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哈哈哈

    最喜歡顏回。

    1.顏回勤奮好學。孔子說“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意思是,“認真做筆記目不轉睛不開小差聽我講話的,大概只有顏回了吧”。顏回去世之後,孔子還悲嘆,“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進,從未看到他停下前進的步伐。”在孔子眼中,顏回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典範。

    2.顏回品行高尚。孔子稱讚他,“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意思是別人的“仁”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顏回的“仁”,可以堅持很長時間,甚至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孔子眼裡,顏回還是個嚴於律己的人,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

    3.顏回聰明不張揚。孔子的教學方法是“舉一反三”,特別重視學生的悟性。子貢是個很聰明的人,但子貢認為自己只不過是“聞一知二”,而顏回就牛多了,他能“聞一以知十”,簡直是個智商極高的“超級學霸”。這一點,孔子也認為自己和子貢都比不上顏回。但顏回是個很“內秀”的人,看上去有點呆。一開始孔子認為顏回的智商不高,到後來才發現,顏回其實一點都不笨,對孔子的學問,顏回不僅能夠掌握其精神實質,做到融會貫通,還能夠對孔子有所啟發。

  • 2 # 愛歷史的大小姐

    我想說說顏回和子路,一個是孔子稱讚最多的學生,一個是孔子批評最多的學生。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兩個我都喜歡。(換做以前狹隘的我肯定是喜歡顏回啦)

    先說說顏回,他無疑是孔子最得意、最愛的學生。他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孔子經常稱讚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他不追求物質生活,敏於事而慎於言,“一簞食,一瓢飲”足矣,就算過著很清貧的生活也很快樂,有時候甚至揭不開鍋。我一度懷疑顏回和我喜歡的一位西方哲學家-維特根斯坦一樣,是一位不屑於過所謂“上流生活”的富家子。然而,顏回先孔子而去,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哀嘆:“噫!天喪予!天喪予!”(老天,你是要殺了我啊)由此可見顏回有多優秀,多有學問,以至於有時候孔子都自覺不及他。

    再來看看子路,魯莽衝動、沒有教養、頂撞老師、貧賤…可是為什麼當我越瞭解他越發覺得他可愛呢!子路直率坦蕩,豪爽俠義,為人勇武,忠於職守,死的壯烈!他也好學,遇到問題窮根究底,並不滿足於一知半解。子路直率,對於孔子有不理解或不滿意的地方也要馬上表現出來,不給留面子,故孔子對子路也有幾分畏懼。“子見南子”,也只有子路敢於這樣直白地表示自己的不悅,使孔子連連發誓,說:“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這一段讓我覺得子路好可愛[偷笑])對於子路的“和而不同”,敢於提出與孔子不同的見解,不迷信任何人,包括他的老師孔子,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子路幾乎全程跟隨,不但服侍老師,而且還起到了保鏢的作用。所以子路死的時候孔子也很傷心,夫子追思子路時感慨曰:“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

    總的看,子路為人忠誠,疾惡如仇,不畏強暴,服從真理,勇於改過,沒有任何城府,是個非常好交往的正人君子。孔子什麼的學生都有,資質參差不齊,可是他不嫌棄不放棄。子路問:“聽到什麼就去實行嗎?”孔子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冉有問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卻是肯定的。這既可看出孔子對子路頭腦簡單的瞭解,也最充分地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就如他所說的那樣言行一致:“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也是孔夫子的偉大之處吧!

  • 3 # 卿嵐譶歷史

    在孔子的眾多弟子裡我喜歡的可能和大多數人的選擇不同,我最喜歡仲由,字子路,最開始喜歡他是源於一個關於子路的小故事。

    《淮南子•齊俗訓》裡講了關於孔子弟子的兩個小故事“子路受而勸德,子貢讓而止善”,其實講的就是子路受牛、子貢贖人的故事。(這兩個小故事在我之前的回答裡也講過,這裡簡單的說一下)

    子路受牛:說有一天子路救了落水的人,落水者的家人送了子路一頭牛作為酬謝,子路接受了,受到了孔子的表揚。

    子貢贖人:魯國規定在其他國家遊歷時看到有被賣的魯國奴隸可以先墊錢把他贖回來,回魯國後可以給報銷,子貢贖了人卻不去報銷,結果被孔子批評了。

    原因很簡單,子路受牛使善舉得到了回報,激勵了其他人繼續行善,起到了“勸善”的效果;而子貢贖了人卻不報銷了,讓想要去救人的人左右為難,救了去報銷還是“道德低下”,救了不報吧自己也很難受,反而讓人們不想再去救人。

    我之所以喜歡子路並不是因為他的行為起到了“勸善”效果,更不是因為他是“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這些名頭而喜歡他,我喜歡他僅僅因為他的率真。

    我認為子路在救落水人時一定是果斷的跳入水中,並沒有考慮要報酬的事,但是當人家為了感激他而送了他牛時,他也並不會去考慮:別人會不會因此而議論我不夠高尚,怎麼能拿別人的酬謝……而是像他救人一樣率真地、平淡地收下了被救者的一片真心,以誠心換真心,直爽果勇,真性情也。

    相比那些瞻前顧後,想要酬謝而礙於道德綁架又不敢要的人,子路的這份率真和耿直不是更值得我們欽佩和欣賞,即便在面對師父孔子時也是有一說一,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政事上他也救窮濟貧,政績突出,最終死於忠君,成全了忠孝之名。

    以上是卿嵐關於孔子眾多弟子裡你最喜歡誰的看法,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 4 # 古月照文史

    最喜歡——曾皙。《論語》侍坐那一章,孔子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分別談理想,只有曾皙說得與我情致相同,自由自在,隱士名士風度,好!即:暮春三月,穿上適節衣服,約五六成年人、六七兒童,到沂水洗洗澡,在高臺上吹吹風,然後唱著歌回家。連孔子都羨慕並讚賞曾皙(點)的理想,與我的人生目標一致,所以我贊同他!

  • 5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孔子的眾多弟子裡我最喜歡顏回。至於為什麼喜歡他,我的理由是:

    1.《論語·雍也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即孔子說:“賢德者,顏回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憂愁困苦,而顏回卻不改其樂於學。是多麼有賢德啊,顏回!”這充分反映了顏回刻苦求學的精神,值得傳承和學習的。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用葫蘆或木頭製成的舀水用具。

    2.《論語·公冶長篇》: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意即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何不談談你們各自的志向?”顏淵說:“我願望是無誇耀自己的長處,無顯耀自己的功勞。”這充分反映了顏回上善若水的崇高品性。

    3.《莊子·大宗師》記載:顏回分別三次向孔子彙報自己修身達到“道”的境界。第一次說“我忘掉仁義了”,第二次說“我忘掉禮樂了”,第三次說“我坐忘了”。孔子問:“何謂坐忘?”顏回回答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意即我毀壞、肢解手腳、胳膊等枷鎖,去掉小聰明,離開表象去掉智巧,求同大道於“一”,這叫做坐忘。此時孔子說:“同則無好(hào)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意即求同大道於“一”,就無好惡(wù),遵循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就沒有舊的常規可以滯守了。你果真成了賢人啊!我請從跟著你後面學習了。這反映了顏回是一位至高無上的道者。墮,古通“隳”,毀壞。

    4.《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這肯定了顏回是“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之一,德行列為第一。

    以上可以看出,顏回被後世尊為復聖,是名副其實的。復,可以理解為與孔子一樣的水平;也可以理解為更高一級的回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在孔子的眾多弟子裡,我最喜歡顏回。

    注:顏回說“我忘掉仁義了”、“我忘掉禮樂了”,原文是:“回忘仁義矣”、“回忘禮樂矣”。聯絡“坐忘”,這不是指顏回思想品德變壞了,而是闡明顏回修養達到“道”的境界。

    嚴正宣告:

  • 6 # 喃譁經

    當然是曾點啊!“舞乎舞雩,詠而歸。”這是多麼率性、自由、美麗的人生啊!連孔子都喟然嘆曰“吾與點”,肯定吾亦“與電”啊!

  • 7 # 淮清雜談

    當然是子路啦,心直口快,勇武俠士。應該是魯提轄那般人物了。論語著名的兩段侍坐,都有子路參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 8 # 秋暮煙雨

    我最喜歡的是—宰予。喜歡一:個性鮮明,想象超越。針砭時弊,月旦社會。

    作為孔子的學生,他是唯一敢對孔子的理論說“不”的人。例如:孔子尊《周禮》提出守靈之孝悌思想。孔子認為,孩子生下來三年才能離開父母懷抱,才能夠自己走路自己吃飯,才能夠讓父母稍輕鬆一點,所以做子女的應該在父母死亡後謹守三年孝行,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一心一意去想念父母的恩德。宰予認為這是一個不合理的制度,是對社會的一種浪費,勞命傷財。他提出守喪期三年應改為一年。他這種理論非常客觀,非常符合現實。但卻遭到了孔子的怒罵:“宰予是一個“不仁”之人,難道他沒有在從父母那裡得到過三年的幼愛?”。而時至今天,宰予的“縮短守喪期思想”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之中完全得到了應用,而且守喪期更短。

    喜歡二:思想活躍,智學深思。見解獨特,行不苟合。

    宰予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見,頗具獨立思考的精神。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仁義道德的虛偽性。他問孔子,有一個仁義的人掉井裡了,你如此仁義,你會跳下去救他嗎?問得孔子啞口無言。孔子只好罵他說:“宰予提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是在愚弄人,君子可以死,但不可被人設計加害……。”

    喜歡三:心胸寬廣,豁達大度。克逮克容,虛懷若谷。

    宰予經常被孔子指罵、責備,是孔子的弟子之中受批評最多的一個。但他沒有半點怨氣,而且對孔子無限欽佩。他說:“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由此可見,宰予已經有了賢達之人的格局,達到了聖士的境界。

    宰予卓越不凡、天資聰穎、才思敏捷、言語犀利、激濁揚清、足智多謀、口齒伶俐、真誠率直、是非分明。在孔子眾多的弟子之中他卓爾不群,出類拔萃。他既滿腹才學,又直言不諱。所以,孔子對他既愛又恨。宰予有膽識有抱負,但生不逢時,因從政被人算計而亡。宰予這種寬泛活躍的思想最適合經商,如果他生在當今這個時代裡,絕對和馬雲有一比。

    以上就是我在孔子眾多的弟子之中喜歡宰予的理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