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46758731

    適當的體罰,是有必要的。拿出做家長的威嚴,另外調整家長的教育方法。孩子不聽話,也可能跟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得當有關係。

  • 2 # 筱元的育兒生活

    五六歲的孩子已經了很強的自我意識了,這個時候大人要求孩子“聽話”顯然不太可能。我家寶貝今年七歲了,五六歲的時候也是這樣,我覺得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知道了孩子的想法,父母再進行溝通,進行利弊的分析,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孩子選擇了什麼,要告訴孩子自己的選擇要承擔的後果!

  • 3 # 紫衣核桃

    五六歲孩子就不聽話,經常給家長唱反調,父母該怎麼辦?

    人在成長中有三個叛逆期。2歲是寶寶叛逆期,5、6歲是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的表現。不同的人表現的方式也不一樣。什麼是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就是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

    那麼兒童叛逆期具體表現有哪些呢?簡單一句話就是和家長唱反調。家長希望他去做的事情,他不去做或假裝不會;家長讓她快寫作業,他看你不注意就玩別的,磨磨蹭蹭寫很久也寫不完;特別愛哭還說家長不理解他等;總而言之就是和家長的意願相反。怎麼辦呢?

    一、軟硬兼施

    軟就是講道理;硬就是強制手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缺點和錯誤,關鍵是讓他認識到錯在哪並改正,這樣長大才能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需要我們大人的引領作用,耐心地講明白對與錯。不過即使你講明白道理了,他也聽明白錯的危害了,還會經常還犯同樣的錯,來考問你的耐心和你的捨不得。要不怎麼叫叛逆期呢。這時你必須狠下心來,不過千萬別打。站牆根、關黑屋或乾脆不理他等。這樣處理後他會知道家長生氣的後果很嚴重,也許以後能好些。

    二、座談交流

    大人們千萬別以為5.6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現在的孩子可和過去的孩子不一樣了,現在是資訊時代,可能你不會的他會呢。所以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學會傾聽他們的想法,多和他們交流思想。比如有目地的開個座談會,談談好孩子應該怎麼做?你希望老人怎麼做才是對的?等等。和他一起制定學習方案。家長把你希望他每天該做的事情想好,並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提出來,白紙黑字的寫上,更要尊重他提出的意見。

    三、放大優點

    與孩子一起制定完計劃貼在牆上(字下面標上拼音),讓他也能自己監督自己,知道家長沒有騙他。這麼大的孩子正是貪玩的時候,家長每天可以適當提醒,別總墨跡。對他主動完成的任務或完成的很好的任務,可以多誇誇他,給他一個擁抱或獎勵他一塊巧克力等。把他的優點放大,增強他的榮譽感和自信心,不過也不能讓他過度驕傲。

    四、感恩引導

    孩子從小長大,父母是把孩子捧在手心長大的。有的父母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也要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在這些家庭長大的孩子,打罵父母的大有人在。其原因就是對孩子過於溺愛,缺乏感恩教育。所以有什麼好吃好用的,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分享。讓他們幫助家長分擔一些家務,比如擦擦地,捶捶背,自己洗下內褲什麼的。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能力,又在勞動中體會到了快樂和懂得感恩。

    五、榜樣力量

    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長本身應該先審視一下自身有沒有不足之處。也要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人文素養,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別忘記“載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種什麼種子開什麼花"。

  • 4 # 螞蟻觀察

    其實,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總結4點

    ① 唱反調從2歲開始就非常普遍,絕對是妥妥的人類“自我意識”發展的里程碑

    ② 隨著孩子表達自己意願的能力提升,唱反調行為會自然減弱

    ④ 如果“唱反調”不斷髮生,需要做的是修復依戀關係,而不是跟孩子死磕到底

    想解決一定要有個良好的親子關係,你說的話他會聽,你傷心他會難過;另外怎麼跟孩子說非常重要,我覺得要尊重為前提,好好說話或者有些技巧的說更有效;還有就是控制自己的脾氣,你Sunny了孩子才能Sunny,你暴躁孩子也會學會暴躁。每次我兒子被我嚇哭說“我不喜歡媽媽生氣的樣子”“媽媽再也不要發脾氣了”我都很後悔,相信各位家長也一樣,我發現我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孩子也平和多了

  • 5 # 草木林

    孩子不聽話,和父母唱反調?恭喜你,你的孩子很聰明!

    孩子這樣做故意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多些把眼光投向他,他需要父母的撫摸,擁抱,溝通。

    喝反調,說明他有自己的思想,敢想敢說,這需要膽量。大多數小孩在父母面前都是唯命是從,沒有主觀,沒有自主的思想,父母讓幹嘛就幹嘛,這樣的孩子讓父母很省心。

    但是,人才都是與眾不同,他有自己的想話,而且是另類的想法。

    有這樣的孩子,父母就應多多關心他,多些擁抱他,和他交談,正確的引導,好好培養,這孩子以後會出息的

  • 6 # 爆笑胖子我最愛

    首先我很感謝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都是從五六歲的兒提時代過來,我們那時候,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圍繞在父母身邊,父母也是風華正茂青春。我五六歲時,整日調皮搗蛋,惹事生非,父母對待我就是,一在呵護理解,讓我當時的內心倍感溫暖,現在的我面對著五六歲頑皮的孩童時,也像當初我的父母對待我一樣,理解呵護,這是一種愛的體現,也是一種愛的傳承,傳承輝煌之以往,弘揚燦爛之未來。

  • 7 # 小城小胡

    父母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聲音,分析他為什麼會這麼想這麼做的原因,孩子才會聽進去父母的管教,注意,是管教,而不是約束和控制。

  • 8 # 賴頌強講孩子抑鬱休學

    家長期望孩子說了就聽,其實是希望孩子服從自己。

    聽話應該有兩個含義:你聽我的,我聽你的。

    往往彼此傾聽得出的結果執行力更好。

    “我以前兇吧,態度不好,他不聽我理解,可是現在我好好說了,他還是不聽。”這是家長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長會走進一個誤區,是什麼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說,那麼一定能到達我的目的:“讓你好好聽我的話。”

    家長的目的就是要:你聽我的。

    這個想法有個根本性的問題: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間如果這麼要求對方:你要聽我的,顯然會有矛盾,那麼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遲早會出現矛盾,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矛盾會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那麼孩子的想法呢?我還沒玩夠呢,等我玩夠了再說啊

    所以家長的期望和現實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來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聽話

    (2)孩子的好奇心讓他一而再而三地嘗試

    比如說,商場裡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貴,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對商品的價格和材質沒有概念,他對自己的能力認知不足,他也沒有辦法以預判形式是什麼樣。他沒有我們大人的社會概念,比如說碰壞了要賠,賠還要不少錢,而且這個錢賠出去沒有回報,是冤枉錢,這些孩子統統沒有概念;即使家長跟他說:“不要碰哦,壞了媽媽要陪的”這樣的話,他也只是聽,對他來說,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商品呈現出來的漂亮的樣子或者功能在實際地吸引他,讓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沒法聽大人的“離得遠遠的”

    給大人的感受就是,這孩子越說越做,不聽話

    (3)這是孩子一個個性化過程,對說“不”的產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時候孩子說“不”或者反抗家長的時候,家長的激烈反應,讓孩子體會到“不”這個詞真的很有力量,那麼大的孩子很享受這樣的力量感。

    比如說今天是規定的穿校服上學的日子,孩子說“我不想穿校服”。家長就著急了,“今天是規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麼?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長就噠噠噠,一頓講道理,目的是要說服孩子,給孩子的感覺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覺到我只要說“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雞飛狗跳,這個很有意思,所以他會常常來刺探一下大人

    給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怎麼就說不聽呢,真不聽話

    (4)孩子對“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樣

    比如說,過馬路,大人認為過馬路就是快步走,謹慎前行,注意前後左右的行人啊,拐彎的車輛啊,總而言之要小心地儘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聽到大人說過馬路不要跑,他拉著你的手,一蹦一跳,因為紅燈變綠了,大傢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讓人興奮啊,我是其中一個很讓人開心啊,剛才停著等,現在齊步走,這個很讓人激動啊,所以他的動作完全表現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沒法理解那些個危險和緊張。

    那麼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真是越是危險,他就越做危險動作,真是不會聽話的熊孩子

    (5)大人不傾聽孩子

    有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孩子說:“媽媽,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覺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頭、玩具或者水桶頂上頭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創意,通常家長們沒有感受到危險,或者正在忙著的時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煩“唉呀,正忙著呢,沒看到嗎”於是這樣的反應也給孩子做了個榜樣,他也學到了,下一次,他也會這樣對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飯啦,睡覺啦

    這個時候家長忘記了自己曾經做過的示範,他只感受到當下孩子的行為:怎麼叫都不聽,真是不聽話哦。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1)審視自己的行為

    每次孩子來找我們的時候,你覺察一下自己的行為,你有沒有在認真地聽孩子說話,你有沒有敷衍孩子,有沒有給孩子做“不聽話”的榜樣?

    這個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當孩子叫你們或者跟你們說什麼事的時候,你的迴應方式是什麼,記錄下來

    然後從現在開始,可以很認真地迴應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裡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關掉,然後蹲下來,看看孩子是什麼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可以跟孩子說:“我聽到你叫我啦,我現在正在炒菜,吃完飯我們一起玩,好嗎?”或者你們可以約個時間,每天一個固定的時間一起交流的,讓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個時間去,這個固定時間稱之為特殊時光。

    (2)給孩子權力和選擇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條紗裙子上學,可是天很冷;可以讓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門口試一試,讓她自己決定要不要穿;可以這麼說:“今天天氣比較冷,媽媽打算要穿絨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紗裙子的話,可能會冷,也可能不會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樓下走一走,再來決定穿不穿,好嗎?”

    當然也可以根據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給孩子有限的選擇:“你打算在裙子裡穿保暖衣還是穿外套呢,這個由你決定”——當然我們說這個有限選擇給出的選項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剛才那個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還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給出來做為選項,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為選項來提供。

    (3)傾聽,進入孩子的內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個電飯煲,可以抱著他在安全的範圍內,去看一看你是怎樣把米和水放進去的,是怎樣按鍵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讓他按正確的鍵。讓他體會參與的快樂

    或者是孩子睡覺前怎麼也捨不得玩具,還想玩,可以跟他說:“嗯,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為止,現在是睡覺時間,是你自己收玩具還是媽媽和你一起收?” 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讓他覺得被關注到。

    (4)運用幽默

    比如說洗了澡,不及時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圍起來,孩子通常很喜歡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他會很享受光魯魯在被子裡的感覺。這個時候你還可以跟孩子玩遊戲,拿著他的衣服說:“嘖,這件衣服是誰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時間

    通常我們說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讓孩子受打擾,就是在他看書,玩玩具的時候不讓他在那個場景中被打斷。如果剛好到吃飯時間了,怎麼辦呢?提前一點知會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預期,不要讓他立刻放下手裡的工作。

    可以這樣說:“我們馬上就要吃飯了,你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過來?”

    也可以說:“還有五分鐘就要吃飯啦,你可以準備一下嗎?需不需要小鬧鐘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麼按個小鬧鐘,孩子可以聽到鬧鈴響之後按計劃行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50平的門面,請問有什麼經營專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