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聞瓜哥
-
2 # ZCq雪七
當年這幾本期刊都是非常潮流的,每發行量突破百萬份,高峰期的《知音》達到500萬份,2019年,《讀者》發行量更是突破20億本。
為啥這麼牛?因為內容夠誘人!《讀者》提供雞湯美文,是語文老師推薦的作文素材庫;《故事會》講獵奇故事和笑話,跟泡麵一樣,是坐火車必備品。
再看《知音》,就很魔幻,專門寫明星八卦和愛恨情仇故事。 情節環環相扣,結局反轉再反轉再反轉。
《知音》封面從不改版,加上“鄉土氣息濾鏡”後,女星個個變成豔麗俗氣的“村姑”,比如趙麗穎、黃聖依、林心如、孫儷等。
有人覺得這些老期刊過時了,那只是你瞭解得不夠!你看“標題黨”的鼻祖“知音體”,在網際網路江湖上,一樣有地位!許多人使用“知音體”命名,比如《白雪公主》成了“苦命的妹子啊,七個義薄雲天的哥哥為你撐起小小的一片天”;《睡美人》就是“沉睡的少女哎!痴心等待終遇有情郎!”
而在如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只要開啟手機就有無數新聞等著他們閱讀,那些雜誌也漸漸沒了往日的光彩。昔日老期刊巨頭,有的成了“傳媒第一股”,有的則開實體店,安靜搞閱讀空間,在新時代裡,依然做著心靈慰藉的事。
我相信一句話,存在即合理,你不會演奏交響樂,會哼幾首流行歌,也是一項才藝;你看不懂芭蕾舞,愛蹦迪、會跳廣場舞,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你不讀莎士比亞、狄更斯、馬克思主義哲學,多讀幾本《讀者》、《知音》、《故事會》,至少也比只會玩遊戲、刷抖音的人,多了一份興趣愛好呀!
-
3 # 詩樂琛
如今,這三本雜誌雖然也還一直在發行,但是發行量和影響力早己經大不如以前。知音傳媒集團早在2012年的時候就準備衝擊期刊第一股,但是隨後幾年接連兩次遭遇IPO失敗,前董事長因為裸官被免。讀者傳媒集團雖然在2015成功上市,後來居上成為期刊第一股,但是日子並不好過,近日董事長也被帶走調查,兩大期刊同病相憐。《故事會》謀求轉型新媒體,以“更年輕、時尚、輕鬆”為主題,希望帶來新的讀者。
今天,快節奏的生活讓大家時間都變得碎片化,人們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微信、微博、短影片等這些短平快的產品佔據了多數人空餘時間。傳統的紙媒若想要再獲得突破,必須要跟得上時代的變化,渠道跟得上科技的發展,內容符合現代人的精神需求,否則,終將會被時代所淘汰。
-
4 # NeverSaySever
依然在發行,但是使用者量驟減,因為諮詢發達已經不在是當年的內個訊息閉塞,很多人追求網際網路的快,而且不收費。據我所知讀者也好知音也罷,後期有收費的,給人的感覺你知道是什麼?不划算就是我在用同樣的價格來買這麼點知識,為只是付費不成正比。我覺得有待改進。畢竟面對的量大了。群體也在變。一味地不求創新註定被市場淘汰
-
5 # 豆豆精彩影片
當一個女人,一個只談經濟不談感情的女人,最近缺錢缺的歷害,就連家裡牆角櫃邊的零錢,一毛五毛一塊的都找出來了。每隔幾年的11、12月份,我就這麼大窮一下。在沒有錢可賺又急需大筆錢的的情況下,如何打發每天單調至極日子,但又不厭煩呢? 早上先找出幾本舊《讀者》《知音》《故事會》,然後泡一壺大紅袍。找出文字尚可,沒有超出中學生字表的二三文章,讀上一段。可以練練大腦的左邊語言中樞,聽著自己播音員般的聲音也是種自我陶醉的!嗓子讀累了,就喝杯茶,潤潤。一杯熱茶下肚,不但口留甘香,還立馬生出一身大汗,誰說讀書不是體力活兒?誰說《讀者》《知音》《故事會》不是本好書呢?誰說咱的茶不是好茶呢?一杯白開水,放了茶葉,水就不再平淡無味,還自帶一種甘香。《讀者》《知音》《故事會》多好的享受,多好的忘憂的品。
當然了,讀完書,喝完茶,還得到深版看看誰又在罵匹諾曹也是必不可少的。
-
6 # 小孩笨笨
1.說句心裡話,這幾樣雜誌很長時間沒有看了,偶爾在路邊的報刊亭上還能看見她們的身影。但這些雜誌在我某一段的人生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業,提起她們的名字,我有一種很深的懷舊感。
2.我是一名70後,記得大學畢業以後,國家也剛好取消了分配製度,我們那一屆就需要自主擇業了,剛步入社會工作,那時候還沒有手機,平時就是這些雜誌陪伴我,像《知音》、《讀者》我是每期必買,看著上面的勵志故事,感情故事,生活常識深深影響著我的生活,裡面很多作者的故事和我本人的生活經歷也很相似,所以會引起共鳴,我記得曾經還和一位作者有過書信來往,那時候還彼此在過節的時候互寄賀卡以表祝福。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也失去了聯絡,變成了美好的回憶。
3.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書籍做為朋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7 # 小騎兵
資訊傳播速度太慢,現在人們用手機,發生了什麼都能第一時間知道,你還得印刷,運輸,等書籍到手,新聞都變舊聞了
-
8 # 劍上霜
這三本期刊仍然在發行,但已發行量驟減,遠不如當年火爆。
《故事會》是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主管,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中文版半月刊物,創刊於1963年7月為雙月刊,1974年3月更名為《革命故事會》,1979年1月恢復原刊名《故事會》,2004年1月由雙月刊改為半月刊。
《讀者》是由讀者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主管、主辦的綜合類文摘雜誌。1981年4月正式創刊,原名《讀者文摘》,1993年3月改名為《讀者》。
《知音》是1985年1月於武漢創刊的情感類雜誌,1999年1月,《知音》由月刊改為半月刊。
-
9 # 網際網路釘子戶
作為地攤文學,地攤(街頭報亭)都快沒了,他們還能怎樣?
三者裡,其實我之前比較看好《故事會》的,品牌最響,隨便開個自媒體,從鄉土段子,升級為高階黑色幽默,很有潛力,《故事會》的插圖水平,也相當有水準,可惜了。
《讀者》雖然銷量越來越少,但2015年竟然上市了,之後股票跌成狗,同樣也是轉型不成功。
《知音》的股東湖北知音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座標武漢,經營狀態存續(企業還在,停止經營),雜誌還能從網上訂到。
強調一點,三者都是地方政府背景下的國資企業,這是他們至今還能活著的原因,也是它們至今還沒成功轉型的原因。
回覆列表
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紙質媒體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當年風靡的故事會、知音、讀者也都被各大平臺自媒體的10萬+文章所替代。
即便如此依然是雜誌top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