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小到大一直都是人眼中懂事的孩子,不會跟父母要求這那,對於喜歡的東西一直都是抑制自己的渴望,過多的顧慮他人的感受,以至於現在成為朋友眼中的“包子”,反倒羨慕能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感,從來不壓抑情感,說自己想說的話人,他們往往都能不因外來的干擾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有著自我主觀意識,成長的也相對自由快樂。 大家有沒有同我一樣的經歷,懂事的你們真的快樂嗎?
6
回覆列表
  • 1 # 深深的呼吸淺淺的笑

      懂事聽話,似乎是中國孩子一生都逃不開的評語,即使你已經成年,社會和父母似乎還是可以拿這個標準來衡量你。

      “懂事”是個中國式詞彙。大人誇誰家孩子,常用的一個詞就是:這孩子真懂事!

      這個“懂事”的含義大致如下:孩子對父母體貼,守規矩,主動為家庭承擔部分責任,父母甚至還未明確表達出自己對某件事的態度,孩子可能已經用行動去代為表達,十分的讓父母開心、放心。

      果真可以就此放心了嗎?未必。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如果一個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地瘋玩的小孩,他過多表現出了上述“懂事”行為,那孩子的“懂事”,不過是“壓抑自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父母和別人。”從這個角度說,這不是懂事,是害怕。怕什麼?怕不討好父母的話就不被愛,怕自己做錯了說錯了什麼就被拋棄,怕自己稍微一點兒任性行為就會破壞殘存的安全感。

      換句殘酷的話說,選擇“懂事”,是孩子的生物本能。當“做自己”的後果很危險的時候,他必須要選擇壓抑自己的方式求生存。

      所以,我寧願要一個愛發脾氣、喜歡瘋玩兒、適當的自我中心、敢於說不……的熊孩子,而不願意養一個過於懂事的孩子。作為一個母親和教育工作者,我對孩子僅有的期待就是,讓他安心做個孩子,也安心做自己。

      我相信,每一個真心愛孩子的父母,也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既然如此,那麼下面這些容易養出過於“懂事”的孩子情形,父母們還需慎重處理。

      切忌:父母過於強勢,心中有一個“理想小孩”

      孩子愛玩是天性。但是有一些孩子卻早早地就像個小大人一樣,別人玩的時候他選擇乖乖呆在家裡,衣服永遠保持整潔,這樣的孩子往往父母很強勢。他們對孩子的期待很高。心理早早地就有了一個“理想小孩”的模樣。

      很多懂事的乖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他們唯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成長為父母期待的樣子,才能獲得更多父母的關注和關愛,換來更多的稱讚和誇獎。現在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很多一味只知道學習的懂事的孩子,並非出於對學習的興趣,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一旦他們進入大學,失去了來自“父母”的推動,就會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

      這一點,也許恰是很多高考優秀的學生,為何後勁不足的原因。

      所以,做父母的,請隨時留意,你的孩子是否在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為此不惜改變自己的意願、收斂自己的天性?如果孩子在這樣討好你,那麼他正在喪失自我,包括真正的自我力量,包括自信和自尊。

      切忌:父母總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

      我曾經有一個打小就非常“懂事”的朋友。她最大的困擾是,無法對別人說不,總會下意識地討好他人,害怕自己不能讓別人滿意。別人的任何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都可能影響到她,就像一隻驚弓之鳥。

      她有過怎樣的一個童年呢?父母經常吵架,而她是家中的老大。為了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高興起來,她從不會哭鬧,主動照顧妹妹,有玩具自己想要也會忍著。因為父母感情不好,她生怕自己哪裡不夠好,再給這個家添亂。

      由此看來,父母的“不懂事”養出來的“懂事”孩子,太讓人心疼!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也非常高。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非常低,很難自在地與自己、與他人相處。人際關係、乃至親密關係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所以,為了孩子,請做好自我成長,不要把孩子牽扯到父母的婚姻關係當中。即使偶爾吵架,也需要當孩子面和好,並且明確告知:這是父母之間觀點不和引起的,跟孩子沒關係,不影響爸爸媽媽都很愛孩子。

      切忌:單親家庭中,向孩子哭訴自己的遭遇,或者始終對另一半有怨恨

      一位媽媽,離異,有一個8歲的女兒,女兒很懂事。在媽媽情緒低落時,女兒總是百般安慰,不僅學習上不用媽媽操心,連做飯、洗衣等簡單的家務事都努力去做……女兒成為孫女士離婚後最大的精神安慰。

      雖然女孩兒人前人後受盡表揚與憐愛,但她真的快樂嗎?

      這個8歲的女孩兒不僅要承受家務及學習方面的壓力,還必須在情緒上照顧、安撫媽媽。而她自己卻把所有的害怕和心理需求深藏內心,竭力在外表上裝得很“懂事”、“堅強”。像這樣心理過早“成熟”的孩子,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成人化的孩子”。“成人化的孩子”現象是指基於某些特殊原因(生病、酗酒,父母衝突等),致使父母一方或雙方“形同虛設”,其子女被迫去扮演原本父母應當扮演的角色,產生明顯的“角色錯位”現象。

      有研究報告顯示,過早成人化的孩子在成年後有較多的酒精和藥物濫用現象,患抑鬱症的比例較高。孩子無論如何都只是孩子,切莫讓孩子承受父母的情緒困擾和精神壓力。他們也不喜歡和談論自己的家庭。這樣的表現,會讓旁人誤以為他們的狀態還好,本想給的過多關懷,因自認為沒必要而取消。這些孩子對於人生的態度多是消極的,身心長處於戒備狀態,不會輕易信任他人。

      當然,並非所有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如此。關鍵是父母自己要成長,要有擔當。一個家庭,總要有人去擔當的。如果父母總是處於退行的狀態,像個孩子,難道真的要孩子去承擔不屬於他的責任,扮演一個“大人”嗎?

      切忌:過早將孩子送進寄宿學校

      有的父母對孩子上寄宿制幼兒園很滿意,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孩子很乖巧,學會了自立,平時上床睡覺都不用父母管。有的父母還到處誇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給媽媽端杯水,很懂事。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或者這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學齡前的孩子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動,不需要在睡覺前聽媽媽講故事,從不撒嬌、任性,這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過早將孩子送去“寄宿”是很殘忍的,孩子年齡越小所受的傷害會越大。在寄宿學校中,孩子的物質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老師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是無人能夠替代完成的。父母兩人照看一個孩子與一個老師照看多個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樣。很多父母並沒有看到“寄宿”將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還自認為“寄宿”對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

      我曾經多次說過,6歲前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黃金期,只有安全感建立的紮實、穩固,其他諸如目標感、意志力等好的品質才會逐漸發展起來。而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來源於家庭,如果過早地把孩子拋向社會,對於孩子來說,不亞於末日降臨。因此,我極為不主張學齡前孩子上寄宿學校,如果一定要讓孩子寄宿,請放在高中或以後的階段再考慮。

  • 2 # 霓虹30756452

    什麼叫懂事? 懂事就是明白自己所做事情的原因和後果,有計劃會思考的做事情。懂事又不是快樂的反義詞,不認為有什麼關係,而且實際裡懂事往小了對應應該是熊,往大了說更應該對應沒心沒肺這個詞。如果做事情考慮不周到甚至是不過腦子,只會讓自己讓家人在現在以後更難受痛苦,而懂事的孩子一樣可以很快樂--畢竟快樂不是建立在作上,家人陪伴,友人出行,聽音樂看書運動爬山春遊釣魚都會讓孩子快樂吧。說到底,只要家庭和睦父母恩愛就不會擔憂這種事情吧……

  • 3 # 美羊羊嘛嘛

    懂事就是學會理解別人的時候,體諒大人的良苦用心,就是體諒他人的苦。多表現在禮貌、規矩、行為上。

    懂事的孩子有的受到別人誇讚以及讚揚那個時候是快樂的,但有的懂事的孩子剋制自己就會為了體諒大人,實則並不是自己所想所要的,當然不開心不會表現在臉上。比如說,看到好看的玩具自己想要叫父母買,但父母考慮到價格上有點偏貴,就對孩子說這個玩具這麼貴沒必要花這麼多錢來買,家裡有好多玩具呢,父母就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懂事的孩子,這時候會聽父母的話,不在鬧著要買,體諒父母,剋制自己的情緒,其實孩子還是十分想要的,但又不想為這件事把父母弄得不開心。

  • 4 # 藍家三哥

    “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長大以後,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乖”意味著不敢表達真實情緒。無條件的愛和養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沃土。合理表達不滿,從不以“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為要挾條件。我們並不因為孩子“乖”才愛他,我們愛的是那個原原本本的他。同理,我願他做出人生選擇是因為自己的真實喜好,而不是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討好別人。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小孩!允許孩子做一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

  • 5 # 松桑上

    從小到大被誇讚懂事的飄過……

    小的時候明明喜歡的玩具,想要吃的零食,因為怕爸爸媽媽嫌我亂要東西不懂事,所以從來不開口主動索要,家裡親戚要給我買玩具新衣服,為了聽一句誇讚我真懂事,每次都是搖搖頭說我不要(現在想想真的很虛偽)長大以後明明在異鄉有了喜歡的工作,卻因為媽媽說離家太遠,要我回家而放棄,別人見到都說我懂事!

    在中國懂事,彷彿是聽話的代名詞……然而讓我仔細思考,懂事,實際應該是體諒明白,體諒身邊的人,明白一些該明白的道理,而不是為了掏家人朋友的歡心而放棄原本自己喜歡的東西!

    不聽話的孩子不一定就不懂事,這應該是很多中國人應該認識的一個問題!

  • 6 # 果果愛分享

    說一個以前在補習班的事吧。主要是輔導作業的班級,所以一二三年級都聚集在一個教室裡。瑞奇給我的第一印象很好,別的男孩滿教室打鬧,老師很費力的管理,他卻安靜的坐在那裡,作為一個老師當然喜歡省事的孩子。後來下課時給孩子們讀故事書,聽了兩個之後,孩子們吵著要再聽,瑞奇卻說,“我不聽了。老師你累了,休息一會吧。”說實話,當時真的很感動,那麼心疼人。然而,過後卻很心疼他,那麼小的孩子正是活力滿滿的時候,卻要去顧及別人的感受,不敢享受他本該有的樂趣。懂事的孩子對大人來說很好,因為養育的很輕鬆,但是孩子呢?他還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嗎?他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嗎?

  • 7 # 熙笪

    太懂事的孩子不是很快樂吧,至少這樣的孩子是比較會隱忍的,要學會自己調節,不然這樣的隱忍遲早有一天會爆發 的,但是這樣的懂事的孩子也同樣有自己的樂趣的,自己善於發現就好,懂事的孩子更加容易得到誇獎,凡事有得必有失,都是相對的,祝快樂。

  • 8 # 小雷媽咪

    其實我感覺,懂事的孩子很可憐。我從小就是很懂事的那一類。

    從小家長給買什麼樣的衣服就穿什麼衣服,家長說,這個太貴,就不買,就這樣沒有自我,沒有自己的選擇,沒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很省心,我也不少胳膊不缺腿的長大了。

    但是發現自己真的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感覺啥都無所謂,怎麼都能行,出來了,才知道,這種人就是軟柿子。各種被人瞧不起,不重視。

    所以,家長還要注意保護孩子自己的想法,適當滿足孩子。

  • 9 # 人間詞客

    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的孩子,一般很敏感,能夠敏銳地感知到別人對於自己的期待和別人的喜怒哀樂,從而做出符合他們期待的行為,以獲得別人的喜歡。這樣的討好型人格,凡事以別人的感受和情緒為前提,自然也就忽略了自己的內在心理需求,會活得很累。他人的慾望和感受自己的行為不是一下子就能滿足,滿足一次就可以。慾望填不盡,情緒也是難以平衡的。

    懂事的孩子性格上一般比較壓抑,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即使這些需求是合理而正常的。一旦遇到衝突,通常也是犧牲自己的利益或者喜好,來滿足他人的需求。同時,他們也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即使有些要求很過分,自己心裡也很厭煩。可是懂事的他們,也會壓抑住內心的不滿來討好別人。長期生活在這種壓抑的情緒之中,慢慢也就沒了自己的想法和個性,人也變得越來越內向和保守。

    對於孩子來說,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是成長中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一味地尋求與他人期望的一致,只能失去自己的個性,越來越壓抑,很難讓自己快樂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看起來很真,但其實是假的照片,人或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