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與藝術鑑賞

    兩首都是詩人送友人,傷別的詩。但全文沒有一個傷字,而是以四處的景緻來滲透出傷別之情。情感豐富,筆法賦予變化。

  • 2 # 梧桐樹邊羽

    許渾是晚唐詩人,專攻律體,流傳下來五百餘作品,無一首古風。格律精熟,偶對縝密,在格律嚴合上直追杜工部。但是他雖然有很多弔古傷懷的作品,卻僅限於傷懷,缺乏杜甫等盛唐詩人的批判精神。這一方面說明晚唐格律詩的進化完成,另一方面也說明晚唐的詩歌意象和盛唐大氣飛揚的意象已經完全不同。

    王維是盛唐詩人,出身貴胄,經歷了安史之亂,最終高官厚祿,半心向佛。王維的早期作品也是意氣飛揚,在安史之亂中被迫出仕了叛軍政權,唐軍光復後將他下獄,經歷了差點喪命的牢獄之災後,詩風逐漸空靈。

    整體來說,許渾的作品高度無法與王維相提並論。不過這是時代的緣故,文人裹挾在大時代浪潮之中,自然地反映了當時代的格調、風氣,晚唐逐漸走向衰敗的政治大環境不可避免地侷限了晚唐詩人的作品風格。

    但是單就這兩首送別詩來看,確實還是有得一比的。

    《送元二使安西》作於王維去世前六年。送走元二,吟誦出“西出陽關無故人”之後,王維用自己的去世註解了這個句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因為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詳細講解《送元二使安西》,這裡就不重複了。有興趣的可以關注看以前的文章。我們主要來看為什麼說許渾的《謝亭送別》能與這首千古陽關送別詩相媲美: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說兩首詩能抗衡,主要還是說的後兩句。原話出自《唐詩絕句類選》:

    後二句可與《陽關》競美。蓋“西出陽關”寫行者不堪之情,“酒醒人遠”寫送者不堪之情,大抵送別詩妙在寫情。

    盛唐詩也好,晚唐詩也罷,文風激昂或者沉靜,唐詩之妙總歸在於意象構建和情境相融。相對於宋詩以及後來的詩作,唐詩的語言是簡單、明白的,真正的意蘊悠長是在絕句之外的。當然,李義山的詩除外。早期陳子昂,後來的李、杜、王維,再後來的白居易,劉禹錫,其實都是在相對簡單的語言組成上寫景、抒情、言志。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這兩句就很簡單。“勞歌”就是送別的歌,唱完送別的歌,朋友解開船的纜繩離開了。小船在急流中前進,兩岸紅葉青山,美不勝收。相對明快的景色和飲酒唱歌的歡樂在三四句急轉。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這兩句轉換了時間、空間、人物、心情。朋友走了,詩人並沒走,而是獨自喝醉了,等到酒醒,江面上的船已經看不到蹤影了,作者一個人頂著滿天風雨下樓回家。許渾非常喜歡寫水、雨,來襯托他作品的情境,這甚至為後人所詬病,但是在這裡倒是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抒情了嗎?沒有。我們讀到這裡,只看到詩人酒醒後在風雨中一個人下樓回家,但是那種深深的孤獨在夜雨蒼涼中格外地入骨。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抒情了嗎?也沒有。王維只是勸朋友飲下這最後一碗告別酒,因為你去了安西,再回來可能就看不到我這個故人了。我們看到的也只是一副畫面,而那種離別的不捨卻格外清晰。

    這就是這兩首詩後兩句異曲同工的地方。

    另有一點,就是語言文字順暢優美,毫無雕琢之氣,卻意像唯美,讓所有人都朗朗上口,心生歡喜。越是這樣,越是流傳得廣和久遠。“滿天風雨下西樓”,這像不像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雖然大家可能對其他句子不熟,但是隻要看到類似情境,自然而然就會想起並吟誦這些膾炙人口的金句,就好像你到了陽關,你就會不受控制地想起“西出陽關無故人”。

    簡單卻意象唯美,這就是唐詩橫行於中國詩詞史的原因。以至於後來一些詩人的詩如果達到了這個效果,甚至會被認為是唐詩而錯誤收錄。比如唐珙的《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唐珙是元末明初人,可這首詩的風格著實像極了唐詩,所以被誤收入《全唐詩》中。

    不過,是真美啊。

  • 3 # 一往文學

    許渾的《謝亭送別》可與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媲美,這一說法出自《唐詩絕句類選》:"後二句可與《陽關》競美。蓋"西出陽關"寫行者不堪之情,"酒醒人遠"寫送者不堪之情,大抵送別詩妙在寫情。"此評論一語道出了這兩首詩共同的精彩之處。《唐人絕句精華》評之:"通首不敘別情,而末句七字中別後之情,殊覺難堪,此以景結情之說也。"

    與詩聖媲美的大溼人

    許渾,生卒年不詳,字用晦(一作仲晦),潤州(今江蘇鎮江)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七五律尤佳,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偶對整密、詩律純熟。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我們耳熟能詳的"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句正是由他所作,許渾晚年歸潤州丁卯橋村舍閒居,自編詩集,取名叫《丁卯集》,整本詩集的詩皆近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潤工穩,聲調平仄自成一格,被後人統稱為"丁卯體"。

    情文兼至 悽音動人

    《謝亭送別》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詩,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裡送別朋友範雲,後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李白《謝公亭》詩說"謝亭別離處,風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首詩前後兩聯分別由兩個不同時間和色調的場景組成。前聯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後聯以風雨悽悽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於變化。而一、三句分別點出舟發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烘托渲染,則又異中有同,使全篇在變化中顯出統一。全詩末兩句最為巧妙,也是它流芳千古的重要原因。《刪訂唐詩解》中這樣評價:"酒醒之後,對風雨下西樓,情之難堪,有其於別時者。"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樣是一首送別詩,《唐詩解》評之"唐人別詩,此為絕唱。"這首詩在藝術、思想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年間,當時就被譜成樂曲,在送別場合歌唱,之後千古傳誦,膾炙人口。它之所以能夠如此廣為流傳,千年之下仍有著不同尋常的藝術感染力,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送別詩,它巧妙地藉助於時空的轉換,營造了耐人尋味的惜別氛圍,具有極高的意境。《唐詩箋要》評之"不作深語,聲情沁骨。"此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三四句是一個整體,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沒有直接抒離別之情,而是透過剪取當時的情景去表達極其豐富的情感讀者完全可以感受到詩人的蕭瑟悽清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字法不俗

    許渾在青少年時期就是一位刻苦勤勉的學子,除了專心於經史詩賦等科舉的課業之外,還酷愛寫字作畫。對於這一點,後世還有相關記載,說他"正字書雖非專門,而灑落可愛,想見其風度。渾作詩似杜牧,俊逸不及而美麗過之,古今學者無不喜誦,故渾之名益著,而字畫因之而並行也。"

  • 4 # 有書共讀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在近體詩裡又分絕句和律詩。其中律詩又分五言和七言。近體詩在音韻格律的要求是比古體詩要嚴謹的。

    在晚唐時期出現了一個詩人,他不喜古體詩,專攻近體詩的格律詩。

    他就是許渾。

    許渾是晚唐時期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一生對律體詩情有獨鍾,多作懷古、田園詩。

    許渾一生存詩頗豐,都以五、七律居多,句法圓熟工整,聲調平仄自成一格,被謂為“丁卯體”,因他晚年閒居潤州丁卯村而得此名。

    他有一首巜謝亭送別》被後人拿來與佛系詩人王維的巜送元二使安西》相媲美,甚至還有人把他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直接把許渾送到了唐代詩人的C位上。

    那我們先來看看這首獲贊無數的巜謝亭送別》:

    >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唐代出彩的送別詩很多,如李白的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皆受世人喜愛,對許渾的這首送別詩偏也情有獨鍾。

    這首詩是許渾在安徽宣城送別友人所作,在友人即將解纜離去的時候,詩人萬分不捨,心中充溢著離別的感傷和無奈。

    第一句以詩人自己強烈的情緒渲染出一種人生無奈,各奔西東的離別氣氛。

    第二句從憂傷的眼睛裡看見的卻是深秋景色,想離去的友人一路楓葉群嵐,秋水盈盈,美麗卻肅瑟的秋日景色。襯托的卻是“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的離愁別緒。

    第三句詩人筆峰一轉,寫自己別後酒醒的黯然神傷,友人已走在雲山霧嶂之外,詩人徒留悵惘。

    第四句詩人看似寫景,卻是借景抒懷,以“滿天風雨”襯托自己的落寞情懷。

    精彩之處正是這未句的意味猶長,具有不言而神傷的情韻,感染到讀此詩的人,不由自主陪著詩人感慨一回。

    巜謝亭送別》以最明麗的秋日美景溶入詩人送別友人的傷感萬分。借景烘托渲染,以情動人,代入感非常強。不愧是送別詩中的上乘之作。

    再回過頭來看王維的巜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所作,後被樂人譜成“陽關三疊”廣為傳唱。

    王維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寫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一生流傳下來將近4000多首詩,東坡先生評價:“觀王維詩中有畫,觀王維之畫,畫中有詩。”

    所以說王維的詩意蘊深遠,巜送元二使安西》這一首也不例外。

    詩人寫送別友人,通篇都沒有一個“傷離別”的低沉情緒,只是一程又一程地相送,寫一路上經過所見的景色,寫送別友人時是在一個柳色撩人的春天,詩人和友人有說不完的話,喝不完的酒。

    上兩句詩人故意把自己一直沉浸在和友人把酒言歡的美好裡,似乎只是一次平常的踏青之旅,天氣清朗,春日溶溶。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下兩句詩人寫到了惜別,萬語千言,卻只是勸友人再喝一杯酒,語少情深,一切盡在不言中。

    後人評王維這首送別詩情味俱深,意境兩盡。不作深語,聲情沁骨。

    讀完王維這首巜送元二使安西》,再來比較許渾的巜謝亭送別》。

    有書君認為許渾的送別離愁甚濃,詩的氣象高遠蒼涼,充滿悲劇式的感傷與虛無之情。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則與友人的深情厚意大於離愁別緒,詩人在詩中隱藏了離別的感傷,描寫到客舍,柳來代表離別。用一種清新,明快的節奏來送別友人,詩人藏起對友人即將遠行千里的不捨,更多的是關心和牽掛。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5 # 逆思散思說是道

    我不以為然。我讀王實甫《西廂記》之長亭送別之:長亭外,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遙望見十里長亭,鬆了金釵,減了玉肌…覺得更有王維送別時纏綿悱惻的情緒。

  • 6 # 井底之蛙122

    唐詩裡的送別詩,是很多的,精彩是也很多。題目提到的這兩首都是,只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知名度比較高。兩首詩都是比較隱晦地描繪了離情別意,而王維理性,許渾則感性多一點。王維在送別時,他有許多的為元二此行的擔憂,但他無能為力,只好化作貌似輕鬆的勸酒。許渾則不然,他的愁化不開,索性自己喝得爛醉,醉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醒來時的孤寂伴著滿天風雨獨自品嚐。兩首詩都非常經典。難分高下,也沒必要分高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體最堅硬的部位是哪裡?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