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畝園書生

    元朝的行省制對現代社會有多大影響,我認為,元代行省制的確立,開創了以省為正式的行政區域的先河,是中國明清時期乃至近現代地方機構設定的雛形,現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單位—省,就是從元代開始的。

    唐代中央政府實行“三省制”,即: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其長官分別是中書令,侍中,尚書令。省的最初含義是宮禁,“宮禁”指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三省的長官,中書原指宮中管理檔案的,侍中指在宮中侍奉皇帝,尚書本指皇宮內廷的秘書,這三個官原本是內廷官,唐實行三省制後,內廷官變成了政府外朝的執行官,皇帝的私臣,變成了公臣。

    元代,中央機構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其中以中書省為行政中樞,是政務的主體(也稱都省),權力非常大,為了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控制,以中書省分駐地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行中書省是由中央都省分出一個機關駐紮在外面,這是因為蒙古人征服中國,不敢把政權分散,要完全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都府派人去鎮壓處理,行省是一個行動的中書省,所以行中書省正名定義,並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是中央宰相府的分張所,在元代有十一個行省,並不是全國地方行政分為十一個地方行政區。

    元代行省設定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儘量突破自然區域的界限,不給地方割據勢力利用地勢的險要與中央抗衡的方便條件,打破了以前歷代以山川河流劃分地方管理區域的傳統做法。這樣設定的目的,不是為了行政方便,而是為了軍事控制。比如,南京是一軍事重鎮,但是如廣德不守,或者蕪湖放棄了,南京也不能保,而廣德,蕪湖也都不在江蘇的管轄區內,任何一省都如此,給你一半,割去你一半,好使全國各省都成支離破碎,既不能統一反抗,而任一區域也很難單獨反抗,這是行省制的內在精神。

    到了明清兩代,廢去了中書省,也就無從談起行中書省,因而把行省長官改成布政使,地方政府叫布政使司,使指的是官,司指的是衙門,稱布政使司為行政區域,是名不正,言不順。就管制來說,地方區域,也不該稱司,所以明清兩代,在習慣上仍被俗稱為行省或省,於是省的含義由宮禁,中樞轉變為地方行政機構,直到民國和現代,已經把省做為國家行政區劃的單位,成為地方行政機構,這就是中國省的由來。

    元代設定行省演變到中國現在的省,這種地方機構的設定在行政和軍事上有利於管理,但是,從現代經濟發展來看,也存在不足,比如,安徽省,跨越長江,淮河,屬於中國南北過度區,在農作物種植和管理上,比較分散,集中管理難度增加,不利於經濟發展,我想這也是一種影響吧。

  • 2 # 海王湄拉

    行省制度已經與中國現在省級規劃相差不大,元朝的規劃使得各省內部之間語言不通,提高了統治的穩固性,此種規劃深得後朝之心,一直在或多或少的模仿

  • 3 # 滄桑語滄桑人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郡縣制度的發展,也是中國行政區域劃分的依據和基礎!

    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

    唐朝乃至宋朝,在區域制度上存在巨大的隱患,特別是唐朝,實行節度使制度,完成唐朝中後期的地方擾亂,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在地方權利控制上有問題的。晚唐使的朱溫,導致後來的五代時期,在地方區域制度上存在著隱患!而行省制度很好的解決克這一點,把地方權利牢牢的把握在中央手裡,地方上的自主性將會相對降低!

    奠定中國區域劃分和中國疆土基本輪廓

    中國幅員遼闊,跟行省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元朝之後,明清沿用並發現了行省制度,當然了,今天的國土面積相對於元朝少了很多,這是因為在近代,發生了過人比較心痛的外交事情,土地被列強佔領割讓,到今天主要的身份還是保住了,除了外蒙古外,中國的行省區域基本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保全。

  • 4 # 丁強888

    謝邀,要講行省制度的影響,現在各個省的這個省字的由來就是由元朝行省制流傳下來的。元朝之前地方行政機構的名稱幾經變化。從郡縣兩級到州郡縣三級,到路府縣等。最終在元朝演變成中央中書省派出機構的行中書省。省這一級地方機構也就從此出現並沿用至今。

    而是元朝行政區劃的劃分影響至今。元朝的行省分界從以前的主要依據山川形勝轉變為人為的把統一的地理單元割裂開來。最典型的如把歷來屬於巴蜀單元的漢中劃給陝西行省。湖廣行省也是跨越嶺南雲南和四川行省不像現在基本以金沙江為界,而是互相深入對方一部分。這樣做的用意是消除地方割據的隱患。幾個地理文化不同,山川無險可守的地方組成的行省顯然更加依靠中央的裁決。

    元朝滅亡之後,行省制度基本被明清所繼承。影響到今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遊戲,古代男子如何消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