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麗說史
-
2 # 幾壺老酒
作為明朝的邊防大將,後金的心腹大患,袁崇煥鎮守寧遠多年,勞苦功高,但最終卻被凌遲處死,那袁崇煥到底有沒有被冤枉?
市米資敵首先,袁崇煥的第一條大罪是“市米資敵”。崇禎二年,關外饑荒,戰局對糧食相對富裕的明朝極其有利,但袁崇煥卻違背命令將糧食賣給蒙古人,蒙古又將糧食賣給後金,使明朝陷入危機;
殺害毛文龍,毀掉明朝左膀右臂其次,袁崇煥的第二條大罪是“殺害毛文龍”。毛文龍同樣也是鎮守遼東的大將,袁崇煥卻因為一己之私利將其誘殺,已然犯了死罪,導致毛文龍死後,後金軍壓力驟減,繞過邊防直撲北京,袁崇煥雖然率兵解了京城之圍,卻仍有瀆職之過,再加上後金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下獄處死。
明朝君臣沒有遠見由此可見,袁崇煥的被殺並不冤枉。但是同樣此時明朝眾臣沒有認清形勢,殺害最後一位最有能力的抗清將領,自毀長城,最終明朝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滅亡。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若使當時便身死,古今忠餒有誰知?
袁崇煥在被崇禎處死之前,他確實有通清的嫌疑。一方面,他居然私斬大將毛文龍;要知道毛部駐守皮島,可是明朝架在滿清脖子上的一把尖刀,時刻制約著清軍。然而,毛文龍的死無疑為滿清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另一方面,他又獨攬遼東軍政,並與滿清的書信來往次數也頗多。
而所有這些,與之前他在崇禎面前口口聲聲承諾的五年平遼,大相徑庭。結果,遼事未平,倒是讓滿人再一次打到了京師城下。
如此巨大的反差,換作誰當這個皇帝,都難免會對袁崇煥起殺心。更何況在明朝當時的政治環境下,袁崇煥居然敢給皇帝開空頭支票,這五年大限一到,橫豎都得死。因此,即便在現代人看來,袁崇煥也是完全有叛明降清的可能。
而且,從他被處死後,京城百姓分食其肉這點看來,至少當時的百姓也是普遍認為,是他帶清兵進抵京師的。
然而,不管如何猜測都好,袁崇煥死之前都還沒有真的叛敵。而從後來滿清對袁崇煥之忠義大書特書來看,塑造袁崇煥崇高形象,不過是滿清的政治宣傳罷了。
一來,能突顯自身對漢族英雄的敬佩,做個樣子給漢人看;二來,又可以藉此來貶低崇禎,抹黑明朝,正好能說明明朝的滅亡是不值得同情。這樣一來就能給自己政權的合法性造勢。
-
4 # 燕國術士虎胤空
我個人的看法,袁崇煥有取死之道,但是在那個時間點上,袁崇煥不能殺。
說他有取死之道,是因為沒有看清實際狀況就放言五年平復遼東,此其一。當時大明內憂外患根本沒有可能讓他執行一個穩步推進,步步為營的戰略,所以儘管戰術上能有成績,比如寧錦大捷,但是戰術上的偶爾勝利彌補不了戰略缺失的短板,所以所謂的五年平遼最終成為了“欺君之語”,
斬皮島守將毛文龍,此其二。袁崇煥斬毛文龍的舉動,在我看來,就是亂命加自廢股肱,自己少了一份牽制後金的力量,對手多了一條戰略通道,此消彼長,就這一點而言,袁崇煥雖然也許是無意的,但是也造成了資敵的結果。
僅此兩條,袁崇煥獲死罪不算太冤。
但是,袁崇煥被殺的時候,大明朝已經沒有什麼人能夠抵禦後金的進攻了。所以說袁崇煥那個時候實在不能殺。
孫承宗、熊廷弼、袁崇煥等一干幹臣死,祖大壽等一眾悍將叛,崇禎皇帝用人不信,死前還在嘆“諸臣誤我”,大明朝滅亡也算理所當然。
-
5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自打袁督師死了以後就開始爭論,一直到今天也沒爭論出個所以然。我個人的感覺是,袁崇煥殺了也可以,不殺也說得通,但是我個人傾向於不殺。
袁崇煥之所以死,說的天花亂墜,給他罪名扣那麼多,其實說破大天就一條,那就是他吹下“計五年,全遼可復”的牛,卻擅殺了大將毛文龍,並且差點讓大明朝的首都被皇太極端了。
這個罪,該不該殺?該殺。不經請示擅自斬殺一品大員,並且還在人家並沒犯下什麼大錯的前提下殺人,這確實是不大合適。如果考慮到因為毛文龍被殺而作鳥獸散的手下隨即就在山東掀起一場叛亂,並且其中還有耿精忠、孔有德這樣的清軍棟樑,殺掉袁崇煥確實不算太過分。另一方面,不管由於什麼原因,造成京師戒嚴、險些失守,作為遼東經略的袁崇煥難辭其咎,數罪併罰,殺掉他合情合理。
但問題是,國家正是用人的時候,殺一個人容易,找到一個能替代他作用的難。實際上,在袁崇煥死後直到明朝滅亡,明軍在東北就一直沒有一個能起到袁崇煥一樣作用的人。
袁崇煥已經殺掉一個大將了,結果崇禎又幹掉了袁崇煥,一兩年間遼東一下損失了一文一武兩位英雄,這樣的人才損失,也為日後遼東的一片慘淡埋下了禍根。
-
6 # 中國歷史探索者
“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袁崇煥罪行明明白白,沒有什麼虛假的。
第一,付託不效,工作差,下了五年的軍令狀,結果兩年不到遼東局勢從穩定到大崩潰,敵人輕鬆繞蒙古入關。這也說明後金根本不怕關寧軍抄他們老家,要麼看不起,要麼是不擔心面前的十幾萬關寧軍。原來能牽制後金的東江鎮也沒了。
第二,專恃欺隱,欺騙和隱瞞,袁崇煥揹著皇帝想用議和的方式來完成承諾,而當初他的諾言是武力平遼,崇禎才破格提拔給錢給權,為此集中全國資源,連殺毛文龍都替他背鍋了。
第三,以市米則資盜,這有兩個詞。市米指賣糧食給後金屬下蒙古部落喀喇沁部,該部崇禎元年與後金結盟打察哈爾部,崇禎二年初又被後金正式收編,定國制和軍制,後金入關就駐紮喀喇沁喀喇城。那些糧食順道成了後金軍糧,所以資助強盜,指資助後金。特別指出喀喇沁聯合後金和察哈爾作戰,已經被滿桂和張鳳翼獲悉,也就是朝庭知道喀喇沁投靠後金,所以下旨來問。袁崇煥先是說哈刺懼三十六家未與奴通。後又答覆“也給他們打了招呼,不許和奴通”就是一句警告,根本沒用。崇禎許其賑濟,也就是按人數救濟定時定量賣,禁止公開市買。袁崇煥不聽,一直賣到自己倉庫空了。
第四,以謀款則斬帥。指與後金私下議和,為此殺毛文龍。即使是為袁崇煥洗白的滿清明史,也承認這一點。袁崇煥與後金的議和朝庭和皇帝不知道,他私下寫信給兩個大臣探口風,對方不敢答應,沒他的膽子,事後也第一時間把他賣了。毛文龍難民軍隊戰鬥力不強,但仇恨深死纏爛打,但對敵人有很強的牽制作用,這是當時的共識。東江鎮經文官集團反覆清點後確認的斬獲數目遠遠超過關寧軍的幾次所謂大捷,袁崇煥就幹過這個活。努爾哈赤曾曰:“文龍在,吾不得勞師遠征,恐家中婦孺不寧。”滿金大臣認為“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最好的是雙方還有血仇,後金殺光了毛文龍全族,毛文龍挖了努爾哈赤祖墳,雙方絕不可能停戰。
第五,縱敵長驅,頓兵不戰。他領援兵在薊州要道沒有打,躲城裡看著敵人經過,然後沒有追擊,而是繞了個大V字路線,路程翻一倍,避開後金行進路線提前三天到北京。相反滿桂是一路和後金糾纏打到北京,軍隊基本都打殘了,崇禎破例讓他進翁城紮營過一晚。廣渠門之戰,對手是一千後金白甲加兩千蒙古人,他是關寧軍加京營兩萬人,結果關寧軍左路將領逃跑引起崩潰,被幾路擊穿到城壕,差點完蛋。同一時間,皇太極領主力在德勝門打滿桂,滿桂戰敗向關寧軍靠攏,被誤傷。之後,關寧軍再也沒有打過,移營左安門,避開敵人再也不打了,皇帝幾次催促都沒用。所謂左安門大捷,沒有任何記載。
第六,援兵四集,盡行遣散。指劉策在薊門堵住了後金,結果被袁崇煥調回密雲,尤世威從通州調到昌平。關寧軍援軍兩萬多,其中核心騎兵九千,袁崇煥分散關寧軍步兵到各地,只留騎兵在薊州城內。玉田蔡裕及龔彰部關寧軍步兵3千,豐潤參將鄒宗武部關寧軍步兵2千,永平關寧軍步兵參將楊春部3千並遊擊鍾宇部(數量不詳),遷安遊擊滿庫部關寧軍步兵2千,建昌劉鎮華關寧軍步兵2千。其他當地援軍,總督劉策部回密雲,尤世威回昌平,三河侯世祿。幾乎處處分散,結果造成關鍵要道薊門和薊州城本身兵力空虛,連出城都不敢,對手大搖大擺過去了。後面的通州也沒軍隊,這條最重要的防線廢了。
第七,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這有兩點,第一潛攜喇嘛,用來和後金談判溝通,這說明袁崇煥想議和而不是平叛,那麼當初的五年平遼就成了欺君。第二,堅請入城,說明他不想打。明朝土木堡之變,救國英雄于謙規定,所有援兵必須背靠城門駐防,即容易內外支援補充,又激發軍隊戰鬥意志。袁崇煥一路上逛來逛去一仗未打,肯定不能進城。
袁崇煥的這一系列事情過於離譜,死刑是沒什麼意外的,放到今天也一樣。例如美帝透過北韓半島入侵,某將領下軍令狀獲前線軍隊總指揮權,然後卻與美帝私下議和,為此殺自家將領示誠意,還賣軍需給美帝的打手南韓,對方入境後不阻攔不戰鬥,調開防守關鍵要道的軍隊,自己帶軍隊繞路回京,最後美帝軍隊到京門口了。一句話死定了,什麼理由都沒用。
-
7 # 懷疑探索者
看了解答區的一些解答,很多人提出,袁崇煥這個人是可以殺的。第一個,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忽悠了皇帝,該殺,這是欺君。第二個,袁崇煥與後金書信來往頻繁,而且擅自殺死了大將毛文龍,這是他投敵的證據。所以,某一些人,甚至是一些“歷史達人”,據此就提出了觀點,說,袁崇煥其實不是一個好人,他是有投敵嫌疑的,之所以袁崇煥被後世褒獎,這是一個陰謀。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陰謀呢?因為這事滿清故意拔高袁崇煥的,為的是給大家看,這麼一個大忠臣你們明朝都殺了,這是是非不分啊,所以你們明朝滅亡是活該。這種觀點,就叫做陰謀論。
而針對袁崇煥的陰謀論,始作俑者是《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現在已經很清楚了,當年明月具有很不客觀的傾向性,他的作品無限的拔高明朝。對明朝的特務統治,宦官專權,腐敗政治,帝王昏聵,當年明月都予以了洗白。崇禎帝冤殺袁崇煥,在當年明月看來,這個是崇禎帝的汙點,是大明朝的汙點,所以一定要想辦法給崇禎帝洗白。所以,當年明月就用陰謀論貶低了袁崇煥,暗示袁崇煥確實有問題,他的作用也沒有那麼高,都是滿清故意拔高袁崇煥,目的是貶低前明。當年明月提出的這種陰謀論,還很有市場,就是沒有客觀。
滿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死於袁崇煥之手的,即使不是直接被其擊殺,也有密切關係。袁崇煥弄死了滿清的太祖努爾哈赤,你覺得滿清真有必要去拔高袁崇煥這個仇人嗎?這是滿清的恥辱。袁崇煥雖然不能“五年平遼”,但畢竟抵擋住了後金的攻勢,換成其他將領,誰又能做到?袁崇煥誅殺毛文龍,早就已經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毛文龍投敵,清廷的大內滿文密檔,就有毛文龍投敵的七封書信。殺毛文龍雖然沒有走正規程式,這是袁崇煥的剛烈性格導致的,並不代表袁崇煥是為了一己之私才去殺人。
-
8 # 手機使用者53123493851
是的他挽救了明朝,使明朝繼續延續下去,他平定了明末農民起義,消滅了冉冉升起的後金,使全國安享太平。是真正的救星!聽說袁崇煥是明末最偉大的將軍,是真正的將軍,為了公平決戰,在對手嚴重缺糧的情況下,他把糧食賣給對手,公平決戰,是真正的將軍。為了公平決戰他把部門蒙古同盟趕到滿清那邊,在和他們公平戰鬥。他殺死了努爾哈赤,5年就平定了遼東,在明錦大捷中,打的滿清潰不成軍,最終滅亡的豐功偉績,連滿清的後人愛新覺羅,紅麗,都承認他是偉大的將軍。雖然在一次大戰中,他計劃誘敵深入,把滿清軍隊全部誘導到北京城下消滅,但是這個計劃過於膽大,據紅麗說崇禎中了反間計,殺死了他。
-
9 # 晉北陳二
個人意見,不該殺。歷史已經過去,是非曲折沒人說得清,只能從一些歷史事件推測,他守遼東清兵攻不進來,他死了後清兵攻了進來明朝亡了,這是事實。所以沒什麼爭論的,明亡活該,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就這麼簡單。
-
10 # 至尊寶204903687
說該殺的,不過是讀了點《明朝那些事兒》的偽專家。袁崇煥絕對是被冤殺的忠臣。他要通敵何須如此費神,直接開放防線就行了;他要通敵後金秀逗了,努爾哈赤死在他手;他要通敵被抓後被抓就不會寫信讓部下不得造次。當年明月寫得通俗活潑,很多人也就只看得懂這個段位的書,被洗腦也不奇怪。可憐民族英雄生前被冤,身後還要被潑糞!
-
11 # 布夫舟
袁崇煥該不該殺不好說,但是袁崇煥一個人肯定是救不了大明朝的。
首先來看為什麼崇禎皇帝要殺袁崇煥:
1.平臺召對,許諾五年平遼。這個事情通俗來說就是崇禎皇帝召見袁崇煥的時候,袁崇煥許諾五年時間收復遼東。這原本應該就是袁崇煥寬慰崇禎皇帝的話,不過很顯然,崇禎皇帝當真了。崇禎皇帝把他作為自己的心腹大臣,言聽計從,“撤巡撫、罷內臣、賜上方劍,給以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的大權,嚴令戶部、兵部等密切配合。
2.擅殺毛文龍。袁崇煥和毛文龍矛盾由來已久,早期的時候袁崇煥只是想撤毛文龍,並未下決心殺他。不過隨著矛盾的激化,他便以閱兵為名,召毛文龍,以“十二罪”處死了毛文龍。這件事情給崇禎皇帝特別大的衝擊和震動,不過由於崇禎皇帝倚重袁崇煥,只能作罷。
3.己巳之變,後金只撲京城。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三個月後,後金軍隊繞過山海關,千里奔襲,直撲京師,一路上所向披靡。崇禎皇帝也是手忙腳亂,起用孫承宗、急招袁崇煥,第一次號召全國各地起兵“勤王”,一時間,“天下勤王兵先後至者二十萬”。直到第二年,後金才撤走,說實話這讓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許諾看上去不過是一個笑話。
4.袁崇煥涉及黨爭。崇禎皇帝繼位除去了魏忠賢以後,東林黨把持了朝政。當時的錢龍錫身為內閣首輔,便是著名的東林黨人。袁崇煥又和他關係非常親密,曾經共同誅殺毛文龍。閹黨殘留的勢力以及東林黨的反對派紛紛對袁崇煥進行彈劾,以此來攻擊錢龍錫。
後來還有反間計之說,據說是崇禎皇帝中了後金的反間計。不過總體而言,我認為還是袁崇煥在軍事上的失敗導致了其最後被殺的命運。畢竟後金第一次攻擊到了京師附近,這可謂是讓皇帝和京城百姓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和震動,朝論譁然。這個罪名本身就夠袁崇煥死好幾次了。
-
12 # 質躍
從客觀上歷史發展的眼光看,袁崇煥殺或不殺,都不能說是明朝的救星,明末已是搖搖欲墜的朝政,不可能是袁崇煥能決定局勢的,這是不分析客觀不顧規律的無限誇大神化人物形象,歷史不是哪幾個將領精英所能扭轉乾坤的,根本是有無數的人民推動,創造著、決定著的。這就好比,一朝亡國瞭然後把責任推卸到一位所謂的紅顏禍水身上一樣。袁崇煥可以對比曾國潘,曾國藩沒有被殺死,但大清氣數還是必然的結束了,這根本原因都是客觀歷史發展的結果。
時勢造英雄。不可能英雄造時勢。那樣的話,人就是女媧造的啦。
所以,問題中說是“明朝救星”一詞不贊同,至於其它,各種該不該殺,當然,不排斥各種見解理由,多少各有道理,公說公理婆說婆理,只是立場角度而已。
當然,大浪淘沙,往事知多少,是是非非,非要論說明朝大將袁崇煥該不該殺?總之是現在說都是事後諸葛亮了。早已經殺過了嗎,是不是冤屈,對對錯錯,蓋棺定論而已,是以,今人論事當然可以有各種見解論調,你可以寫的他悲憤激昂煽人淚下,冤屈動天;你也可以寫的他野心勃勃包藏禍心專權行兇咎由自取,你也可以寫他大勢所趨下的必然現象,等等。一個事情最基本的,都有兩個面的,正面反面看皆然不一,這是必然。殺或者不殺,皆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呀,不能定一個功過是非對錯的標準,那麼,每個人站在個人的主觀的喜好與觀念立場而言,則橫看成嶺側成峰。答案嗎,不一而定,紛呈萬千,無外乎傾向於自己的價值取向而已。像說書、小說、電影電視上故事情節明快清晰,情緒激昂往往更能引起共鳴,他們是在找到賣點哎......
是以,歷史上的事件與人物應該放入歷史的長河中來客觀的歷史的唯物辯證的看待,這樣就只有一個標準,袁崇煥的作為是不是正義的,是不是代表歷史進步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袁崇煥是正義的,是符合忠臣的,他做到了作為臣民的捐軀報國的價值取向,作為一代大將的職責,符合當時歷史環境的認同,是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回覆列表
袁崇煥是個很有爭議的人,他到底是個英雄還是賣國賊呢?
從《邵武縣誌》中,我們得知,袁崇煥在邵武做知縣時就十分關注遼東的兵勢。他知道後金努爾哈赤總覬覦中原,想打過山海關,因此遼東一帶大明和後金摩擦不斷。後來,袁崇煥被調到北京,成了六品官。根據史書記載,袁崇煥剛上任時,在軍隊中很長時間不見人影,他究竟幹嘛去了?他到遼東一帶考察去了。考察回來後,他被任命山海關的監軍。
從做監軍開始,他的人生就有了爭議:
一、妄言欺君。袁崇煥在崇禎皇帝面前說了什麼?他跟皇帝說五年指揮平定遼東。皇帝聽到這話,十分高興。袁崇煥在皇帝面前說了這些話,他下來後就後悔了。他跟同僚說他只是想聊慰聖意。
袁崇煥說出五年平定遼東的話,其實並不是他真的有雄心壯志想要征服後金,而是形式所迫,他想得到皇帝的重用。有人說袁崇煥這樣做是在妄言欺君,說大話欺騙皇上。袁崇煥後來也確實帶兵攻打後金,並抵住了後金十三萬大軍的攻擊,奮勇殺敵。
也許,袁崇煥剛開始是想逗皇上開心,可是他看到皇帝十分信任他,便硬著頭皮上陣了。在攻打後金時,他浴血奮戰,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他並非貪生怕死之輩。從這件事,我們看出袁崇煥不是說大話,可是也不能說他是個大英雄。
二、賣糧資敵。明朝時期的蒙古和後金的畜牧業都很發達,可是他們的農業水平不高,他們缺糧食。袁崇煥跟崇禎提出將糧食賣給蒙古,崇禎不同意袁崇煥的建議。袁崇煥的說法是:後金與蒙古的關係沒那麼鐵瓷,大明若賣糧於蒙古,蒙古也許會倒向我們。這樣就能瓦解後金和蒙古的結盟勢力。而且蒙古的馬匹質量很好,我們的馬力量不足,我們可與蒙古換馬。
崇禎與袁崇煥的意見未能一致,可是袁崇煥堅持自己的想法。崇禎同意先按袁崇煥的想法做,可是到時如果出事他得負責任。袁崇煥就這樣實施了賣糧食給蒙古的想法,可是,結果並沒有像他所預料的發展。他的策略沒能成功,蒙古將糧食分給後金。
經過這件事,有人說袁崇煥是賣國賊,說他早就想巴結後金了。
三、私自議和。當袁崇煥帶兵與後金打仗時,他提出要議和。通常,我們認為,英雄是不會輕易向惡勢力低頭的,英雄是會跟敵人打拼到底的,要是輕易言和那就不是英雄了。
袁崇煥說自己提出議和並不是在消極退縮,而是在積極應戰。他覺得明朝的實力不敵後金,議和的主要目的是想爭取機會,鞏固大明的邊防,積累實力。可是,他的議和在當時並不妥,他給了自己喘息的機會,同時也是在給後金機會。因此在議和這件事上,有人說袁崇煥是個懦夫。袁崇煥提出議和,說明他對後金的勢力是有所忌憚的。
四、擅殺大將。袁崇煥在沒有經過崇禎同意的情況下殺了毛文龍。毛文龍是位了不起的將領,他開創了軍事重鎮東江鎮。東江鎮對於大明抗擊後金意義非凡,它就像是一個安在後金後院的釘子。
可是,袁崇煥卻用十二條大罪把毛文龍給殺了。毛文龍的死,對大明是非常不利的。毛文龍的部下不服袁崇煥的做法,都投靠了大清。他們中有厲害的水軍將領尚可喜,尚可喜一上場,大明的水師被打得落花流水,都不敢出來應戰。毛文龍被殺,東江鎮陷入混亂,它的存在就威脅不到大清了,後來就有己巳之變。
皇太極帶兵繞過山海關直接攻打北京,以前因為有東江鎮他們不敢打,現在大清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開打了。當時有人懷疑皇太極能如此順利地攻入北京,是袁崇煥在暗中幫他,崇禎思前想後,袁崇煥從前的種種作為歷歷在目,崇禎相信了袁崇煥是賣國賊的說法,把袁崇煥給凌遲處死了。
從上述事件,我們可以看出袁崇煥是個缺少戰略眼光的將領,他沒有看清形勢,他提出的一些策略並沒有起到預想的作用,而是讓戰況向更壞的方向發展。從袁崇煥跟皇帝許諾五年內平定遼東欺騙崇禎開始到後來的擅自殺死毛文龍,單單是欺君之罪,崇禎就可以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