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食塾師兄

    不是,完全是一種誤解!

    提問者見到的“蟹籽”,肯定是市面上那種的橙紅色,晶瑩剔透,球形狀的東西。很多人誤以為它是蟹的籽,其實兩者八竿子打不著。

    日式料理壽司的“蟹籽”,其實是“魚子”(魚卵)。由於當初翻譯的錯誤,加上利益的關係,於是索性把魚子叫做“蟹籽”。

    魚子的種類

    魚子有許多個品種,在日本當地壽司的魚子,主要有5大類。

    1、鮭魚子:也即是三魚文的卵,顏色鮮紅,顆粒脹大。

    2、飛魚子:像國內那種六七塊的壽司,上面點綴的魚子。當然不是鮭子了,而是比較便宜的飛魚卵,色澤橙紅,顆粒中等。

    3、多春魚子:在國內很常見的魚子,其顆粒屬於最小的。有的商家為了提高利潤,往往用多春魚子代替飛魚子。

    4、鯡魚子:即是太平洋鯡魚的卵,色澤為金黃色,顆粒很大,價格也昂貴。

    5、明太子:就是學名“黃線夾鱈”魚的卵,這種魚是南韓人的最愛。

    魚子是魚子醬嗎?

    不是的,真正的魚子醬是用鱘魚的魚子,這才是名副其實的魚子醬。但價格昂貴,體型最大鱘魚Beluga的魚子醬,高達每公斤8萬人民幣。

    至於其它的魚子做的“魚子醬”,只能稱為“魚子製品”。

    之前有位朋友說:“感覺普通的魚子醬不是很貴,在哈爾濱有許多賣鱘魚魚子醬,從小吃大,一直以來都是幾十塊錢一罐啊”!

    我的看法是,不可能。

    1、在清朝時期,漁民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捕撈到的鱘魚後,都會被官家收購送往吉林省吉林市——打牲烏拉總管衙門,都是要朝貢的。

    2、解放後,漁民收穫鱘鰉魚後,由外貿部門上門收購,並會獎勵漁民數千元不等。

    3、這種魚非常稀少,其次生活在長江流域裡的鱘鰉魚,可是被稱中華鱘的啊!所以幾十塊能買到鰉魚籽,不切實際吧?

    魚子味道如何?

    經常在網上有人吹噓魚子的味道,口感如何美妙等云云。不知道他們是有感而發,還是為了顯示逼格。就個人而言,我實在欣賞不了,也接受不了,太刺激了好吧!滿滿的大海味道,有腥又鹹!

    忘記說了,魚子的顏色只有4種:黑色、橙紅色、暗紅色、鮮紅色。其它顏色的都是人工後期染色的。

    佘小廚(完)

  • 2 # 七哥美食記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想起我鬧的一個笑話了,因為我在第一次吃蟹籽壽司的時候,看到這種晶瑩透亮的小顆粒,還以為是什麼變異螃蟹的呢,後來問到旁邊的工作人員,這是什麼螃蟹的,

    沒想到工作人員告訴我說,這個就是魚的魚籽,並不是什麼變異螃蟹的,搞得我當時尷尬極了,但也透過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了魚籽為什麼被叫為蟹籽了,因為魚籽之所以被叫為蟹籽,

    主要就是因為它的品質和價格多和蟹黃一樣的,所以為了顯示它的珍貴之處,就把魚籽叫為蟹籽了,而且還有一個原因,也是魚籽被叫為蟹籽的重要原因了,那就是魚籽的翻譯問題了,

    根據這位工作人員所說,日文魚籽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小失誤,然後我們國內就把魚籽叫為蟹籽了,後來日本國內一看這個名字比較好聽,也就使用蟹籽這個名字了,但是魚籽也是有品質好壞之分的

    像日本使用的魚籽,就是品質比較好的,因為他們使用的魚籽多是來自飛魚的,所以這些魚籽在吃起來時候,多是脆中帶點甜味的,不過這種魚籽由於數量比較少,所以在價格上面就比較貴了,

    至於我們國內的魚籽就不同了,因為我們國內的魚籽多是使用多春魚的,畢竟這種多春魚一是在價格上面比較便宜,二是在數量上面比較多,但是這種魚籽在口感上面就不怎麼好了,因為這種魚籽在吃起來的時候,多是糯中帶點苦味的

  • 3 # 鮨山日料齋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很有發言權,因為就在我身邊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不過問這個問題的人並不是我,那是我的一位女客戶,那是她第一次吃日料,所以盲點了一份蟹籽壽司。

    當蟹籽壽司上來的時候她發現蟹籽居然是這種晶瑩剔透的顆粒狀,並不是她認為的那種蟹黃一樣的東西,所以當著我們的面質問我們是不是在忽悠她,雖說向她解釋了這個蟹籽和我們吃的蟹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現在想起來當時的場景還是覺得挺尷尬的。

    首先還是那句話,日料中使用的蟹籽和蟹真的沒什麼關係,至於為什麼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弄到一起,翻譯至少要背一部分鍋。日料中使用的蟹籽其實魚籽(下面全部稱為魚籽壽司),但是可能翻譯的人日語還不太精通就把魚籽翻譯成了蟹籽,後面以訛傳訛蟹籽這個稱呼就在國內叫開了。

    到這裡可能又會有人問,明明我看一些其它料理中魚籽也挺貴的啊,你看魚子醬一般人就吃不起啊,為什麼看日料店裡面的蟹籽(魚籽)壽司好像也不是很貴的樣子?

    其實日料中的魚籽也是也種類區別的,在日本的魚籽壽司用的是飛魚籽,但是日本本國的飛魚籽產量並不多,還要依賴國外進口,所以普遍日本的魚籽壽司都要比國內貴。

    而國內日料店的魚籽壽司使用的是多春魚的魚籽,多春魚產量大,更便宜,但是口感上沒有飛魚籽的爽脆,並且帶有一絲苦味。飛魚籽味道多為煙燻味或鮮味,帶有一絲甜味,不過營養價值上是一樣的。還有對日料吃的比較多的朋友會發現魚籽壽司上的有些魚籽居然還有綠色的,其實這都是用食用色素染出來的,包括我們常見的橙紅色的魚籽,其實也不是魚籽本來的顏色,是為了顏色美觀而染出來的,不過既然是食用色素染的,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至於有人說魚子醬(魚籽醬)為什麼那麼貴的,因為它用的鱘魚的魚卵,屬於魚籽中的王者段位。

    並且人家圓潤飽滿的純天然黑色就已經豔壓了靠食用染色劑的魚籽了,所以普通魚籽還是少跟它比較的好。

  • 4 # 啞巴美食家

    現在飲食文化越發交融,在一些大的商圈裡面各國料理都很常見,日料也是其中之一。偶爾去吃日料的小夥伴應該都在選單上見過“蟹籽壽司”、“蟹籽沙律”或者是“火山蓋飯”之類的鋪滿了紅潤“蟹籽”的食物,有些確實具有不錯的視覺衝擊力,但是它們真的是從螃蟹里弄出來的嗎?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可以說大多數日料店裡的“蟹籽”其實跟螃蟹都沒有什麼關係。到底什麼才是蟹籽?

    最近開始已經到了我們一年一度吃大閘蟹的時候,其實我們華人的觀念裡不太有“蟹籽”這個東西,因為我們一般吃的都是蟹黃。蟹黃的成分跟真正的蟹籽是差不多的,因為它的本身就是螃蟹未排出體外的蟹卵(蟹籽)和一些器官以及腺體的總和。所以我們一般是不吃蟹籽的,因為一旦蟹籽排出體外了,那麼就意味著組成蟹黃的大部分內容物沒有了,缺少了蟹黃的螃蟹就風味大減了啊。

    那麼日料上的那些晶瑩剔透的小顆粒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它們是魚籽,但並不是“魚籽醬”中的那種魚籽,那種橙紅的“蟹籽”多是染色的魚籽,主要原料是飛魚籽、多春魚籽之類的。

    這麼做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魚籽的獲取要比蟹籽簡單多了,價格上也便宜一些,所以幾乎已經變成了這個行業內約定成俗的事情了。其實大家也可以在某寶之類的購買到這種速凍的調味魚籽製品,但是我們其實並不建議大家經常食用這種東西。因為其中可能會用到“日落黃”、“胭脂紅”等色素,這些色素並非不可使用,但是一般它們的用量都比較嚴苛,因為過多食入會危害健康。(在我們查詢的《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中顯示:日落黃和胭脂紅是直到2018年9月4日才在食品新增劑新品種公告裡補增的,之前是不允許在魚子中使用的)

    所以日料中的“蟹籽”很多都是魚籽換了個馬甲而已,所以這種色素染色的“蟹籽”就不建議經常食用了,偶爾耐不住好奇嚐個新鮮就得了。

    不過網上之前會流傳有“各種顏色的蟹籽是人造的、合成的”,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其實就算有些不法商販要造假,那麼前提也得是有利可圖,在那些傳的有鼻子有眼的說法中,用來合成蟹籽的原料有各種磷酸鈉鹽或者鉀鹽,還要加入禽類的蛋黃、魚類的卵巢等等,進而還要再加上澱粉、海藻酸鈉之類的東西,總之就是描繪的神乎其神。但是越是這麼描述就越不現實,因為這就無利可圖了啊,簡單的用魚籽和色素就能辦到的事情,誰會這麼大費周折的搞一堆初始原材料,再弄一大批各種精細操作的裝置,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誰會做?動機是什麼?為了展示先進的造假技術嗎?其實這就是根據蟹肉棒那種魚糜製品的做法杜撰出來的而已。

    雖然因為存在著色劑染色的問題,我們也並不建議大家經常吃這些“蟹籽”或者說魚籽製品,但是這個所謂“人工合成”的謠言還是要破除的,實在是不合邏輯。

  • 5 # 鵲華煙雨明湖風

    正本清源說料理。

    かに料理(蟹,力二),螃蟹菜的意思。

    現在還有很多日本料理店用“かに料理”的名字。

    沒錯,最初用的就是真螃蟹籽。但產量實在太少太少了。後來,過度捕撈嚴重到影響了螃蟹的可持續發展。

    不得不尋找替代品。

    飛魚籽flying fish roe

    最主要的產區已經由臺灣海峽轉到秘魯沿海,印尼近海也有份額(原料初加工技術有待提高)。

    飛魚籽原料俗稱大粒魚籽,原色金黃色。成熟魚卵有韌度,吃起來像跳跳糖。

    鹽漬飛魚籽原味鹹鮮,經脫鹽、清潔、調味、染色、速凍等加工程式後,就成了日本料理店裡常見的黃、紅、黑、綠等蟹籽。

    調味飛魚籽又叫tobiko,一般用於冷食。

    起著點綴、改善口味的作用。

    多春魚籽capelin roe

    主產區是冰島、挪威和加拿大。

    多春魚籽產量遠遠高於飛魚籽。

    多春魚籽俗稱小粒魚籽,原色米黃。成熟魚卵有韌性,但弱於飛魚籽。另外,味稍苦。

    加工工藝同飛魚籽。原料無需鹽漬。

    多春魚籽masago一般與鯖魚魚片粘合在一起,組成“希鯪魚”。

    個人感覺希鯪魚並不好吃。

    海參斑魚籽Lumpfish roe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就不說了。

    三文魚籽salmon eggs鱘魚籽caviar,時有可見。腥味重。

  • 6 # 痴不吃

    日料店的蟹籽有三類:真蟹籽、魚籽、科技與狠活。

    第一類:真蟹籽

    第二類:魚籽

    國內過半數日料店用的“蟹籽”都是這一類,也因此有了“日料選單中的蟹籽=魚籽”這種荒謬的說法。這種被當作蟹籽的魚籽多是飛魚卵,一些日本本土料理店也會用到這種魚籽,但其實在日本飛魚卵的產量並不高,還要依賴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第三類:科技與狠活

    這種劣質蟹籽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低端魚籽加食品新增劑製成,一種是純食品新增劑製作。如果說前一類還處於法律邊緣的話,那麼第二種就純粹是違法了。那些在外賣平臺上九塊九一大盒的蟹籽壽司,還是少吃為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歷史上的九門提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