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亭侯是秦漢的一種爵位,列侯中食祿於鄉、亭者稱為鄉侯、亭侯。如張飛是新亭侯,指的是新這個地方的亭侯,那麼關羽的是不是指漢壽這個地方的亭侯?還是漢代的壽地的亭侯?
12
回覆列表
  • 1 # 君悅觀歷史

    【漢之壽亭侯】與【漢壽之亭侯】這兩種說法都不太準確,最有可能是【漢壽亭之亭侯】,因兩個亭字疊加重複,所以省略掉一個亭字(原因將在後面詳細道來)。

    關羽斬掉顏良,替曹操解了白馬之圍,白馬之戰勝利後,曹操上奏獻帝為關羽請功。當然,這也不失為曹操拉攏關羽的一種手段,最終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認為是漢之壽亭侯的誤區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封關羽爵位時,有一個故事:

    最初封關羽的是壽亭侯,但關羽直接拒絕掉,關羽說是自己功勞不足以稱的上這般爵位,但實際上是不願意接受這個爵位。而後曹操看破關羽心中所想,又重新修改詔書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關羽推脫後才接受,這也就是【降漢不降曹】的典故。

    但由此認為是漢之壽亭侯,並不準確。

    其一,在三國志中並沒有【降漢不降曹】方面的材料與記載,三國志中記載的關羽爵位就是【漢壽亭侯】。

    其二,當時雖然諸侯紛爭,但漢朝皇室仍是唯一被認可的正統,沒有必要在封爵位時,單獨再加上一個“漢”字。否則,當初曹操迎立獻帝登基時,被冊封的就不會是“費亭侯”,而是“漢費亭侯”。

    由此,可以證實漢之壽亭侯的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認為是漢壽之亭侯的誤區

    大多數人認可的說法就是這一種。

    漢末爵位由大到小分別是縣侯、鄉侯與亭侯。

    通常鄉侯與亭侯會加全名,也就是XX+鄉侯,XX+亭侯,如當時曹操手下的樂進為廣昌亭侯,于禁為益壽亭侯。

    而縣侯則可簡稱為侯,比如曹操本人為武平侯,就是武平縣的侯。

    關羽的漢壽亭侯,很明顯只能是亭侯。

    一來,當時曹操一方只有曹操本人是縣侯不可能再封關羽為縣侯。

    二來,當時曹操手下大將最高的也只是亭侯,甚至張遼連亭侯都不是,還是更低一級的關內侯。

    由此來看,既然是亭侯,那麼認為是漢壽之亭侯是正確的。

    但需要注意一點

    在《三國志集解》有記載:

    “亭侯之號,不得襲用縣名。”

    當時其他人封的亭侯,如:

    于禁—益壽亭侯;荀彧—萬歲亭侯;荀攸—陵樹亭侯;李典—都亭侯;郭嘉—洧陽亭侯;龐德—關門亭侯。

    這些人亭侯的地名,都沒有對應的縣名。但關羽的漢壽亭侯,卻有對應的地名,漢壽縣。

    西漢的索縣(今常德市漢壽縣),漢朝荊州五治所之一,東漢陽嘉三年(134年)改索縣為漢壽縣。

    我們無法證明關羽的漢壽亭不屬於漢壽縣,但是在當時,大多數的縣、鄉、亭,卻是存在同名的情況的。

    如同長安是縣名,但也有長安鄉。

    在《史記》中有記載:張章,父故穎川人,為長安亭長,失官。在《後漢書》也有記載:及即位,以定策封長安鄉侯,六百戶。

    再比如安陵是縣名,但也有安陵鄉與安陵亭。

    在《續漢書—郡國志》中記載:汝南郡召陵縣有安陵鄉,汝南郡徵羌縣有安陵亭。

    由此來看有漢壽縣的存在,漢壽之亭侯的說法並不能成立。

    最有可能的是漢壽亭之亭侯

    也就是說,關羽封侯的全稱應該是【漢壽亭亭侯】。

    亭侯的封地不是漢壽,而是漢壽亭。這個亭的地方不叫漢壽,而叫漢壽亭。

    只不過兩個亭字重疊,所以省略掉一個亭字,稱為【漢壽亭侯】。

    對此種情況,史書上卻有類似的例子。

    馬亭鄉鄉侯—馬亭鄉侯—馬亭侯;陽泉亭亭侯—陽泉亭侯—陽泉侯。

    由此來看,對於關羽的爵位。

    我們不僅可以稱之為【漢壽亭亭侯】,也可以稱之為【漢壽侯】,當然這與縣侯不同,只是情況較為特殊。

  • 2 # 香茗史館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有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這便是關羽這個“漢壽亭侯”爵位的由來。那麼,這個“漢壽亭侯”到底是指“漢之壽亭侯”,還是“漢壽之亭侯”呢?我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到底是指“漢之壽亭侯”,還是“漢壽之亭侯”?

    關於“漢壽亭侯”該如何理解,自古以來民間和文人普遍認為應該稱之為“漢之壽亭侯”,也就是說“漢”指代的是漢朝,“壽亭侯”才是關羽的爵位。

    例如《關帝志》中便記載,宋朝紹興年間,洞庭湖的一位漁夫曾經撈到過一枚印章,上書“壽亭侯印”,被當做關羽遺物供奉於荊門關廟內。南宋洪邁的《容齋四筆》也有類似記載,稱從土中挖出一枚大印,上有銘文“漢建安二十年 壽亭侯印”,且表明光是這枚“壽亭侯印”上的大環的直徑就達到了四寸,比一般的亭侯印要大好幾倍。

    而在元雜劇《壽亭侯怒斬關平》、《壽亭侯五關六將》,關漢卿的《關大王單刀赴會》,明弘治版的《大明會典》,清朝宋牧仲的《筠廊偶筆》等元明清時期的各種文學作品中,大多將關羽直接稱為“壽亭侯”。

    明嘉靖版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更是直接指明,當時曹操送關羽“壽亭侯印”而被關羽拒絕,非要曹操在前面加一個“漢”字才肯接受。

    似乎一直以來,古人都認為“漢壽亭侯”中的“漢”字指的是朝代名,而“壽亭侯”才是關羽的爵位封號。

    但清朝的毛宗崗在修訂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時,卻明確指出,“今人見關公為漢壽亭侯,遂以為漢為國號,而直稱之曰壽亭侯,即博雅家亦時有此,實之誤也……漢壽亭侯,猶言漢壽之亭侯耳,豈可去漢字而以壽亭侯為名耶?”

    “漢壽之亭侯”無疑要比“漢之壽亭侯”更加準確一些

    在瞭解了漢朝的封爵制度之後,我認為“漢壽之亭侯”無疑要比“漢之壽亭侯”更加準確一些。

    自商鞅變法制定了二十等爵位制度(一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後,秦漢兩朝均對此進行了沿用,漢朝只是增設了王爵。

    在這種爵位制度中,侯爵共分兩類,即關內侯和徹侯(後改為列侯),其中關內侯只有封號而無封地,徹侯卻是有封地(食邑)的。而徹侯又分三等,分別是食邑為一縣或數縣的縣侯,食邑為一鄉或數鄉的鄉侯和食邑為一亭或數亭的亭侯。

    △曹仁的安平亭侯便是“地名+爵位等級”

    而三國時期,基本沿用了漢朝的爵位制度,雖然由於天下大亂,此時的列侯和關內侯都沒有了封地,但在爵位封號上還是有著明顯區分的,列侯的封號均為“地名+爵位等級”,而不會在地名 前再加朝代名。例如曹嵩的費亭侯、劉備的宜城亭侯、曹仁的安平亭侯、趙雲的永昌亭侯等等,這裡的費、宜城、安平、永昌都是地名,地名之前均無朝代名。

    由此可見,關羽的“漢壽亭侯”應該指的就是“漢壽之亭侯”。而根據《中國歷史地名辭典》的記載,三國時期一共出現了兩個被稱為“漢壽”的地名,一個是今天湖南省北部的漢壽縣,西漢時稱“索縣”,東漢時改為“漢壽縣”,三國時則改為“吳壽縣”。另一個則在今天四川廣元西南,秦惠文王時秦國兼併苴國建“葭萌縣”,三國時蜀漢改“葭萌縣”為“漢壽縣”。

    因關羽受封時蜀漢尚未建立,所以關羽“漢壽亭侯”中的“漢壽”指的應該是今天湖南省北部的漢壽縣。至於有人說關羽的封號指的可能是“漢朝壽地的亭侯”,這個顯然不大可能,如果沒記錯,古代根本沒有單獨稱“壽”的地方,我們說的“壽地”一般指的是古代的“壽春”(今壽縣),那麼關羽的封號便應該是“漢壽春亭侯”。

    綜上所述,我認為關於“漢壽亭侯”的解釋,“漢壽之亭侯”無疑要比“漢之壽亭侯”更加準確一些。

  • 3 # 太陽神973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擊敗,關羽被俘。因受曹操厚待,關羽斬顏良報曹操。後曹操奏請漢獻帝封關羽“漢壽亭侯”爵位。“漢壽”是亭的名字,“侯”是爵位,意思是“漢壽亭”的“侯爵”。

  • 4 # 嶽劍

    關羽的封號是“漢壽亭侯”意思是漢壽之亭侯,這裡有漢壽是地名,是荊州武陵郡的一個縣,本名為索縣,更名後成為了荊州治所所在地,關羽所封即是漢壽的亭侯。

    東漢時將列侯又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種。

    《後漢書》載:功大者封縣侯,勳微為亭侯,即縣侯地位最高,次為鄉侯,亭侯最低。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提到關羽的爵位一直是漢壽亭侯。關羽的爵位是“亭侯”是人們在斷句上出了問題。

    在古代時“亭”是一個很小的行政單位,秦、漢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

    所以關羽的封號是“漢壽之亭侯”、級別不是最低的,並且關羽可能一輩子也沒有去過自己的封地。

  • 5 # 1238天道酬勤

    關於關羽這個漢壽亭候怎麼理解呢?先了解一下它的來歷。據《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的說法是“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這便是關羽這個“漢壽亭侯”爵位的由來。那麼,這個“漢壽亭侯”到底是指“漢之壽亭侯”,還是“漢壽之亭侯”呢?我認為應該理解為漢受之壽亭候。謝謝大家!

  • 6 # 搬講歷史

    應該叫“漢壽”亭候。

    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亭侯。其中縣侯、鄉侯、亭侯統稱為列侯。

    漢壽亭候的由來:袁紹派大將顏良、淳于瓊、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荀攸提出了聲東擊西、解救白馬的作戰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議,親自率軍救援。顏良大驚,倉促應戰。曹操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三國時期的白馬縣,位於今河南省滑縣境內。在歷史上曾經隸屬東郡、陳留郡等。白馬縣域在今河南省滑縣域東10公里,今白馬牆系白馬縣城的舊址,經考古發現還有城牆和各種文物。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替曹操解白馬之危發生在該縣東南桑村鄉東北部後胡莊村。

    亭侯是名詞,一個是爵位名的意思,一個是秦、漢亭長下屬的意思。爵位名。秦、兩漢、魏、晉置,以二十等爵賞有功者,其最高階叫徹侯。後因避漢武帝諱,改為通侯。後又改列侯。《後漢書.百官志五》:“列侯……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其意為在列侯中食祿於鄉、亭者稱為鄉侯、亭侯。如《楚漢春秋》載高祖封許負為鳴雌亭侯,又如漢末曹騰、曹嵩封費亭侯,關羽封漢壽亭侯。劉備封宜城亭侯。

    漢壽歷史悠久,古蹟名勝引人尋訪。西漢為索縣地。為漢朝荊州五治所之一。東漢陽嘉三年(134年)改索縣為漢壽縣。三國吳改漢壽為吳壽,赤烏十一年(248年),拆吳壽縣置龍陽縣。民國元年(1912年)更名漢壽縣。

  • 7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說到關羽的封號漢壽亭侯,不但在過去有爭議,而且到現在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因為有很多的版本,但是不管怎樣去解釋,當時由於是曹操封的爵位,所以作為當時的關羽,是不願意接受的,但是曹操略施小計,就讓關羽接受了這樣的一個封號。

    在三國演義當中,官渡之戰,其實當時曹操是被動的,但是有了關羽的出陣,直接斬了袁紹的一員猛將顏良,所以這時的曹操就直接解除了白馬圍困,所以這時的曹操,又想直接拉攏關羽,直接給他封了爵位,當時據說是壽亭侯。

    但是作為當時的關羽,由於身在曹營心在漢,自然不願意接受曹操的封號,特別是曹操當時在進行封伯爵時,封號是壽亭侯,作為當時的關羽,認為這樣的一個封號,風馬牛不相及,而且他更不願意接受曹操的封號,因為他心中裝著蜀漢,裝著自己的大哥劉備。

    所以當時曹操就想了一個計謀,直接在壽亭侯前面加了一個字,變成了漢壽亭侯,那麼這時作為關羽也不好再推辭,就接受了曹操這樣的一個封號。後來很多史學家分析,之所以關羽能接受,是因為在原先的封號前面加了一個漢字,這時的關羽才欣然的接受。

    因為劉備代表的是漢氏家業,所以在封號前面加上一個漢字,這時作為關羽,認他代表的是漢朝,這時如果再不接受的話,反而會感覺不妥。後來很多史學家認為,漢壽亭侯,也有很多的讀法,有的人認為漢壽是地名,壽亭侯才是封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個月寶寶不會翻身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