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止水微瀾
-
2 # Avatar32473323
最近大火的“地球編年史”,不知該歸類於科幻小說還是學術著作。全書共七冊,描述太陽系外的外星人來自尼比魯星球,於30萬年前到達地球,繪製了第一個人類的基因圖,創造出了“智人”。一位學者支援這種觀點,並且多年來不斷研究蘇美爾人留下的古文獻,他告訴我們…… “研究基因是關鍵,也是決定性的證據。但是人們不想做這件事,因為其結果對於科學、宗教和所有學科來說可能是顛覆性的。”撒迦利亞·西琴說。這位偉大的老者喜歡研究飛碟而且對於世上未解之謎非常感興趣,他是異派史學的鼻祖,有人說他是把14本書譯成25種語言(包括漢語)的作家,他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了人類的起源並要求用科學證實他30多年來支援的觀點。此次訪問在他位於曼哈頓的家裡進行,在我們的攝像機前他開始了自己的故事。 很明顯,這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非常荒唐的故事:外星人是地球上第一批殖民者,而且是他們創造了人類。外星人在30萬年前登陸地球,並且擁有一個比我們先進得多的科學技術。他們用這個科學技術繪製出了幾種直立猿人的基因圖,並在這些類人猿的基因中加入了200個外星人的基因。之後,直立猿人開始進化,他們學習交流如何使用勞動工具,變成了智人。人類就是一個實驗室的產物,而這個實驗室是有目的而建的:為從太空來的統治者們製造奴隸。這些外星人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把他們當作了神。這就像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是,西琴發誓自己沒有任何編造,他只是簡單地把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平原中(最早的人類文明的搖籃——蘇美爾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找到的成千上萬的石碑上刻著的楔形文字描述了一下。在那些古文獻中,蘇美爾人提到了上百次“尼比魯”和“阿努納奇”兩個詞。 尼比魯的意思是“路過的星球”,並且在蘇美爾人所有的天文觀測中都出現過。現代的天文學家對此已經迷惑了很多年:有人認為它可能是木星或火星。蘇美爾人在文獻中寫到阿努納奇人來自尼比魯星球,而阿努納奇的意思是“從天外來到地球上的人”。他們怎麼可能來自木星呢?那上面的溫度那麼高,而且所有東西都是氣態狀的。他們也不可能來自火星,那上面沒有空氣,沒有水,而且也沒有生命。這太荒唐了。撒迦利亞·西琴說:“我越研究這些古文獻,就越迷糊。於是,一個晚上我大聲乞求道:阿努納奇!如果你們真的存在,請告訴我你們是從哪裡來的。之後我半夜從夢中驚醒,並且得到了答案:尼比魯是一個太陽系之外的星球,這樣所有的說法都解釋得通了。” 對於尼比魯星球,撒迦利亞·西琴是這樣描述的:“它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公轉需要3600年。現在離我們還很遠,據我的計算在幾百年後就可以看到了。但是,阿努納奇人會在這之前回到地球上,這在所有的古代預言中都有提及,《聖經》裡也有。我相信在這個世紀結束前就會發生。我們是否會被外星人毀滅,這要取決於尼比魯星球由誰來統治,是那些創造了我們的外星人的後代,還是那些已經厭倦了我們,想讓我們消失在大洪水中的氏族。其實大洪水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大概發生在1.3萬年前。但是我對此並不擔心,相反我對於不斷提到世界末日很反感。人類的害怕是無用的。不論最初的原因是什麼,阿努納奇人創造了我們,把我們變得像他們一樣,並且賜給我們文明。我看不出他們為什麼要毀滅我們,我們是他們的孩子,雖然這些孩子有點令人失望,不完美,但終歸是他們的孩子。” 撒迦利亞·西琴說:“這點我從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文獻中得到答案,這些文獻在我看來就是一部歷史報告,它們講述了人類與神之間的各種聯絡,分析了他們的族譜,並找到了一個明顯的證據——有一個阿努納奇女性的屍體被發現,這在我的《當巨人來到地球上時》一書中有所提及,要想證明我的理論,可以透過基因驗證。” 撒迦利亞·西琴表示,他的觀點與達爾文的進化論沒有任何矛盾,甚至還解釋了類人猿與現代人之間缺少的一個環節。為什麼這個環節不存在,因為在進化中我們曾經過外星人實驗室的加工。外星人給我們增加的200個基因使我們能明顯區別於猴子。《聖經》中的描述也是正確的:是神創造了亞當和夏娃。 腦洞大不大?!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是真是假,見仁見智。
-
3 # 老編新語
徐公子勝治的系列作品,神遊,人慾,靈山,之類的。
其實這些作品並不能全算無中生有,腦洞大開,但它們能將我們心裡的仙俠體系仙俠風格用最具有理論基礎最具有實修可能性的風格表現出來,世界觀合適,理論嚴謹,在我看來也算是腦洞大開。
-
4 # 俗人張先生
我推薦《三體》
《三體》具有深切的社會意識,小說中逐漸浮現出的“宇宙社會學”,糾結在制度建構與人性道德的衝突之上,實際上也更為直接地將“中國經驗”的難題投放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之上。可以說劉慈欣構思的“三體世界”儘管有著上億光年的時空,其實卻並不遙遠。正是以現實情景為基點構想出的《三體》的宏大世界,明確地建立在“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麼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準則嗎?”的道德追問之上。
更具體地說,《三體》中描繪了兩個層面的道德:零道德的宇宙本身——更高智慧如“歌者”向太陽系丟擲二向箔,使整個太陽系二維化,人類文明從此滅亡;但劉慈欣著力去寫的還有“有道德的人類文明如何在這樣一個宇宙生存?”這兩種假想條件放在宇宙背景中,看似是空想,卻深深地紮根在人被捲入歷史困境時的切身境況之中。《三體》中多次寫到生死攸關的抉擇時刻,關係到文明的興亡,人性的存滅。這些時刻映現出與作者和讀者都面對的現實歷史息息相關的道德困境。由此,劉慈欣的情節構思糾結在兩個向度的道德上:一切為了生存的零道德,與有善惡之分的道德。他鋪陳的宏偉敘述,最終展現的情節走向,是有道德的人類(或任何生命)無法在零道德的宇宙生存下去。《三體》跌宕起伏的故事線索,是人類一次次憑藉理想和理性為儲存自身作出努力,最終“歌者”來臨,黑暗森林打擊到來。但劉慈欣讓程心一直活了下去,她成為三體和地球文明的最後倖存者之一。這個存亡攸關的宇宙史詩之中,整個物種和世界的滅亡,與一個人的儲存構成了平衡。
閱讀《三體》系列,除了在其中仍然能體味到一些傳統的科幻作品的風格之外,又可以帶來一種像閱讀那些出色的商業通俗小說時會感受到的快感。而且,會為作者超越常人的想象力而叫絕,也很欣賞作者的思考,以及其中部分的思想。這個小說系列的可讀性,就其情節展開的精彩度來說,作為其基礎的,恰恰是作者驚人而且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在這個小說系列中所體現出來的作者對於多種科學知識的瞭解、利用與合乎科幻邏輯的外推幻想。在整個系列中貫穿的哲學思考,與其用作者所說的“宇宙社會學”這一概念,倒不如用“宇宙倫理學”更為合適。正是作者超越常軌的思考,擴充套件到以存在外星文明為前提的整個宇宙,在這種最大的範圍內,又以地球人可以理解的倫理,論證構建其理論基礎,才使得整個系列小說具有一種真正的宇宙視野。
不過,在其中還是有一種隱約的內在矛盾存在著,這就是對於科學技術手段之價值的評價,與作為其敘事和情節構想基礎的帶有人文意味的宇宙倫理前提之間的某種衝突。劉慈欣在《三體》系列中,預設了一個殘酷的宇宙規模的黑暗前提,這也是他的“宇宙社會學”的核心所在,其第一條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很有些哲學意味,這裡麵價值判斷被取消了;其第二條,頗有些把地球上有限資源的環保理念擴充套件到整個宇宙的意味,說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也很有點像人們所說的“發展是硬道理”,只不過暗中又把文明的增長和擴張(即“發展”)與對物質資源的消耗先天地聯絡在一起。在《三體》系列中,作者突破了硬科幻的傳統模式,讓其故事更好看,與此同時,在其哲學基礎上,還是沿用了地球思維的某種框架。
劉慈欣採取的描寫方式具有技術主義的特點,這會使他在驚歎“方寸之間,深不見底”之後,進一步帶讀者深入宇宙(比如奇異的“四維空間”)中去認知它的“尺寸”。在描寫的鏈條上,這樣的層層遞進產生一種異乎尋常的力量,他在與無形無限搏鬥,試圖把一切都寫“盡”。或者說,他不遺餘力地運用理性來編織情節,讓他的描寫抵達所能想象的時空盡頭。用劉慈欣自己的文學形象來打個比方:他讓“崇高”跌落到二維,在平面世界中鉅細靡遺地展開。劉慈欣的科幻想象包容著全景式的世界影象,至於有多少維度甚至時空本身是否存在秩序,在這裡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它巨大無邊,同時又精細入微,令人感到宏大輝煌、難以把握的同時,又有著在邏輯和細節上的認真。它的壯觀、崇高、奇異,建立在複雜、精密、逼真的細節之上,可以說宇宙大尺度和基本粒子尺度互為表裡,前者的震撼人心,正如後者的令人目眩。劉慈欣的小說以激進的科學推理為支撐,甚至在《三體》這樣的長篇鉅製裡,宇宙規律本身的更改也是支撐其情節的最主要支點。
《三體》系列以眾多的人物和繁複的情結,描繪出宇宙間的戰爭與和平,以及人類自身對於道德的選擇困境。劉慈欣對所有這些如那種不同維度的世界看似無法言傳的景觀,毫無保留地以全景細密的“寫實”方式加以刻畫,他的文字精準而結實,使幻想變得栩栩如生。面對這些壯麗的宇宙景觀和精妙的物理設想,那種感覺就像離開池塘見到了大海。另一方面,劉慈欣創造的世界有著讀者可以認同的鮮活的歷史感和現實感。劉慈欣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之間的連線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經驗”。《三體》第一部中地球上的三體組織設計出一套網路遊戲,借用地球歷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重構三體文明的樣貌。在這套遊戲中一上來就遇到周文王,他正走在去朝歌的路上,自信已經獲得三體恆星執行的規律,亂紀元快要結束,恆紀元馬上就要來了。這個在小說中具有功能意義的隱喻性情節,在指向“差異”的同時,卻是使用了人們熟悉的歷史材料。“差異”點在於,三體世界有三顆恆星,執行沒有規律,隨時會使這個星系中的文明遭遇滅頂之災。但此處表達“差異”的喻體,卻是借用讀者熟悉的中國商周歷史,由此與現實世界之間發生另一種更直接的關係:“亂紀元”的意象借自史書記載的生靈塗炭的紂王時代,對“恆紀元”的預測脫胎於周文王傾心向往的太平世。在接下來另一層遊戲之中,秦始皇時代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遊戲的隱喻指向三體文明對恆星執行規則的大規模科學運算。但秦始皇的集權統治,是這臺計算機能夠執行的前提條件。這裡舉這兩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三體》敘述語法的一個獨特而複雜的方面。情節層面對“三體世界”的隱喻表達,以歷史(或現實)為材料,而在這之後,這些材料引向更為直接的現實感。
-
5 # 吾是四五六
一:《三體》對未來高科技一系列設想,想象宇宙中除了人婁文明,存在許許多多的外星文明,比如三體世界和許多更高層次的文明。各個文明之間並不是和平相處,而是遵循黑暗森林法則,將未來的威脅消滅在萌芽之中。小說的最後,地球和銀河系被更高層次的文明所毀滅。二:這個問的很好,隨著我們全民文化的普及,大都上過學認識字,而且也趕上了這麼一個開放年代,我們可以奇思幻想,腦洞大開,只要避開一些政治敏感的問題,什麼武俠,修仙,玄幻,只要是能想到的都可以寫出來,不會像以前哪怕我們腦海裡有幻想由於文化的限制也寫不出來,表達不出來,就算是寫出來,國家也不會讓發表的呀,古時候對文章管理的很嚴格的。
-
6 # 卡小喵的鏟屎生涯
還是取決於你的愛好和前期基礎,比如向看過太多恐怖片或完全沒看過恐怖片的人做推薦是完全不同程度的。
科幻,懸疑,推理我看的比較多,大家都提到的三體,也許你關注這塊沒準都看過了,所以可以說下你看過且推崇的小說,這樣更容易讓大家找到對標的推薦。除了大劉的三體,當時科幻世界出的星雲系列《天意》,球狀閃電構想我個人覺得都還是不錯的,至少是我喜歡的,外國的看得少,據說沙丘不錯,一直想看。
其他類別我就不做多說了,關鍵是搜尋思路,列出你感興趣的行業或印象深刻的小說,一可以根據行業去搜索,二呢,可以搜尋你本身感興趣的小說的作者其他作品或同類作品
-
7 # 努力Di學生
我比較喜歡的天道圖書館,這個是17年最火的玄幻小說,他的劇情大概是有點反人類的感覺,和以往看的絕對大相徑庭!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回覆列表
《三體》對未來高科技一系列設想,想象宇宙中除了人類文明,存在許許多多的外星文明,比如三體世界和許多更高層次的文明。
各個文明之間並不是和平相處,而是遵循黑暗森林法則,將未來的威脅消滅在萌芽之中。小說的最後,地球和銀河系被更高層次的文明所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