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簡單CCXZ

    趴著騎就好了,屁股上翹,大頭衝下,跟我的節奏來,左右左右來前後前後來來來,和我大聲一起喊什麼都阻止不了你那六親不認的步伐!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把渾身的汗毛刮一下,這樣風阻就會減少很多!

  • 2 # cjy1984

    首先改外胎,使用1.5或者1.25的外胎有效降低阻力。

    再是更換前叉,使用可鎖定的前叉或者硬叉,有效降低騎行是的力量損耗。

    最後整車輕量化(等於重新買車了)

  • 3 # 阿文小博關心的

    選擇山地本來就是增大摩擦力,改什麼改嘛?要改,買個公路去,或者全地形的去。如果就是非要騎山地,又非要減風阻,那麼

    一,瘦瘦的身材

    二,緊緊的騎行服

    三,破風的腦殼(頭盔)

    四,破風手套,鞋套...

    五,騎行時候儘量爬車把上

  • 4 # 踏板騎士老周

    感覺阻力大?意思是騎得吃力嗎?如果是這樣,我想,應該是這幾個問題:

    不懂得變化檔位,無論什麼地形,都是大盤帶小飛~~你騎的是可以變換檔位的變速車啊,所以,重新學習根據自己的體力地形風速等條件來變速吧

    你使用的外胎太粗了,或者是使用的是那種抓地力很好的齒胎~~換一種胎紋,或者是換一條細一點但是抓地力還在你可以操控的外胎!

    沒有踏頻,只懂得猛的用力,甚至站起來搖車,結果可能會是拉傷肌肉,損傷膝蓋~~踏頻,通俗來說就是你雙腳賦予踏板的轉速,發動機(也就是車手本人)功率不夠的時候(不是大力金剛腿),就練習好踏頻,用轉速來維持自己的速度吧

  • 5 # 搖滾騎士

    山地車騎行時若阻力較大(通常預設為在鋪裝公路騎行時發生這種現象),可從零件配置調教以及騎行姿勢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個人建議如下:

    首先從輪胎著手:

    輪胎氣壓關係到騎行的阻力。一般來講,山地車在進行公路騎行時,胎壓通常應控制在60psi(psi為腳踏車輪胎氣壓通用單位),越野時則通常為40-50psi。平路上,過低的氣壓會使輪胎過軟,從而導致騎行阻力的增加。

    如果你的騎行更多地是在鋪裝公路上完成而非越野,山地車粗壯而胎紋明顯的越野輪胎則會為你帶來較大的阻力。若是長期進行公路騎行,可以換裝1.5-1.7的城市光頭胎。光頭胎的著地面積更小、胎紋更加平滑,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降低騎行時的阻力。

    合理使用避震前叉的鎖死功能:

    山地車在進行公路騎行時,是不需要任何避震的。避震系統造成的洩力,反倒會使騎行更加費力。

    所以,如果你的避震前叉帶有肩控或線控鎖死功能,在進行公路騎行時,請將前叉鎖死。整車剛性會大幅增加,洩力感覺也自然會隨之減少。

    零件調節是否合理?

    主要是車座高度——過高或過低的車座高度除了會損傷膝蓋,還會讓你的騎行變得更加吃力。正確的車座高度是一隻腳踩踏至最低點時,大腿的方向延長線和水平地面的垂線稱25-30度夾角,即微微彎曲。

    此外,車座的位置,也應調整為一隻腳踩踏至水平位置時,膝蓋尖端和腳掌前半部骨凸起處(正確的踩踏位置)同處於與水平地面的垂線上(下圖A線所示,用公路車圖片代替,山地車同理)。

    這些調節會讓你的騎行變得更輕鬆。

    騎行姿勢是否合理?

    主要應注意踩踏位置和手臂姿勢——正規的踩踏位置,應該是腳掌前半部分的骨凸起處,而非腳尖或足弓,這能夠為你帶來更高的力量傳輸效率。而手臂在騎行時應呈微微彎曲的放鬆狀態——僵直而過於緊繃,會使你騎起來非常吃力,還會降低對整車的控制能力。

    學會使用變速系統控制踏頻:

    踏頻即每分鐘單側腳踏轉動週數,單位為rpm。平路公路騎行時,踏頻在90rpm左右為宜,這能夠讓你的騎行更省力、更耐久。

    要學會在體力下降或速度變更時,透過調整變速系統的檔位來保持踏頻,這樣才會騎得更輕鬆。

    以上方法都可以使山地車的騎行更輕鬆。

  • 6 # lawlsh

    不知道樓主騎行的路況如何?全是鋪裝路的話就是大家說的山馬黨了,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換公路車,不想換車的話就是換成光頭胎,前叉鎖死或者換成硬叉

  • 7 # 使用者72096815741

    @騎行享受生活,運動帶來健康 像你說的這種情況是有的,山地車的輪胎比較寬,與輪胎的花紋和輪胎的充氣多少都有很大的關係,輪胎寬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大磨摖加大當然騎行運動時的阻力就會大了,輪胎越細騎行運動時阻力越小,我做腳踏車

  • 8 # 讓魚兒飛5

    三個解決方案,一、換車,簡單粗暴的換臺公路車,瞬間不費力,就是有點兒費錢。二、改裝一下,換個半光頭胎,再換個硬叉。我就是這麼幹的,2.0的越野胎換成1.75的半光頭,然後還換了個硬叉。個人認為是最保險也是價效比最高的方案,騎行感受完全跟換了臺車一樣。之前2.0的越野胎五小時騎70公里累成狗,改完之後輕鬆一百公里。三、你的腿太菜了,好好練練就不費力了。

  • 9 # 兩輪車觀察員

    如果你是山馬黨的話,可以這麼來改進下。使用細胎,1.5的胎改善有限,但1.25的光頭胎或者半光胎能有效降低滾動阻力。

    如果不越野的話,可考慮把減震前叉換成硬叉,可以極大地減少蹬踏卸力。

    另外,對前後軸和中軸做個檢查,有問題及時解決。

  • 10 # office高效辦公

    阻力大首先考慮是不是腿力不夠,這個多騎騎強度大的就好。我自己在反爬臥雲山(昆明)之前見坡就推,後來被朋友騙去反爬了一次臥雲山,當天想死的心都有。但從那之後除了變態土坡,公路坡再也沒推過了,包括長蟲山和西山後山牌坊的變態坡。

    其次看看是不是剎車太緊,我遇到過剎車太緊,沒注意,累死。調好就好了。

    第三檢查輪胎是否打飽了氣。如果氣不足,騎起來也累。我上坡時喜歡打飽氣。不過氣也不要太飽,小心爆胎或過某些路段時摔跤。

    第四,檢查是不是座位太矮。座位太矮導致腿沒伸直,很難發力,而且很傷膝蓋。調整座位腳掌後跟猜在腳踏板上,屁股坐在座位,膝蓋剛好全部打直,然後踩踏時用前腳掌三分之一的位置接觸腳踏板。或者找老鳥或車行師傅幫您調整座位高度。

    如果以上四個都無法解決您的問題,我估計要像其他網友回答的那樣,換硬叉、換光頭胎,乃至最後換公路車。

  • 11 # 山地車吧

    根據你相對模糊的提問,在普通騎行者的角度上推測回答一下。

    從普通騎行的角度上粗分,山地車無外乎有兩種不同的騎行體驗,一種是輕快,一種是沉重。

    而導致騎行有吃力沉重等不良體驗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山地車自身車重偏大

    山地車蹬踏時阻力大

    山地車滑行時阻力大

    山地車騎行操控吃力

    甚至騎行產生的噪聲導致有騎行吃力的心理體驗等等

    你可根據如上的幾個方面來判斷山地車阻力偏大這件事和自己騎行感吃力這件事,主要來自哪個方面。

    山地車自身車重偏大就從配置上入手,一般山地車重量偏差最大的配置差主要體現在前叉和車架輪組三大件兒。平行比較一下自己的車感覺重量在哪裡,升級一下就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個關於操控問題,我們只說物理因素,就是車身的挺廓度一體感,用人話說也就是車身是否有鬆垮和把頭不夠靈活等該硬不硬該鬆不鬆該活不活的問題,這個問題很容易判斷,針對問題直接解決就好。

    最後一個問題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車自身的物理摩擦聲音有針對性的實現有效控制,這是大前提,比較明顯的問題會出在輪胎的風噪,但是那個建議與滑行阻力有關的,儘可能選擇偏小花紋的型號,車身風阻取決於車身設計的流線,管線收攏的規範程度以及騎行角度與騎行者和選手自身乃至騎行服裝的風阻控制。

  • 12 # 使用者5984068537

    問題描述過於簡單。如果在車子正常無故障的情況下,常見原因是騎行鋪裝路面,卻使用了大寬度越野胎。或者胎壓太低。或者齒比不對。

    鋪裝路面騎行,可使用1.5,1.75的光頭胎,半光頭胎。胎壓打到規定值。如無氣壓表,可簡單如下測試:用木棍敲擊胎面,如聽見“金屬聲”,就說明差不多了。手指頭擠壓胎面是絕對擠壓不動的。關於齒比,請自行百度“高踏頻”。

  • 13 # 歷史上牛車

    第一是外部的環境。有風的時候我們騎行肯定比較慢。別說逆風騎行了,只要風的速度,趕不上你騎行的速度,你就是順風騎行也有阻力。你的速度達到30碼時,你就明顯的感覺到風的阻力。除了風之外,還有的就是上坡下坡的狀況。比較短的生活還好說,如果是比較長的上坡,騎車是比較辛苦的。為了保證鍛鍊的效果和身體的膝蓋健康,一定要保證自己的踏頻規律。就是每分鐘踏平,大約是90-100下,自己去掌握。這就要透過前檔後檔的分配比例來降低車速。由於山地車的尺寸,配速盤差別很大,所以不能具體說前檔與後檔的配速比是多少,結合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

    第二是山地車本身配置的影響。有鎖死前叉的,在高速執行時可以鎖死前叉,防止山地車卸掉你的騎行踩踏力。隨時檢查山地車的剎車和車軸的情況,保持靈活無阻力。您最好是在配備一對光頭胎。光頭胎愛騎行的時候阻力很小,在平硬的路面上的騎行速度是很快的。在雨天或者泥濘的路面上騎行時,再重新換回山地車胎,可以保持很好的抓地力。單車的輪胎氣壓一定要保持充足。過低的胎壓很容易損害車輪。我每次騎行的時候都要捏一下兩個輪子的車胎。用手指用力捏住輪胎,應該有凹陷的感覺,這樣的胎壓我感覺到騎行的時候最好。您要是有帶壓力的打氣筒最好,根據天氣的變化精確掌握胎壓的壓力。

    最後就是我們要養成良好的騎行習慣。不要一上來就是高速度,恨不得要趕超一切騎行者。要保持長距離的快速騎行,保持自己適當的踏頻真的很重要。我以前仗著自己身體好,曾經盲目的跟別人騎行過100公里的路程。膝蓋和大腿疼了好幾天,屁股疼的連坐都不敢坐。吃過幾次虧後才學乖了。現在我的踏頻基本上保持在90到95左右,騎行速度保持在28到30碼之間。忘了告訴您,長距離騎行後,一定要記得拉伸。

  • 14 # 玩車機械匠

    山地車走硬底路面,一般是很難追公路車的。騎行過程阻力大,這阻力有很多種,我們可以改變有,第一,輪胎阻力,你可以換1.5的半光頭胎,胎壓控制標準值內,輪胎上有,第二,風阻,穿著緊身的騎行服,下坡路段或者時速上到25以上的時候,儘量輪流破風,壓低騎行姿勢,這時候風阻是最主要的阻力,第三,單車傳動阻力,經常保養鏈條、變速系統、牙盤、飛輪等,保持車身清潔,這也可以省不少力,最後,騎行安全第一,不要太過追求速度,山地車最佳均速25左右比較合適,再高就浪費的體力比較多。

  • 15 # 浮生雲水

    先改善坐姿,更換短鼻坐墊,換騎行褲,換車胎,然後就是換輪組、上鎖鞋,最後那就只能換車了。當然做這些方法之前,一定要保證鏈條上油。

  • 16 # 希瑞厄斯

    蹭碟,鏈條生鏽或者髒了,飛輪生鏽或髒了,花鼓需要保養,後輪輻條鬆動,胎壓太低,胎齒太粗,騎行姿勢不正確,都有可能

  • 17 # 軒轅一笑影音

    阻力太大有可能山地車坐位高度沒調好,可跟距自已腿長短調最佳狀態。車胎氣壓不要太低,平時多跑步鍛鍊身體,增強自身體質,可保持長時間騎行。

  • 18 # 行者桉子

    首先,你要在這你山地車上檢查一下,輪胎是不是光頭胎、氣壓是否足夠、前叉是否鎖死、變速是否合理。還有你自身的原因,自己身體素質是否過關?剛剛開始騎車,不要說山地車,給輛公路車你騎阻力也大呀。所以,要找到關鍵點,不是單純的換公路車這麼簡單,因為身體素質好點,山地車給公路車破風也是存在的。

    如果你經常騎車,身體素質沒什麼問題,又想體驗速度的快感。那就可以試一下換公路車。畢竟山地車的幾何、輪胎及變速都不是為了追求行駛速度而存在的。現在公路車又不貴,想阻力小,直接上公路車。

    但我個人覺得,自己所使用的山地車跟經常騎行的車友差距不是很大的情況下,騎行的速度卻慢很多,換公路車的重要性不是很大。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自己的大腿力量,及合理使用變速及踏頻。發動機牛,才是王道。

  • 19 # 竹林靜語

    換外胎比換什麼都直接

    輪胎的學問就大了。膠料好的。花紋好的。氣壓合適,才會省力。

    想省力,沒有個轉動關節都要保持效能穩定

    例如高框輪組,再配那種20元一條的齒胎。一定跑不動。

    低框的,配合馬牌小齒胎。加速也會很好。

    在就是花鼓。shimano4000套件裡面的配套滾珠花鼓級別的,用到好的輪組上,滾動效果一定出色。

    輻條也有影響。

    使用45號鋼的圓條和破風條。路感就差很多。輪組自身反彈性,吸震性。

    有了輪組的資料,就要考慮車架和前叉對震動吸收的因素。

    所以建議整車廠的成品車,例如捷安特,美利達的3000以上的整車,直接更換小齒,大品牌的外胎來進行路感的提升例如臺灣產正新。

    馬牌

    世文

  • 20 # 樹165323956

    氣打足一點。我體重80公斤,前輪2.8每平方釐米公斤,後輪3.5每平方釐米公斤。前年不小心後胎打的太足,騎行的路上爆輪胎了,連圈一塊爆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了,買了臺高爾夫GTI是不是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