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之婉約
-
2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你並沒有看懂育兒的理念,以及為何如此。
一般來說,學習需要透過最近發展區才能獲得成長。也就是說,您看的書,可能並不適合您當下的認知水平,需要找到一本能夠引發您進行思維旅行的親子育兒圖書。
可以先看陶勇的《孩子可以玩著長大》!
-
3 # 啟明星138717721
當然,育兒書籍對育兒確實可以起到一種指導和借鑑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育兒書都可以如此深刻地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如果只是理論堆疊理論,而不去思考和深化,並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想法,那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夠轉化為自己的育兒心經的。育兒重在學以致用,也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
4 # 高中生生涯林老師
看書,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途徑,學以致知是看書的第一步,可是,知道不代表能做到,有句話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在你對面,而你在看手機。而是從知道到做到。
做,是一個行為層面的問題,知,是一個意識層面的問題。當你透過書籍瞭解了一些育兒方法,可是,你真的認可嗎,你的潛意識裡覺得這是符合你的邏輯思維方式的麼?
在你的潛意識裡,有著來自原生家庭的烙印,小時候你的父母對你的教養方式,以及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的你的性格,信念,價值觀,這個都會影響你的行為模式。根據薩提亞的冰山理論,行為只是冰山表面的東西。如果你的潛意識對這些育兒方法沒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我有以下建議:
1,思考我為什麼要做一個好父母。
2,我對親子教育的看法看法是什麼?_?覺察自己對親子關係的定義。
3,錯誤是學習最好的機會。放輕鬆,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課程,學了就到生活中去實踐,不停的修正,終會有效果的。
-
5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因為育兒書籍僅僅是一些理論知識,你看再多,卻不加以思考,不付諸行動去實踐,其實也等於零。
親子關係的營造,需要家長用心去和孩子相處。放低你的姿態,而不是高高在上,抑或用別人的理論來麻醉自己。認識一個家長,她天天在朋友圈分享關於親子相處的秘訣,可是卻和自己的女兒勢同水火。她說,原本以為這些理念可以幫助自己,卻沒曾想非但沒有改善,還被女兒嘲笑說是“心靈毒雞湯”。這就是典型的只看不思考,也不行動的例子,育兒書籍不是靈丹妙藥,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你的態度與行動。
-
6 # 冉冉媽媽
育兒書籍其實是理論課,帶孩子,一謂看書上的方法來做,應學會隨機應變,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說完全聽從大人的
書本知識是必須要學的,但是大人應多與同齡孩子的家長聊天,像他人學習,這樣才來的實在,畢竟這些方法是實踐出來的,也是大人在育兒過程中摸索出來的
-
7 # 家有小女初成長
看了育兒書只是掌握了理論嘛,從理論到實際應用還是要自己走的。
網上大把育兒方法,整天說不可以打罵孩子,要科學育兒,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吧啦吧啦一大堆。
其實我們大家都明白的,也都知道這些說的都對,我們就該這樣做。
可事實上呢,看著孩子不聽話還是本能的吼她,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還是想看手機,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還是想打她屁股。
所以理論歸理論,實踐歸實踐啊。
我覺得你最主要還是要寫寫自己的心得,每次用一個新方法,堅持幾天,有了成效就趕快記錄下來,鼓勵自己一下。
彆著急,做事三部曲“想、說、做”,想最容易,然後是說,最後才做。
你現在就需要說,從每天跟孩子說三次“我愛你”開始吧!
-
8 # 心理諮詢師趙迪
首先,怎麼理解親子關係不見起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不良的親子互動導致的不良親子關係不可能幾天之內就完全好轉。比如孩子和爸爸疏遠,我們不可能要求他們馬上變得親密,只要孩子能夠願意讓爸爸走進一些,其實就是好轉。
另外,如果只是看了書,沒有捱了思考、沒有應用,那麼看的書再多,對我們的親子關係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能夠意識到親子關係上面需要提高的部分並且去看書學習,說明你是非常棒的媽媽或爸爸。把你在育兒書裡的感受應用在生活中吧。
-
9 # 夕媽育女
看了育兒書,瞭解了育兒知識,但是如果不學以致用,其實也是等於0。另外育兒書裡的育兒知識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但是每個孩子還是存在個性差異的,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將育兒知識靈活運用,結合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處理問題。
-
10 # 寶貝的笨媽媽
看育兒書就是讓我們瞭解一些孩子成長的規律,書中會告訴我們育兒中的道與術。
但是,育兒的道是需要去悟的,術是需要去練習的。
這些道與術都是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不斷的在實力當中實踐,反覆練習,反覆去感悟,才能真正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才會真正為我所用。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鍛鍊一項能力,就是善於觀察,懂得變通。因為,我們的孩子雖然會有著其他寶寶成長的共通規律,可是我們的寶寶也是獨一我二的個體,沒有哪一套育兒書籍會完全適用於我們自己的寶寶,這時就需要我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隨機應變了,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也是這樣,想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得到改善,光看書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用心陪伴,認真觀察,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發現並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這樣才能真正讓你看過的那些書籍實現價值,學以致用。
-
11 # 土豆媽媽育兒
電影《後會無期》裡有一句這樣的臺詞:我懂得很多人生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很多父母的狀態,都是如此:我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講座,有的還甚至花錢和時間去參加系統的育兒課程,自認為是一個很用心和愛學習的媽媽。但當面對孩子成長中無處不在的挑戰時,怎麼也管不好自己的情緒,學到的東西一點也用不上,親子關係更因此一團糟……
想要親子關係和諧,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所謂情緒管理,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多的是一種喚醒,喚醒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情緒,從內心去接納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當我們知道情緒的源頭是自己,就會做出更多的內省與改變,而不是向外索取。
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希望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可是在處理與孩子的關係時,卻感到困擾。生活中,父母並不想對孩子大吼大叫,但孩子真的惹你生氣了,完全沒法控制自己的脾氣。而孩子有時會不斷地挑戰父母的底線,父母的努力與耐心,最後卻功虧一簣。孩子的“肆無忌憚”是你沒想到的。沮喪、無助、努力想控制好情緒,有時卻反而被情緒牽著走,那種無力感,讓自己的思源變得不清晰,讓你和孩子的情感維繫減弱……
當孩子沉迷於遊戲、電視的時候,當孩子作業馬虎拖拉的時候,當孩子不按時睡覺的時候,當孩子玩得一身髒兮兮回來的時候,當孩子不收拾玩具的時候,當孩子不愛與人打招呼的時候,當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時候……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你都是怎麼對待孩子的?你自己當時又是怎樣的心情與狀態?到底是孩子做錯了,還是你自己太累太疲憊,情緒處於緊繃的狀態?如果是,不妨先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孩子的世界,沒有大人想的那麼複雜,父母的過分緊張,才是導致親子關係不和諧的關鍵,換個角度,換個思源,站在孩子的立場,再去看待問題。你會發現,把問題複雜化,把親子關係弄僵的人,是你自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先寵愛自己,才會擁有愛別人的能力,這樣愛才會在我們和孩子、家人、朋友之間流淌。
-
12 # 百合媽媽讀心理
應該是理論與實踐脫節了,沒有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
如果只知道學,學了不用,學再多也是沒有意義的。
每當你在書中學到一個新知識、一個好的方法就要及時運用,才能起到消化、吸收、轉化的作用,進而達到你所期望的效果。
親子關係的話,最重要的是學會與孩子好好說話,學會情緒管理這兩項,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
13 # 韓西麻麻
看再多的育兒書,聽別人講再多的如何育兒,不從行動上改變自己,那些都是白費的都是沒用的,要想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好,要從行動上去改變自己。與孩子相處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愛,去和孩子相處,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一定別人的經驗就適合你的孩子。
-
14 # 靜海婷
書裡的知識畢竟還是比較概論的理論一些的。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還是應該“因地制宜”一些,不應該一概而論。書本里講的知識是教會你怎樣有科學育兒的思路,但是方式方法也需要自己在現實生活裡摸索,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對待的方法也要不同,但是主要思想不要改變。
另外對待孩子凡事要有耐心,要多以孩子的角度和立場去想事情。多花些心思去陪伴孩子。父母始終不要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
15 # 成長觀察
看了很多育兒書,親子關係不見起色,這就像你看了很多炒股理財秘笈之類的書籍,買股票還是虧一樣。按照邏輯推理和現實分析,這裡有幾方面原因:
首先,你選擇的書有問題。育兒領域的書籍,從專業型別到通俗科普以及暢銷型,選的時候足以眼花繚亂,而且同樣的問題,不同專家也有不同的說法,加上社會變化的原因,育兒理念也有更新。建議在購買書籍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1、首選行業經典,比如所有的育兒書籍都逃不過發展心理學的範疇。
2、當代暢銷書存在換湯不換藥的問題,需要翻閱多本後確定。
3、檢視首次出版時間或者作者生平,避免觀點陳舊。
其次,作為非專業人士,即使書選對了,也不一定把要點吃透。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效果。
再次,即使理解了,大腦中的觀念和實際的做法還有一個差距。這是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問題,不必累述。
最後,育兒是一個綜合因素作用下的結果,不是僅靠書籍能夠改變的。比如重壓之下人的精神狀態會出於不佳的狀態,這時候造成的育兒不良影響或親自關係不和諧的問題,並不能透過育兒書籍改變。影響一個成年人身心狀態的所有因素,經濟、身心健康、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直接關聯的孩子,這些都不是育兒書籍所能改變的。但育兒書籍能夠提醒成年人剋制自己。
-
16 # 飛快寫手工作室
育兒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沒有自我教育的心態,再多的原書也只是隔靴搔癢:
1,育兒書本身魚龍混雜,甚至有些育兒書特別不靠譜,選書是一個關鍵。
2,育兒是一場修行。育兒書告訴的你是關於早期年齡段的心理和生理養育。你的重點是獲得這些知識,理解孩子的成長心理和生理特點,從而更好地與孩子進行交流。而不是,拿著孩子應該在某個年齡段,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狀態要求孩子。
3,育兒書實際上提供了反觀我們自己成長的某種科學鏡鑑。我們在育兒中需要了解的是我們自己,把自己鬧清楚了,下一步才是理順親子關係。
-
17 # 小布點mami
這個問題我也被困擾過,為了青春期的女兒,嘗試各種方法,教育書籍看的也很多。讓我講也能講出很多,但回到現實卻不知如何應付,就像古人的紙上談兵。
後來想明白了,我沒有很好的把教育理念與現實協調好。教育書籍有很多,但並不是每一種教育方法都適合自己的孩子。我們不可能把每一本書的內容都記住,完全複製黏貼,只需要記住幾條,然後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在理性的去運用。
在好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需要有耐心來運用它!
-
18 #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親子關係心理諮詢:父母的作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師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有意無意地去模仿自己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就好像有一些孩子,看見自己的父母有隨地吐痰的行為,不用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只要給孩子一點個人的空間,他就會透過回憶將父母的行為表現在腦海裡再現,從而把腦海中的印象幻化成行為。父親有隨地吐痰的行為,孩子也會模仿去做,母親有敬老愛幼的行為,孩子也會模仿去做。因為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他們眼中父母的行為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孩子成為怎樣的孩子,與父母的日常言行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所以,做父母的朋友們,若是能夠在親子教育過程中,謹言慎行,做出好的榜樣,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提示教會孩子誠實守信,尊老愛幼,那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意義的。
回覆列表
無論你看了多少育兒書籍,轉發了多少心靈雞湯,拍了多少動人的照片,你對孩子依然如故,親子關係都不可能得到改善。要想有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父母親除了學習和閱讀育兒經以外,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把適合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方法,付諸實踐。如果僅僅只是閱讀相關書籍,照本宣科肯定也是沒有意義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都是獨立的個體,育兒書籍的內容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家長要做的是,邊學邊總結,並且用實際行動來拉近和孩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