,進攻一方會面臨高樓大廈的阻礙,而防守一方必然會利用這些屏障進行阻擊。高射機槍可以擊穿牆壁,對躲藏在高處的敵人展開打擊。畢竟坦克主炮有射擊死角,還是需要高射機槍來清掃周邊的敵人。

  • 12 # 國平軍史

    其實,高射機槍,對空射擊效果並不好,至於越戰時,美軍被高射機槍擊落的大都只是UH-1運輸直升機,加裝了1艇7.62毫米M-60機槍,並非真正的武裝直升機,仍然是運輸直升機而已。

    吸取了越戰大量運輸直升機被擊落的慘痛經驗教訓,美軍研發了專職的武裝直升機AH-64阿帕奇,能有效打擊坦克等地面高價值目標,以及堅固的野戰工事等,同時能有效抗擊地面12.7/14.5毫米高射機槍甚至20毫米機關炮的打擊。

    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從二戰到當下的實戰來看,高射機槍打戰機,是非常艱辛的任務,高射機槍也就越戰時對運輸直升機產生了巨大的威脅,但對美軍的噴氣式戰鬥機基本上沒有什麼卵用。

    當年,仿製的14.5毫米ZPU–4高射機槍,我軍命名為56式14.5毫米4聯裝高射機槍,曾經大量地隨參戰的高炮部隊進入越南,其作用就是保衛己方57毫米單管高射炮和37毫米雙管高射炮陣地的安全。

    對空在射擊中,我56式14.5毫米4聯裝高射機槍能發出震耳欲聾的巨大響聲,其分貝完全蓋過了57毫米單管高射炮和37毫米雙管高射炮射擊時的聲音,但非常遺憾參戰的我56式14.5毫米4聯裝高射機槍並未打下一架空中的戰機。

    現在,陸軍單純裝備高射機槍的作戰分隊已經很少了,一般高射機槍都成了車載機槍,裝備在坦克、步戰車、裝甲運兵車、越野車輛上等,對空中來襲的武裝直升機等空中目標,實施驅離打擊,但並不指望高射機槍能打下武裝直升機,必要時可以用來對付步兵和戰場上的機槍火力點等。

    步兵分隊裝備的高射機槍,已經改稱為重機槍;以前二戰時的重機槍,則稱為通用機槍;輕機槍已經改稱為班用機槍,這個細微的變化,相信軍迷都是知道的。

    我89式12.7毫米重機槍,已經下放到連級作戰單位,以加強步兵前沿的火力投送能力,這個變化是很大的,因為以前連隊的重火力無非就是數挺67式7.62毫米重機槍,現稱為輕重兩用機槍或通用機槍。

    隨著89式12.7毫米重機槍的裝備,對空射擊包括對地打擊火力輸出包括有效射程都提高了許多,增加了地面部隊驅離武裝直升機的能力,武直對地面部隊的威脅已越來越大,除了配備單兵防空導彈,大口徑機槍對空中目標仍然有一定的威脅,同時增強了打擊無人機的有效手段。

    高射機槍,現在稱重機槍,就目前軍隊裝備發展來看,也不會馬上退出現役,12.7毫米M-2重機槍這艇老槍,依然是美軍車載步兵的必配。

    即便是全球熱點衝突地區,游擊隊或抵抗組織,都將12.7/14.5毫米重機槍搬上了豐田皮卡,成了一輛機動靈活打了就跑,或在運動中也能射擊的對空對陸作戰的有效作戰平臺,賦予了大口徑機槍新的戰場用途。

  • 13 # 資訊所長

    從地對空作戰誕生以後的作戰歷史來看,總體上還是空中力量勝出,地對空武器只能減少對方空中力量攻擊的效果,很少出現地面防空力量勝出。

    防空武器也從一開始的防空火炮和高射機槍到現在的先進防空導彈,未來還會有鐳射防空系統,但還是前面說的,地面防空力量對戰空中力量還是處於下風!

    對付一開始的高射機槍和防空火炮,空中飛機只需要提高飛行高度和速度,就可以減少它們的傷害,尤其是針對高射機槍效果最好,因為高射機槍的射高和射程非常有限。

    後來出現了防空導彈,但是空中力量也有了應對方式。比如現代戰鬥機開始普遍採用隱身設計,地面防空導彈的“眼睛”是雷達,一旦雷達發現不了目標,防空導彈也就成為了擺設!另外空中力量不只是主動防禦,還會主動攻擊防空導彈系統,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反輻射導彈,直接順著對方地面防空導彈系統的雷達電磁波飛過去,摧毀對面的雷達。

    有人也有疑問,高射機槍如今在進行地對空作戰時候,還有效果嘛?答案是當然有!高射機槍是一種多用途機槍,不光可以打擊空中目標,還可以打擊地面目標!而打擊空中目標時候,雖然它的射程和射高有限,但是現代空中力量作戰,不只是戰鬥機和直升機了,還有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無人機和巡航導彈,本身速度就慢,為了降低被雷達發現的機率,會降低飛行高度,讓高射機槍有了用武之地!

    另外防空導彈不能攻擊超低空目標,高射機槍也彌補了防空導彈的空缺。

  • 14 # 蕭武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按照德國顧問的意見,基本上不用機槍打飛機。一開始國軍還有點空軍可以拼一拼,很快就被日軍消滅了,以後也沒有高射擊槍等防空武器,也還是按照德國顧問的意見,不用機槍對空射擊。因此,日軍經常用飛機對國軍陣地進行低空掃射,對國軍造成極大的傷亡。

    日軍在淞滬戰場的幾大利器主要就是,用猛烈炮火壓制國軍炮兵陣地,讓國軍的炮兵基本上無力反擊,然後用飛機投彈轟炸,後來發現國軍不對空射擊,就乾脆用飛機低飛掃射。尤其是在每天早上,日軍用飛機在國軍陣地上低空偵察,發現國軍正在集結,就開始用大批飛機輪番掃射。

    比如桂系部隊六個師上來到前線以後,原本按照國軍統帥部的計劃,是要把桂系部隊當成生力軍,來向日軍發動反攻的。但是,桂系部隊缺乏對日軍作戰的經驗,在進入陣地之前開始集結的時候,就被日軍飛機發現,進行了大量掃射。其中一個團原計劃在團長集合講話後進入一線陣地,剛集合起來就被日軍發現了,一陣飛機低空掃射過後,這個團的傷亡就超過了一半。

    之後,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徐州會戰期間,日軍的飛機都非常囂張,出了專門對國軍的炮兵陣地進行針對性的轟炸之外,經常進行低飛掃射,甚至下降到略高於樹梢的位置對國軍陣地進行掃射。在植被比較茂盛的山上還好一些,而在徐州會戰期間,缺乏植被的掩護,日軍的飛機掃射對國軍的威脅非常大。

    不過,從徐州會戰時期開始,因為後面上來的部隊多數是滇軍,川軍和西北軍的部隊,這時候國軍的德械師也都已經打完了,所以就不再按照德國顧問的那一套來打了,國軍士兵在陣地上發現日軍飛機低空掃射,經常會用機槍組成火力網,對空射擊,迫使日軍飛機不敢飛得太低進行掃射。

    高射擊槍無論是否能夠打到飛機,至少可以形成一個火力網,對本方的陣地構成一定程度的保護,對飛機構成威懾,迫使敵方飛機不敢像日軍對國軍作戰中這樣,直接低空掃射國軍陣地。尤其是在非對稱戰爭中,裝備條件比較差的一方,無論是否有用,只要有條件,還是要用高射機槍進行防空,來掩護本方陣地。

  • 15 # 使用者58435540336陽城

    抗美援朝時,蘇聯的T34坦克根本沒有對空武器(蘇軍作戰是先奪取制空權,再出動坦克)。結果第一個坦克團還沒運到前線便被美機轟炸過半,到前線的只好單獨作戰,電影《英雄坦克手》就是真實反應。志願軍才臨時按裝了高射機槍,給每個坦克團配屬了高炮連,才解決防空問題,大大減少了損失。以後就成了坦克的“標配”,坦克乘員也必須訓練對空射擊。

  • 16 # 開著皮卡打坦克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個觀點,打仗首先就是要儲存自己儲存自己之後才能打擊敵人,所以防空炮以及現在的防空導彈最大的作用當然不是擊落敵機,你一跑的沒別人快的東西怎麼可能去打別人,別人跑的快的想打就可以來打,打不贏別人轉頭走就是了,反正你也不可能拖著防空炮和防空導彈去追別人。

    那防空武器是幹什麼的呢,沒錯就是讓別人覺得他打不贏你然後轉頭走的,只要達到了這一目的你的其他裝備就得到了儲存,而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所以防空炮從設計之初就不是一個為了打贏別人而設計的武器而是為了驅趕別人為目的的武器,因為對方的飛行員不是傻子他們不會不停的向著你的炮口衝鋒,然後你讓一個挨一個的消滅的他們。

    防空武器在戰爭之中只會遇到兩種狀況,第一種是一旦對方估計出你的防空武器太多他們發動進攻會陪進去很多本錢然後他們轉頭就走了,所以你根本就打不到飛機。即使他們發動試探性攻擊也會非常注意你的防空炮,一旦發現情況不對馬上就腳底抹油,所以你也打不到什麼飛機,但如果他們在試探性攻擊中發現打得贏你,那就會進入第二種狀況。第二種就是他們估計出你的防空武器不足或者他們有了什麼新式武器新式戰法,你的防空炮不足以威脅他們了,這時他們就會發動攻擊,然後你照樣也打不了幾架飛機因為你還沒打到就被人家炸了,但如果他們發現你在埋伏他故意示敵以弱,那就又回到了第一種情況他們馬上就腳底抹油了,反正你也追不上他們所以依舊打不了幾架飛機。於是在外行眼中就出現了一個錯覺那就是防空武器無法有效的擊落飛機,這句話對也不對如果你按擊落數看的確是這樣,從有飛機的時代開始人類的防空武器就沒打下過多少飛機,打下飛機最多的還是飛機自己。

    所以我們看防空武器好不好不能從它打下了多少飛機來看,而是要從防空武器裝備之後你自己的損失降低了多少來看,這個問題我們最開始就講清楚了,防空武器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別人覺得他打不贏你然後轉頭走的,只要達到了這一目的你的裝備和人員就達到了在敵人空襲下儲存的目的,在戰爭之中不是佔不到便宜就是吃虧,而是不吃虧就是佔到了便宜。

  • 17 # 紅色手電筒

    現在的空面武器對於地面的防空武器來說是具備巨大的優勢,主要是射程空面武器具有巨大的優勢,而發射這些武器時,發射的載具是可以實現防區外發射,就是那種最理想的我打的著你,而你打不著我。現在伴隨坦克部隊的防空任務已經都交給防空導彈和自行高炮了,其中毛子的防空導彈型號多,效能不錯,明顯要超過美國,沒辦法蘇聯人自己都明白蘇聯空軍不一定能夠撐起一把保護傘,地面部隊必須有要有自己的防空手段。

    現在坦克部隊的防空問題是透過在本部隊內部編制防空部隊,比如原來蘇軍是在每個坦克師或者摩步師裡邊有一個防空團,來提供地面保護傘,而更好的方法是透過自己的空軍來提供保護傘。一般來說,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如果僅僅是依靠地面防空火力,很難完全擋住對方的空襲,而且地面防空系統移動比較困難,一旦要進行機動作戰,地面防空武器是跟不上地面部隊的運動速度的,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就是利用高密度的防空導彈為渡河的埃及軍隊撐起了一把保護傘,但是埃及軍隊一旦離開防空火力網,以色列的空軍馬上就給埃及軍隊上了一課。美國的坦克上機槍吃別人還多一挺,別人一般是車長和裝填手的艙門上有一挺就行了,而美華人是兩個人都有,有的時候裝填手用的不是7.62機槍,而是40毫米榴彈發射器。

    而在坦克上,現在都還是裝備著高射機槍,但是這個高射機槍的主要用途已經不是對付對方的空中目標了,而是對方的地面目標了,由於高射機槍的口徑一般都是12.7毫米,北韓的甚至是14.5毫米這個價格,這個口徑的機槍有效射程遠遠大於7.62的機槍,而且威力也很大。中國和俄國的坦克一般是炮塔上有一挺高射機槍,同時炮管邊上還有並列機槍,美國也有並列機槍。坦克沒有機槍在近戰中是十分吃虧的,德國的費迪南德由於沒有機槍,在庫爾斯克被蘇聯人打得很慘,費迪南德的成員急紅了眼用衝鋒槍從炮管裡邊往外突突。

    坦克現在需要對付的目標種類很多,而且距離遠近各不相同,坦克主炮主要是對付對方的坦克,但是對於那些小型目標坦克還是使用各種機槍,其中高射機槍由於子彈的威力大、射程遠,所以成為了首選,至於原來的高射打飛機這個活,現在已經基本上交給伴隨的自行高炮和防空導彈了,坦克自己的這個高射機槍打飛機的機率和飛行員的手槍使用機率差不多,可能更小一點,而用來打步兵現在是它的主業。

  • 18 # 高紅權先生

    我們可以看一下軍艦上普遍裝備的近程防禦系統,比如美國的“密集陣”,荷蘭的“守門員”。

    誠然,這些防禦系統用的都是機關炮。不過,美國“密集陣”系統用的20毫米火神機關炮與14.5毫米高射機槍比起來,相差其實也不大。如果硬是把20毫米炮換成14.5毫米的槍,應該也是能夠完成任務的。

    像“密集陣”系統,它就能夠有效地對付來襲的反艦導彈。反艦導彈可以打,飛機當然更可以打。所以,高射機槍要是用來防空還是可以的。

    只不過,我們會注意到,“密集陣”那是一個系統,絕不是僅僅有幾門機關炮而已。“密集陣”有警戒雷達,有跟蹤雷達,輔助的紅外瞄準裝置,另外還有電腦操控,可以自動搜尋、評估、攻擊。因此,“密集陣”才能擔負起軍艦最後一道屏障的重任。如果僅僅靠著幾門機關炮,由人力才操縱的話,那肯定是力不從心,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因此,關鍵不在於高射機槍本身,而在於它的操縱系統。二戰時期的日本軍艦上都安裝了大量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但還是擋不住美國飛機的攻擊。原因就在於那些槍炮都是人力操縱的,根本就跟不上飛機的節奏。而且要發現敵機也是依靠人的肉眼。這樣一來,就只能幹捱打。

    但是有了雷達、紅外線跟蹤儀以及電腦操縱這些輔助裝置就不一樣了。高射炮和高射機槍都能如虎添翼,繼續給空中目標構成重大威脅。所以關鍵是要實現資訊化、自動化,單靠人力操縱,那是萬萬不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年之後準備做什麼工作呢?有什麼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