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作家張軒中
-
2 # 宇啟猛開2017
我們先分析一下物質。物質可以被認為是有質量的,有質量才能稱為物質。而質量也是相對而言的,比如液態水中的一個水分子,相對於液態水來說,可認為一個水分子質量為零,當眾多的水分子組成一個類似於音爆虛粒子時,由於其密度相對於液態水來說增加了,所以這一音爆粒子可稱為有質量的物質,是一種虛粒子物質。物質可分為有核的實粒子物質和無核的虛粒子物質。對於運動質量和靜止質量說法,也可應用於物理學中,只不過要明確運動質量是無核的虛粒子質量,靜止質量是有核的實粒子質量。另外,虛粒子能量可用其質量多少去衡量,可用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²換算,因為虛粒子能量消失或傳遞出去後,其質量也消失。而有核的實粒子則不能用質能方程去換算,因為有核的實粒子質量不會消失。如果也使用質能方程,會出現運算混亂。對於運動的實粒子增加了質量問題,可用動量方程換算,其動質量與動量是等價的。所以說,物質質量與能量只有在物質是虛粒子時是等價的。最好實粒子物質不用運動產生了增加質量一說,直接用運動產生了動能一說更方便實用。
以上說的比較複雜,讀者理解透了後,就會答覆題目提問,物質質量不能完全等價於能量,要分清是否是實粒子還是虛粒子,不能都套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
以上內容有別於主流觀點,是否正確,有待專業人士指正。
-
3 # TonyTangSZ
上帝粒子創造了一切。能量?質量?物質?3維?5維?都是上帝粒子在各種場景中的表現形式,在某一種環境下能夠不斷自我躍遷升華,但是站在一箇中級環節中,環顧上下四周,就會茫然。。。物質的本質是能量的,好理解,思維和DNA也是一種能量的自我躍遷,同樣,3-4-5維都是能量在各種方向的擴散和昇華。
-
4 # 亦路514
我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只根據一些現象進行猜想。
氫元素在太陽表面就能形成,條件是太陽表面的力,溫度在九十萬度。
鐵元素在我們這個太陽死亡的時候,壓縮爆炸所能形成的最終物質,力是太陽死亡時候壓縮後爆炸的力,溫度大約一億度。
金元素需要超巨恆星死亡時壓縮爆炸,力還是死亡時的壓縮爆炸,溫度大約在千億度以上。
那麼極有可能在宇宙最初的那次爆炸形成這個宇宙能夠形成的最終物質,因為最初那次爆炸的量級應該是最大的。
但問題來了,有力有溫度,說白了就是高溫高壓,高溫高壓什麼能形成物質?
我想就是遊離能量,經歷力的壓縮與溫度的控制而形成物質。
而物質呈粒子形式,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有序。遊離能量反而是一種無序現象。
宇宙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過程。
我不知道宇宙是否還能可逆這種過程?
如果建立粒子是個放熱過程,那麼分解粒子就是個吸熱過程。
比如超大型黑洞,能否還原這一過程,反正有人瞎猜黑洞能如何,咱也瞎猜一把,這也體現了黑洞吸的過程。
-
5 # 語境思維
有高中物理基礎,不該這麼問。舉例說明。電子是一種物質,電子質量9.1×10^-31 kg,等效說,電子的能量0.51MeV。可見,能量與質量一樣,反映一種物質的屬性引數。
深度理解:①質量為0的,例如電磁波、引力波,是無形物質,否則是有形物質。②質量表徵物質的靜止性、收斂性、慣性,能量表徵物質的運動性、發散性、活性。
-
6 # 民科尖兵
物質和能量風馬牛不相及。物質是關於客觀存在的概念,能量是集合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概念。
比如你倉庫裡存了5噸化肥,問倉庫庫存是多少?你說有化肥5噸。在這裡,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庫存就是化肥,因為庫存是集合概念,庫存的不僅可以是化肥,還可以是農藥或其它,怎能等同於化肥呢。
說物質是能量的,就更不靠譜了。人家庫存的好歹是化肥,聯絡在一塊還有情可原。能量的集合裡卻沒有物質,根本聯絡不到一塊。能量是指做功的能力,本質是力的多少,所以能量的主體是力,而不是物質。
現在有很多人哲學素養極差,卻自我感覺良好,屁顛屁顛地去做科普,弄得科學界一片烏煙瘴氣。這股風該剎一剎了。
-
7 # 手機使用者3503570243
人類最偉大的進步之一是發現能量與運動狀態的改變之間的關係。
牛頓最早提出質量的概念,用來區別不同物體在相同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改變數。現代物理仍然認為能量和質量是描述運動狀態改變的兩個基本概念:質量是粒子的本性,能量(力)是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基本物理運動方程就是描述這兩個量之間的關係的。物理方程就是把不!同!領!域!的量之間的聯絡用數學表達出來。
推廣而言,能量是導致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外因,質量是決定改變數的內因。
容易讓人誤解的是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方程裡的所謂”質量“實際上是所謂“運動質量”,是參照系變換出來的“虛擬質量”,就像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一樣是“虛擬”的。
有趣的是粒子物理裡,有質量的粒子可以消失變成無質量的粒子,反之亦然。但是這裡涉及的是粒子的本性,與運動狀態無關。
-
8 # 黃烈平
物質就是能量,制質物質吸收能量,分解物質放出能量,世上萬物皆可放出能量,皆由地核高溫能量把粒子,原子合成地球上所有物質,所以皆含能量。
如二氧化碳無法燃燒分解,是現在沒有技術讓它繼續分解放能,但是它進入植物內合成有機物後又可放出能量。如煤燒後之煤灰可當肥料,植物收吸收重新轉化為能量,
-
9 # 小鴿子看世界
物質並不是一個科學術語,而能量是,質量也是。但是,當你觀察物質和質量的區別時,你會發現這並不容易。
許多人認為應該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來定義“物質”,比如說“重量”(另一個非科學術語)。但是他們的意見並不一致,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如果你在科學領域中說“焦耳”或“電子”,大家都明白你的意思。但如果你說“物質”,他們就會產生歧義了。
有一派傾向於認為“物質”是靜止質量的粒子。問題是核子是由僅佔2%的夸克組成的複合粒子,而其餘部分則是被捆綁在同一系統(在這裡,系統指的是強子)中獲取質量的純能量。所以,剩餘的這98%的物質都不算是物質。對不?
所以,我們這一派的觀點是希望靜止質量的基本粒子都是“物質”,但是,這一點實在不大好驗證。
在沒有(淨)動量的系統中,質量是守恆的。例如一個密封了的裝滿了氣體的容器,或是一個強子。而且在這樣的系統中,能量也是守恆的,不會由一種轉化為另一種。
但是在“物質”的情況下,這就變得非常難辦了,因為即使在孤立的系統中,物質和能量也可以相互抵消。例如,成對的光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其他成對的粒子。它們的質量就是透過這樣的轉化才得以保留的。
所以,你要意識到物質和質量並不是一碼事。如果你本來想闡述的是“質量”,可說的卻是“物質”,從物理的角度來說,可是件麻煩事兒。
-
10 # 高金波
愛因斯坦:“質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質量”。“時間就是空間,空間就是時間”。
質能關係:E=MC^2
質量和能量都是物質。能量是物質的一種狀態。即,能量是物質,但物質不是能量。等效關係,人是動物,動物不是人。
-
11 # 明貞
物質是能量的實質化,能量是有無相生的基點,是力場空間的生滅滅生!而物質是實有,需要能量支援!若無能量支援物質則敗壞衰變至空無,這是物質和能量非一不二的辯證關係!資訊是宇宙的本質,非物質非意識非能量,資訊發生能量,資訊作用於能量成為空間場,能量場高速運轉成微粒,這是物質物體乃至天體的源頭,都離不開能量支援!凡物質皆運動,那能量力何來?即有無相生所致,有無相生即能量,是宇宙的基本元素,即動的源泉!
物質因動而有,需要能量的支援,而資訊是能量之源,不可思議,因為非物質不意識非能量,故人之覺知力不可認知!不有不無,如何認識?
-
12 # 郭城3點14壹伍玖
一,按照“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的認知原則,我們可以說物質即是能量,或者能量即是物質。這一點由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可以部分的得到說明,即,E=mc2。
二,按照“格物致知”的認知原則,必須對此一對概念進行區別,以解釋兩個概念各自獨有的根本特徵。這兩個概念是物理概念,也是實實在在的物理實在。由於光之類電磁波的存在,它們沒有靜止質量,我們便可以不把它們當做具有一定質量的物質存在,所以說,我們的世界裡,存在著純粹的能量,比如光。而對應的,卻不存在不具有能量或者擁有能量的純粹物質。首先因為,具有一定質量的物質,本身就是純粹的能量,這是質能方程決定了的。其次,物質往往還具有機械運動能,重力勢能,以及以熱能提現的物質內能。既然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質,以及絕對零度可望而不可及,那麼,能量便成為物質的根本屬性之一。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物質看做沒有獲得解放的能量,它此時僅僅處於束縛態而已。而能量,卻已經是獲得瞭解放的自由自在的物質形態而已。
-
13 # 外星文明新時代
本民科對物質的定義是:
1.有質量,
2.有能量,
3.佔據空間,
很顯然,物質與能量的區別就是:
物質有質量,
而能量沒有質量!
物質不能轉換為能量,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錯誤的!
-
14 # 我屬小龍
我們學過的科學告訴人們,物質是不依賴任何人的意識而存在。
這個物質的名詞通俗易懂的解釋就是物質就是一種客觀存在,比人類出現的早,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就是有這麼個東西。是世界中最大的名詞。
當然,我們這樣理解可以,但是人家那是科學,要自圓其說的。將這樣的名詞解釋清楚了,就行成了物質決定意識這樣一個概念。
同樣的,能量這個名詞如何定義呢?能量是物質的一種熱運動。看到了嗎?能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在此基礎上,才會有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
有人想推翻它,你就必須從根本的最初的名詞定義上否定它,這是從理論上講的,但更重要的是,質能方程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比如原子彈爆炸成功,儘管有些方面確實存在問題,但科學就是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一步一步發現的。
-
15 # 流芒流
物質是看得到的東西,能量是(僅用肉眼)看不到東西(電子、量子、中子、希格斯波子、微子、能質粒子、微微子)。
-
16 # 西湖林邊
物質自身攜帶空間,與攜帶的空間一起運動,並隨時產生引力子。能量則不然,必須藉助周圍空間,不斷與空間量子交換而存在,光子,或電磁,與空間交換後同時產生引力子,弱力,膠子,與空間交換後產生與自身相反的量子,中和自身,形成電磁場。引力子,與空間交換後產生新的引力子,或者與希格斯粒子作用,得以中繼傳播。 希格斯粒子可以看成引力子的一極,它所攜帶的空間與空間量子交換而產生引力效應。希格斯粒子藉助色動力而形成基本粒子,加入膠子形成夸克。不同的基本粒子,本質上只是其攜帶的空間不同,或者說攜帶了不同的能量。
回覆列表
我們在化學中所談論的物質,一般來說英語是matter,而這裡面隱藏的意思是另外一個m開頭的英文字母mass。有時候,我們把matter等價為mass。而mass的意思是質量。
所以,在初中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化學反應中物質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消失,只會從一種形式變成另外一種形式。這其實就是質量守恆。
這個定律在比較模糊的情況下是對的,但其實不完全正確,比如在燃燒的時候,因為會發出光,而光的靜止質量是等於零的,那麼,如果說質量是守恆的,那麼,這個光就是平白無故產生的嗎?
所以,在比較規範的現代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採取能量守恆的說法,而不是質量守恆。
質量與能量之間存在一個正比關係,那就是愛因斯坦的E=MC2,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質量與能量等價,為什麼會出來我前面說的那些問題?
原來,質量其實分為運動質量與靜止質量兩個部分。在愛因斯坦的E=MC2,這裡的質量是運動質量,而不是靜止質量。
所以,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如果一個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沒有講清楚運動質量與靜止質量的區別,那麼他顯然可能是在濫用“質量守恆”這個似是而非的定理。
這些都是在教學與做學問過程中比較subtle的地方,這些地方有很多模糊不清的誤解,導致了學生們的心目中充滿了誤解。因此,你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說明你正在試圖消解這些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