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旻

    認知心理學上有這樣幾個規律供參考:

    第一:測試效應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將認知能力相同的人分配成3組。3組人花同樣的時間去學習一段材料。這段時間分成4段,第一組的學習過程是學-學-學-學;第二組的學習過程是學-學-學-測試;第三組的學習過程是學-測試-學-測試。

    結果發現,第三組的人最終的學習效果最好。

    這個結論啟示我們,在同樣的時間內,用測試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會讓效率更高。

    這和行為主義心理學中強調及時反饋是一個道理。當我們學習過程中,沒有任何反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學得如何,但是及時的測試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哪裡學到位了,哪裡還不足,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策略,將更多時間花在攻克重點難點上,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分散效應

    有很多同學為了應試,特別喜歡臨時抱佛腳。可是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分散學習比集中學習的效率要高。這和我們人類的記憶特點是有關係的。眾所周知,描述人類記憶的遺忘過程的艾賓浩斯曲線,它是一條前期快速衰減,往後維持穩定的曲線。也就是說,人的遺忘剛開始會非常快,而後緩慢。

    所以分散的時間,會讓人更多次地重複記憶,對抗遺忘過程。產生更好的效果。

    分散效應的第二個原理是人類的認知慣性。因為一些固有的認知,人們容易出現思維盲點。有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很那時,一直執著於它越解不開,可是當我們放下這個題,去做點別的事,或思考下一題。等一段時間後,回頭看它,反而更容易發現答案。

    第三:生成效應

    在學習心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的規律:如果你想牢固地掌握一個知識,那麼嘗試把這個知識講給他人聽。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輸出倒逼輸入】式的學習。當我們站在教師或傳播者的角度思考一個問題,思考如何讓他人能夠理解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往往能夠更有效、更牢固地掌握和理解這個知識。因為只有我們自己的理解是更深入、更本質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把它用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去解讀出來。

    所以你會發現,有時候那些班級中的好學生,花費時間給成績差一些的同學講題,並不會阻礙他們的學習,反而促進他們成為更優秀的學生。因為把知識給他人傳授一遍,是最深入地學習。

    以上方式供參考。

  • 2 # 揹包包大人

    學習是一門技能,心理學知識並不一定能提升學習效率,否則,這個世界就是心理學家在統治了。

    學習現在已經是一門科學,也就是說,全世界有一大幫子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學習。國內最有名的學者,就是原國家教委(現在叫教育部)的副主任韋鈺院士。她退休後回到了母校東南大學,創立了“學習科學研究中心”,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對於我等普通人,去讀一本書《人是如何學習的》,就會對相關研究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本書中也確有一些高效學習的方法,有些內容還對我們非常有意義。比如其中提到專家和普通人的區別,並不是智力,而是知識結構不同:普通人的知識是雜亂無章的,而專家的知識有特有的結構模型——把圍棋毫無意義的隨機擺放,讓聶衛平和一個不會下棋的普通人同樣看5分鐘後再覆盤,聶棋聖和普通人的水平沒有什麼差異;但如果放一個李昌鎬對弈的棋局,聶衛平的表現就會完勝普通人。同樣,一個智商100的普通人和一個智商100的導演同樣看一場電影,導演對電影的理解和細節記憶都要比普通人強得多。顯然,專家的腦子裡已經有本專業的知識模型。要想成為專家,就需要在大腦中建立這樣的知識模型,這是需要花時間去練習的。

    這跟學習效率的提升有關係嗎?有。你的學習,要產生結構化的知識才有效果。怎樣結構化?無意識的“結構化”靠的是經驗,但經驗顯然不會讓你走得更遠;有意識的“結構化”,就需要專業的、系統性的學習。

    知道了這個原理,就不應該單純追求什麼“高效”,現在的很多“高效”辦法,都是在走捷徑,就像用類固醇(說俗點那玩意兒就是瘦肉精)增加肌肉含量一樣,雖有效但要命。最高效的學習,就是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在實踐中逐級提升。

  • 3 # 北京得明

    高效學習,從現象上看,當然是專注力集中,對於知識的記憶,消化理解程度很高。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無旁騖的學習狀態。

    但是,這並不是根本,專注力的背後,其實是人們在投入學習過程當中的做人品質層次狀態,學習,是一個趨向深入,趨向“正”的過程,如果我們在自縛狀態,在被外在因素束縛的狀態,我們就不可能做到學習的深入性,當然也就不可能實現學習的廣博性,外在因素可以人為的控制,調整,比方說,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在一個不受打擾的地方,環境裡學習,這解決了外在因素束縛的問題,但是,如果內在因素依然在束縛當中,你的學習的深入程度,廣博程度,高效程度也依然不可能提升和完善,

    其二:什麼是自縛呢?答,追求自私自利,追求自我實現,所思所想所學都圍繞著自己個人化的得失而起始而展開,這就是在自我束縛當中,當然就不可能實現學習的深入,廣博和高效了。

    總結一下: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的人性層次或以這種狀態做人做事,工作學習的狀態,都不可能實現深入,廣博和高效。

  • 4 # 河北中公教師考試資訊

    在學習動機這部分,我們總共學習了強化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歸因理論、自我效能感、需要層次理論以及耶克斯-全得森定律等六大理論。在這裡,我們又可以將這六大理論進行分類,強化理論屬於行為主義;成就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及自我效能感屬於認知主義;需要層次理論屬於人本主義。

    在這裡,我們將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歸結如下: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

    1.瞭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成敗歸因觀

    (二)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資訊,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接下來,我們就將各個理論與培養激發學習動機的建議一一對應起來:

    1.強化理論

    理論要點:強化能夠激發學習動機。

    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妥善進行獎懲。

    如何做:教學中,當學生表現的比較好時進行獎勵,有錯誤給予適時懲罰。

    2.成就動機理論

    理論要點:趨向成功型——喜歡挑戰;避免失敗型——喜歡容易或特別難的任務。

    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為使學生成為趨向成功的人,要進行立志教育,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如何做:在學校裡,教師引導孩子從小就樹立遠大志向,以激發孩子努力學習的動機。

    3.成敗歸因理論

    理論要點:對事情結果的歸因將會影響到個體的動機。

    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歸因觀,從而激發其學習動機。

    如何做:當一個孩子考試失利了,你怎樣和孩子說?是對孩子說:“你能力不夠,太笨了,不是學習的料!”還是說:“你還是不夠努力,繼續努力,相信你能成功!”很顯然要選擇後者,因為努力歸因是正確的歸因觀,它更能激發學習動機。

    4.自我效能感

    理論要點:自信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如何做:讓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試孩子時刻充滿自信心,而不是形成“習得性無助感”。

    5.需要層次理論

    理論要點:若想產生自我實現,要以前面低層次需要得以滿足的基礎上產生。

    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滿足學生需要,激發學習動機。

    如何做:針對一些留守兒童或者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從生活上等細微之處對其進行關心、關愛。

    6.耶克斯-全得森定律

    理論要點:當任務較易時,動機高一些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當任務較難時,動機低一些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根據作業的難度,合理控制動機水平。

    如何做:在不同任務面前,教師要依據任務具體難度控制學生動機水平。

    最後,大家學習知識時不要死記硬背,選擇好的記憶方法比好記性更重要,擅於將考點內容相互聯絡,採取整體理解記憶的方式會更加有效。

  • 5 # 齊老師講物理

    高效學習,在一定的時間,專注于思考,在最短的時間裡我覺得是把知識理論轉化成自己能理解的東西,如何提高學習興趣是決定能否高效學習。我覺得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就是出於寒門,學習就是唯一出路,當然這也是全家人的希望,這樣難得的機會只有窮苦的孩子所能體會。所以他會好好珍惜求學的機會,用成績來回報父母的勞作辛苦,因為心裡有這份感恩,同時也覺得這是自己唯一能走出大山的路,把這些化成動力,就會高效學習。

    第二點,因為在第一點的基礎上,他的成績肯定會有提升,因為真正理解了知識,就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融會貫通的理論會讓人的興趣大大提升,透過學習的東西來感悟這個世界,透過自己所學的東西來真正解決實際的問題,更會明白,學的東西讓自己精神世界得到滿足,可以滿足自己的榮譽感,可以滿足對自然的好奇感,同時也會感激父母帶給自己難得的機會。這樣的心裡,他就會如飢似渴的高效學習,想學到更多的知識,讓自己更加充實。

  • 6 # 大漠孤煙ftms

    從心理學上講,如何高效的學習?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比如生活中某個人給你一個電話號碼,這個電話號碼的主人是你心儀已久的美女,那保證給你講一遍,你就能記住。反之呢,如果是你討厭的人,給你說十遍,估計也記不住。這就是你積極行動,興趣所致。

    高效的學習必須有好的記憶力,鍛鍊記憶力有很多方法,把一些難記憶的東西轉化為自己感興趣的來強化記憶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當然了,記憶還是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 7 # 幸福的期待888888

     1、高效率學習是科學的學習

      學生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學習的規律,選擇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方法科學就是按科學的程式來學習,並能夠符合學習的基本規律,能夠對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進行系統的瞭解和進行控制調節。如能根據學習任務來合理分配學習時間;能及時複習所學習的內容;能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勞逸結合,合理的利用客觀環境等等。使自己對知識的學習做到系統化、條件化、結構化,真正地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

      2、學習的速度非常快

      學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指定的任務。學習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多的內容。要想實現高速度的學習,首先要思路敏捷,這是實現高速度學習的關鍵。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要集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實現高效率、高速度的學習。

      3、高效率的學習具有積極主動性

      高效率學習的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具有積極主動性,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加輕鬆地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者對知識的興趣有著很重要的關係,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以後,才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才能在輕鬆的狀態下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4、高效率的學習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高效率學習的結果不僅僅是學習的數量和速度上超過普通的學習,而且高質量的學習效果也是高效率學習所能獲得的。此外,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自學的能力、自我控制和自我監控能力、增強心理素質等等。因此,高效率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8 # 順zi嘫2

    我想早上有一杯熱牛奶,和兩個奶油麵包,但是有這個想法,卻無能無力,因為環境不允許,環境決定一切,可以想,但還是要所思自然,不能刻意的去要求,否則會走火入魔。順其自然吧。讓命運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場出的糞水有用嗎?做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