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妞妞的小廚房
-
2 # E家車資訊
作為“酸辣土豆絲”的主角,變身主糧的土豆會以怎樣的形式走上人們餐桌?其實,這個話題也不算新鮮,因為在我國很多地區,土豆本來就是以“主食”的狀態存在。
變成“飯”
在內蒙古、甘肅等地,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把土豆劃入“飯”的範圍,土豆的做法在當地更是花樣繁多。“土豆當主糧有什麼稀奇?”來自內蒙古的婷婷是個典型的80後,“我從小就吃的山藥(當地人對土豆的稱呼)擦擦就是土豆做的,很好吃啊。”婷婷說的這個“山藥擦擦”是以土豆和麵粉為主要原料製作的一種小吃,在山西地區也很流行。
變成“餅”
在我國東北地區,土豆還以“土豆餅”的形式變身主食。這種以土豆、麵粉為原料的餅是將土豆擦成極細的絲,用少量麵粉加水把土豆細絲和在一起,用油煎制而成。“吃一次,就讓你愛上它。”來自遼寧的小張對自己家鄉的美食很有信心。
變成“粉”
土豆變成粉後“粉絲”也不少,尤其是在商城周邊,很多小店裡會經營種類繁多的“土豆粉”。土豆粉可以搭配各種輔料,相傳還是由宮廷流傳到民間的美食。
不過,儘管土豆有“七十二變”,讓所有人把土豆轉換成主食尚需一定時間。“俺是米飯的‘鐵粉’,土豆絲啥的,還是做個菜好。”在湖南長大的職場白領小蔡,更傾向於把土豆做成菜。
中國農科院等單位主辦,農業部副部長參與的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研討會舉行,會議討論了馬鈴薯主糧化和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研討會提出推動土豆成為餐桌上的主食,讓馬鈴薯逐漸成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後的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這引發了公眾關注。專家表示,在其餘主糧作物增產空間小、生態環境壓力增大、消費者營養不均衡等問題的背景下,存在讓馬鈴薯升級為“主糧”的必要性。
馬鈴薯主糧化因糧食安全?
目前,土豆在很多地方被視為蔬菜,雖然其已被農業部認定為糧食作物,是我國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外第四大糧食作物,但依然沒有上升到“主糧”的地位。
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在研討會上指出,馬鈴薯主糧化開發,是深入貫徹中央關於促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積極探索。
參會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近一兩年農業部也在大力推動馬鈴薯主糧化,但此次會議的召開,級別比較高,具有標誌性意義。
中國農科院一作物研究專家表示,我國的確在相當長時間內重視小麥、水稻等口糧,而忽視了玉米、土豆等其他糧食作物,而糧食安全的內涵,也包括了食物結構的多樣性,土豆的作用應進一步發揮。
晉升“主糧”後有何影響?
農科院一專家表示,“主糧”和“非主糧”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成為主糧作物,在產業上將享受到更多的扶持、優惠政策,在科研上,也有大量的專案資金投入用於開發新品種等研究。
葉興慶也表示,目前我國從國家隊到地方隊,馬鈴薯的研發是非常薄弱的,小麥等作物研究為重點科研物件,很容易拿到專案,但相比之下馬鈴薯研發的專案和投入不夠。
葉興慶表示,西北等地區依然有將土豆作為主糧的貧困地區,但對於大部分地方,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而言,土豆更多用於燒菜或休閒類食物。
黑龍江農科院脫毒苗木研究所副所長呂典秋說,馬鈴薯主糧化並不意味著它會成為人們主要食用的鮮食,而更多在加工品上體現出來,最突出的體現就是用土豆製成的全粉、澱粉,用於製作饅頭、麵條等加工食物。
馬鈴薯增產潛力有多高?
呂典秋說,我國目前玉米、水稻、小麥的平均產量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因為耕地面積有限,增產的空間也很小了,提高產量的難度比較大。
而對於馬鈴薯來說,他說,全國平均產量低於世界水平,是發達國家水平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我國人均消費馬鈴薯也只有14公斤,遠低於發達國家。馬鈴薯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只要加大對技術、品種、資金的投入,在不增加耕地面積的前提下,可以實現較大增產。
山東農科院馬鈴薯專家王培倫介紹,如果用幹物質產量計算,馬鈴薯的產量可以比玉米、小麥更高,如山東去年小麥最高產量達到每畝800多公斤,而用幹物質產量折算後,馬鈴薯的單位產量可以達到1000多公斤。
飲食習慣影響馬鈴薯消費?
王培倫表示,目前,對於馬鈴薯加工商來說,存在著原料成本過高的問題,這與新鮮土豆的儲存受時間限制等很多因素有關,“原料出廠需要冷櫃儲藏,這就需要資本配置出廠設施”,他說。
他表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因固有的飲食習慣問題,對馬鈴薯的消費並不多,而國際上,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土豆消費量最大,非洲國家的消費量最少,“總的來說,發達國家消費土豆量更多,因為他們人均消費能力很高。”
馬鈴薯會成為怎樣的主糧?
葉興慶說,目前馬鈴薯行業中較薄弱的是加工和消費環節,因為新鮮馬鈴薯不利於儲存,因此提倡對其進行加工,變成全粉後可長期儲存,而全粉可以製成饅頭、包子、麵條、麵包等食物。
呂典秋也表示,馬鈴薯製成全粉等加工品後,應用廣泛,儲藏、運輸也很方便。
他說,馬鈴薯成為主糧,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炸薯條薯片,而更多是以麵條、饅頭等形式出現,休閒食品也是要有的,但如果不變成饅頭面條,就永遠不能在主食中體現出來。
他補充說道,“對個人來說不會有什麼影響,原來喜歡吃饅頭的還是要吃饅頭,喜歡吃麵條的還是會吃麵條,國家政策沒有強迫性,是不是能成為主糧,最終要在品種、營養等方面讓老百姓認可。”
日前,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研討會上表示,未來幾年,要讓土豆逐漸成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外的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一時間,小土豆“翻身”進軍主糧界的訊息,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營養專家表示,土豆兼具主食和蔬菜、水果的特點,從營養素來講,本就屬於主食,傳統飲食習慣把土豆當成蔬菜是錯誤觀點,推廣為第四主食是一種正確的迴歸。
小土豆翻身當主糧網友呼籲考慮地域差異
土豆又稱山藥蛋、洋芋等,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在我國,土豆產區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蒸、煮、燉、炸、炒,做法多樣。
此次土豆“雄起”從菜變飯,引起諸多網友的爭議。土豆愛好者為土豆君的翻身歡呼雀躍,甚至在微博上列出一長串的選單,從炒絲、燉塊、壓成泥到炸成條,足足一本“土豆百吃”。內蒙古一位網友表示,在當地土豆一直是飯桌上的主角,主食是它,菜也是它,各種吃法。網友“123木頭人”認為,土豆能減肥,要是以後推廣為全國性的主食,減肥豈不是順便的事?因此,她力挺小土豆“扶正”。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土豆當主食,不能簡單一刀切,應考慮到地域的差異。在內蒙古、甘肅等地,土豆本來就是傳統主食之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把土豆劃入“飯”的範圍。在南方地區,分分鐘讓土豆取代米飯,有點讓人無法接受。網友“sunshine晴空”借用張愛玲“紅玫瑰和白玫瑰”的名句表示:“對南方人來說,米飯是紅玫瑰,土豆永遠是衣領上的那顆白米飯!和大米二十幾年的廝守,哪能說散就散!”
此外,還有網友擔心主食吃土豆過於單調。有人列舉“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研討會”上的部分展品,如馬鈴薯花生冰凍曲奇、馬鈴薯榛子千層酥、馬鈴薯芝士蛋糕等,試圖打消吃貨們“土豆當主食太單調”的顧慮。
土豆兼具主食和蔬菜特點專家:當主食推廣是正確迴歸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主任萬寶瑞介紹,土豆被稱為“十全十美”的營養產品,富含膳食纖維,脂肪含量低,有利於控制體重增長、預防高血壓、高膽固醇以及糖尿病等。土豆主糧化,有利於改善居民的膳食營養結構。
北京朝陽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賈凱表示,土豆屬於膳食寶塔最底層的谷薯類,碳水化合物較多,從營養素含量來說,把土豆當作蔬菜是一種誤區。“我們營養醫師做宣教是一直強調,土豆要在飲食結構中摺合成主食。把土豆推廣為第四大主食,是一種正確的迴歸。”同時,他也表示,土豆當主食,並不意味著只能蒸或者煮,依然可以有多種做法。
北大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蔡晶晶醫師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土豆中胡蘿蔔素和VC含量比普通大米、白麵高,具有蔬菜和水果的特性。同樣重量的土豆和大米、白麵相比,熱量較低,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控制體重有好處。日常飲食中新增薯類食品,可以更好控制熱量攝入,富含的膳食纖維還能改善便秘。
另外,與其他主食相比,土豆因蛋白質含量較低,更適合某些特殊的人群,例如腎病患者需要控制不完全蛋白質的攝入量,土豆可滿足患者需求。也正因為如此,她提醒兒童不宜長期食用土豆,較低的蛋白含量不能滿足兒童生長髮育所需的熱量和蛋白質。
-
3 # 生產隊長老楊
問:吃水稻長大和吃土豆長大有啥區別?
吃水稻長大的男人很聰明,很秀氣,女人很嫵媚,很清純,說話都是唔儂軟語。
吃土豆長大的人可能都是蠻荒人,很落後,都是土人,有可能在原始部落裡才能找到。
因為,一輩子都以水稻為主糧的人多的是,中國的南方和南亞人都是吃水稻的人,吃水稻長大的人有許多億。
而一輩子以土豆為主糧的人幾乎沒有,就談不上"吃土豆長大的人″了,因為在全世界開化的人群中也找不到一個一生以吃土豆為主的人,這個題目所問的就不存在了,因為找不到一個吃土豆的例項與吃水稻的可比,所以,吃水稻的以1:0獲勝。
在沒有開化的原始人群中,有可能找到一輩子以吃土豆為主食的人,這個原始人群應該居於只產土豆其他什麼都不產的,至今未被文明發現的蠻荒地帶,可是,這個地帶和人群在哪裡呢?我們還不知道。
我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說在非洲的沙漠裡,有這樣一些人,一生只徒手深挖沙土,為了找到植物的地下莖塊,從這些莖塊裡取得水喝,一天能多挖到幾塊莖塊,就是他最大的滿足,他們一生的財富,就是多挖植物地下的莖塊,餓不死渴不死就是一生的追求,比外,不知道世上還有別的吃的。
我想,如果有靠吃土豆長大的人,他們一生的追求就是多刨些土豆,餓不死就行。
說到這裡我的答題出來了,吃水稻長大的人和吃土豆長大的人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會玩手機,後者只會尋找土豆。
-
4 # 老趙健身
就人類生長方面沒有區別,主食的不同於地理環境有關,不同的地理環境又會有不同的文化差異,所以吃水稻和土豆的人的不同是地域和文化差異導致的,跟食物沒關係
回覆列表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於各個地方受到了不同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所導致了各地方的飲食習慣存在著差異,從而造就了美食文化的多種多樣。
大米之所以擁有“五穀之首”的稱號,是因為其富含的營養價值之高和功效作用之廣,作為南方人民的主食,其所含有高達90%的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不可估量。
雖說美食不分國界,但是各地區的飲食習慣還是存在差異的。我國地區的人大多都是以米飯,或者是麵食為主食的。而外國人則是以漢堡薯條等食物味為主食的。我國的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在飲食上的不同,也會導致性格的不同,在性格方面主要體現在南方人豪爽,南方人的性格就是屬於似溫柔又不溫柔的型別,南方人喜歡說話拐彎抹角。米飯含有的澱粉就比較多,蛋白質相對少一些,導致南方人普遍沒有北方人長得高大。
土豆又叫馬鈴薯,因為其豐富的營養,很多營養學家也將土豆列為非常完美的食物,含有鈣質,磷,鐵,尼克酸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其根莖部分還可以入藥,含有胡蘿蔔素極其抗壞血酸,這可是穀類農作物所不曾含有的稀有物質,只不過是維生素A的含量,以及蛋白質的含量較低之外,其餘均是不錯的,營養全面,囊括了諸多的營養物質,對於擔心吃土豆發胖的人來說,也大可以放心,因為和普通的果蔬比起來,土豆的脂肪其實很少,別看它的樣子很豐滿,其熱量卻是非常低的,維生素C的含量更是蘋果的十倍。
土豆又叫馬鈴薯,吃土豆長大的人,一般都是易瘦體質,不容易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