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子天下
-
2 # 丫丫球球
很多。具體還是要根據孩子年齡來看的。
比如,在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比如兩三歲的孩子,負面的,否定的評價都會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會讓他逐漸形成否定的消極的自我認知,他會認為他是不好的,他會自卑。
另外,“你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不要你了。”母愛是無條件的愛,說不愛他不要他,孩子會當真的,會被嚇到,不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不過,萬一家長對孩子說了偶爾的一句氣話,也不用擔心,孩子沒有那麼脆弱,不會因為偶爾的一句話來產生負面影響。不過有些時候,否定的,片面的,武斷的話說的太多,反應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消極態度。比如,自以為孩子做錯了什麼事,從不問理由,總是馬上就說,你看看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等等。這樣,即使是大孩子,也會受到傷害。
-
3 # 藍藍湖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有意無意的說過幾句,如果親子關係融洽,孩子也就淡忘了,如果本來關係就不睦,那可能給孩子造成很大的陰影。我能想起來的有這些:
1、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以後更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2、那誰誰又聰明又懂事,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3、你再這樣我們就不要你了!(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失去對父母的信賴)
4、我們辛苦養你容易嗎?你怎麼這麼不中用。(父母給孩子套上了愛的枷鎖,孩子不能做自己,必須什麼都做好才能回報父母)
5、再這樣做就給你打針,或者讓你爸爸打你。(嚇唬孩子,造成孩子的恐懼)
-
4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好像不少吧,父母不經意間常說道的幾句話,1.做這些有什麼用啊?這不經意的嘮叨,會給孩子帶來很消極的影響。2.這麼點小事情你都做不好,還能幹什麼?這句話雖易脫口而出,但是它的殺傷力是巨大的,最容易磨滅孩子的自信心。3.我都是為你好,以愛的名義,一味去控制和干涉孩子,所以建議父母可以提出意見但是最後的選擇權還是教給孩子。4.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怎麼怎麼樣。這句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深深的自責,都怪自己,爸爸媽媽才會不開心,感到痛苦。
5.看看人家的孩子多優秀。
-
5 # 漫天飛雪52066205521
首先,不要這樣說:“我怎麼生出你這樣的孩子?”孩子都有自尊心,當他們聽到這樣的話從自己最愛的爸爸媽媽口中說出時,會非常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差。漸漸地,孩子可能會越來越沒有自信心,對父母表現出抗拒、排斥的心理。
其次,我說不行就不行。一個自由、溫馨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同樣,一個民主、包容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的作用更為關鍵。媽媽們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有一定的自主權去決定要做什麼事情,一味地控制他們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叛逆。
-
6 # 伊寧玄雪
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父母或親朋好友哄逗孩子,看似是在跟孩子打招呼、教孩子做事情、鍛鍊他們的思維和行為能力,但從孩子心理發育的角度講,這些做法卻可能傷害了孩子。
1. “寶寶不怕,打針一點都不疼。”
孩子都有去醫院打疫苗或驗血扎手指的經歷,面對孩子的哭鬧,大部分父母總是習慣性地安慰孩子說:“寶貝,打針一點也不疼,不要怕”。
這種說法看似在安慰孩子,但實際卻是在對孩子撒謊。因為對孩子來說,打針肯定是疼的,而父母卻說不疼,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感覺有一種混亂的認知,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感覺錯了。並且,父母這樣安慰孩子,會忽略了給孩子提前做心理預設,當孩子發現被扎一針很疼時,反而會嚎啕大哭。
所以,打針前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知道打針會有一點點疼,但為了打敗身體裡的小‘病魔’,必須要打針,忍一下就不疼了。”當孩子哭的時候,抱著孩子耐心安撫他的情緒,但是不要企圖用“不疼”的謊言來安慰他哦。
2. 給奶奶唱首歌,一會兒給你買冰淇淋。”
在小區裡玩或是家裡來客人時,有些父母總喜歡讓孩子展示才藝,甚至喜歡“利誘”,其實這種做法缺乏對孩子的尊重。
孩子幹任何事情,應該是他們內心自發的想法,而不是為了點“好處”就屈服別人。父母如果想鍛鍊孩子,培養孩子大方的性格,可以鼓勵孩子說:“我們都很喜歡聽你唱歌、看你跳舞,你能為大家表演一下嗎?”
3. “寶貝,別玩了,先把水果吃了。”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很常見,當孩子很專注地玩或做事情時,媽媽會突然插入進來,給孩子喂水吃東西,這其實是剝奪孩子注意力的一種行為。
中途打斷孩子,偶爾一兩次沒關係,經常這麼做既打斷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可能會打擊他的積極性。注意力時間的長短是逐漸提高的,如果孩子在活動時經常被打斷,對他注意力的培養非常不利。
當你需要給孩子喝水或是吃東西時,可以等到活動結束,或是孩子自己將注意力轉移到你這裡來的時候,再和孩子說。
4. “寶貝,放著媽媽來。”
因為顧慮安全,或者因為不喜歡孩子添亂,媽媽總是想幫孩子做好每件事。這樣做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利,阻止了他的進一步探索。有的孩子對做一件事剛產生好奇心,就被大人的“幫忙”澆滅了。
所以,在孩子沒有求助之前,請不要“好心”幫忙。
5.“這個玩具應該這樣玩,不是你那樣……”
大人的思維常常是定式思維,而孩子的思維則常常是天馬行空,無論是玩玩具還是做事情。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應讓孩子盡情發揮,不要剝奪了他們最可貴的想象力和探索力。
如果擔心孩子毀壞玩具,可以稍做引導,提醒他注意自己的破壞力,但是讓他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你們可以一起試試,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將拆開的玩具再組裝回去。
-
7 # 優長
傷害孩子心的話,我相信不少父母都曾經說過。這篇文章來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也告訴家長們,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精神
探索孩子最喜歡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讓孩子適當地玩一玩電子遊戲,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哭什麼哭,你還有臉哭?
“哭什麼哭,再哭我打你了!”“你看看別人,誰像你這麼愛哭!”“哭有什麼用.....” 有些爸媽一聽孩子哭,就心煩意亂立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認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漢氣質,堅決不允許孩子哭,甚至告訴孩子哭很丟臉。 孩子委屈時,哭可以緩解情緒。孩子年齡小,不懂得如何調節情緒,想哭就讓他哭會吧。
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後再跟他講道理,請注意別在孩子哭的興頭上講,因為這時候孩子聽不進去;也別為了不讓孩子哭而妥協,這會讓孩子以後拿哭做殺手鐧來達到目的。
為了媽媽,你努點力好麼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採用激將法刺激孩子,有些父母則是打起了親情牌。 “你看媽媽為了你,工作那麼辛苦,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你了,你就算為了媽媽,好好學習行不行?” 這句話的確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衝擊,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給父母造成了困擾,帶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去學習,能學好嗎?
有些父母老了會說,我的孩子不愛回家,雖然對我們從不吝嗇,卻也沒有親子間的溫情。 其實,你們原本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別讓這些刀子傷了孩子的心,這些話,千萬別對孩子說了!
就你爸掙的那點工資,夠幹啥?
要不要跟孩子提到“錢”,是家庭內部的事。但用“錢”來攻擊孩子的另一位血親,是很傷人的。
錢不能完全衡量一個人對家庭的付出,同樣也不能衡量父母對孩子的愛。
白養你了
很多父母都把這句掛在嘴邊。類似的還有:“生你有什麼用?”“養你不如養一塊叉燒。” “白眼兒狼。” ——唉,書上可不是這麼寫的,父母的愛原來是要求回報的。
無論是再小的孩子,還是年長的我們,我們最終尋找的,還是如何成為一個獨立而自由的人,這份對人生對自己的掌控權,是我們最堅實的地基。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需要展示給孩子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獨立思考的方式。
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聰明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掘孩子的潛力,而不是隻看到孩子的缺點,貶低孩子的能力。
回覆列表
------------------------------
夫妻吵架,再氣也不要跟孩子說這5句話
本人從小就親身經歷了無數場所謂的“夫妻吵架”,場面是有大有小。這種事對於當時年幼的我來說,曾經真切以為: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成年後的我,對於婚姻的想法,除了無窮盡的害怕之外、還是害怕~!
雖然我克服了恐懼,找到了一個人跟他結婚生子,說服自己一切會不同,但有時停下腳步,往往會驚覺自己的婚姻怎麼跟我的父母他們的一樣糟?而我會不會也正做著跟我父母當年對我做的事一樣?我開始擔心起來了!
所以我像是借用了小叮噹、喔!現在沒人這樣叫他了,應該是哆啦A夢,我就像是借用哆啦A夢的時光機,重回到當年的場景試著整理出甚麼來。在我置身過去那些吵吵鬧鬧的場景時,我不只看見夫妻之間失控的情緒,當下更明顯的其實是孩子滿臉的無助,這應該已經遠超過他所能承受的!
以下就是我重回現場之後,所整理出來的建議。希望再生氣、也請不要跟孩子說這些話吧!真的!
這是你們夫妻之間的氣話,但卻會成為孩子心中的一顆大石!一個孩子連選擇點心該吃糖果、還是餅乾好都會猶豫不決了,離婚這麼重要的大事,怎麼會需要請孩子當下就要做決定呢?想讓孩子選邊站撫慰自己的同時,其實也教會了孩子怎麼背叛!
對於心智發展都還沒完全的孩子來說,這句話負面能量超級強大~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能嫁到好物件,這句話請不要說吧!因為在你當著孩子的面前說出這一句話時,等於告訴孩子兩件事情:
1.這個婚姻是錯誤!這個家庭是錯誤!生你這孩子當然~也是個錯誤!
2.結婚會嫁(娶)錯人!結婚會嫁(娶)錯人!結婚會嫁(娶)錯人!
即使你的孩子跟自己父母已經是稱兄道弟或是情同姐妹般的相處著,相信我,沒有一個人會想從自己的父母口中聽到他對另一半的咒罵,也正因為如此,孩子對於從小建立的家庭情感將逐漸的瓦解、崩裂,而且這麼做不但沒有辦法從孩子身上取暖,反倒讓孩子想要逃離你!
孩子聽到這句話,並不會痛哭著感謝你為她所做出的犧牲與奉獻,但是這句話為孩子帶來的,絕對是負面的自我質疑與徹底的內疚,原來自己的存在,對父母、對這個家來說不但多餘,還是“原罪”,如此沉重、無謂的枷鎖就這樣放在孩子身上一輩子,何其無辜呀!!
孩子最害怕的,不是被大人處罰或責難,而是知道自己將被丟下。所以如果這是一句氣話,請不要自私的對孩子說吧,拜託~!!除非你是真的決定要離開家、離開你的孩子,而不是說說而已,否則這種想藉由說給孩子聽,其實是用來傷害另一半聽的氣話,對於你的另一半來說可能是不痛不癢的,但孩子卻是受傷最重。
其實夫妻吵架,不管是為了甚麼事情,都該僅止於兩個人之間的事。當你們上場爭鬥的時候,孩子無可避免地必須成為你們的忠實觀眾,不論是有效的溝通方式、或者是攻擊性的情緒對話,孩子照單全收!
所以如果你希望將來你的孩子走入家庭之後,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誠摯的建議,開戰的時候請留意自己說出來的話以及吵架時的態度,因為你正教著孩子要怎麼吵架,怎麼跟另一半溝通,怎麼理出答案。
最重要的!請不要拉孩子一起下戰場!請不要逼孩子當你們的裁判!孩子或許可以漸漸理解自己的父母為何會吵架,甚至是為何要離婚,但是孩子永遠沒辦法諒解的是,為甚麼你會忘記當下他只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