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 這一句詩的出處和意思。第二句菰米似故鄉我知道它的意思。但第一句卻看不懂,什麼叫“細裡遊子緒”?細理是什麼意思?地名、人名?
17
回覆列表
  • 1 # 奇門蔡大仙

    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出處

    上半句的“遊子”國人耳熟能詳,來自孟郊的《遊子吟》;下半句則來自一首殘詩,可考唐代詩人沈韜文的《遊西湖》:“菰米蘋花似故鄉。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

    菰米是茭白結的果實,形似水稻,是古時六穀之一,蘋花即浮萍之花。“不是不歸歸未得”很符合留守國外的留學生的心境,很多留學生出於種種考慮,選擇不回國。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不少國家出現防護物資短缺。滯留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更是面臨口罩脫銷、洗手液限購、預防藥品買不到的問題。

    為此,中方各個駐外使館紛紛在最近為留學生派發了“健康包”,其中包括口罩、消毒水等常見的防疫物資,部分還裝有常用藥品和消毒溼巾。

  • 2 # 阿Q的女兒

    最近,在義大利的中國留學生都收到了來自駐義大利總領事館,發給當地留學生的健康包及一張手寫的字條:“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

    相信在外的中國遊子們看到來自祖國家人的這句話,心理一定是無比溫暖和驕傲的。不得不為中國駐外大使館點120個贊。

    那麼,“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這句話出自哪裡?怎麼理解呢?接下來我就和大家普及一下:

    (一)何為“菰米”?

    菰米讀作[gū mǐ],是水生植物菰的果實。菰生於湖泊中,開的花像葦,結的果實像米,長一寸多,皮呈黑褐色。因雕喜歡吃這種米,古人也叫雕菰米。食用菰米在中國最起碼有3500多年曆史。

    《周禮·天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麥,魚宜菰。”《禮記·內則》:“蝸醢【wō hǎi】而菰食雉【zhì】羹。”

    (二)菰米似故鄉

    “菰米似故鄉”出自唐代詩人沈韜文的《遊西湖》,這是一首殘詩,七言絕句,缺首聯。

    《遊西湖》(唐 沈韜文)□□□□□□□,/菰米蘋花似故鄉。/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

    “菰米似故鄉”即出自本詩頷聯,從這句詩就能看出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關鍵不在這句話,而是頸聯“不是不歸歸未得”,一句話簡單七個字,一下子正戳中了海外遊子的心,多麼無可奈何的一句話:“不是不想回去,是真得沒辦法回去啊”。

    他們的處境,祖國心裡明白,此時此刻一句溫暖的話,也許是對遊子們最大的寬慰,我相信他們看完之後只有相視無言淚雙行。

    (三)細理遊子緒

    這句話理解起來不是很難,“遊子緒”相信大家都很好理解,就是遊子的思緒。

    那麼“細理”怎麼理解呢?

    有個成語叫“慢條細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 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聖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疫情之下,遊子們千頭萬緒,非常著急,這個可以理解。但作為祖國,面對當前國際國內疫情局勢,手心手背都是肉,都要顧及,必須要想一個萬全之策。但祖國的牽掛和惦念是時刻在心的。在多國採取了斷航、封鎖邊境的情況下,中國領事館還是透過各種渠道,克服重重阻力,為留學生們發放“健康包”,希望在外的遊子們能體會祖國母親這份深沉的愛。

  • 3 # 醉眠芳草

    海外留學生在傳統文化中的稱謂就是遊子。在遊子的感情中,思鄉是最重要的母題之一。

    細理遊子緒

    在古代,遊子出門,不管是遊學還是趕考,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每一次出門,都可能音信難通,所以家中父母會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管是錢財,還是衣食住行,都要一件件準備好。

    孟郊的《遊子吟》我們都非常熟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不僅是一件衣服,還代表了母親的愛和牽掛。遊子在外,或遊山訪水,開闊眼界;或結交好友,交流學問;或勤於讀書,準備考試。但獨自一人,或夜深人靜時,總不免想起故鄉和親人。

    對現代人來說,留學好像不再是一件麻煩事,因為交通方便,聯絡更加密切,距離被無限拉近,思鄉彷彿也失去了意義。但此次疫情,讓距離的概念重新放大,人們承受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焦慮和不安,海外留學生更甚。

    海外留學生處在與祖國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平時也許不明顯,但疫情讓不同文化的差異增大,留學生隻身在外,彷彿一座孤島,各種資訊紛至沓來,瞬息萬變,讓人心中惶然,無所依靠,也會更加思念故鄉親人。

    這些心緒,祖國母親都細細理解,為海外遊子送去健康包,既解了燃眉之急,也代表了一份心意。無論身在何方,母親都惦記著她的每一個孩子。

    菰米似故鄉

    這句詩出自唐沈韜文《遊西湖》,詩已不全,只剩後三句:菰米蘋花似故鄉。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

    遊子在外,見到家鄉風物、故人總是百感交集。遇到熟悉的風景事物或人故然讓人欣喜,但又更添思鄉愁緒。西晉文學家張翰在洛陽做官,看見秋風起,想起家鄉蘇州的鱸魚和蓴菜味道正美,毅然辭官回到了家鄉。

    在這首詩中,詩人見到與故鄉相似的菰米蘋花,想起了故鄉。菰米本來是六穀之一,後來被其他糧食作物替代,在現代成為價格更高的一種糧食,在國外的超市也能看到。

    最令人傷感的下一句,疫情當頭,遊子不想歸家嗎?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回家面臨著很多困難,也許是個人因素,也許是政策因素,不能回家,總是情非得已。面對清風明月,心中無限思量。

    在這樣一個矛盾而重要的時刻,大使館贈送的健康包,包裡的連花清瘟膠囊和口罩,熟悉的人民日報,傳統的毛筆字,代表了來自家鄉的風物,雖然簡單平凡,但在特殊的環境中,就是最實用的禮物,最珍貴的情誼,也是對遊子思鄉而不能歸鄉之情的慰藉。

    結語

    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字面是的意思就是仔細整理遊子的思緒,希望你們見到祖國的禮物,就像見到故鄉。希望大家堅定信心,共渡難關,安全地度過疫情期,無論何時,祖國都是遊子最堅強的後盾。

  • 4 # 支支吾吾

    《遊西湖》是一首缺失的殘詩。後面兩句是 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

    後面的“不是不歸歸未得”就很戳人, 很多留學生不是不想回去,是各方面的因素導致的。

    “細理遊子緒” 在外的遊子思緒萬千,憂慮憂患。

  • 5 # 顧南安

    “細理遊子緒,菰(gu)米似故鄉。”這兩句詩是身在義大利的中國留學生侯躍男用毛筆,寫在給海外學子的健康包中的“暖心句子”。這讓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倍覺親切,也感受到了來自祖國的深深的關懷和惦念。

    一、何為“菰米”

    “菰米”,在我國曆史上的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種植,但因為產量不高,外加氣候條件的變化,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並從原本的“六穀”中被剔除,於是只剩下現在的“五穀”(稻、黍、稷、麥、豆)。

    明代的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穀二·菰米》中引用蘇頌的解釋,對“菰米”作了詳細註解:

    “菰生水中……至秋結實,乃雕胡米也,古人以為美饌。今飢歲,人猶採以當糧。”

    意思是說,菰米像水稻一樣,生長在水中,到秋天的時候就會收穫到它的果實,樣子像極了來自北方胡人的稻米,古人把用它做的飯食,視為美食。現今遇到饑荒的年月,人們也會把它收集過來,當做糧食充飢。

    從上面的解釋可以看出,菰米是一種類似於粗糧的作物,不被人們當作主糧,且比較稀有,因此被一些人視作美食。遇到艱難時候,它也能幫助人們應對饑饉,度過艱難歲月。

    再把“菰米”放到“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這兩句詩中來理解,應該是代指各類糧食作物。

    那麼把“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這句話放在當前的形勢下,意思也就不難理解: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下,遠離國土的海外遊子要理清思緒,其實在義大利等外國,他們的糧食跟我們國家的也是一樣的。

    第二句“菰米似故鄉”則是化用了唐代詩人沈韜文《遊西湖》中的“菰米萍花似故鄉”。

    遊西湖

    □□□□□□□,

    菰米萍花似故鄉。

    不是不歸歸未得,

    好風明月一思量。

    關於唐代沈韜文的詩歌,有記錄的只有這一首,且第一句為殘句。但從詩題《遊西湖》以及第二句“菰米萍花似故鄉”來判斷,沈韜文應該是在西湖邊遊逛時,看到眼前的風物,聯想起了故鄉的菰米和萍花,那麼第一句,應該是寫西湖的風景,而且應該具體化到了特定作物。

    最後兩句“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寫出了沈韜文羈旅在外的愁思:不是我不願意回去我親愛的家鄉啊,而是宦遊在外,想回去卻又被羈絆,實屬無可奈何。沒有辦法,也只能吹著西湖的清風,仰望著頭頂的明月,去把家鄉的風月細細思量一番。

    一個“歸未得”,讓作者的無奈和心酸躍然紙上。作為隻身在外的遊子,沈韜文透過這首詩,把羈旅在外的那種思鄉之情寫得感人肺腑,細讀完之後,讓人感同身受並於心底升騰起無限悵然和慨嘆。

    三、“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的深意

    前面已簡單梳理了這兩句詩的意思,但它的深層次意思又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雖然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較好防控,但近期在諸如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有肆虐之勢,讓人們惶惶不可終日,揹負巨大身心壓力。

    中國留學生侯躍男對沈韜文《遊西湖》第二句略作改寫,並結合時勢補了一句安慰海外遊子的話,又透過駐義大利大使館送給中國的留學生,於是意義變得非凡。

    這短短的兩句詩,擊中了身處國外的中國留學生柔軟的心扉,同時也溫馨提醒遠離國土的海外遊子,要理清思緒,沉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切勿慌張忙亂,還告訴他們,義大利等國家的形勢和國內也相差無幾。

    這兩句詩歌再加上滿滿一大包的防疫健康用品,讓中國留學生真正意識到,祖國並沒有忘記他們,並且時刻牽掛著他們,惦記著他們的安危。但未說出的話語恰如《遊西湖》的後兩句所言:不是祖國不讓你們回來,而是當前形勢所迫,也為了國內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無計可施,歸不得啊!

    “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運用詩歌詞有限卻意無窮的特點,將祖國的殷殷關懷和切切囑咐送到了中國留學生心中,也把國家的大義和責任,惦記和擔憂表達得漓淋盡致。這也正是這兩句詩歌讓中國留學生淚崩,引起廣泛討論的原因所在。

  • 6 # 深圳鄭海洲

    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不是很難理解啊。

    “細理遊子緒”,就是仔細梳理漂流在外的孩子(或遊客)的思想感情。

    細——仔細,慢慢地

    理——梳理,清理,使……清楚。

    遊子——在外遊歷的兒子,泛指出門在外的人。

    緒——情緒,感情。

    這裡“緒”字有李煜詞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之意,表達了留學生們在疫情流行的域外世界想回國又回不來的紛亂情緒。這種紛亂的情緒很難梳理,因此需要用心去梳理(細理),用心地面對悲慘世界。這時祖國的關懷來了——菰米似故鄉,收到了大使館的健康包,用上了祖國給我們的口罩和消毒用品,沒回祖國也象回到了祖國,沒回家鄉也象回到了家鄉。

    菰米似故鄉——收到了祖國的健康包就象回到了祖國。

    菰米——中國古代六穀之一,一種生長於水邊的黑色稻米。

    這裡借用五代詩人沈韜文《遊西湖》的詩意:“菰米蘋花似故鄉,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沈韜文,湖州烏程人,從小見慣菰米蘋花,因做官不能回故鄉,在西湖看到菰米蘋花,感覺就象回到了故鄉。留學生,因交通阻隔回不了國,但收到祖國的防疫用品,感覺就在祖國的懷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怎麼才能讓大家在家中再堅持幾天,不要隨便出去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