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懂先生的唱本
-
2 # 和小波一起看歷史
我覺得歷史上記載的有好下場的富商並不多,畢竟財富多了起來,皇帝和大臣也會嫉妒的。但有一個人確實擁有許多財富,最後依舊能夠善終,這就是中國儒商鼻祖-范蠡。
范蠡這個名字和越王勾踐的名字緊緊聯絡在一起,我們都聽說勾踐臥薪嚐膽最後滅掉了吳國,其實在這裡面范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滅掉吳國後,范蠡沒有繼續留在越國當大官,而是選擇了離開。范蠡輾轉來到齊國,改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他們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范蠡仗義疏財,施善鄉梓,他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
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范蠡又遷徙到了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
縱觀范蠡的一生,他雖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取財有道,同時又能夠佈散自己的錢財於普通百姓;他擁有巨大財富,但並不奢侈頹靡,而是樸素閒致,又能夠和國君相處融洽,同時他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知道財富到達頂點就必須拋去一部分,否則就會遭人嫉妒,並被他人陷害。
-
3 # 張不興
陶朱公范蠡,能知進退,從政可為相,經商富甲天下,安享晚年
猗頓窮小子一個,發奮圖強,終成富豪
寡婦情,在被秦國軟禁期間還能把生意做大做強,死後嬴政為她建了懷清檯,讚揚起貞潔的美德
-
4 # 摩登韜略
基本上大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吧,范蠡是先當了官之後再去當了商人,本質上來說他看透了政治,所以才會在越滅吳後選擇退隱,雖然後面有復出過,但大抵來說他和上層政治圈還是很掛鉤的,不然下場也會很悲催,他還指點了漪頓去發展畜牧業,漪頓因此發家致富,最後猗頓之富已超過陶朱公,並可與王勢並提。
秦代呂不韋是一個出色的商人,最厲害的一筆生意大概是奇貨可居了,做到了秦國的丞相,然而最後還是自殺了,當然不是作為一個商人自殺的。
漢代的鄧通憑藉和漢文帝的關係壟斷鑄錢業,廣開銅礦,等漢景帝一上臺就沒收了權利,貧寒而死。
西晉石崇,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和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爭豪,王雖然有外甥的資助都鬥不贏石崇,可見其財富。珍珠十斛,買來寵姬綠珠,最後有人看上了,他不給,也因為這個被殺,當然這只是導火線,主要原因還是石崇失勢,沒有了權利怎麼保得住身家。
明代沈萬三,曾資助朱元璋修南京城,據說修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費用都是沈萬三出的,可以想象多麼豪富,因胡惟庸案受到牽連,被滅族。可能這也是朱元璋想用他的家財充實下國庫。
清朝胡雪巖,著名紅頂商人,他為左宗棠籌措資金,使得左宗棠能夠順利收復新疆以及建船廠、購買軍火發展勢力。從這點來看,胡雪巖也是一個愛國商人了。但是因為牽扯到左宗棠和李鴻章的派系之爭,再加上晚期決策失誤,導致生意破產,晚景淒涼。
縱觀這些有名的商人,大多都不得善終,終歸原因是與國爭富,以前發家致富最快的都是鹽鐵業,而這一般都是關係國計的大事,當權者怎麼可能放心交與別人,一個比國家還富的商人更不可能讓人放心了,秦始皇把鹽鐵收歸國有也是為了防止這一點吧。
-
5 # 米宗紙房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農業大國,開始農民是第一位的,是史籍最早的拍名:農工士商,秦漢以來排序才變,改為士農工商。商人也許是諸階層過的最忐忑的階層人士。
-
6 # 大頭影集
馬雲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人這一輩子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有兩種東西這輩子都不要一起碰;權和錢。當了官之後就不要想著有錢,有了錢就不要想著觸碰權力,這兩種東西碰在一起必定不會有好下場。”
例如奇貨可居呂不韋,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政治核心,任相國,號稱“仲父”,輔助始皇帝攻伐六國,權傾天下。後因嫪毐集團叛亂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最終飲鴆自盡。號稱古代最有錢的同性戀,西漢文帝的男寵鄧通,憑藉與文帝的特殊關係,鑄錢,開礦業,富甲天下。可惜後來漢景帝繼位後,剝奪鄧通家產,可憐富過王侯的鄧通,最後竟然身無分文,餓死街頭。以及古代鬥富第一人石寵,和當朝國舅鬥富,雖然鬥富獲勝,但卻不知進退,最後被滿門抄斬。明朝首富沈萬三,幫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後請求出資犒勞軍隊,惹怒了朱元璋,雖經馬皇后勸阻保住性命,但後來因牽扯藍玉案而被滿門抄斬。紅頂商人胡雪巖,出資幫左宗棠籌備軍餉物資,大發戰爭財,後被抄家,雖被左宗棠保住性命,最後在飢寒交迫中死去。
古代有名的商人落得好下場的不多,原因往往都是有錢了以後牽扯到政治鬥爭當中,不知進退,成為了犧牲品。若是能向商聖陶朱公學習,急流勇退,下場定要好的許多。
縱觀中國五千年曆史,有權無財者,有財無權者或許能有好下場,唯有權財聚集一身,還不知進退的人,往往下場最為悽慘!
-
7 # 私慾毀心199302
應該都沒有好下場,最著名的就是沈萬三,敢於國家共築長城,富可敵國,最後也是被誅連,財富已經到了讓皇室眼紅的地步所以沒有好下場!
-
8 # 虹宇之家
我看到別人的回答有些跑題,那些沒有好下場的商人不說也罷。那些歷史上有好下場的商人,關鍵要說為什麼有好下場,我相信好人有好報。
縱觀歷史,有好下場的商人還是有的,而且不少:
一、奴隸社會時期有好下場的商人
夏朝時期有個北方部落的人叫做商族人,部落首領叫王亥。王亥帶領族人養牛長途運貨交易,每到一處,當地人就喊:商人來了,商人來了。我國的商人稱號由此得來。所以商人的鼻祖不應該是范蠡,而應該是王亥。
王亥的後人最後取代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王亥做生意講究“誠信”、“仁義”。有個小國葛國,商國從不歧視,平等交易。有一年葛國大旱,向王亥求援,懇求商國多送些糧食來,並願意拿出比原來高出一倍的物品交換。王亥說:“您是商國的老朋友了,我們不能見死不救,更不能乘人之危斂物”。王亥沒有趁機漲價,還白送了些糧食。
二、春秋戰國時期有好下場的商人
孔子弟子子貢,陪孔子周遊列國也不忘做生意,併為孔子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成語“端木遺風”即源於此。子貢自己出巨資贖回一批魯國奴隸的善舉,可謂千古流芳。他積極牢記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教誨,堅持以誠待人、誠信交易。
鬼谷子學生白圭。諸如“人棄我取”、“知進知守”、“薄利多銷,積累長遠”都是他的理念,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商人肯定賺不了大錢。
三、清朝時期有好下場的商人
伍秉鑑(1769年--1843年),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曾經一位欠了伍秉鑑7.2萬銀元的美國商人,無力償還債務,離家多年不能回國,伍秉鑑撕掉了借據,讓他放心地回國。這種“慷慨”讓他交到很多朋友。
喬致庸(1818--1907),喬家大院主人。創立了匯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恆票號,喬氏商業遍及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在喬致庸看來,任何生意都是人的生意,做生意首先要做人。當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時,喬致庸寧願忍受眼前利益的巨大損失,也要無償退貨換貨,毀銷假貨,以挽回商譽。
王熾(1836-1903),紅頂商人。以昆明“同慶豐”錢莊為龍頭,在當時全國22個行省中的15個行省及香港、越南、馬來西亞設立分行。在英國《泰晤士報》評選的19世紀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他在中法戰爭中墊付的軍餉、為全國各地人民所捐贈的賑災銀兩,無不顯露了一位儒商的胸襟和仁義。
在歷史上,中國是一個重農輕商的國度,經商被人們視為“賤業”。古代有“士農工商”四大行業,“商”被排在了最後,甚至有時一提起商人,人們便會想到“無商不奸”、“為富不仁”等貶義詞。但是,我們從這些有好下場的商人身上,依然看到不朽的人格魅力。
-
9 # tangible小雨
我是change,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看一下題主的問題,我想我們應該回答的是,古代商人大多沒有好下場。不論是奇貨可居的秦國丞相呂不韋,還是富可敵國的明朝鉅富沈萬三。用一句玩笑話來說,越是有錢的商人死的風險就會越大。
首先我們明白一點,古代封建社會時期農業都是立國的根本。在兩千餘年封建歷史中,“農本商末”觀念是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主調,由此形成“重農抑商”政治方針是古代統治者慣行的基本治國之策。這一切的制定者自然是不希望商人來爭奪自己的利益。
(呂不韋)
2,明朝沈萬三。沈萬三,曾資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並,據說修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費用都是沈萬三出的。沈萬三的財富據說是來自海上貿易,這麼說來,沈萬三可能是我國古代第一個國際貿易商人了。最後,因胡惟庸案受到牽連,被滅族。(沈萬三與朱元璋)
3,清代胡雪巖。胡雪巖,清代著名紅頂商人,他為左宗棠籌措資金,使得左宗棠能夠順利收復新疆以及建船廠、購買軍火發展勢力。從這點來看,胡雪巖也是一個愛國商人了。但是因為牽扯到左宗棠和李鴻章的派系之爭,再加上晚期決策失誤,導致生意破產,晚景淒涼。可以說成也紅頂敗也紅頂。
由這些鉅富的經典案例,我們得出,這些有錢人在獲得財富之後都在向權力尋求庇護,有錢無權,越是有錢越是危險。
-
10 # 對對碰125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積累起千金的家產。呂不韋見到做質子的秦異人後,呂不韋於是歸家與父親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呂不韋又問:“販賣珠玉,或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呂不韋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無數。”呂說:“如今努力耕田勞作,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擁君建國則可澤被後世。我決定去做這筆買賣。”事實證明,呂不韋押對了寶,後被尊為“仲父”官至丞相,但後捲入嫪毐叛亂案,被免丞相職,趕出咸陽,後擔心連累家人,飲毒酒自盡。
沈萬三, 元末明初商人、鉅富。吳興南潯(今屬浙江湖州)人,利用江浙地理優勢,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積累資本,成為江南第一富豪。關於沈萬三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據《明史》記載:沈萬三曾經主動出資幫助朱元璋修建了南京的城牆,此後又請求出資犒勞軍隊。但是這一舉動使得朱元璋卻十分憤怒,認為他想謀反,說道:“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明天是不是就要代替我做我的龍椅了?該殺。”後來經過馬皇后的勸阻才讓朱元璋暫時保住了性命,後因牽扯藍玉案被滿門抄斬。
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幼名順官, 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後移居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幫助左宗棠籌備軍餉物資,深受器重,大發戰爭財,巔峰時期,家產數千萬白銀,生意遍佈全國,御賜黃馬褂,超級紅頂商人,富可敵國。後來其產業受各地官僚競相提款、敲詐勒索而引發資金週轉失靈,受外商排擠,被迫賤賣,資產去半。胡雪巖被革職查抄家產,在左宗棠的斡旋下保住了性命,後胡雪巖在飢寒中死去,被葬在亂石堆中。
回覆列表
范蠡,幫越王勾踐打下江山,攜手西施,遠遁他鄉.
因緣際會,成大富之家,號陶朱公.八十八歲壽終正寢,被後世敬奉為財神。
朝堂安邦定國,在野成就商業傳奇,相當厲害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