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現在剛返鄉種植蔬菜做無土栽培(水培蔬菜)創業,有什麼比較好的銷售模式?
5
回覆列表
  • 1 # 王慕愛子陽

    從銷售基本功課入手。

    所謂基本功課我認為分為以下幾點。

    1 自己的級別

    瞭解市場需求和自己產品優劣這兩點是被提到最多的,但我覺得在農產品銷售上來說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要知道自己身處哪一個環節以及要和哪些環節的人來合作,這很重要卻少有人提到。

    眾所周知的事情,農產品從田地到終端消費者手裡經過了非常多銷售環節,可是如果你不參與基本銷售,不深入瞭解銷售的各個環節,你根本就沒概念自己能賺什麼人的錢,自己被賺了多少錢,也就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級別和應該尋找的合作伙伴級別以及目標客戶群。

    比如,如果你是個體農戶,手裡就幾畝或十幾畝地,你需要對接的是當地農產品經濟人,也就是幫各地批發市場發貨商收貨的人,他在交貨給下家時會賺你一道,如果你不爽被賺這一道想自己去聯絡批發市場的老闆,那你根本沒有這個和人家合作的能力,因為現有的結構就是大老闆們非常需要當地經紀人穩定的供貨以及對質量的把關,不會為了你這幾車貨斷了與經紀人長期以來的合作。

    除了經紀人以外還可以合作地級市場的小批發商,地級市場規模小一些{除開某些地級城市的全國知名的特定批發市場} 那些商販更願意接受間斷性的合作,也就是這個賺錢賣這個那個賺錢可以賣那個,你沒貨了沒關係對我也沒太大影響下次有貨聯絡啊合作愉快這種。

    如果你經營的是基地或者就像你說的想將家鄉產品推廣出去這種,那你的身份級別就相當於一個經紀人了,需要對接批發商,需要當人家的經紀人承擔經紀人的工作比如質量把關,包裝,物流,價格控制等。那需要了解全國市場對你產品的需求和不同市場近期價格,有 差價就會有需求,怎麼了解差價?有很多報價格的農產品網站,但可靠性真不好說,每次我看到我身處城市的報價我都呵呵,最靠譜的方式是走訪幾個城市的市場,和幾個當地批發商交換聯絡方式,然後想知道價格的時候打電話問,他們都很樂意做這樣的事,因為他們也很需要知道別的地方的價格,所以前提是你也要能給人家提供你當地的價格,不知道的話也幫人家打聽下,這樣一來你很容易就能辨別你客戶所在的方向了,就是有差價的方向。

    那為什麼不自己做批發商呢?這個待會兒說。

    認清自己的級別才有機會找到神一樣的隊友。

    2 自己的優勢

    雖然農產品銷售環節多,但簡單的劃分的話就是生產方和銷售方。如果你想兩方角色都自己做,也許會成功,但發展會很吃力,幾乎不大可能做到很大規模而且失敗機率會增加,因為銷售和生產是不同的隊伍在農業方面尤其明顯,土地規模大的話生產技術和管理就是個不小的挑戰,而土地規模增大需要銷售的產品數量會數十倍甚至百倍增長,農產品並非標準商品而且銷售週期極短,比如夏季蔬果銷售時間從採摘到換成毛爺爺只有兩天左右,這麼短時間裡要完成這麼多貨品的銷售那需要很頂尖的銷售人員,我一直都認為或許農業經紀人的工作並不是那麼高大上,但銷售能力真的是相當厲害的。

    如果你的優勢在於技術生產,那麼找一個善於銷售的合作方,如果你的優勢在於銷售,那麼把產生的使命放心交給他人。

    如果你覺得有足夠信心同時組建兩支非常頂尖的隊伍,那可以不聽我BB。一定要是生產和銷售兩支隊伍同樣頂尖,否則一定會把另一隊也帶入豬隊友節奏。

    那現在說說為啥不建議自己去市場做批發商。

    其實我覺得這是個格局問題。如果你做這一行是因為自己心裡的詩人情懷,蒼山洱海春暖花開什麼的,就打算種幾十畝地糊餬口,那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如果你是想要發展的話就一定需要的是那種每天能銷售十幾噸貨的客戶而且越多越好遍及全國,從這個方面看就不可能自己做批發商了,就算人品再好也搞不定那麼多貨的。

    3 時間 金錢和資源的關係

    相比較其他行業農業是一個生產週期比較慢的行業,有些作物甚至一年只有一次收穫,多的也不過四五次,而且春天會出現春天的問題,夏天有夏天的問題,秋冬有秋冬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新手入行幾乎可以說你一年只有一次試錯的機會,犯下一個錯誤要等第二年才有可能去糾正,如果改正了上次錯誤又出現了新的失誤呢?那就再等來年。很多人做了兩三年可是依然不能說是個行家了,人生有的是機會犯錯啊。

    據我說知做農業失敗的人大多是三年內離場的,有的是沒信心了被玩得沒興趣了,有的是依然鬥志盎然但是資金被敗光了。

    學費是一定會交的,注意控制做好準備的話可以少交一些,資金百萬內甚至有些打算白手起家的人錢是非常容易耗光的。時間就是生命,時間也是金錢,不過我還是寧願用時間來交學費。

    做好長期埋頭學習的準備然後控制好自己的學費,在一行待久了資源自然會聚集起來的,時間到了你會發現客戶啊銷路啊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PS 如果你的產品並非高價值比如名貴藥材什麼的。

    1 傳統銷售方式比電商零售靠譜,因為現階段農產品傳統銷售佔極大比重,還沒有什麼力量去改變這個狀況,要改變也是個巨大的工程漫長的過程,山東的蔬菜期貨做得還不錯啦,不過你想當個革命者死掉也在所不惜嗎?

    2 實實在在的銷售比做品牌重要,因為比較低價值的農產品的話真的沒人在意你的品牌,甚至你合作伙伴連你公司名都記不住,只認你這個人,你的信譽就是一切。你要舉例褚橙的話,褚橙傳奇那是因為褚橙的老闆本身就很傳奇啊,馬雲要是去種紅薯那他的紅薯也會很傳奇的。

    這說的是低價值的農產品,客商來收是因為以前合作順利價格也合適,如果有別處質量不錯價格更合適,沒人會因為你的產品有商標就願意留下的。

    但高價值的農產品就不一樣了,聽到松子,普洱,蟲茶這些東西你就會聯想到產地。生產這樣的農產品通常也比較講究產地的土質啊氣候啊,會對產品質量有大影響,比如我所在的地區產的有種藥材就是要比別的地方貴上百元,因為土質氣候之類的關係別的地方產不出相同品質的連外觀也有大區別,這種的話就有必要向外推廣下,不過大力推廣的是產地依然不覺得需要推廣品牌。

  • 2 # 芳芳在東莞

    都是拿到集市,或者是批發商,

    1.如果農家自產自銷不是太多基本上都是集市上賣,現在網路發達了,可以讓更多人瞭解我們的農產品

  • 3 # 果蔬快運小馬哥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到當地蔬菜批發市場去搞批發,這樣可以發展規模,畢竟蔬菜市場針對人群比較廣泛。

    第二主要推廣綠色蔬菜,無公害為出發點到當地各個飯店 餐館以及食堂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產品。

    第三搞一下這個農家樂自己種植的蔬菜 自己加工成成品。

    第四搞一下網路營銷,3公里內可以做配送服務。

  • 4 # 小模數齒輪

    自產蔬菜量小的就自己拿到集市上零賣效益估計不錯;量大的可以讓菜販子上門來收這樣價格低,還有就是自己拉到批發市場上批發,這樣銷售快而且價格還可以,如果能和超市或者果蔬專賣店合作,哪效益是非常客觀的,這就要你在種植的當中精心管理,提高蔬菜的品質;現在人們都對身體健康比較重視,如果能種有機蔬菜,經濟效益是普通蔬菜的幾倍,但是有機蔬菜銷售必須面向城市的中高階的消費人群,銷售渠道就很重要。

  • 5 # 羅羅的vlog

    我這個我是深有體會啊,家裡面自己種的蔬菜拿去賣,如果你是想打批發的話,你就要起的很早,以前我們家還在種菜賣的時候基本上是打批發的早點買完還可以早點回家好多幹點農活,一般凌晨3-4點就出發了,不要看這個點很早當你到市場的時候都已經很多人了,打批發基本上都是菜販子,所以價格都比不零售低,你要是擺地攤,價格要高一些就是要慢慢等,同樣也起的早,你要是去晚了,位置都沒得你的,我家都是這樣賣菜的,因為農村種點蔬菜一般不是很多,難以形成規模,都是一些自留地。

  • 6 # 平臺老闆妹夫

    1超市

    2採摘園。

    3送蔬菜批發店。

    4蹲市場

    你要能說出第五個銷售途徑,我算你厲害。

  • 7 # 原汁原味999

    蔬菜直銷模式 透過扶持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龍頭型農產品流通企業,有效提高農產品加工配送能力和流通組織化程度,大力推動農產品產銷銜接,開闢綠色通道,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建立健全農產品供應鏈網路,逐步形成覆蓋全市、輻射周邊、影響全國的農產品流通服務網路 1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種植規模,提高蔬菜生產能力。做到佈局區域化,生產設施化,產品特色化。推動蔬菜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重點支援有傳統、有基礎蔬菜產區做大做強,實現蔬菜產業叢集發展。2要加強科技指導與服務,提升蔬菜種植科技含量。堅持以質為先,選擇優良種子,推進標準化園區建設,完善服務和銷售體系,把綠色產品包裝好,宣傳好,打造成真正的優質綠色品牌。

  • 8 # 閆家管區

    你好!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對食材的要求。特別是蔬菜,一日三餐,每個人都想吃到新鮮健康綠色的蔬菜!

    題主剛說到無土栽培,這應該以後蔬菜栽培的主導方向。小編覺得,即是新鮮事物,首先應該給自己的產品定位!註冊品牌商標什麼的。創業初期考慮到成本和運輸等等,可以先選擇就近銷售,這樣可以去各大超市設立自己的蔬菜專櫃,畢竟超市的價格會高一些。像我老家這邊雖然村裡集市都有賣菜的,但是集市不是每天都有,下鄉賣菜的也只是一些應季菜類。當今社會不止城市裡遍地超市,鄉鎮和各大人員聚集地都有很多超市,小編老家周邊很多鄉鎮都有很多連鎖超市,很多老鄉都會去超市裡買菜等等,畢竟超市的菜種類比較多,每天都會更換,吃起來會更新鮮放心一點。

    其次,可以和一些酒店飯店有食堂的單位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最後,我們再擴充套件一下,社會每天都在變化都在進步,有人會拿比較綠色的健康的蔬菜當做禮品,也就是禮品蔬菜。還有很多商家會把蔬菜等食材做成套裝,比如把洗好切好的山藥和胡蘿蔔用保鮮膜做成套裝,那使用者買回去以後不用洗不用切可以直接下鍋。無土栽培蔬菜還可以延伸出盆景蔬菜。

  • 9 # 田園小瞿

    今天跟大家分享關於蔬菜的細節

    隨著蔬菜行業的不斷髮展,蔬菜種植已經由以前的小農種植向多元化發展,所以蔬菜流通的模式也有不斷變化,已經不止收貨商到產區收貨那麼簡單。

    據我的目前大致的模式有產區收貨型、自產自銷型、包地銷售型、訂單生產型等,每一種模式都有其特點。

    1/產區收貨型 這是蔬菜行業最普遍最常見的的流通方式之一,這個模式的的主要特點是,種植品種相對集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產區;種植農戶較多,而且普遍規模不大;種植品種主要以外銷為主,當地消化量不大;產品收貨價按產地行情,產品銷售價按銷地行情。 於是乎每到品種成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收貨商來到產區進行設點收貨,然後運到市場進行批發銷售。對於這個收貨點,根據產品及地區不同,也有流動點及固定點之分,像雲南、山東、甘肅等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收貨市場,收貨冷庫非常集中而且模式成熟。 收貨商也有兩種,一種是市場的批發商,收到貨之後直接運回自己的市場進行銷售;一種是中間商,他們收到貨之後,有些直接交給大收貨商或批發商,也有些組織貨源,我

    自己在批發市場設點銷售或委託市場銷售。

    2、自產自銷型 有一些大基地、大企業、大農場,他們種植面積較大,而且品種相對較為簡單,所以他們往往選擇自己直接銷售的方式。一般而言,他們會在批發市場租用檔口自己派員工進行銷售,也有很多會直接與批發市場的檔口進行合作,委託他們銷售。 自產自銷型是現代農業的一個發展方向,主要符合了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特點,現在在全國各地均有蔓延的趨勢。像江南市場三樓精品葉菜區的大部分蔬菜就採用了這種模式。 相對於收貨型的流通方式,自產自銷在一定程度上標準化程度更高、產品分級更化明顯、重視蔬菜品質、強化品牌的作用、能夠在生產及銷售上達到相對的平衡。

    3、包地銷售型 在一些地區有一些品種,現在也流行包地銷售的方式,像福建、山東等地的紅蘿蔔,在產品成熟前的一個月左右,銷售就會與種植進行洽談,直接約定一個包地價格,達成協議之後,包括後期的管理、採收等均由收貨商負責。 這種方式主要考究收貨商對種植產量、市場行情的綜合判斷力,同時也能提前圈定一定數量的品種供應,避免屆時收不到產品。這種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賭”市場的性質,需要有一定的經驗、眼光及資本,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秀波到底算不算“問題藝人”?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