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滄海一粟247791399

    慧能黃梅修禪,因菩提本無樹,得五祖衣缽,被人妒嫉追殺。逃入山林十五年後,出山傳授佛法,因風動旗動心動一議引起眾人重視,開創門派,被稱為南宗。人稱為南能北秀!與北宗神秀的重要不同,就是講頓悟,北宗講漸悟!本人認為,風動旗動都是心動,那漸悟頓悟又有什麼區別呢!

  • 2 # 磨史作鏡

    慧能大師俗姓盧,廣東人,一天他聽得人家講金剛經,作為一個有慧根的人,就有所覺悟,後來他受人指點,來到了弘忍大師創立的湖北蘄州黃梅縣東山法門。

    這裡插敘一段禪宗歷史。中國禪宗初祖是印度僧人達摩大師,後來經過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衣缽傳到了弘忍大師,是為禪宗五祖。

    慧能大師到了東山後,向弘忍表達了想學佛法的願望,五祖安排他到碓房。過了八個月後,年事已高的弘忍大師決定找接班人繼承衣缽,於是他讓每個僧人都寫一首偈語,也就是佛教詩。當時弘忍大師的大弟子為神秀,他的偈語為: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慧能聽得人們讀後,感覺並未見性,於是自己口述,讓人錄了一首(慧能大師是文盲)著名的佛詩: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據說五祖弘忍看後,心已經有所屬了,但為了防止別人爭奪衣缽而害慧能,故意說:也未見性。其實當天晚上他就和慧能講法,據說上了三天三夜的課,慧能當下大悟,五祖把衣缽傳給了他,並連夜送其南渡。

    慧能回到廣東,經過五年隱居遁化生活,677年開始在韶關曹溪寶林禪寺開始弘法,他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深入人心,和神秀創立的“漸悟法門“在北方傳播的“北宗”來說,慧能在曹溪的“頓悟法門”被稱為南宗,也被稱為六祖。神秀的北宗雖然興盛一時,也被弟子尊為六祖,但是到了唐朝中期以後,已經到了非曹溪不能談禪的地步,北宗式微,南宗成為禪宗正統。

    慧能大師創立的曹溪法門,是真正中國化的佛教,這也是他能最終流行興盛的原因。713年,慧能大師圓寂,其肉身菩薩一直儲存至今(南華禪寺)。

    正是: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 3 # 學真真學

    禪是佛門中的一種修行方式,禪宗則是佛門中一個派別,(中土禪宗派別)。

    當年,佛教由古印度傳進中國,只有禪而絕無禪宗。禪宗是印度佛教和中土文化結合的產物,是純粹中國佛教中的一個重要大派別。由於這一宗的參究方法,以覺悟眾生本有的佛性作為宗旨,所以又稱‘’佛心宗‘’。

    我國禪宗,相傳以達摩為開山鼻祖,其後達摩傳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以下,又分為南北二宗,南宗以慧能為首,北宗以神秀領班。此後慧能南宗,勝於神秀北宗,成為中國禪宗的正宗,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影響最廣,流傳最遠的中國佛教宗派。

    弘忍門下25個著名弟子中,盛傳禪法,並創禪宗南宗、北宗,使入影響深遠的,首推慧能的‘’南頓‘’和神秀的‘’北漸‘’。

    慧能(公元638~713年),俗姓盧,原籍范陽(今北京大興)人,生於南海新興(今屬廣東省)。慧能三歲喪父,長大後靠賣柴養母餬口。一次,慧能聽到有人念《金剛般若經》,頗有感悟,當得知其經受於黃梅弘忍禪師處時,便萌發了尋師求法之志。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慧能赴黃梅投入弘忍門下,在碓房舂米。當時五祖弘忍準備託付衣法(衣缽),讓眾弟子各作一偈呈驗。上座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一偈,一時傳誦全寺,眾人皆以為五祖弘忍的衣法(衣缽),非神秀莫屬。慧能在碓房聽到眾僧傳誦此偈,認為還沒契合佛的本性,於是乎目不識丁的他,便在神秀作偈基礎上,改動了幾個字,請人代書壁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眾僧見偈,無不驚異,弘忍很是讚許,便密授衣法(衣缽)。

    因為懼怕爭奪法衣,慧能遵命遁回嶺南暫混跡市廛16年。其後於公元676年,在南海法性寺遇印宗法師,得以落髮。第二年,慧能回到韶州(廣東韶關)曹溪寶林寺,大力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由於其禪法與北方神秀宏揚的漸悟法門相對,所以人稱禪宗南宗。若以其禪法的特徵命名,則為‘’南頓‘’。慧能的南宗,實為後來禪宗的代詞,由此,慧能實為禪宗的真正創始人,即是禪宗南宗之祖。

    慧能的禪宗思想經過弟子神會等人不遺餘力的宏揚,影響不斷擴大,禪宗進入繁花似錦、百家爭勝的發展階段。慧能門下青原行思、南嶽懷讓兩系發展尤為突出。青原行思系下形成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三家;南嶽懷讓系下形成溈仰、臨濟兩宗,是為五家禪。後來,臨濟宗又分出兩派,一為黃龍派,一為楊岐派,合稱‘’五家七宗‘’。至此,禪宗才確立了完整的形象,具備了全部特徵,不僅在國內風行一時,而且遠傳日本、朝鮮等國。

    達摩初祖來華傳播大乘佛法,至弘忍五代法裔相傳。這段時期,主要以四卷本《楞伽經》相傳。其中,雖說道信和弘忍建立‘’東山法門‘’,將達摩禪大大地推進了一步,並且已顯露出向《金剛經》逐漸轉移的傾向,但事實上,卻還並沒有能夠建立起禪宗的宗派組織,同時也還沒有正式把‘’禪宗‘’,定為自己宗派的名稱。它依然作為一種禪學派別流傳。及至神秀,他雖沒能稟受五祖弘忍衣法,但卻忠實地繼承了道信和弘忍的做法。因此,可以將達摩至弘忍,同時也包括神秀在內,以《楞伽經》相傳的一班禪師,稱之為‘’楞伽師‘’。將五祖弘忍以前五代衣缽相傳的時期,稱之為楞伽師承時期。這是我國禪宗的預備階段。

    禪宗的實際開創者是六祖慧能。雖說他和達摩禪有著法統上的繼承關係,在思想上也有某些繼承的軌跡,但是,我國禪宗所承‘’頓悟成佛‘’的根本思想,卻是由他奠定下來的。慧能‘’頓悟成佛‘’的禪宗思想,開創中國佛教史上的新紀元。這是佛教中國化的體現,它為廣大佛教徒,指出了一條簡捷方便,快速的成佛道路。它在否認傳統坐禪形式的同時,又極大地擴大了禪的範圍,深受道俗廣大信眾的歡迎。而這一切,恰恰正是禪宗日後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 4 # 例外狀態

    讀《六祖壇經》可知,五祖弘忍將衣缽傳給慧能,所以慧能被稱為六祖,但他一生的弘法之地都在嶺南一帶,以韶州曹溪為中心,遍及浙東、閩、粵、越南等地,甚至遠及印度、南洋群島,所以被稱為“南宗”。這是地理位置的一種說法,歷史上經常有“南x北x”並稱主說。

    與慧能同時期的,禪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被尊為北宗,其弘法以兩京之地為中心,修行方法是依次第透過坐禪觀定的方法而成佛道的漸修法門,有別於禪宗“直指人心”的頓悟特點,而慧能卻提倡不拘泥於“坐禪觀定”而即成佛道,他的“頓教”之法德化四十多年,弟子眾多,影響深遠,後來還“一花開五葉”,形成了南禪五家:溈仰、臨濟、曹洞、法眼、雲門,之後禪宗的發展幾乎不出這五家。慧能的頓修法門與禪宗本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成一體的,所以慧能的南宗是禪宗正統。禪宗的頓悟之法,對於佛教中國化的改造也是歷史的新紀元。從歷史上看,南宗北宗各有盛衰,但唐中葉之後,北宗逐漸蕭條,南宗就成為禪宗正統。

  • 5 # 宏燈詩話

    淺談惠能大師江湖地位的形成

    瞭解禪宗的人大概都清楚,惠能大師與神秀大師著名的謁語對話,拉開了兩位大師境界上的差異。北宗神秀主張漸悟,所以表達出要循序漸進,不斷自省,以修煉成正果。詩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出身於伙伕的惠能大師主張頓悟,一悟即得:“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身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那為何最終南宗奠定了正宗的地位呢?其實,一個宗教是否能取得正統地位,關鍵還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推崇誰。在這個重要的關係紐帶中,神會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那神會又是誰呢?惠能大師受早年自己遭遇的影響,在去逝之時,他開創式地廢除了衣缽傳人的做法。他著名的弟子有三四人。除了大家熟悉的南嶽懷讓、青原行思這兩位禪宗五葉的奠基人以外,還有一名非常重要的弟子,就是神會。其實,神會是惠能晚期弟子,相對其他幾位弟子更年青,參謁六祖惠能時他才十三歲,他也是菏澤宗的創始者。惠能示寂後,他在開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陽龍興寺,大揚禪法,人稱南陽和尚。這時他的聲望已著,南陽太守王弼和詩人王維等都曾來向他問法。

    惠能入滅後二十年間,南宗勢力開始簫條,而北方的神秀被尊為禪宗正統。神會北歸(到了洛陽)以後,看見北宗禪在北方已很盛行,於是提出南宗頓教優於北宗漸教的說法,並且指出達摩禪的真髓存於南宗的頓教。他認為北宗的“師承是傍,法門是漸”,宣稱惠能是得了五祖衣缽之人,才是達摩以來的禪宗正統,並提出一個修正的傳法系統:“(達摩)傳一領袈裟以為法信授與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傳惠能,六代相承,連綿不絕。”開元十二年(724)正月十五日,神會在滑臺(今河南滑縣)大雲寺設無遮大會和當時著名學者崇遠大開辯論,建立南宗宗旨;同時批評了當日最有聲望的神秀門下普寂。秀禪師在日,指第六代傳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稱為第六代。今普寂禪師自稱第七代,妄豎和尚(神秀)為第六代,所以不許。”

    由於神會(包括其在朝中的地位)始終的堅強態度和言論,使南北兩宗的界線更加分明,爭論也更加激烈了。都說長壽是核心競爭力,等到普寂和義福都先後去世,由於他的弘傳,使曹溪的頓悟法門大播於洛陽而流行於天下,最終奠定了南宗的合法正統地位,而作為惠能大師名正言順尊為六祖,成為南宗之祖。

  • 6 # 使用者和言悅色

    慧能因寫無相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被五祖宏忍大師傳衣缽,繼承佛教禪宗六祖大師。

    當時有南能北秀之說。神秀因寫有相偈: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五祖看他沒開悟,所以沒把衣缽和六祖繼承人的人選傳給他。他因沒繼承六祖衣缽,一直追殺六祖慧能大師十五年。後六祖慧能大師在東山寺重開東山法門。六祖傳禪宗用頓教之法,掌據南方傳佛法。人說南能,是指六祖慧能在南方傳佛法。神秀追殺不成,在北方傳禪宗漸法。人說北秀,指北方神秀。

  • 7 # 俺來也81

    你看惠能傳就會知道那個菩提本非樹說的是什麼?世界觀啊!所以?修佛修的就是世界觀!!!後面被抓說的是什麼?呼吸之間的頓悟法!!!就2件事有幾個人看出來呢?明明如此簡單為什麼都看不出來呢?活脫脫一個小金剛經!!!寫來寫去全是抄經文,說故事。拜託劃重點好嗎?雖然我知道你們看不懂。

  • 8 # 燈傳萬古

    南能北秀,在歷史上真正的將禪宗傳播的確實是慧能。達摩預言,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慧能的門下弟子首推南嶽懷讓,青原行思。因此二人將南宗的五家七宗中推廣到民間。天下寺院無不是禪寺,天下僧人無不是禪僧。所以將會能作為南宗之主不為過。到現在大多的寺院都是禪寺。

  • 9 # 景鵬

    禪宗經過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後,有二位高足,繼承衣缽—神秀與慧能,一南一北,雖然繼承的都是五祖的禪法,卻各有鮮明的禪風,慧能高揚頓悟成佛的大旗,提倡明心見性,頓悟成佛。他認為修行不必非要打坐觀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領會、感悟佛性的妙用。正所謂: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禪宗在五祖弘忍圓寂後,分為“南頓北漸”二派,首先大開禪法的是弘忍的首席大弟子神秀,他在荊州玉泉寺弘法,信徒眾多。晚年以九十高齡赴京向當時的女皇武則天講法,被北宗尊為“六祖”,但這一宗傳了幾代之後日見寂寥,法脈斷絕了。而慧能所發揚的“頓悟成佛”說佔據禪宗的主流地位,使漢傳佛都徹底中國化。其法嗣高僧輩出,五家七宗相繼建立。他的語錄被稱為“經”——《壇經》,這是佛都除佛陀所說語錄之外,唯一被稱作“經”的佛學著作。但直到慧能死後三十年,神會北上中原,在滑臺(今滑縣)大雲寺開無遮大會,樹立南宗”宗旨,定慧能為“六祖”,才開始確立他作為禪宗“祖師”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冒頓單于是怎樣一步步成為匈奴君主的?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