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鳶飛戾天

    會寫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很有氣勢,有政治頭腦,三分天下,大有一吞江河之勢,關鍵是還忠於漢

  • 2 # 夢斷北橋

    曹操此人生性多疑,酷愛二手夫人,執行力強,對時局看的透徹,善於搞錢,深知亂世中有錢就有糧,有糧就有兵!挖墓好厲害。帶兵打戰一般。

  • 3 # 懼意恆生千珏

    曹操的總結就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先說能臣,因為曹操首先是漢臣。黃巾起義,宦官十常侍亂權,大將軍何進不聽曹操勸告,又引董卓進京,使天下大亂。如果聽從曹操諫言,除掉十常侍輕而易舉,再重整朝綱,安撫百姓。又兼漢獻帝開明,大漢是可以延續中興的。無奈亂世,曹操本性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顯奸雄本質。曹操能識人,對袁紹、劉表、呂布、馬騰等諸侯分析透徹,並逐一消滅。用人得當,派張合奇襲烏巢,大勝袁紹;用張遼破孫權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用徐晃敗關羽解樊城之圍等等。曹操還能兼聽善斷,如梟雄劉備來投靠,是殺是留。主要聽取荀彧殺劉備的理由,和郭嘉認為不可殺,而廣納天下人才的建議。最後果斷選擇郭嘉建議不殺劉備。曹操的候選人曹丕的選擇要比劉備和孫權高明。總觀三國人才中,曹操是僅次於諸葛亮的傑出人物。

  • 4 # 豹眼看歷史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是非常厲害的人,但我認為其最厲害之處是“勇於進取,善於妥協” , 這是一個政治家最可貴的品質。

    01

    勇於進取

    曹操“勇於進取”的精神,無論在史書還是演義中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少年時期,曹操不滿於宦官的飛揚跋扈,隻身潛入中常侍張讓府邸試圖行刺,被發覺後,揮舞手戟,一路打將出來,全身而退。

    二十歲初入仕途,拜洛陽北部尉,造五色棒,嚴明法紀。誅殺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大破黃巾軍起義後,拜濟南相。曹操一到任,就奏免了十分之八的官吏,濟南震動,“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董卓專權,曹操不願與之同流合汙,逃回陳留,“散家財,合義兵”,聯絡諸侯,推舉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持獻帝西遷長安,曹操建議乘機西進攻擊,但得不到諸侯響應。獨自率軍與董卓作戰,終因實力懸殊戰敗,幾乎丟掉性命。

    奉迎天子,建都許縣。處於四戰之地,北有袁紹,東有徐州呂布劉備,南有淮南袁術,西有南陽張繡,處境險惡。

    曹操東討陶謙,呂布,劉備;西伐張繡,南征袁術;戰官渡與袁紹決戰,擊敗袁紹佔據冀州;北征烏桓,平定北方:西征馬騰,韓遂平定涼州;進擊漢中,招降張魯等等。

    這一系列的成就,無不是積極進取所取得的。

    在軍閥混戰時期,不思進取是無所作為的。劉表的荊州丟啦,劉璋的益州沒啦。漢中的張魯能堅持近三十年,得益於難得的戰略機遇,但最終也沒有逃脫被兼併的命運。

    守是守不住的,只有進攻,進攻,再進攻才能有所建樹。即便是想自保,也要不斷的進攻。

    曹操之所以能夠在諸侯林立的漢末,迅速崛起,併成為最大的諸侯勢力,與其不斷勇於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02

    善於妥協

    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不僅僅要勇於進攻,有時候還需要適時,適當地妥協。

    這個玩得好的是劉備,但曹操也會。

    獻帝東歸洛陽,下詔勤王。

    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議,力排眾議,奉迎天子建都許縣,這是積極進取的行為。

    曹操以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自任大將軍,任命袁紹為太尉。地位在曹操之下,袁紹很感屈辱,上表不受。

    此時,曹操東面有呂布,南有袁術,西有南陽張繡。面對強大的袁紹,曹操採取剋制忍耐的策略,向袁紹妥協。

    同時,派遣孔融持天子符節出使鄴城,拜袁紹為大將軍,讓他兼管冀州,青州,幷州和幽州,緩和矛盾,以贏得佔略機遇期。

    在袁紹攻佔青州,幷州和幽州的同時,曹操也擺平了呂布,袁術和張繡。

    儘管袁紹的勢力得到了空前的強大,但曹操也幾乎沒有了後顧之憂。

    官渡對峙之際,劉備反叛,曹操果斷出擊,消滅劉備實力,徹底解除隱患,全力對峙袁紹。

    最終一戰,擊潰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勢力袁紹,進而徹底消滅袁紹,統一了北方。

    戰勝袁紹的過程,不缺少曹操積極進取的行動,但最大的策略還是妥協。

    袁紹就不會這個,導致最終失敗。

    官渡之戰後,袁紹的勢力還很強大,但袁紹一蹶不振,鬱悶而死。

    赤壁大戰之後,曹操也輸得很難堪。在曹操逃出華容道之後,是哈哈大笑,其境界格局可見一斑。

    之後,曹操又是戰略妥協,採取一系列措施,下求賢令,唯才是舉,繼續屯田制度,興修水利等等,發展經濟,穩定社會秩序。

    以後平定涼州,收服漢中,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曹操本以為攜官渡大勝的餘威,一鼓作氣拿下江南,統一中國。

    但孫劉聯盟一把火把曹操燒清醒啦,讓曹操意識到,當時還遠不是完成統一目標的時候,尚需等待機會。

    於是,曹操靜下心來,積蓄實力。

    這就是一個成熟地政治家睿智的決策。

    袁紹不會,袁紹就提前退出了歷史舞臺;

    劉備前期做得很不錯,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衝冠一怒為紅顏(關公也是紅臉大漢),貿然東進攻擊孫權。夷陵之戰徹底玩完,無顏西歸見丞相,在白帝城憋屈死啦!

    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不了從頭再來。

    曹操的臉皮就厚多啦。

    臉皮有多厚,就能走多遠。

    屢敗屢戰,剩者為王。

    妥協有時候比進取更難做到,曹操不僅勇於進取,更善於妥協。

    這就是曹操最厲害的地方,最終取得霸業成功,與此不無關係。

  • 5 # 微觀歷史

    曹操, 字孟德, 小名曹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縱觀曹操的一生,他在多個方面都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在政治上:懲辦不法豪強,穩定東漢朝政局面,唯才是舉,尚禮重法。

    在軍事上:愛惜將才,治軍嚴整,精通兵法,統一北方。

    在文學上: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

    在書法上: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的《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但是,我認為曹操最厲害的地方是他“終其一生都不稱帝”。

    曹操出身在宦官世家。舉孝廉出身,經過鎮壓黃巾起義,組織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等,逐步崛起。後來又迎漢獻帝遷都許昌,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這樣的優勢,曹操逐步消滅了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然後又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地區。曹操自己更是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了宏圖霸業,開創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然而, 一直被認為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雖然在其有生之年便已達到了權利的頂峰,但是,他始終沒有“順應天命”,稱帝開國。而這一點恰恰就是曹操最厲害的地方,曹操不稱帝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背不起亂臣賊子的罵名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再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等,因而漢室逐漸衰微,各地群雄割據。雖然如此,但是當時所尊崇的綱常倫理、忠孝禮儀仍在。曹操雖然胸懷大志,亦擺脫不了儒家文化的影響。無論是鎮壓黃巾起義,還是討伐董卓, 曹操都是以維護漢室忠臣的形象而出現的,即使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也是以天子的名義出師,以捍衛朝廷的名義進行戰爭。曹操深知,如果自己廢除漢獻帝,登基稱帝,那他將淪為千夫所指的罪人,難逃今生來世歷朝歷代的唾棄和謾罵的。所以,曹操一再表明自己絕無稱帝之心,絕不是篡權奪位的“奸佞小人”,而是忠心輔政的“賢臣棟樑”。由此可見其深受儒家正統文化影響之深,斷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的。

    曹操

    二: 抵擋不住天下諸侯的群起而攻

    雖然曹操已經取得對漢室中央的絕對控制權,但是他的勢力範圍也僅限於北方,雖然也曾進行過南征,但是在赤壁之戰中敗於孫劉聯軍,這也讓曹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稱帝的實力,如果自己貿然稱帝,很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袁術”。當時的淮南袁術,於建安二年稱帝(公元197年),結果被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大軍圍攻,大敗而逃,前後建國3年,最終淪為世人的笑柄。有這樣一個前車之鑑,工於心計的曹操怎麼還會重蹈覆轍呢?

    袁術

    三:重實權而輕虛名

    曹操為人講求實際,不重虛名。東漢末年,天下混亂,群雄割據,想要在這亂世之中生存下來,並且有一番作為,僅有雄心壯志是不行的,更要有實實在在的力量。稱帝只是改變了一個稱號,聽著好聽罷了,但是它所帶來的禍患卻是無盡的,甚至可能會因此而斷送了曹操的宏圖霸業。而當時的曹操,天子詔令由他口授,國家政策由他制定,朝廷百官由他任免,這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說明了他名為丞相,實為皇帝。漢獻帝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兩者相比,孰重孰輕,曹操還分辨不清嗎?

    漢獻帝

    四:赤壁之戰的失敗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 便有了一統天下的想法。於是便率大軍南下,可惜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打敗。這一戰也使得天下群雄割據的局面沒有得到終止,在天下群雄並存之時稱帝絕對是弊大於利的,曹操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勝利,並且乘勝追擊,進而消滅孫劉割據勢力,那麼統一天下是早晚的事。當天下再也沒有威脅曹操稱帝的人時,曹操稱帝也就順理成章了。所以,赤壁之戰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消了曹操稱帝的想法。

    赤壁之戰

    一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道出了一代梟雄寧願為自己的兒子鋪路,也絕不稱帝的決心。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的厲害之處。

  • 6 # 90後青春已逝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權的奠基者。

    曹操很厲害的人物,有很多人都說他比光武帝劉秀還厲害。只是生不逢時。他厲害的是:審時度勢,權術,帶兵,知人善用,善於認識自己的錯誤。

    1:審時度勢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應為他是宦官之後,都看不起他。給他起名曹阿滿。他卻看江河破碎,想聯絡東漢朝臣,對抗董卓。無奈是眾人皆醉我獨醒,最後他想以一已之力,殺了董卓。沒想到事情敗露,他只好逃回老家。從這他看清了,朝臣的膽小,腐敗,無能。於是他決定起兵,從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三國時期,最大的諸侯,權臣。魏武王。這就是他的審時度勢。

    2:帶兵

    曹操帶兵還是很厲害的,比劉備厲害多了。開始的時候就是他弟兄幾個,自己帶兵拉大旗。屢戰屢勝,短短几年,發展成兵幾十萬,戰將上千。迅速在18路諸侯中佔據重要一席。從此名聲大震,各路忘風而來。

    3:權術

    曹操此人政治能力特別強,都在嫌漢獻帝是個累贅。他卻看到寶藏,他知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知道握住天子,就握住尚方寶劍。誰不聽話,就可以隨意下旨討伐,從而名正言順。旗下聰明絕頂的人,無一不在他掌控之中,就連後來的司馬懿,也不敢在曹操面前耍心眼。這就是曹操的權術。

    3:知人善任

    曹操安排人是把高手,知道誰可以打仗,誰可以管後方,誰的計策有用。比如荀彧,每次曹操打仗,他都留守大本營。卻沒一次讓曹操失望,不管糧草輜重,還是後方的安穩。荀彧都安排的非常好。

    4:善於認識自己的錯誤

    比如曹操南征之時,荊州因為害怕曹操兵強馬壯,迅速向曹操投降。曹操得到了荊州水師,而水師都督正是蔡瑁張允兩個人。曹操用二人為督軍,最後曹操中計。但是剛殺完曹操明白。也認識自己的錯誤。伺候曹操在沒有中過反間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喜歡的女孩和別人好了,前所未有的難受。可以送我一句話,讓我緩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