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焚雪

    是的。

    因為光並不是瞬間到達的,光速為30萬公里每秒。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兩者相距1.5億公里。太陽光傳到地球需要8分鐘。

    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陽光是太陽8分鐘之前發出來的。

    同理星星離地球的距離是太陽到地球的n倍,所以光是很久之前傳來的。

  • 2 # 夜貓來了

    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大致分為以下兩種:

    1.太陽系內的行星,例如水、金、火、木和土星是五顆比較容易看到的行星,最遠的土星距離地球約12億公里,而光的傳播速度大約每秒30萬公里,所以光從土星傳到地球大約只需要一個多小時,自然其他幾顆行星就更短時間了。

    2.太陽系外的恆星,這是我們能看到最多的星星,這些恆星離地球的距離都是按光年為單位的,即光在一年時間跑的距離,所以我們的確我們看到的這些恆星是很久之前發出的光。

    所以我們肉眼所能看得到的星星發出的光有的是很短時間之前的,但大多數是很久之前的。

  • 3 # 三個科學

    是星星很久之前發出的,因為光從星星傳播到我們眼中,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東西,是因為東西發出的光到達了我們眼球的感光細胞。

    所以光想從星星到達我們的眼球,需要跨過很長的宇宙空間,距離我們越遠的星星,到達我們眼睛所需的時間越長。

    我們看到的星星一般是恆星,而且處於銀河系之內,而銀河系之外的恆星,由於距離我們太遠,光線太弱,可以被我們肉眼看到的很少。

    所以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星星的歷史,也就是星星的過去,至於現在星星是什麼狀態,我們並不知道,也沒有辦法知道。

    包括引力同樣如此,傳播也是需要時間的,太陽光走到我們地球需要八分鐘。所以如果太陽現在消失了,我們只有八分鐘以後才能知道,而且才能感受到太陽引力的消失,如果是白天,我們還可以擁有八分鐘的白天時間。

    包括其餘的星星同樣如此。

  • 4 # 老粥科普

    答案是:不一定。

    最近一些天,如果你挑一個天氣好的晚上出門,經常會看到天上有兩顆很亮的星星。要是你運氣再好一些,還能看到月亮也跟它們湊在一起。

    夜空中這兩顆很亮的星星分別是木星和土星,它們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兩顆行星,而月亮呢,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星。

    你一定知道,行星是不發光的,月球也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用肉眼看到它們,是因為太陽光被反射回來,並且它們足夠大也足夠近。而那些距離更遠的行星比如海王星,或者更小的小行星,我們肉眼是很難發現的。

    我們看到木星的光是多久以前發出來的呢?這裡需要做一個初略計算:

    木星的軌道半徑大約為7.8億公里,這是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而木星與地球之間的最近距離大約為6.3億公里。我們現在能在深夜看到木星,說明它與地球處在同一側位置,即便不是最近,大約也在7億公里上下。

    當一束太陽光照射到木星再反射到地球,它走過的距離是14.8億公里。

    我們知道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得出光走過的總時間為4933秒,也就是1小時22分鐘。

    土星距離地球更遠,太陽光反射回來花的時間也更長。同樣的辦法計算出來的結果是9036秒,也就是約兩個半小時。

    當然了,在茫茫夜空中,我們能看到的行星寥寥可數,其它滿天的星斗都是恆星,它們不依賴太陽反光,它們自己就是會發光的恆星。

    要想知道恆星發出的光經過多長時間才能到達地球被我們看見,就需要了解一個物理概念:光年。

    光年不是時間單位,而是距離單位。它是指光在一年裡走過的距離,這個距離大約是9.46萬億公里。

    宇宙中有無數顆恆星,最遠的星距離我們有幾百億光年之遙,單單一個銀河系的寬度都達到20萬光年,裡邊容納了幾十億顆恆星。

    但我們肉眼的視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在能見度最好的夜晚,我們也只能數出夜空中的幾千顆星星,這些星星中最遠的距離地球也才幾百光年。

    換句話說,你看到的星光,它最早也是幾百年前從遙遠的恆星發出的。

  • 5 # 時空通訊

    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發出的光是它很久之前發出來的嗎?為什麼?

    星星發出的光是不是很久之前發出,要看是哪顆星星。

    人類肉眼能夠看到的星星約6000顆左右,這些星星有遠有近,如果把月亮也算上的話,月亮就是最近也是最亮的星星了。理論上太陽也是一顆星星,因為我們看到的星星絕大多數都是太陽一樣的恆星,只不過太陽太近了,所以顯得特別亮,人們就不把它當作星星而已。

    夜空中的星星只有為數很少的幾顆是行星。行星雖然很小,本身又不發光,但會反射太陽光,且由於距離我們很近,與恆星距離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因此看起來反而很亮。夜晚除了月亮,天上最亮的幾顆星星依次為: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天狼星、土星,這裡除了天狼星,其餘的都是行星。

    而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行星也只有這幾顆,它們的亮度視星等分別為:金星-4.6等,木星-2.9等,火星-2.9等,水星-1.9等,天狼星-1.46等,土星-0.4等。這裡說一下星等亮度以數值等級劃分,數值越小越亮,反之越暗,還有負數,負得越多越亮。人類肉眼能夠看到的最暗視星等為6等星。

    人類觀測到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依賴光。

    因此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由於這顆星星的光傳遞到了我們視網膜。要知道這些星星的光需要多久能夠到達我們的視網膜,就需要知道光執行的速度。現在認定的真空光速精確值為c=299792458m/s,一般不需要太精確時取值每秒30萬千米。

    在恆星際尺度,由於之間距離太遠,普通距離單位很麻煩,因此就有了光年這個單位。在這裡,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光年的概念。

    光年是個距離單位,就是光速走一年的距離。在天文學中,一年時間是按照儒略年326.25天計算,1小時3600秒,一天24小時,一個儒略年就是31557600秒,根據光速精確值c=299792458m/s計算,一光年尺度約為9.46萬億千米。

    光既然有速度,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過去式。

    人眼是依靠光速來觀察世界,因此看到的任何影象就有一個延滯,所延滯的時間就是目標物件發出或者反射的光,傳遞到我們視網膜所需要的時間。

    這樣我們看到星星樣子就不是即時的樣子,而是根據距離光走了多少時間之前的樣子。比如太陽距離我們1.5億千米,光需要走500秒,這樣我們看到的太陽就是500秒前的樣子,而且永遠是500秒前的樣子;月球距離我們平均約38.4萬千米,光需要走1秒多鍾,因此我們看到的月球就永遠是1秒多鍾前的月球。

    實際上,這顆星星距離我們多少光年,光就走了多少年,我們看到的就是這顆星星多少年前的樣子。而幾顆靠的很近的行星,它們的光走到我們這裡不需要多久,如金星距離我們最近時約4200萬千米,它反射的陽光到我們這裡只需要140秒,我們看到的就是它140秒前的樣子;餘此類推,火星距離我們最近時約6000萬千米,反射的陽光需要走200秒時間;木星距離我們最近時約6.3億千米,反射的陽光需要走2100秒時間;土星距離我們最近時約12億千米,反射的陽光需要走4000秒時間。

    恆星距離我們都是以光年計,光走的時間就要久很多。

    人類肉眼能夠看得最遠的恆星是海山二,距離我們約7500光年。之所以能看到這麼遠的恆星,是因為海山二很大亮度很高,質量約太陽的120~200倍,亮度是太陽的約500萬倍,因此能夠被我們看到。其視星等為﹢4.3,但它是一顆演化後期的變星,歷史上視星等曾到達-0.8,比土星還要亮。海山二的光傳遞到我們視網膜需要7500年,因此我們看到海山二就是7500年前的樣子。

    人類肉眼看到的絕大多數恆星,距離我們都在幾十光年到幾百光年之間。如北斗七星中的北斗一天樞星距離為124光年,北斗二天璇星距離約79光年,北斗三天機星距離約84光年,北斗四天權星距離約81光年,北斗五玉衡星距離約81光年,北斗六開陽星距離約78光年,北斗七搖光星距離約101光年。

    還有比較有名幾顆恆星:天狼星是肉眼看到最亮的恆星,距離我們8.6光年;南門二A星是人類肉眼能看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約4.3光年;牛郎星約16光年;織女星約25光年;北極星約400光年等。

    這些恆星距離我們多少光年,光就要走多少年,我們看到的都是多少年前的樣子。

  • 6 # 郭哥聊科學

    先說說我的觀點吧: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發出的光一定都是過去發出來的,至於是不是很久之前發出來的,取決於它距離我們有多遠。這是由於光速以有限速度傳播導致的。下面咱們就來詳細說說。

    首先,光以有限速度傳播。

    最早人類是不知道光以有限速度傳播的,這是因為光速實在是太快了,科技水平沒跟上的時候,人類靠自身感覺,是無法察覺到這麼快的速度的。伽利略第一個意識到光可能是以有限速度傳播的,並且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嘗試去測量光速。無奈,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以及對光速估計的太低,他沒能測出光速。

    後來的物理學家證明的光速是以有限速度傳播的。這得益於技術的進步和牛頓力學在天體物理中的應用。天文學家透過觀察,利用牛頓力學可以精確計算行星及其衛星的軌道位置和週期。但有科學家在觀察木星的衛星的時候,發現,發生衛星食的時候,看到它的時間要比計算的時間晚一點。這個現象就證實了,光以有限速度傳播。

    等到近代物理學,尤其是麥克斯韋的偉大貢獻,發現了光其實是一種電磁波,並且在真空狀態下以恆定的速度傳播。後來主要是由邁克爾遜歷經20多年,多次改進裝置,終於測出了比較接近現在測量值的光速30萬千米每秒。

    其次,眼睛看到的都是過去。

    瞭解了光是以有限速度傳播,就容易理解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機,之所以能夠看到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的或者是自身發射的光能夠進入眼睛(鏡頭),然後光被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底片)俘獲之後,形成電脈衝,再由大腦重新PS形成影象。

    在這個過程中,光從物體表面運動到眼睛裡面,需要走過一段距離。由於光以非常高的有限速度傳播,相對於光速來說,這段距離實在是太短了。所以我們回到家裡,只要燈光一亮,我們瞬間就能看清楚房間內的物體,絲毫感受不到光走過了一段距離。

    第三,眼睛看到的星星究竟是多久發出的光取決於它距離我們多遠

    由近及遠地說,我們眼睛能看到的天體主要有:1、人造天體(人造衛星);2、月球;3、系內行星(距離在一直變化,也有可能比太陽遠);4、太陽;5、少量的銀河系內恆星;6、銀河系外的星系等。

    在晴朗的非滿月的夜空中,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約有5000~6000顆。其它的為數眾多的星星我們看不到,是因為,它們發出的光或者是反射光,到達地球的時候實在是太暗了,咱們的視網膜無法響應。

    人造衛星的執行軌道大約是在幾十公里的範圍內,它們反射的光幾乎可以在萬分之一秒就到達地面。月球距離地球平均距離是38萬千米,所以月球的反射光到達地面大約1秒多。而太陽距離我們的平均距離是1.5億千米從太陽表面發出的光到達地面大約需要8分鐘。

    三體中提到的比鄰星,距離我們平均距離是4.2光年,也就是說,三體中的恆星發出來的光,到達地球需要4.2年。由於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10萬光年,所以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星星,其實都是在10萬年之內發出來的光。更遙遠的恆星發出的光,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

    結語

    漫天的星光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是我們發現宇宙、發現科學的寶庫。嚴格來說,科學的起點就是從天文開始的。星光給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如今的城市,由於粉塵和光汙染,我們能看到的星星越來越少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提拔年輕高管,如何處理與現任老領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