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清一菜
-
2 # 俗話說
潮州建築最具特色的便是屋頂的嵌瓷,俗稱貼饒或扣饒,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三大漢族建築裝飾藝術之一,也是漢族文化中稀有的特藝品種。以繪畫為基礎,運用各種彩色瓷片剪裁鑲嵌表現形象的建築裝飾藝術。建築物的裝飾品或供欣賞的擺設。
潮州嵌瓷被譽為“永遠亮麗的造型藝術”,與潮州木雕、潮州石雕並稱潮州古建築的三大裝飾工藝。它的藝術特點是:構圖雄偉,色彩絢麗,形象生動,質地堅實,久經風雨或烈日曝曬而不褪色。
-
3 # 環球知識科普
潮汕民居有處特色風景,經常被人忽視,它在屋頂上,屋簷裡,歷經風雨和日曬,依舊亮麗如初,它叫做“嵌瓷”。
在潮汕平原的祠堂、廟宇屋脊上裝飾著嵌瓷,華麗而精美的潮州嵌瓷賞心悅目,令人讚歎不已。潮州嵌瓷是什麼?潮汕人大多見過,但是知道它的名字的可能並不多。
這個在屋頂上的建築裝飾就是“潮州嵌瓷”啦!
潮州嵌瓷俗稱貼饒或扣饒,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三大漢族建築裝飾藝術之一,也是漢族文化中稀有的特藝品種。以繪畫為基礎,運用各種彩色瓷片剪裁鑲嵌表現形象的建築裝飾藝術。建築物的裝飾品或供欣賞的擺設。
潮州嵌瓷被譽為“永遠亮麗的造型藝術”,與潮州木雕、潮州石雕並稱潮州古建築的三大裝飾工藝。它的藝術特點是:構圖雄偉,色彩絢麗,形象生動,質地堅實,久經風雨或烈日曝曬而不褪色。
智慧的潮汕人民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希望和追求,在題材選取上表達了美好吉祥意願。題材內容力求豐富多樣。人物題材有漢族神話傳說,傳統戲劇和民間故事。
另外,潮汕民間對內容的安排搭配上很有講究,裝飾物件與裝飾內容意蘊力爭相互統一。如裝飾廟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採用雙龍戲珠、雙鳳朝牡丹等題材;裝飾脊頭、屋角頭,多以人物為主,如《封神演義》人物或鄭成功等民族英雄。
裝飾於簷下牆壁的,多是花卉、鳥獸、魚蝦、昆蟲等;照壁上常見的有麒麟、獅、象、仙鶴、鹿、梅花等。在構圖造型上,比較看重佈局的對稱,色彩運用則以對比色達到鮮豔明快的藝術效果。另外,潮汕民間對內容的安排搭配上很有講究,裝飾物件與裝飾內容意蘊力爭相互統一。如裝飾廟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採用雙龍戲珠、雙鳳朝牡丹等題材;裝飾脊頭、屋角頭,多以人物為主,如《封神演義》人物或鄭成功等民族英雄。
裝飾於簷下牆壁的,多是花卉、鳥獸、魚蝦、昆蟲等;照壁上常見的有麒麟、獅、象、仙鶴、鹿、梅花等。在構圖造型上,比較看重佈局的對稱,色彩運用則以對比色達到鮮豔明快的藝術效果。
【歷史】
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一些精明的民間藝人,面對陶瓷生產過程中廢棄的許多碎瓷片,特別是那些有釉彩與花卉圖案的彩瓷片,慧眼獨具,變廢為寶,開始創造性地利用它們在屋脊上嵌貼成簡單的花卉、龍鳳之類圖案來裝飾美化建築。
清代中後期,瓷器作坊專門為嵌瓷藝人燒製各色低溫瓷碗,這些瓷碗被彩以各種色釉,色彩濃豔,經風歷雨而不褪色。
嵌瓷藝人將瓷碗進行剪裁之後,把陶瓷片鑲嵌、粘接、堆砌而成人物、花鳥、蟲魚、博古等各種造型,皆寓吉祥如意、長壽富貴之意,主要用來裝飾祠堂廟宇、亭臺樓閣和富貴人家的屋脊、垂帶、屋簷、門額、照壁等。這時的嵌瓷技藝已經日臻成熟,形成了平貼、浮雕和立體圓雕(俗稱“圓身”)等多種不同的藝術手法。
當代,因為鋼筋水泥結構樓房的興起逐漸代替了傳統建築形式,使得嵌瓷在民居裝飾方面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隨著人們對傳統建築文化和審美的認識,在祠堂廟宇、亭臺樓閣的建設以及文物類建築的修復中,嵌瓷再次在傳統建築上大放異彩,煥發出新的藝術魅力。
回覆列表
潮汕地處東南沿海一帶,受到閩越文化及嶺南文化的影響,多種文化的融合,使得潮汕建築文化獨具一格。在潮汕民居建築佈局居多呈現嚴謹方正的群體組合,保留了中國古建築強調的對稱均衡的傳統特色。建築材料上大量採用石和夯土材料,與建築裝飾上喜用彩色鮮明形成強烈對比,使用木雕、嵌瓷,石雕等,體現了閩南文化等的深入影響。
在建築佈局上,古人云,營建宮室,必先立宗祠,在長期的宗法宗族制度影響下,形成了以大宗祠為中心,其他建築按照次序圍繞大宗祠而建的佈局,因此,形成了中間為祠堂,兩側為火巷或者包厝圍成的平面佈局,典型的有“下山虎”和“三點金”兩種佈局。
下山虎或者爬獅,其稱謂源於其形狀,像一隻下山的虎或者爬著的獅子,建築為中軸線對稱,前天井側廊的兩條廊類似於獅子或者老虎的爪子,此位置一般稱謂“伸手房”,廳堂兩旁大房為後爪,使得整體建築看起來像一隻張開大口、蓄勢待發的獅虎。潮汕地區屬於炎熱多雨的氣候,建築在營造時候,一般為前低後高,既通風,有利於排水。
在下山虎的前面加上前座,形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壓角的情況,就形成了“四點金”。“四點金”因其四角各有一間形如“金”字房屋而得名。建築採用“井”字型格局,中心對稱。四點金進門的“門廳”也叫“前廳”,前廳兩側各有一間房,為“下房”又稱“格仔”,作為晚輩或者僕人的住所;天井兩旁各有一間房,為廚房和柴草房,一般稱為“厝手房”;後廳主要作為祭祖使用,後廳兩側房為“大房”,作為長輩居住臥室;“格仔”與“大房”之間通往外面的門為側門,又叫“子孫門”,多子多孫出入之意。
這種以宗族,家廟為中心,左右火巷和後厝圍護的中心對稱“從厝式”民居組群,具有強烈的向心性,將居住和祭祀於一體的功能是宗族制度的產物,充分體現了禮制觀念的“府第式”群落。
在建築外觀造型上,潮汕民居外形規則嚴謹,外牆正常情況下,一般不開大窗,只有在山牆上開排氣孔或者小窗,大窗一般開向內天井,有聚財之意;外觀造型的變化,主要依靠外觀的組合、比例協調、線條和材料等的變化,其中,主要表現在正面完全對稱、正面對稱中的區域性不對稱和正面不對稱。
在建築裝飾上,屋面的裝飾和山牆牆頭的裝飾為民居重點裝飾部位之一。潮汕屋脊一般比較多采用嵌瓷各類神仙瑞獸和戲曲人物、花草等。而山牆牆頭成“厝角頭”,受到陰陽五行之說影響比較嚴重,有五種形式,即“金、木、水、火、土”五種形式。“厝角頭”的使用一般與家庭環境相關而定,如火形山頭太多,就會採用“大幅水”,即以水克火或者水火即濟,為五行相生相剋之意。在民居中,一般不用“火式”山頭,有厭火之意,“火式”山頭一般用於祠堂或者家廟,有家族或者宗族興旺之意。
金式山頭
木式山頭
大幅水式山頭
土式山頭
火式山頭
山牆的裝飾分三線和三肚,下帶為浮楚,即楚花;線與線之間為肚,也稱板肚,根據題材,可分為“花鳥肚”、“人物肚”、“山水肚”,即三肚;牆頭線條正中下方為“腰肚”,“腰肚”下方花紋為“楚花”。
山牆山頭三線三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