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愛肉丸子先生

    一、朱厚熜被選中首先是制度的原因

    朱元璋雖然一輩子的生產能力很強,共有26子16女,但是他考慮的很周全,一旦後續的皇帝無子嗣的話,皇位該怎麼安排呢?朱元璋在《皇明祖訓》有“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這一規定,明太祖這一招還真就解決了後世的一大問題——明武宗絕嗣,皇位如何繼承?

    根據親自編訂的明確的規定:所以,按照祖制,朱祐檳、朱祐楎兩位藩王是完全沒有資格繼承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的。

    對於這個問題,一言而概之:嘉靖能當上皇帝除了年紀小,更重要的是父王死的早!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講講嘉靖為何能被選為皇位繼承人。

    出生於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時,在命理上稱為“貫如連珠”的富貴子弟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在當了16年皇帝就躁完了一生。他這一輩子都是躁動的,他愛打仗還真就成了應州大捷,還曾彈指間出掉了劉瑾,平定了安化王、寧王的叛亂,打敗了蒙古小王子。

    他雖然荒淫殘暴,但也不是那麼差。不過他死後皇位倒成了燙手山芋,他沒有子嗣,他爸爸明孝宗朱佑樘(chēng)由於專情一輩子僅有一個女人張皇后,他們雖然育有兩子一女,但是成年長大的只有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躁完了自己的一生,雖然曾經收了100多位義子,但終究沒能生出一個兒子來,所以皇位繼承者只能從武宗仍在世的伯叔父中尋找,這是朱厚熜能被選擇的關鍵因素。

    所以朱厚照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預料到之後的繼承人問題,他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搜尋到了適合繼位的興獻王朱祐杬(yuán)之子朱厚熜。

    其實雖然朱厚照(1491年—1521年)沒有親兄弟,但是堂兄弟還是不少的——

    五叔朱祐杬(1476年-1519年):朱厚熜;

    六叔朱祐檳(1479年—1539年):長子朱厚燁,次子朱厚炫,三子朱厚煌,四子朱厚熠;

    七叔朱祐楎(1479年―1538年):長子朱厚燆 ,次子朱厚烴,三子 朱厚熑 ,四子朱厚煐,五子朱厚炳 ,六子朱厚煃,七子朱厚

  • 2 # 平安讀歷史

    明武宗朱厚照在死的時候只有31歲,並且他沒有生下一個兒子,所以在他死後明朝的皇位繼承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也沒有困擾太長時間,經過挑選,張太后和內閣首府楊廷和最終選中興獻王之子朱厚熜為新的皇帝。

    當時明朝有一個皇位傳承的方法,這個是朱元璋規定的,並且寫進皇明祖訓,歷代的皇帝都以這個為基礎,沒有敢違背的。簡單的說就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當時不僅朱厚照沒有兒子,他也沒有兄弟,因為他的父親只有兩個兒子,另外一個已經夭折了,所以皇位的繼承只能稱他的幾個叔叔中找。

    而當時明孝宗朱佑樘最年長的弟弟應該是新線王朱佑杬,而朱佑杬在這個時候已經去世了,只留下一個獨子就是朱厚熜,他當時年紀還不到15歲。這實在是太符合要求了,因為他首先是孝宗最年長的弟弟的兒子,同時本身年紀也非常小,而且自己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本身也沒有兄弟,只有一個母親。

    而且從中禮法上講,他也是最合適的,而孝宗其他的弟弟沒死的,他們的兒子也不適合,因為梁廷和和張太后怕他們到時候會牽扯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來。可惜他們看走眼了,朱厚熜雖然年紀非常的小,但是政治智慧卻非常的高,最終當上皇帝之後,讓他們兩個人吃了不少的苦頭。

  • 3 # 跪射俑

    武宗荒唐一生,始終沒有把皇家香火放在第一位,終其一生沒有子嗣,而且死的突然,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大臣們無奈只有把皇明祖訓拿出來,根據皇明祖訓的規則來選立繼承人。

    何為皇明祖訓,《皇明祖訓》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編撰的明朝典籍,內容主要是為鞏固朱明皇權而對其後世子孫的訓戒,裡面有提到皇位繼承製,“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根據兄終弟及的原則,武宗無子,應該傳位於他的弟弟,然而其弟弟朱厚煒幼年夭折,孝宗武宗這一脈斷絕,需要上推至孝宗一輩,孝宗的父親乃明憲宗,明憲宗共有十四個兒子,長子和次子早死,三子就是明孝宗,而孝宗一脈已斷,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就是四子繼承,也就是興獻王朱祐杬繼承皇位,此時朱祐杬已死,遺有二子,長子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終弟及”的原則立次子朱厚熜為嗣,皇太后宣懿旨命令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的時間,進京“嗣皇帝位”。

    此時的朱厚熜還在鍾祥悠閒的做著他的王爺,如果不是武宗無子,他可能一輩子都進不了北京,有時候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進京之路並不平坦

    1521年4月21日,在正德皇帝死去兩天以後,太后派出迎接代表團前往湖廣安陸(今鍾祥) ,代表團在藩府興王宮宣讀太后詔書,並當場即皇帝位,接受官員朝賀,5月7日,一行人簇擁著新皇帝從安陸向北京進發。

    好不容易到達北京,準備進紫禁城的時候,出現一點波折,在走正門還是偏門進入皇宮產生了分歧,其實這就是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想給這個“藩王”皇帝一個下馬威,以便以後好壓制他,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朱厚熜不是那麼好糊弄的,確實人家能當皇帝不光是運氣好,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堅決不從偏門進入,一定要走正門,並且威脅說如果不答應,他就打道回府,不做這個皇帝了,文武百官和太后眼見局勢不對,只好妥協,嘉靖皇帝光明正大的從正門進入皇宮,開啟了屬於他的嘉靖時期。

    嘉靖一生,前期尚算英明,勵精圖治,大明頗有中興之勢,中後期開始任用奸佞,驕奢淫逸,篤通道教,長期不上朝,剛有中興之勢的大明又開始呈頹廢之勢。

  • 4 # 聊史論今

    朱厚熜之所以會即位,並非偶然,更不是所謂的天下掉餡餅,事實上,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在其未留下任何子嗣的情況下,大明皇位就非朱厚熜莫屬,這是明朝祖制《皇明祖訓》所決定的。何謂《皇明祖訓》

    《皇明祖訓》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編撰的明朝典籍,其主要內容是為鞏固大明皇權而為後世子孫所作的訓誡,是大明皇室子孫尤其是歷代繼承人必須遵循的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

    《皇明祖訓》法律篇對大明皇位繼承製度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並如前式。”

    也就是說:如果皇帝無子嗣,一旦他駕崩之後,必須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立嫡母所生的皇子為帝。庶母所生的皇子,即便是皇長子也不得立為皇帝。如果有奸臣違背此原則,擁立庶子為帝,被擁立的庶子也要安分守己,不許對皇位動心思,而應該及時報信給嫡子,讓嫡子即位。而對於“棄嫡立庶”的奸臣,朝廷可以斬殺之。可見,朱元璋早就對皇位繼承秩序做出了硬性的規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眾多皇子對皇位的非分之想,為皇室的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朱祐檳、朱祐楎及朱厚熜父子的出身背景

    朱祐檳(1479年-1539年),明憲宗朱見深第六子,明孝宗朱佑樘異母弟,母莊懿德妃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為益王。

    朱佑楎(1479年-1538年),明憲宗朱見深第七子,明孝宗朱佑樘異母弟,母莊懿德妃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為衡王。

    朱祐杬(1476年-1519年),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明孝宗朱佑樘異母弟,母孝惠皇后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為興王,弘治七年(1494年),就藩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市),有長子朱厚熙(生後五日夭折)、次子朱厚熜。正德十四年(1519年)薨逝,明武宗朱厚照賜諡“獻”,世稱興獻王。

    朱厚熜(1507年-1567年),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佑樘之侄,興獻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

    朱厚熜即位的必然性

    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期間,前後共立了2位皇后,分別為吳廢后和孝貞純皇后王氏,皆無兒子,也就是說,憲宗皇帝並無嫡子,其所生的14名皇子皆為庶出,其中皇長子(早夭,無名)和皇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極先後夭折,因此,在憲宗駕崩後,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皇三子朱佑樘就順理成章即皇位,是為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後,並未廣納妃嬪,其一生就只有一位孝康敬皇后張氏,這也導致了他子嗣單薄,一生就只有3個子女,分別為長子朱厚照( 正德皇帝),次子朱厚煒(夭折,追封蔚悼王),女兒太康公主(夭折) ,因此,在他駕崩後,朱厚照順理成章就即位為帝,是為正德皇帝明武宗。

    朱厚照在其統治的16年間,終日沉湎玩樂,直至他駕崩,都沒留下任何子嗣,他們這支香火就此斷絕,皇位也就空了出來。但國不可一日無君,皇位總得有人來繼承,因此,當時主持朝政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就根據《皇明祖訓》,從眾多藩王中最終選中了朱厚熜,將其推到了歷史舞臺中央。

    那為什麼說皇位非朱厚熜莫屬,而不是朱祐檳、朱祐楎呢?

    這還是要回到《皇明祖訓》,首先,朱厚照這支香火已斷,已無繼承人,那就只得往上推到他叔父那一輩,從他父親朱佑樘的眾多兄弟當中來挑選。其次,在大家都是庶出的情況下,按照《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原則,皇位理應就由朱佑樘眾多弟弟當中年紀最長的即位,而前面我們就說過,在憲宗皇帝14名皇子當中,朱佑樘排行老三,朱厚熜的父親朱祐杬排老四,朱祐檳、朱祐楎分別排行老六、老七,因此,興獻王朱佑杬即位也就順理成章,雖說此時朱佑杬已經薨逝,但朱厚熜作為嫡子,順位繼承也就必然。

    順便提一下,楊廷和之所以要選中朱厚熜即位,或許還有另外一層不足為外人道明的原因:朱厚熜即位時是1521年,他才年僅14歲,而朱祐檳、朱祐楎都已經42歲了,或許在楊廷和看來,14歲的少年藩王,初出茅廬,是比較好控制的,而42歲的老藩王,宦海浮沉幾十年,人生閱歷豐富,是比較不好控制的,所以才最終選中了朱厚熜。當然了,這只是小編以小民之心度首輔大人宰相之腹(慚愧慚愧),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楊廷和算是徹底失算了,嘉靖皇帝朱厚熜被公認是明代最聰明、最難對付、最難伺候的皇帝,連縱橫官場幾十年的老江湖楊廷和首輔大人最終都栽在他手上,弄得個晚節不保,失策失策!

    綜上所述:根據《皇明祖訓》的硬性規定,皇位必然是非朱厚熜莫屬,九五之尊的皇冠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輪到朱祐檳、朱祐楎頭上的!

  • 5 # 大明成山衛指揮僉事

    找叔輩的親王繼位,太后和大臣怎麼辦,他們將處於何種地位,朱厚熜年紀小,父親早亡,應該好控制,從兄弟裡是最佳人選。

  • 6 # 逆流的魚L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兒子,他沒有兒子,唯一的兄弟也在幼年夭折,因此他死後新的皇帝必然要從宗室中選擇。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能夠繼承朱厚照皇位只能是他的弟弟或者是侄子,親的沒有可以從稍遠一點的堂兄弟和堂侄子裡面選,除非都沒有才會選擇叔叔。並且這個時候朱厚照的母親張太后還在世,她總不能選小叔子當皇帝,到時候她這個太后往哪放,沒有小叔子把嫂子尊為太后的。因此作為他叔叔的朱祐檳和朱祐楎自然被淘汰。

    算來算去最後朱厚熜脫穎而出。論血緣,他是同朱厚照一樣都是明憲宗的孫子。論遠近關係他的父親興王朱祐杬是明憲宗的四子,而明孝宗則是三子,關係最近,他是朱厚照的堂弟,兄終弟及合情合理。

    最關鍵的一點是朱厚熜這個時候才十五歲,正處於成長階段好培養感情,同時他的父親興王朱祐杬已經死了,這就避免了朱祐杬將來利用其子為帝爭奪權力,孤兒寡母好擺佈,到時候只能聽命於張太后和大臣的。不過後來的事實發展,朱厚熜完全超乎了他們的設想。

  • 7 # 沒事鬧著玩

    嘉靖能繼位,幾點原因如下:

    第一,明武宗朱厚照自己沒得太快,自己沒有留下一點骨血,哪怕連個懷孕的都沒有,豹房白弄了。。

    第二,既然朱厚照沒兒子,按宗法應該往上推一輩,根據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編撰《皇明祖訓》關於兄終弟及的規定也就是明孝宗的其他兒子來接。但是這傢伙是個難得的情種,就一個老婆,一個成年的兒子,沒了。。那就只能再往上推一輩,也就是明孝宗的兄弟裡挑一個。於是乎,朱厚熜的爹興獻王朱祐杬(孝宗最大,他老二)就成了第一順位!!

    第三,楊廷和自己的小心思。國中無主,正是獨掌大權的好機會!給楊廷和的路有兩條。一是在宗室裡挑一個小輩過繼給明武宗,以太子的身份繼位。二就是《皇明祖訓》裡的兄終弟及的方法。這兩條方法楊廷和都需要一個先決條件:被選中的人不能有自己的羽翼!挑人過繼,那娃自己的爹怎麼辦?一旦跟著進京就是監國,那就沒自己的事了。所以楊廷和最需要的是最好是父母雙亡的,年紀不能不大也不能太小的,找了幾圈,也就嘉靖符合這個條件了。。。

  • 8 # 沉墨I方之城

    根據朱元璋親自編訂的《皇明祖訓》明確的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所以,按照祖制,朱祐檳、朱祐楎兩位藩王是完全沒有資格繼承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的。

    明武宗朱厚照死的時候才二十三歲,他當皇帝期間算是白忙活了,什麼事兒都幹了,連親自上陣殺敵(與韃靼有一場大戰被史書淹沒了)都幹過,就是沒有生個皇子,連公主都沒有一個,他就算是絕了後。

    朱厚照絕了後,但是大明朝還得要開門做生意,總得有人來當皇帝,朱氏子孫那麼多,隨便找一個不就完了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這個誰來當皇帝,不是隻要姓朱就行,必須是朱元璋說了算,雖然朱元璋死了快一百多年了,但是他編訂的《皇明祖訓》還在,通俗點,這本書就是朱氏皇族的家法!

    《皇明祖訓》明文規定皇位傳承立嫡立長,兄終弟及,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兒子,朱祐檳、朱祐楎兩位藩王是孝宗朱祐樘的同父異母的兄弟,朱祐樘的兒子朱厚照當皇帝,他死了,按照祖制,只能是朱厚照的兒子來繼承皇位,如果他沒有兒子,就是他的兄弟來繼承皇位。

    朱祐檳、朱祐楎兩位藩王在武宗時期,已經是皇叔級別的了,完全沒有資格來繼承朱厚照的皇位,朱厚照死後的皇位繼承,只能在他的兄弟之間來挑選。

    既然是兄弟之間,為什麼選上了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來繼承皇位呢,首先是因為朱厚照沒有親兄弟了,那就是個獨苗,作為朱氏大宗一脈,在他這裡就徹底的絕了。

    其實,興獻王朱祐杬是孝宗朱祐樘的親弟弟,他與皇室的血脈關係是最近的,朱厚煾作為朱厚照的堂弟來繼承皇位符合祖制。

    最關鍵的一點是興獻王朱祐杬已經死了,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當然也是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最關心的,朱厚熜年少可控,父親死了,沒有人可以干擾新皇帝的執政,避免了皇帝的父親還在世的尷尬。

    當然楊廷和的小心思也是路人皆知,立個少年新君,而且還是個沒有爹的皇帝,自然對內閣首輔楊廷和非常感激,自己在朝中的權勢就是炙手可熱,完全可以隻手遮天了。

    楊廷和打錯了算盤,沒有想到的是他選擇的朱厚熜是大明朝最具政治手腕的皇帝,不但楊廷和沒有控制得了他,甚至他幾十年皇帝生涯裡,玩弄了大明王朝最為強悍的內閣和權臣。他就是大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

  • 9 # 月明如昔

    鑑往知今,千年依舊!

    其實朱厚熜的皇位是楊廷和與張皇后敲定的,也比較合情合理,兄終弟及!

    即使加上其他客觀因素,他即位可能性也是最大。

    首先伯父弘治只有正德一個兒子,而正德皇帝壯年早逝,沒有留下子嗣,比較近的宗室只有堂兄弟和叔父。楊廷和與張後為了方便控制新帝,肯定不會選擇長君,那麼只會在正德的堂兄弟裡面選擇。

    幾個堂兄弟中:

    除去大伯、二伯早夭

    父親一脈只有自己

    四叔就是嘉靖父親

    五叔岐惠王朱祐棆,國除;

    六叔益端王朱祐檳,幾個兒子都比較大,不好控制,長子朱厚燁,生於1498年,大嘉靖9歲,正德死時,早已二十多歲,柄政有餘。

    七叔衡恭王朱祐楎家裡的幾個哥哥也是多已成年,老大朱厚燆弘治十二年就已經 就藩青州。

    八叔雍靖王朱祐枟沒有兒子,國除。

    九叔壽定王朱祐榰沒有兒子,國除。

    十叔早逝。

    十一叔汝安王朱祐梈沒有兒子,國除。

    十二叔涇簡王朱祐橓兒子早夭,國除。

    十三叔榮莊王朱祐樞家的幾個兄弟,庶出位卑。

    十四叔申懿王朱祐楷沒有兒子,國除。

    弘治一脈絕後,憲宗子孫只有嘉靖父親一脈為長,所以無論是基於年齡好控制,還是宗庶禮法,嘉靖即位可能性都是最大的。

  • 10 # 老豬的碎碎念

    【楊廷和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話說這大明朝的時間段到了最奇葩最荒淫的明武宗執政年間,他簡直是一位最荒政縱樂的皇帝。為政昏庸,荒淫鮮恥就不說了,他竟然創造性的給自己建造了一個豹房,從全國各地蒐羅了很多美女和大型野生動物來充斥,介尼瑪不久是傳說中的美女與野獸嘛,爾後這哥們天天來這裡臨幸女子,可謂是荒淫到極致。但不知為何,他這一通造,卻沒有生下一個兒子來繼承他的江山,而他,由於生活太過灑脫,竟然在30歲的時候便駕崩,跑地下找他老爹匯合去了。

    他死了倒是痛快了,可給當時的朝廷留下一個超大的難題-武宗沒兒子,這下一任皇帝讓誰做?幸好聰明的大臣們馬上找到了對策,他們拿出了朱元璋親自編訂的《皇明祖訓》作為依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所以開始從明孝宗其他的兒子開始捋,但是路很快堵死了,因為武宗這哥們是明孝宗的獨苗,明孝宗米有其他兒子了,所以下一個目標就是明孝宗的兄弟,按照規矩,明孝宗的老弟興獻王朱祐杬是最佳人選,但是這哥們也已經掛了,所以只能找他的兒子來繼位了,而興獻王朱祐杬的嫡子便是朱厚熜,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楊廷和開始選了朱厚熜之後,也是非常高興,因為這個小王爺在朝裡沒什麼政治背景,所以他認為應該是非常好控制的,在迎請朱厚熜之後,楊廷和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小王爺竟然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一個大禮議事件把楊廷和收拾的服服帖帖的,日後朱厚熜迅速拿到了大明的權杖,把大明王朝最為強悍的內閣和權臣玩弄在了股掌之中。

  • 11 # 親親愛愛的元哥哥

    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結束了他荒唐而短暫的一生。武宗生前雖然縱慾好色,但卻未留子嗣。這樣一來,按歷史慣例的皇位繼承法“父死子繼”的原則自然無法實行。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援引古代“兄終弟及”的辦法解決此問題

    為什麼要立興獻王之子朱厚熜為帝了,這事要從明武宗朱厚照的父親明孝宗說起,明孝宗除了在政績上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守成之君外,還有一點也被後人津津樂道,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妻子的皇帝,他和張皇后琴瑟和鳴,夫妻恩愛。

    “孝宗即位,立為後。篤愛,宮中同起居,無所別寵,有如民間伉儷然者。”

    明孝宗36歲時駕崩時,他只有長子朱厚照(次子在1歲時即夭折)。

    生性風流且閱女無數的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竟然沒有留下子嗣,這樣一來,按歷史慣例的皇位繼承法“父死子繼”的原則自然無法實行。

    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援引古代“兄終弟及”的辦法解決此問題,只能在武宗的近支宗族中尋找。武宗本人已經是獨生(唯一的弟弟夭折),所以只能向上一代在他的父輩兄弟中物色合適的人選。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憲宗的第三個兒子,他的四弟便是興獻王朱祐杬,他這一支是距離武宗最近的親人。武宗辭世當天,他的堂弟,也就是興獻王之子朱厚熜被正式確立為皇位繼承人。

    而朱祐檳、朱祐 是朱厚照父親明孝宗朱祐樘的兄弟,不符合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認可“兄終弟及”的傳統,而且大明朝文官開始把持朝政,楊廷和等文員認為立幼年皇帝便於控制,而立成年皇帝不利於文官左右朝政。

    所以朱厚熜是文官的最佳選擇,結果這群文官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 12 # 漫步史書

    從問題上來看,明顯題主是不太明白中國歷史傳承有序的規則的。

    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繼位有著一定的人為因素,但大致上也都逃不過傳承規則。

    明憲宗皇帝朱見深在早期雖然受到萬貴妃的影響,子嗣不多,但實際上在明朝歷史上,朱見深的子嗣並不少,一共14個兒子,6個女兒。

    不過這樣的多子多福並未傳承到他兒子身上,明憲宗死後,明孝宗朱佑樘繼位。是大明王朝中興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但因為工作過於辛勞,以至於只有朱厚照一個兒子活到了成年,朱佑樘病逝的時候,朱厚照年僅15歲。

    朱佑樘因為工作太忙碌,因此對這個兒子疏於管教,以至於長大以後沉湎酒色,雖然歷史學家考證,朱厚照的歷史被人為的抹黑過,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但由於貪玩的性格,竟然沒有能夠留下子嗣。而選擇皇位繼承人就是當時明代大臣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其實明代皇室子孫到了這一時期已經發展到有幾萬人,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皇帝。但也註定有一類人必須排除在外面。

    1、血緣相近關係,雖然大家都是姓同一個朱,但到了明中期以後,隨著明代皇室子孫之中開枝散葉,血統已經傳承很多代,在選擇過繼皇位時候,必須從皇室這一支血緣中選擇,因此從武宗皇帝往上數,只能在明憲宗皇帝子嗣或者是平輩中選擇

    2、明武宗朱厚照前一輩兒,也就是自叔叔以上的皇室不在選擇範圍,這一條是考慮考慮到傳承關係,如果選擇和明孝宗朱佑樘一個輩分的,那麼在明代歷史上,就不好安排明武宗朱厚照的身份,等將來祭祀先祖的時候,等於說叔叔輩兒還要向侄子輩的(朱厚照)行禮,很顯然不太合適。

    因此明憲宗雖然留下兒子眾多,但不能從中選擇,只能從憲宗皇帝孫子輩或者說再往下一代中選擇,也就是和武宗朱厚照一個輩分的人種選。

    朱祐檳、朱祐楎(明憲宗第七子)明顯是叔叔輩兒,因此不在選擇範圍內

    3、明代選擇傳承者,根據朱元璋留下來的《皇明祖訓》中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楊廷和考慮來考慮去,最終敲定兩個人選,一支就是興獻王朱祐杬這一支,而另外一支益端王朱祐檳,只有他們的子嗣才有機會當皇帝。

    朱祐杬是明憲宗皇帝第四子,而明孝宗朱佑樘是第三子(前兩子早夭)而朱祐檳是第六子,從皇明祖訓順位關係規定上,也只有興獻王朱佑杬這一支。

    但當時情況還比較複雜,朱佑杬有兩個兒子,長子早夭,而次子是朱厚熜,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興獻王朱祐杬病薨,年僅12歲的朱厚熜襲為興王。

    而明憲宗第五子岐惠王朱祐棆只有兩個女兒,弘治14年病逝以後,國除,沒有這一支了。

    而益端王朱祐檳有四個兒子,因此考慮到這一關係,為了儲存興獻王這一支,是有考慮選擇益端王朱祐檳的,只是最終楊廷和考慮再三,仍然還是選擇了朱厚熜,應該說當時朱厚熜才是最正統的繼承人選,而即便其他叔叔再多,本著兄終弟及關係,也斷然沒有跳過朱厚熜選擇他們的道理

  • 13 # 過去即歷史

    根據朱元璋定的“皇明祖訓”,皇位傳承的規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也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嫡子的皇位繼承權高於庶出的長子,而沒有嫡子,那就要看長幼了;這個皇位傳承在文官獨大的明朝被執行的非常徹底(除了武力奪權的朱棣,不在嫡法約束範圍)。

    網路配圖

    明武宗朱厚照死後,朱厚熜繼位就是嫡法發揮作用那個的結果;

    朱厚照死後,並無子嗣;那就要看朱厚照的兄弟,恰巧朱厚照是個獨子(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都早夭了,就剩朱厚照一個),沒有兄弟。那隻能再往上找,就是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的兄弟那就多了。都不是嫡出(後來加封的除外),那就看長幼。朱佑樘的最大的弟弟就是興獻王朱佑杬,按理來說皇位該朱佑杬來坐,可是朱佑杬在正德年間就死了;那就看朱佑杬這一支有沒有子嗣,恰好朱佑杬有子嗣朱厚熜(朱厚熙早夭),那皇位按理來說就是朱厚熜的;如果朱佑杬也沒兒子,那只有再找更小的弟弟,更小的弟弟如果死了,再看他是否有子嗣,沒有再往下找,直到找到皇位繼承人。因為到朱厚熜這裡,就找到了皇位繼承人,也就無需再往下找了;

    影視劇照

    朱祐檳的繼承權要弱於朱祐棆,而朱祐楎的繼承權又弱於朱祐檳,也就是說就是朱佑杬沒子嗣,也輪不到朱祐檳、朱祐楎,還要看朱祐棆,過了朱祐棆才輪到朱祐檳,過了朱祐檳才輪到朱祐楎,這就是嫡法裡的規定。

    其實朱厚熜剛死了親爹,朱佑杬死於1519年,朱厚照死於1521年,朱厚熜為他爹守孝期還沒滿,但朝中認為皇位不可久而空懸,決定迎立朱厚熜早日繼位。

    別看朱厚熜年紀不大,從繼位從哪個門走,到大禮儀之爭,那是相當硬氣。朱厚熜也明白,自己的皇位不是楊廷和給的,也不是張太后給的,而是嫡法給的,朱厚熜不欠他們什麼。他們之間的鬥爭是後話,這個問題主要說明繼承權的問題;

    影視劇照

    也因為明朝皇位傳承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參考,而清朝皇位傳承的規則是立賢不立長;這就導致了清朝的皇位爭奪的激烈程度遠高於明朝。

  • 14 # 小五暢聊世界史

    不管是明朝還是其他朝代,皇位繼承都是有嚴格制度管制的,尤其是明朝。朱元璋作為來過皇帝,其實就明確規定了嫡長子的地位,基本上不出意外就得嫡長子來繼承,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明朝就出現了沒有子嗣的皇帝,因此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只能是採取另一種方式的,明朝規制的這種情況之下必須也只能由皇子朱厚熜繼位。

    明朝規定的就是嫡長子,正德皇帝沒有兒子,那麼就要遵守兄終弟及的規定,選擇哪個弟弟,也有規定,孝宗皇帝朱祐樘這一脈,已經沒有嫡系親屬,就從與朱祐樘最親近的血脈中找,還得和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血脈接近,於是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只能在孝宗皇帝的兄弟中找了。

    憲宗朱見深一共生有14個孩子,除了長子和十子早夭之外,其他的還在現在還健在,論輩分就是死去得朱厚照的叔叔輩分, 叔叔當中最大的就是朱厚熜的爹朱祐杬,朱厚熜就是長子,和朱厚照就是堂兄弟關係。他的血緣關係最近,而且還符合兄終弟及的血統繼承製,是最合適的人選。

    只有這種是最符合祖制的繼承順序,可以服眾。為什麼不是朱祐檳、朱祐楎。這種假設根本是不存在的,不說他們的庶子地位,分別是第六子、第七子。大家們想說他們是弘治皇帝一系中還留下來的親王,但是要是讓他們其中一個人當了,就讓朱厚照這個先皇貶了一級,你見過那個朝代能讓新皇比先皇的輩分高了,到時候祭祖的時候怎麼稱呼,難道還要讓認他為什麼嗎?除非出現了朱棣那樣的造反事件,不然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的。

    同時雖然朱厚照死了,但是張太后還在呢,他是弘治皇帝朱祐樘的髮妻,兒子死了立個侄子也就罷了,還是小輩分。那要是立了和自己丈夫一樣輩分的人,自己這太后之位算是怎麼一回事。難道人家算是小叔子還要對自己行類似於低一等的皇帝之禮?不合適根本。

    朝堂上的人也是這樣的看法,明朝計程車大夫對於禮制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怎麼可能做這種模糊不清的事情,再加上要是朱祐檳、朱祐楎這樣的藩王繼位之後,自己作為該怎麼自處,他們最少也是30多歲的成年人了,上來肯定就是發展自己的勢力,為何在這種時候,大臣們找個比較好控制的皇帝能慢慢培養感情和勢力,但是一旦出現一個成年人,那就輪不到你說話了。藩王肯定有自己的勢力和心腹,這應該是幾乎所有的大臣都不願意看見的畫面,這不是明擺著將自己的仕途葬送了。

    反觀朱厚熜呢,他才是一個15歲的少年,養在藩王府裡還沒有什麼仕途經驗,可以說是一張白紙,要是這個時候開始培養還能有機會,而且朱祐杬一系因為他的去世,已經基本上很沒落了,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勢力了,因此沒有勢力的人才想要尋找勢力,這對於大臣還有張太后都是一個機會。

    可以說只有小皇帝啥都不懂,才好培養。這是誰都想看見的局面,但是誰也沒想到這個小皇帝上去之後這麼不好把控,還跟他們鬧得不可開交,出現了“大禮議”事件,這是誰也沒想到的,不過這也是後話,最起碼眼下朱厚熜就是最合適的人。

  • 15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倫序當立。

    首先朱厚照自己沒有兒子,那麼多美女白找了,在人生中最後的時光裡,他也沒給自己過繼個兒子,所以他去世後,明朝面臨沒有繼承人的情況。

    這種前朝出現過的情況,史上最操心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想到了,在他頒佈的《皇明祖訓·法律》中,明確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也就是說,朱厚照的叔叔們天然被排除在預選序列之外。

    尷尬的地方在於,朱厚照的父親孝朱佑樘也只有他一個兒子活到成年,朱厚照一死,朱佑樘這一脈就斷了,找不到兄弟來繼承朱厚照的皇位。

    不過不要緊,這裡的兄弟其實也包括堂兄弟,朱厚照的爺爺朱見深留下了14個兒子(全是庶子),然後又有了一堆孫子,給朝臣留下了非常多的選擇。

    我們來梳理一下朱見深的兒子們的生育情況:

    1、皇長子,無名早夭,無子。2、悼恭太子朱祐極,早夭無子。3、明孝宗朱祐樘,朱厚照死後絕嗣。4、興獻王朱祐杬,正德十四年(1519年)逝世,有嫡子。5、岐惠王朱祐棆,弘治十四年(1501年)去世,無子,國除。6、益端王朱祐檳,嘉靖十八年(1539年)去世,有嫡子。7、衡恭王朱祐楎,嘉靖十七年(1538年)去世,無嫡子,有庶子。8、雍靖王朱祐枟,正德二年(1507年)去世,無子,國除。9、壽定王朱祐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無子,國除。10、皇十子,無名早夭,無子。11、汝安王朱祐梈,嘉靖二十年(1541年)去世,無子,國除。12、涇簡王朱祐橓,嘉靖十六年(1537年)去世,獨子不久即去世,涇國廢除。13、榮莊王朱祐樞,嘉靖十八年(1539年)去世。有嫡子。14、申懿王朱祐楷,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無子,國除。

    朱厚照駕崩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截止他生前,這些皇叔的子嗣情況要簡單不少,再結合操心老頭朱元璋的另一條規定,那就更簡單了。

    《皇明祖訓·法律》: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

    按照《皇明祖訓》,新的皇帝只能從以下四位王爺的嫡子當中選出:

    1、興獻王朱祐杬,已死,嫡長子早夭,嫡次子朱厚熜,時年15歲。

    2、益端王朱祐檳,43歲,嫡長子朱厚燁時年24歲。

    3、涇簡王朱祐橓,37歲,有嫡子。

    4、榮莊王朱祐樞,36歲,有嫡子。

    這麼一對比,朱厚熜的優勢就很大了,老爹興獻王是朱佑樘最大的弟弟,兄脈絕嗣則弟脈相繼。而且興獻王死了,不必擔心兒子皇帝爹是王的尷尬情況。最重要一點,朱厚熜才15歲,半大孩子嘛,易於掌控。

    只可惜,朱厚熜生理年齡是十五歲,心理年齡恐怕是倒過來都不止,內閣和張太后被他玩得團團轉,而他鬧起來最初的依據就是迎立詔書中的那一句“倫序當立”。

    按順序就得我當皇帝,憑啥要認伯父(朱佑樘)當爹?

    大禮議就此徐徐張開。

  • 16 # 縱湖秋色

    明世宗朱厚熜,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他能繼承皇位是因為明武宗朱厚照在正德十六年駕崩於豹房,享年三十一歲,但是在位十六年,沒有留下子嗣,所以明朝第一次面臨帝位繼承人空缺的問題。

    根據明朝祖制: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子嗣,弟兄兩人,有一胞弟朱厚煒,早夭。所以武宗和他父親孝宗這一脈沒有繼承人了,只能同孝宗的兄弟中過繼繼承人。

    明孝宗朱祐樘有弟兄十三人,除了早夭三人,早逝四人,正德十六年在世的除了上述的益端王朱祐檳,衡恭王朱祐楎,還有壽定王朱祐榰,汝安王朱祐梈,涇簡王朱祐橓,榮莊王朱祐樞。

    而朱厚熜的父親便是早逝的興獻王,後推尊為“興獻帝”朱祐杬。

    為什麼會選擇朱厚熜,而不是朱祐檳、朱祐楎或者孝宗其他在世的兄弟?

    因為明朝祖制: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繼承的武宗朱厚照的大統,而不是他父親孝宗。因為武宗無嗣,所以會選擇武宗的兄弟,因為孝宗只有武宗一個兒子,所以應從其堂兄弟中按嫡長親疏關係選取嗣君。明孝宗為明憲宗第三子,興獻王為明憲宗第四子,按長幼親疏關係論,興獻王獨子朱厚熜與明武宗最為接近。

    為什麼會選擇朱厚熜,而不是武宗其他堂兄弟?

    有兩方面的原因

    1.聰慧過人

    朱厚熜幼時就聰敏過人,他父親教他讀詩幾次後就能準確背誦。稍大以後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古籍,通《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不僅如此,他父親還讓他參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禮,因此他很小的時候便熟悉了各種禮儀和規範。

    2.父親早逝,年齡合適

    正德十四年,興獻王朱祐杬病薨,年僅12歲的朱厚熜襲為興王,朱厚熜在長史袁宗皋的輔佐下接管王府。正德十六年,武宗駕崩,朱厚熜只有十六歲,但凡讓權臣選擇繼承人,都喜歡那種年齡不大,無依無靠,容易控制的。不然,可能不僅權位保不住,嚴重的甚至可能丟了性命。

    其實由於明武宗沒有子嗣,早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預料到之後的繼承人問題,他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義頒佈敕令,令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時間,並承襲興王爵位。武宗駕崩後的當天,楊廷和讓司禮監請太后懿旨,正式宣佈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自此明朝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 17 # 樓哥看歷史

    簡單一句話,朱厚熜就是天選之子,除了他別人都不夠格。

    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為什麼繼位的會是他的堂弟朱厚熜,而不是叔父朱祐檳或者朱祐楎呢?朱厚熜究竟是不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呢?這個問題說起來既簡單,又複雜。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把題中的幾個人物關係先捋一捋。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憲宗朱見深駕崩,傳位皇太子朱祐樘。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孝宗朱祐樘駕崩,傳位皇太子朱厚照。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武宗朱厚照駕崩,既沒有皇太子,也沒有兒子,還沒有兄弟。大明朝出現了皇位繼承危機。

    朱厚熜劇照

    倫序當立

    憲宗皇帝共14個兒子,武宗駕崩之時仍然在世的有其第六子益王朱祐檳(43歲)、第七子衡王朱祐楎(43歲)、第九子壽王朱祐榰(41歲)、十一子汝王朱祐梈(38歲)、第十二子涇王朱祐橓(37歲)、第十三子榮王朱祐樞(36歲)。

    孝宗皇帝共兩個兒子,長子即武宗,次子早夭。興世子朱厚熜是興獻王朱祐杬次子,其兄早夭。

    孝宗是憲宗第三子,但由於他兩個兄長早夭,事實上即朱見深長子。興獻王朱祐杬是憲宗第四子,即事實上的次子。

    武宗在駕崩之前,其實已經指定堂弟興世子朱厚熜為大明朝的新天子。

    是日傳遺旨諭內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彌留,儲嗣未建。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年已長成,賢明仁孝,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廟,君臨天下。”—《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七》

    明武宗劇照

    所謂的祖訓,指的是大明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更定的《皇明祖訓》。作為打算“萬世所垂”的家法,老朱在序言中特意強調了《皇明祖訓》“一字不可改易”。對於皇帝絕嗣這種特殊情況下如何繼位,朱元璋也有過規定: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並如前式。—《皇明祖訓·法律》

    從這個角度出發,似乎朱厚熜的繼位天經地義,那怎麼還有所謂的“大禮議”之爭呢?

    “兄終弟及”的司法解釋

    《皇明祖訓》畢竟只是一份指導性的檔案,後世的司法解釋權到底是在皇帝手上,還是在大臣手上,主要還是看雙方的實力對比。

    武宗遺詔中的“兄終弟及”本身就比較含糊,內閣首輔楊廷和對此提出異議其實也是正常的。畢竟根據太祖皇帝的原意,是皇帝無嗣,就讓皇帝的弟弟繼位,最好是一奶同胞的親弟弟。興世子朱厚熜只是孝宗的侄子、武宗的堂弟,怎麼能算“兄終弟及”呢?所以楊廷和在朱厚熜從封國安陸抵達良鄉準備進京的時候,就讓禮部按皇太子即位的禮儀安排興世子登基,即所謂的“以憲宗皇帝之孫,紹孝宗皇帝之統”。換句話說,在楊廷和看來,朱厚熜只有認孝宗為爹,才能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即位。

    但是仔細推敲武宗的本意,似乎並沒有為自己認一個弟弟的意思。遺詔中對朱厚熜的身份介紹是這樣的:“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首先這裡的親弟並非特指一奶同胞的兄弟,明代史書中如果要強調這種關係,一般會稱為“同產弟”。舉個例子,永樂四年太祖第七子齊王朱榑因罪被廢為庶人,大臣們要求處死齊王的隨從。當時的皇帝朱棣將他們免罪,並且說了這樣一段話:“齊王,朕親弟。其素性狠愎,朕尚不能化之,何可盡諉他人?”朱棣是太祖第四子,不管他的生母是馬皇后還是野史所說的什麼亂七八糟、無中生有的妃子,和齊王的生母畢竟不是同一個人。

    興獻王陵園

    其次在介紹完朱厚熜身份後,武宗給出的評語是“倫序當立”。也就是說朱厚熜就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對於這一點,進士張璁在《大禮或問》的上疏中明確指出:

    方武宗賓天,群臣定議以迎我皇上也,遵祖訓也,兄終弟及之文也,何也?孝宗兄也,興獻王弟也。獻王在,則獻王天子矣。有獻王,斯有我皇上矣。此所謂倫序當立,推之不可,避之不可者也。—《明世宗實錄卷八》

    在張璁看來,既然武宗無嗣又無兄弟,所謂的“兄終弟及”就要上推到孝宗。興獻王作為孝宗倫序最長的弟弟,如果他活著,那就應該以武宗叔父的身份繼位。現在朱祐杬雖然死了,朱厚熜作為其長子,自然應該順理成章繼位,這才是推不掉躲不開的“倫序當立”。對於張璁的觀點,已經致仕(退休)的大學士楊一清給出了一句中肯的評價:“張生此議,聖人復起,不能易也。”

    楊廷和的私心

    《皇明祖訓》中沒有過繼的條文,朱厚熜又是“倫序當立”,為何內閣首輔楊廷和堅持要讓新皇帝認伯父孝宗為父,而以生父興獻王為叔父呢?

    其實究其原委,在於楊廷和等人與武宗矛盾極深,甚至連武宗之死,後世都有懷疑是文官集團在背後下的黑手。武宗在世時緊抓軍權,根本不把文官們放在眼裡,楊廷和等人已經受夠了這樣的屈辱。而在武宗死後,楊廷和等人大搞反攻倒算,將忠於武宗的文臣武將或殺或貶。因此這些人口口聲聲稱孝宗不可絕嗣,卻硬是眼看著武宗絕嗣,根源就在於此。

    如果朱厚熜可以用過繼的方式成為孝宗的兒子,那為何不能選一個宗室子弟過繼成為武宗的兒子呢?何況宗室中並非沒有這樣的人選。

    楊廷和劇照

    朱載增,時年六歲,崇仁王朱厚炫之子、益王朱祐檳之孫、憲宗朱見深曾孫。對武宗來說,益王是其叔父,崇仁王是其堂弟,則朱載增為堂侄。其實我們想一想,要是把朱載增過繼成為武宗的兒子,他長大以後會不會為自己名義上的父皇翻案?

    即使朱載增不以武宗為意,其祖父益王朱祐檳、伯父益世子朱厚燁和生父崇仁王朱厚炫正當盛年,他們的地位怎麼擺?這些宗室如果遷回京師,會不會和文官們爭奪朝堂上的話語權?但如果放任他們留在封國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縣)的話,會不會出現兩個朝廷的風險?

    至於說武宗之母張太后擔心為武宗立嗣,導致自己成為太皇太后而無法掌控朝政,這個純粹有些過度聯想。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年明英宗9歲登基,真正掌控朝政的是他祖母太皇太后張氏,而不是他的母親皇太后孫氏。

    但是無論是張太后還是楊廷和,就這樣明目張膽地看著兒子和學生絕嗣的同時,反而逼著有爹有媽的朱厚熜認伯父為爹。張璁在其上疏之中就曾對此發出過振聾發聵的質問:

    今孝宗皇帝既嘗以祖宗大業授之武宗,但知武宗為之子也。武宗嗣位又十有七年,未有儲建。是武宗無嗣,孝宗未嘗無嗣也。且孝宗賓天之日,我皇上猶未之誕生也,是孝宗固未嘗以後託也。武宗賓天之日,我皇上在潛邸也,是武宗又未嘗託為誰後也。—《明世宗實錄卷八》

    結語:無論從法理還是現實的角度出發,武宗駕崩後只能是朱厚熜繼位。如果不巧的是朱厚熜也掛了,那倒是可以由益王朱祐檳繼位(憲宗第五子岐惠王朱祐棆早已過時且無嗣)。至於衡王朱祐楎繼位的可能性趨近於零,畢竟益王家裡子孫昌盛,不會出現絕嗣的情況。

    至於楊廷和為了打壓和控制新皇帝而發起的“大禮議”之爭,那就不在本文的探討範圍之內了。這位內閣首輔當初得意洋洋地讓武宗絕嗣的時候,恐怕絕想不到日後自己會受到什麼樣的反噬。

  • 18 # 我心安處是故鄉

    1.倫序當立,這是法律準繩。

    2.當時朱厚熜的爹朱祐杬已死,不需要考慮怎麼安排朱祐杬了。

    試想如果興王朱祐杬沒死,他兒子朱厚熜繼位了,怎麼安排朱祐杬呢?還是讓他留在安陸嗎?那樣不是設定了事實的兩個中央了嗎?

    3.朱厚熜時年十四五歲,便於張太后和文官集團掌權。小屁孩一個嗎,好擺弄。朱厚熜作為第二代興王,當時還在為興獻王熱孝中,再說年齡又小,在京城沒啥根基,估計之前到不到過京城還兩說著呢。外地籓國不同於皇子皇孫,皇子皇孫從小就生活在京城,總得有個老師和外戚吧。

    4.朱厚熜上位,如果說張太后和楊廷和沒點私心是假的,從緊接著發生的“大禮儀”事件就能看出來了。

    朱厚熜到了良鄉,楊廷和遣人要求朱厚熜同意將其過繼給朱佑樘,朱厚熜拿著武宗的詔命,反駁說,我不是來當太子的,我是來繼位皇帝的。甚至說出了這個皇帝不幹了回安陸老家的話。楊廷和沒法了,只得找張太后商量,勉強同意了朱厚熜。

    到了紫禁城外,楊廷和請朱厚熜從東華門進入文華殿,而朱厚熜一定要從大明門進入奉天殿。這事又僵持不下了幾天,最後文官集團被迫同意了。

    朱厚熜一再堅持天子禮儀,估計這傢伙也有智囊團,不然一個十來歲的小屁孩肯定不會懂得那麼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家》是不是中介投資拍的,感覺和現實的中介可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