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爸

    孩子會對ta與媽媽間的親密關係產生懷疑,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產生懷疑,長大後容易沒有安全感,對親密關係不信任。

  • 2 # 慧姐的時光碎片

    會不喜歡奶奶。會把去奶奶家視為懲罰。對心理發展不利。在一個有孝道的家裡孩子才可能身心健康。

    犯錯就改錯,懲罰方式讓孩子坐坐蹲起這樣的運動,太嚴重的錯誤要打手板等等以視警戒。

    對奶奶應該尊重才可以。

  • 3 #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盧媽

    這個問題可小可大,往小了說就是隨便一說的,往大了說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威脅,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加膽小,有可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所以媽媽育兒媽媽的脾氣真的很重要!希望我們都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 4 # 格格寶的靚媽

    不知道為什麼把去奶奶家做為不聽話的懲罰,奶奶家生活環境不好?奶奶嚴厲可怕[驚呆]?如果孩子和奶奶關係好,會巴不得去奶奶家吧?

    用孩子不喜歡的事物或方式懲罰,讓孩子學會紀律也是挺重要的,但注意,孩子犯錯的情況下,先告訴他這樣不對,下次不要這樣子,再犯再教,一點點的升級態度,讓他認識更深。也可以避免家長成為在孩子心裡的“總髮脾氣,喜怒無常”的家長。

    孩子犯錯,最應該做的最讓他下次做對,而不是讓他和你對立,更不是把他培養成只知道“聽話”的乖乖寶。[微笑]

  • 5 # 070809lele

    家長應該不要怕孩子犯錯,關鍵是能夠讓孩子以識錯誤承認錯誤改掉錯誤…孩子什麼都要聽你的話,不見的是件好事,孩子會越來越沒主見,也懶得去思考…長久了孩子會產生膽小自卑.性格孤僻也容易使孩子叛逆…

  • 6 # 南昌婷婷

    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錯誤的認知,嚴重可能威脅到人身安全

    有時候我們總是無心說一些話,在我們大人看來,似乎並沒什麼!但在孩子看來,他所聽到的就是即將可能發生的事實,因為孩子的認知和經歷還沒有完全達到成人水平,便認為這就是真理。網上經常爆出一些新聞,因為家裡的恐嚇教育,讓他們身處於危險,都不敢向警察求救。

  • 7 #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孩子年齡小難免犯錯,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耐心的教導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負一定的責任,但一定不要用恐嚇的方式嚇唬孩子。

    孩子一旦形成以上各種心理缺陷,家長再要彌補就很難了。不怕孩子犯錯,但是請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家長要多聽聽孩子怎麼說,也可能在家長眼裡是犯錯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還有另一層意思。不要總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事情,家長要學會傾聽,多給孩子一些耐心。

  • 8 # 大腳寶貝

    (具體的應對方法在文末)

    “再不聽話,我就……”這個句式往往跟著的是嚇唬人的話。實際說這話的人不會真的那麼去做。但這句話確是很多爸爸媽媽的口頭禪,“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咱們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真的要把自己當成小孩哦),當你聽到大人這麼說的時候,你心裡會怎麼想?你又會決定怎麼做呢?

    很多時候,我們這麼說的時候,孩子很快就會“乖乖的了”,不哭也不鬧。

    但,孩子的心理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無盡的恐懼。因為恐懼,才會順從。因為恐懼,才會聽話,他們不知道怎麼做才算“乖”,因為大人沒有示範怎樣才是“乖”。

    實際上,我們的初衷是愛孩子的。但,請問,這種時候,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嗎?

    他們接收到的資訊是,我必須沒有自我,我必須要像個木偶一樣乖乖聽爸爸媽媽的話。漸漸的,孩子的個性被磨平,他們過早地學會討好別人,因為這樣才能有“好日子”過,才不會被“丟棄”,才不會被“拋棄”。之所以都帶引號,是因為沒有大人真的這樣做。

    當然,這句嚇唬孩子的話不能說,那是不是我們就什麼都不說了呢?

    不是的。

    當你看到孩子“不乖”的時候,你可以試著這樣說:“親愛的,我看到你怎麼怎麼樣……”(請具體描述孩子所做的錯事,描述事實,不評判)

    接著說:“我感覺怎麼怎麼樣……”(把你的感覺說出來,在親子教育裡,多說我,少說你)

    最後說:“我希望怎麼怎麼樣……”(說出你的期望)

    這樣的表達方式,孩子才能明確知道自己哪裡“不乖”,哪裡需要改正。

    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孩子,如果他們無法聽懂你說的話,你可以耐心的邊說邊做給他看。

    這幾句話,不僅可以運用在家庭教育上,還可以用在工作上的、婆媳間的、夫妻間的。

    怎麼樣?你學會了嗎?試著練習一下吧!

  • 9 # 一葉草73

    可能孩子很不喜歡去奶奶家。媽媽就用去奶奶家來嚇唬Ta,達到懲罰Ta犯錯的目的。

    比如我哥哥的孫子,他喜歡到遊樂場去玩。每當他吃飯拖沓或者搶妹妹的布娃娃時,我嫂子就嚇唬他:我明天不帶你去遊樂場玩。就是用剝奪他的喜歡,達到懲罰他的目的。

    這一招很多家長都用過。開始幾次也許有用,用多了,孩子就皮了。因為家長只是嚇唬Ta,並沒有當真。況且孩子記憶不全,一些幼稚的嚇唬,只在孩子很小的某一段有用。孩子長大一點,自然就淘汰了。

    所以,我覺得孩子犯錯時,媽媽用去奶奶家嚇唬孩子,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因為媽媽不捨得真送去,媽媽的行為等多給孩子一個撒謊的原始認知。孩子長大不是遺忘就是理解此事。無需擔憂的。

  • 10 # 君頭

    孩子會有一個潛在心理,不聽話就會被送走,說送去奶奶家,也會對奶奶家有所排斥,從而不喜歡去了,有種被遺棄的感覺

  • 11 # 晨爸育兒

    媽媽之所以說,是因為她看到孩子跟奶奶之間的關係不好,媽媽想用這種方式恐嚇孩子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我不知道這個孩子多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孩子越小,

    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因為越小的孩子越自我,他們所有的判斷力來源於自己的感受,如果的媽媽經常這樣給孩子這樣說,孩子會真的認為媽媽不在愛他了,孩子會因此沒有安全感,為了得到媽媽的愛,有的孩子變得順從,有的孩子開始叛逆,用他自己認為的方式試探或者索取媽媽對她的愛,總之不管個性強還是個性不強的孩子都會因此而感覺沒有安全感,愛是一個孩子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因素,缺愛的孩子是非常可怕的,卻愛的孩子不會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如果這時候的父母仍舊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沒有及時改變溝通方式,仍舊以這樣的方式給孩子交流,那就會給孩子的未來埋上了一層陰影。

  • 12 # 迷茫的怪盜文

    孩子不相信媽媽會無條件的愛他,他需要換取媽媽的愛。這是交易,而且不穩定。他會缺失安全感和與母親之間的親子連結。

    “媽媽對我的愛分量還不如一個錯誤。”孩子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長大後很難找到歸屬感。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即使你罵他,說不想要他,他還是緊緊跟隨你。不確定自己的愛時,看看孩子吧。

    不要威脅孩子。

  • 13 # 悅讀育兒吧

    毫無疑問,這會嚴重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每一位父母都不容易,面對瑣碎的生活和煩惱,很容易陷入情緒的旋渦。

    但是請一定要記得,在面對孩子時,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處理問題。

    不要使用威脅、回拒這種消極的處理方式:“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不乖就送你回奶奶家”或者對孩子的需求置之不理,冷漠對待。

    哪怕直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很生氣,等我3分鐘,媽媽平靜下來再跟你對話”,也好過直接朝孩子發脾氣。

    情緒穩定的父母,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更強。

    安全感,影響著一個人的存在狀態。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比較穩定,性格更加自信,更樂於接受挑戰、更勇於對外探索、善於與別人相處。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則表現為膽怯、怕生、內心敏感脆弱、性格偏激、攻擊性強、人際關係差、遇事容易退縮。

    幼年缺乏安全感,成年後會花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無法充分享受人生。

  • 14 # 馨媽來了

    這個要分孩子,有些孩子屬於那種沒心沒肺的,父母說啥,他事後都忘記了。

    不過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父母這樣說,肯定會給孩子童年留下陰影,長期會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會自卑,不自信,孤僻,任性等等。

    而且還會讓孩子無線中產生對老人的恐懼,就好比我們經常說狼來了一個道理,孩子雖沒見過狼,也從沒有被狼傷過,但長大了還是怕狼,這就是原生家庭的痛。

  • 15 # 鑫媽小馬

    我很反對這種處理方式,我認為這種行為會導致孩子丟失安全感。每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需要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父母接納孩子,不應該只是在孩子表現乖巧、順從父母意願的時候。如果孩子做錯事情了,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而不是威脅孩子要送走他。我相信,只要父母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關注和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那麼孩子也會願意去嘗試理解並接受父母的教導的。

  • 16 # 於爸的育兒經

    每當孩子犯錯時,媽媽總說再不聽話的話就去奶奶家。長此以往會對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這個問題能看到這位媽媽對孩子犯錯時的感覺是手足無措,甚至有些無奈、無助。才想到“再不聽話就去奶奶家這樣的辦法,”這也是這位媽媽的最後一招。

    我們常說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才會感覺到價值感與歸屬感。如果孩子不犯錯,媽媽就讓孩子待在自己身邊。如果孩子犯錯,就把他送去奶奶家。這樣的愛是有條件的。這樣就變成了一種懲罰。

    我們來看一下懲罰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報復:孩子可能會暫時的委曲求全,媽媽贏了但他會找其他地方來報復你。

    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媽媽。”

    反叛:“我會讓媽媽看到我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如果長此以往,孩子到青春期的時候,他的叛逆就會變得非常嚴重。”

    退縮:要麼偷偷摸摸。——“下次我不會被媽媽抓住。”或者自尊降低——“我是個壞人。”

    除了懲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 17 # 蹼石悠悠

    家長經常把孩子“趕走”,容易給孩子造成認知偏差,我是壞人的兒子嗎?

    為什麼每次自己不聽話的時候,媽媽都說送我去奶奶家?難道奶奶是壞人?那爸爸呢?這樣算下來,我自己是不是也是壞人呢?

    每當孩子犯錯時,媽媽總是說再不聽話就去你奶奶家,還會有以下影響:

    1、媽媽不要我了嗎?

    好動、調皮是小孩子的天性,但這些行為,在大人看來就是不聽話的表現,大部分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息點”,乖巧點,不給自己添麻煩。

    在孩子逆自己意思時,都不是好孩子,是需要批評的。對付小朋子常見的一句就是: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奶奶(爺爺)/姥爺家,以此來震住小孩。

    說者無意,聽者有意。孩子會變得很委屈: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呢?為什麼常常都要趕我走啊?

    2、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每當“犯錯”,都會受到媽媽的“排擠”,使小孩在內心當中失去了依靠,變得不自信,做事情也就唯唯諾諾,擔心出錯,害怕被批評,變得沒有擔當,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3、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經常被“趕”出家門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是缺愛的,沒有了依賴,缺乏安全感。同時,也讓孩子越來越不相信媽媽,並且會詛咒“壞媽媽”,這是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的,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犯錯了,寶媽不要太緊張,先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一下,擇機與孩子進行溝通。

    為人父母都是從孩子王慢慢地走過來的,誰沒有過調皮的過往?誰不曾有過讓爸爸媽媽抓狂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我們多希望爸媽能理解自己啊。

    將心比心,此時的小屁孩也是當初自己的那個“德性”!孩子“犯錯”,其實他們的心中也是明瞭,劍拔弩張之時,無論多犀利的批判,都難以聽得進去,不但不能改變孩子的觀點,有可能還會驚嚇了寶寶,降低媽媽在寶寶心中的威信。

    先緩一緩,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放低架子,與孩子好好的溝通,說明搗蛋的危害,講出媽媽對寶寶的擔心,讓孩子感受到對他的關心與緊張,拉近彼此的關係,讓孩子相信自己,利於接近親子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評價你的前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