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唯學雲課堂
-
2 #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針對這一類大眾的問題,
分兩個方面來來談談個人的淺見。
【想做普通人】① 自我挑挑毛病,讓自己好一點。
② 讀讀書看看報,讓自己好一點。
【脫胎換骨人】① 全面並深刻的審視自己,往自己骨髓裡去檢討。
② 制定挑戰性的目標,並做好週期性的計劃,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全力賭一把。
人的困境不在於明天的困難,
而在於不敢邁出自己的雙腳。
-
3 # 墨魚說招生
這說明2個問題:1、沒有目標;2、錢沒給夠/職位沒有吸引力。
沒有目標通常分為兩種情況:你自己沒有設定目標,你的公司沒有給你設定目標。
那麼具體如何做呢?
1、沒有目標:給自己設定/請上司制定一個長期目標,並進行拆解,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
我是教育領域創作者,就拿培訓機構來說事吧。比如,制定下個月的招生目標為20人,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舉辦5場活動,收集300個線索源,讓100名家長學生來免費試課……當你這樣一步步拆解之後,再執行、覆盤、總結經驗,如此就不會覺得工作起來沒有動力了。
2、錢沒給夠/職位沒有吸引力:跟上司達成協議,如果完成目標,可以拿到什麼獎勵或者能上升到什麼職位。
馬雲曾經說過:員工離職只有2個原因,心委屈了,錢少了。排除第一點,因為你一旦心委屈了,就不會只是不想努力了,而是分分鐘想要離職,而且,即便是受了委屈,如果錢能給夠,大多數人也還是能忍受的。
所以,我建議你可以跟公司談制定獎勵的事情,如果公司覺得沒有商量餘地,那我覺得你也沒有必要呆在這裡了。
-
4 # dearzoo
看看外面的環境,如果一旦被淘汰了,能否有合適的工作?如果沒有,給自己點壓力!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有點憂患意識
-
5 # 波羅公子
其實不少職場人都是這樣的,工作時間長了,就不想努力了,有了這樣一種懈怠的狀態,那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就需要從外部環境和自身目標兩個方面去分析造成這樣一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針對不同的原因我們如何尋找改善措施。
第一,造成我們懈怠的主要原因是你的領導對你沒要求或者要求不高,說白了就是不關注你,對你也沒有什麼期望,所以你的領導給你創造了一個你不需要努力,混日子就行的環境,而我們自己呢就被這樣的環境給腐蝕了,開始不努力了,因為努力不努力一個樣子,幹嘛還要努力呢,是不是?
遇到這樣的環境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了的,我們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那我們怎麼做呢,就是做事情要多找你的領導充分溝通,你每溝通一次,都會從他那裡獲得多多少少的想法或努力的方向,可以讓自己產生自我反省,這樣你自己在主動讓你自己逐步獲得領導的關注,這樣會大大提升你的積極性!
第二,自身原因,公司領導的要求和對你的管理都沒有問題,由於自己在職場時間長了摸透了領導的性格或者說很多工作已經熟能生巧了,然後就開始懈怠。
解決的方法是這個時候要冷靜下來做自己的職業規劃,你的目標是到什麼樣的崗位上或者說月薪想要拿到多少?你自己還有目標麼,還是說目標太低,所以要重新給自己設定一個有挑戰性但是隻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夠得到的小目標,這目標一定要有時效性、挑戰性、可完成行,這樣針對你的小目標就開始制定行動計劃,為了讓你的小目標切實可行,你可以把你的目標告知三五好友,請他們一起監督你、鞭策你,這個方法還是很有效的。
很多人說自己就沒有小目標,那這個時候有一個不是方法的方法可以去嘗試,就是去高檔商場去逛一逛,有沒有你非常喜歡的限量款包包,非常喜歡的腕錶或者化妝品等等,但是苦於囊中羞澀,這個時候可以激勵自己,一定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當然這個方法有時候我不太建議去,因為可能這樣的價值觀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只是簡單跟你分享一下。
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斷挑戰自己,實現一個又一個別人認為你做不成的事,有句話不是說麼,我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那樣你的腳步就永遠不會停下來。
-
6 # 只談一二
你說的應該是職場“老油條”吧,其實用一個更專業的名詞來講叫“職場橡皮人”。
“職場橡皮人和老油條”講的就是人們工作時間長了之後,感覺對什麼都沒新鮮感,沒有工作激情,天天感到心累,忍不住的抱怨。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一般有幾個方面
一,有過光輝的過去,固步自封
工作幾年之後,大部分人都會做出一定的成績,但在成績面前,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守住初心。
尤其是有了成績之後,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平靜期,或者叫“瓶頸期”,在這段時間裡,可能有些人會沉溺於以前的成績和輝煌歷史,容易把很多事和人進行比較。
甚至感覺身邊的所有人都比不上自己優秀,固步自封,工作也就失去了動力,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
長此以往,會產生厭倦的心理。
二,“我被工作折了一下腰”
覺得多數職場人,遇到的是這種情況,自己踏入工作後,本來熱血沸騰,幹勁十足,滿懷理想和抱負,想要有一番作為,奈何“工作無情”。
信心滿滿的投入到工作中,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遭受打擊。
終於認識到,原來職場並不一定都是實現理想的地方,熱情被無情的冷水澆滅,看透了職場中的各種套路,並慢慢被周圍同化。
這種人是被工作磨平了菱角,變成了“老油條”,不想努力,害怕努力後也得不到回報!
三,對周圍一切都太熟悉,沒有了激情
還有很多人的激情是被日復一日重複的勞作磨平的,對工作環境和周邊的一切都太熟悉,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你重視。
“個人品牌價值”也受到嚴重的影響,不想努力,也不知道努力的方向,甚至提不起努力的興趣!
怎樣杜絕這種“老油條”和“橡皮人”的現象呢?
01明確工作計劃和目標,讓每一天都過得明明白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給自己的工作設定一個目標,讓每一天變得有序,完成一個目標,就代表一次進步。
堅持幾天,你會明顯感覺工作變得更順暢,更有節奏感。
我自己也深有感觸,工作幾年之後,不知道自己進步的方向是太哪裡,工作也變得渾渾噩噩。
在經歷一段黑暗時期後,開始反思和總結,開始了每天對工作的梳理和目標的制定,很快,各項工作就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心情也舒暢了不少,對工作也慢慢恢復了熱情!
02換一個環境,換一個心情環境對人的心情影響是巨大的,工作時間久了,是不是閉上眼睛都能知道辦公室的每個角落裡有什麼東西。
試著改變一下,哪怕進行一次大掃除,買幾盆綠植放到辦公桌上,也會讓你心情舒暢不少,煥然一新的感覺。
03不斷學習,讓自己不停的進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你固步自封的時候,你已經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身邊的人都在前進,而你卻停下了腳步,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你很快就成為落後者。
不斷學習,你也會不停的接觸到新鮮的知識,避免產生厭倦情緒,時刻提醒自己存在不足,不斷努力!
不要讓自己變成職場“老油條”和“橡皮人”,時刻保持旺盛活力和激情,對工作負責,對自己負責!
-
7 # 蒼耳的人生
題主的意思呢就是想如何避免出現員工混日子的情況。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先分析一下產生這個情況的原因。就像醫生看病一樣,先診斷確認病情,然後再對症下藥。從大的方面來說,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工作環境和機制的影響。環境,當然這裡是指工作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周邊的人大多數都是處於這種混狀態,慢慢的他也會融入在這種狀態裡。俗話說得好:學壞容易學好難。機制上幹好幹壞都一樣,沒有獎懲,沒有考核,沒有評價,也就是沒有任何壓力。
二、缺乏危機感。沒有優勝略汰或者說職場人員的正常流動,類似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當你身邊的人經常流動的時候,他本身就會有一種危機感。這種情況在國企尤為突出,大家都很穩定。
三、職業倦怠期。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超過五年的話,就進入了職業倦怠期。如果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沒有任何變化,沒有挑戰,沒有創新,那這個職業倦怠期可能會提前進入。所以從人力資源角度來說,工作的豐富化和擴大化是很重要的一個激勵方式。
所以可以透過各種管理方式和手段讓員工增強危機意識,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引導員工突破業務瓶頸。從員工內心來講,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獲得發展,畢竟生存是大多數人的基本需求。
-
8 # 職場女性後花園
您好,你所描述的問題是典型的職業倦怠期的症狀。要想解決職業倦怠期的問題,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解決,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期會有什麼行為,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職業倦怠的產生,那又應該怎麼解決?所以,首先,第一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什麼是職業倦怠。一、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一種源自心理的疲憊,是指我們工作多年後,會對工作沒有積極性,成就動機減弱,沒有了工作動力。 “職業倦怠”又稱為“職業枯竭症”。通俗地說,就好比婚姻關係中的七年之癢。夫妻二人一起生活多年以後, 失去了激情,婚姻生活越來越寡淡無味,工作也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一般來講,職業倦怠期大概是在我們工作後5-7年左右出現,這個需要依靠個人和環境來決定,有的人出現得早,有的人出現得比較晚。其行為表現是會不由自主地厭倦了現有的工作方式,失去了對工作的熱情,莫名的感到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積極性,責任心在逐步減弱。有的人的則是成就動機在減弱,成就動機減弱後就不會那麼努力和付出,也不會在意社會評價和社會成就了。在這個時期,很多人容易產生職業迷茫和困惑的情況,開始左顧右盼,是選擇辭職還是留下。如果選擇辭職,這麼多年在公司積累的經驗和沉澱的人脈將付諸東流;如果選擇留下,現任的崗位已經到了天花板,沒法繼續往上走。是要從選擇打破天花板繼續生長還是更換職場另覓新主?這個問題讓很多人感到焦慮不安、徘徊不定。其實,我想說的是,面對職業倦怠不用恐慌,職業倦怠是職場上的一個正常現象,正如婚姻關係中的七年之癢一樣,這是規律使然。二、為什麼會有職業倦怠?那麼,為什麼有的職場人在工作多年後會出現職業倦怠的情況呢?
1、職業發展規律使然
正如上面我們所說的一樣,職場人工作多年以後,有的人都會遭遇職業倦怠,對工作產生“疲勞”,這個是職業發展規律使然。職場中,每個人都經歷過從初入茅廬到老成持重,從懵懂無知到職場精英的轉變。從最初的職場小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職場中的一切,工作技能、工作經驗、人際交往等等,在屬於自己的那個小小空間裡不斷地吸收、獲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年限的增長,周圍的一切被我們吸收得差不多了,輸入的知識逐漸減少、能力提升速度逐漸變慢、創新思維逐漸匱乏的時候,不難免衍生出想突破自我、打破現狀的想法。2、職業發展瓶頸
職場中很多人工作一定年限,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擁有過硬的技術能力,也沉澱了不多少的人脈資源,按照職業發展路線,如果順利的話可以升到基層或中層管理崗位。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這麼幸運的,一般管理崗位較少,越往上走理想的職位也就越少,所謂的“粥少僧多”。幸運的人在這個時期順利地升遷到了基層或中層管理位置,按照自己職業發展規劃理想地上升到了理想的管理崗位。但也有升遷後仍然不滿意的,因為有的人在管理崗位也看到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再往上走也是不可能了,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填死了。不幸的人只能滯留在原地,升職不得,辭職走人又不捨,畢竟多年的職場資源都在這裡,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3、職業發展轉型
從大學畢業到職場工作,很多人都從小鮮肉熬成了大齡青年,經過多年的職場生涯,很多人都差不多到了三十歲左右。在職場中,30歲是很多職場人士職業生涯的一個拐點,他們急切的渴望成功、渴望名利雙收、渴望到達一個更高的制高點、渴望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因此,在現任公司現有崗位不得志的情況下,他們想透過跳槽的方式來改變現狀,想在職業發展上做出一定的改變。同時,從市場環境來看,工作7年的職場人士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超越新人的能力、以及手握一定的職場資源,很多公司或獵頭會看重他們這些優勢,同時有些公司為吸納和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會頻頻不斷地向這部分職場老人丟擲“橄欖枝”,招入麾下。工作多年的職場老人們面對“橄欖枝”,無論是出於薪資的誘惑、職位的誘惑、抑或是職業發展前景的誘惑,或多或少都會動心,藉此來打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其實,造成職業倦怠的原因很多,比如重複的工作、單一的工作模式、低價值的回饋等等。那麼,怎麼去消除呢?三、怎麼消除職業倦怠?無論你是要選擇打破天花板繼續生長還是更換職場另覓新主,都意味著你要為此做好充足的準備,繼續留下你的職業發展前景在哪裡?跳槽又能否解決你遭遇到的天花板的問題呢?這些都需要你冷靜地思考,去權衡利弊,先不要急著為現在的職位和平臺下定論貼標籤,也不要立馬去投簡歷換工作。無論選擇繼續留下拼搏,還是選擇辭職走人,都要結合個人職業發展規劃謹慎地做出決定。1、制定長遠發展的職業規劃
職場中面臨的所有職場問題,如職場迷茫、困惑、瓶頸等等,無外乎都是沒有做好職業規劃造成的。面對職業倦怠,首先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是不是我們的職業規劃出現了問題,或者說個人的職業路徑出現的偏差,是否需要重新做職業規劃,調整個人職業路徑。在我們走出學校踏入職場的那一刻開始,就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如果剛入職場不知道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方向是什麼?可以先制定短期目標和規劃,逐漸明晰長遠目標。不要等到了真正的職業怠倦期再去做規劃。職場中,我們不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業目標是什麼,更要時時刻刻總結和反思自己目前的職業狀態,並及時調整與目標一致,懂得未雨綢繆,方能運籌帷幄。所以,我們需要第一思考的是,為自己制定一個具長遠發展的職業規劃。2、積極適應角色的轉變
工作多年,大多數職場人士都會面臨職業角色的轉變,有的人晉升為基層或中高層管理者,或從新人變成資深的專業人士,需要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從普通員工轉變為管理者,無論知識、能力、閱歷,還是思維、格局等都需要提升一個層次,需要意識到這些角色轉變所需的能力和責任,主動積極適應這些角色轉變所帶來的挑戰和變化,迎難而上方能上更高一層臺階。有的人會因為職業角色的轉變不適應,而出現了倦怠的情緒。角色轉變帶來的“無能為力”讓自己身心“疲憊”。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狀態,積極適應角色的轉變,學習角色崗位的知識和技能,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儘快勝任崗位。3、保持學習提升競爭力
當我們遭遇職場倦怠期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會感覺力不從心,感覺很迷茫,不知道明天的路在哪裡就猶如迷途的羔羊,不知道前方路在何處。但也正因如此,職業倦怠期能重新刺激我們的職場興奮點,刺激我們主動學習,主動充電,提升個人競爭力。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學習什麼,可以先從自己的興趣入手,工作外的時間去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可以是和工作無關的 ,只要你自己感興趣就可以了。其實,不管有沒有遭遇職業倦怠或職業密碼,每個職場人士都應保持不斷進取、持續學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將會帶你走得更高、更遠。4、管理好“倦怠”期的情緒
職業倦怠期,很多人會出現焦慮、迷茫、煩躁等不良情緒,而這種消極情緒會讓很多職場人士產生怠工或破壞行為。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管好“倦怠”期情緒,及時調整心態,保持積極、樂觀、愉悅的心態,安排好工作和休息時間,工作外學會給自己的身心放鬆的時間,不要被這種倦怠感打敗,應該朝著積極主動的方向去發展,可以透過學習提升自己,重新塑造自己。職業倦怠期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一個改變目前職業狀態的機會,努力地向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緊緊抓住這次機會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不論“倦怠”在什麼時刻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我們都應當理性、客觀地對待它,正視自己目前的職業狀態處境。不管利用公司內部資源還是外部資源,都要積極尋找機會,突破自我,認真總結和規劃個人職業發展,推動自己向職業生涯的制高點去發展,把自己推向另外一個職業旅程的輝煌。PS:人們常說,職業這條路一個人走,會走得很辛苦,你需要找到你的導師或教練,幫助你一起走,才能走得更容易。我是你的職業導師王丹豔,如果你有任何職場困惑或個人成長問題,可以關注我,察看更多職場或個人成長好文;也可以私信我,幫助你答疑解惑,在職場和成長這條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end -作者:王丹豔,意得首席諮詢顧問、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階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8年以上企業專案管理、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多平臺職場領域人氣作者、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專注職場領域,實現個人成長。歡迎關注:意得職業諮詢王丹豔,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
9 # 空格鍵很好
在職場中工作時間長了,就不想努力了,過一天算一天,這是典型的職場倦怠期!人在職場中面對著每天的重複性工作,就非常容易感覺自己的未來是處於一種迷茫無助的狀態。更是不知道自己的路將如何走。
舉個案例:有一個有趣的實驗: 一隻跳蚤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跳到自身身高400倍的高度。 如果這時給跳蚤套一個玻璃罩,跳蚤就會撞在玻璃罩頂上。連續幾次之後,跳蚤就降低了跳躍高度,最多隻跳到罩頂處。 繼續降低玻璃罩的高度後,跳蚤的跳躍高度也會越來越低。 到了最後,人們拿掉了玻璃罩,但跳蚤卻再也跳不高了。 跳蚤本可以跳得很高,卻被玻璃罩子消磨了鬥志;就像許多能力不錯的人,被無形的天花板束縛住了手腳,最後歸於平庸。 ——跳蚤定律 《人生不設限》裡有句話:“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最主要是自己被環境所限,沒能讓自己從思維上得到提升。一、病因癥結分析(1)對工作價值的不認可,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價值,從而導致了自身工作深度不夠,流於表面,不能使自己成為真正的行業專家,導致核心競爭力不夠。 沒有真正的做到有時間去沉澱。
(2)職業規劃不明確,自身沒有目標,都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無根之萍,隨流搖擺。更多是隨大流,聽別人說什麼行業好,什麼行業賺錢,都沒考慮過自己適不適合,就去跳槽或者幹。
(3)毅力的缺乏,在工作中一遇到困難或者難題,沒想著如何去解決問題,首先打退堂鼓,這樣永遠難以成事。
二、如何打破迷茫期1.明確自身目標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該做什麼的事。的確人一旦缺乏一個特定的目標,很容易就會依靠一些不靠譜的事物來打發時間,比如說,整天的刷抖音、朋友圈等等毫無意義的事情。要想明確目標,首先要把自己從無意義的事情上花費的時間減少。
2.走出舒適區,做挑戰性工作走出舒適區,做一些有挑戰力的工作,讓自己忙起來。要知道持續的迷茫是一種迴圈,要打破迴圈就需要內力或者外力干預。讓自己動起來,透過做事去明確放向,選擇方向,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3.保持樂觀心態保持積極的心態,樂觀的去面對所有事。生活很艱辛,你得現在學會去愛自己,否則以後將愈來愈難學會。態度決定人生,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你積極的看待就會變積極,消極的看待就會越消極。
當面對職場的迷茫,肯定要做到主動去打破迷茫期,要不然就會永遠在職場低谷。
-
10 # 朋也
題主這個問題很有內涵,其實我們在職場打拼,絕大數多人的最終目標根本就不是取得多大成就,而是心安理得的維持自己現在的工作狀態。無論是升職還是降級,一旦環境發生變化,都會給人來帶一種缺少安全感的焦慮。就好比新人剛進公司的時候,基本上都會積極工作,主動迎合同事領導,原因就是他對當前的環境不熟悉,所以急於做出一些成績,得到眾人的認可,來填補自身缺失的安全感。所以題主所說的不想努力,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態,恰恰是我們潛意識當中最理想的工作狀態。
我的觀點:在職場中工作時間長了,就不想努力了,造成這種心態的原因:一是舒適區。你當前的工作狀態是最舒服的,所有的一切我都瞭如指掌,甚至工作都不需要靠大腦思考來完成,僅憑肌肉記憶就可以輕鬆幹完一天的活。一旦身邊的環境變化了,我們就需要重新學習,重新適應,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改變自己,才能在新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可是事實上能夠主動改變自己的人極少,在沒有外界的干擾下,絕大多數都是不願意被改變,所以在職場中我們所認為最好的工作狀態,就是維持不變。
二是安全感。職業倦怠期並不是對工作本身產生了厭煩,而是隨著你對工作環境漸漸熟悉透了,已經不再需要依靠別人來獲取安全感,所以對工作的積極性和動機會逐漸遞減,放在工作上的精力也會漸漸下降。因為你已經“驗證”了當前的工作狀態不會有什麼變化,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在工作上投入過多的精力,甚至不需要投入精力,一樣也可以維持現在的工作狀態。
為什麼我們在工作中會有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態,主要在於我們用安全感與舒適區為自己打造了一道“意識壁壘”,這個壁壘依託於不變的工作環境,所以不是用來參與競爭的,而是自己心安理得混日子的藉口。
如何破除這道“意識壁壘”,在這裡給出三點意見僅供參考:
在改變自己之前,先要意識到沒有人願意被改變。想要主動去改變自己是很難的,就像那句老話說的:“人們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生活的苦無法避免,你必須要面對,而學習的苦你有選擇權,可以輕鬆規避,換成現在“職場老油條”的工作狀態也是一樣,為什麼不知不覺間就開始混日子了,就是不願意改變,不願意學習進步啊。說句實話,誰閒的沒事願意主動找罪受,不都是怎麼省事怎麼來嗎?
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本身就很容易喪失危機感,就這麼點工作,技術早就已經爐火純青了,工作完全就是條件反射,雖然時間是固定的,但是並不覺得有多累,維持這個狀態很簡單,但是想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卻還要成長進步,解決問題,養成習慣是很麻煩的,它需要你不間斷的堅持,堅持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下立即適應當前的狀態,大自然還講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呢,所以改變自己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強迫自己養成一個習慣的難度會更大。
當我們剛進公司的時候,同樣也是不願意改變自己以適應公司,但是不這樣做,你就無法生存下去,這種強大外界作用力迫使我們不得不主動做出改變,而且速度越快越好,一旦站穩腳跟,安全感隨之而來,生存的壓力就不存在了,也就沒有促使自己在成長進步的動力。
有安全感是好事,但幾乎所有的進步都來自於放棄一部分安全感。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一書中說:“絕大多的成長進步,都來自於主動放棄一部分安全感。”在當今行業普遍低迷的浪潮之下,前有京東淘寶的大規模裁員,後有網易的“暴力裁員”,公司不好混,員工當然不也會有“好日子”過,這種大環境下,會迫使我們產生危機感。
但是,大多數人的解決辦法是尋求更穩定的單位工作,而不是主動改變自己來獲得能力提升。 究其原因,我們的內在驅動力就是安全感的缺失,所以就想方設法的去彌補,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去一家永遠不會倒閉的公司工作,比如說公務員、事業單位。因為這樣我們不需要改變自己,也可以說是隻需要給改變一次,只要適應了這裡的工作生活,就可以安安心心幹到退休,這筆買賣只賺不虧。
在職場中工作時間長了,就不想努力了,這其實是在當前不變的環境下所形成的錯覺,長時間穩定不變的工作狀態,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刻都在積極工作,因為主動的積極並不會給你帶來什麼獎勵,最關鍵的是你能感受到當前的安全感,只要安全感存在,就不會產生焦慮,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混日子。
不要用現在的思維模式去思考未來的不確定形勢。在職場中有一項指標非常重要,那就是經驗。一般情況下,任何一個領域,工作經驗越高,享受的福利待遇就越高,安全感和舒適區所打造的“意識壁壘”就越牢固。
這也是因為我們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是以經驗為基礎,而經驗,是自己總結歸納得來的,經歷的越多,經驗就越豐富,能解決的問題就越多。
但是這樣就會導致我們在思維上有個BUG,過去我的工作能力能夠勝任當前的工作,現在我的工作能力還是可以,那麼在未來,我的工作能力是否依然不需要改進,也能夠勝任當前的工作?如果按照經驗得出的答案來看,在未來是可以的,所以就開始不想在努力,過一天算一天。但是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要是未來的行業走向可以透過過去和現在精準預測出來的話,創業的道路上怎麼會有那麼多倒下的人呢。
所以說混日子,也從側面說明了一點,我們已經習慣用經驗來解決問題了,可是依靠經驗的話,需要前提,即過去與未來一樣,換句話說就是過去與未來是一層不變的,這根本就不可能。如果題主能夠理解這一點,那麼就不會有在職場中工作時間長了,就不想努力了,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態。
總結:為什麼我們會有在工作中時間一長,就不想努力,混日子的心態?
是因為安全感和舒適區打造的“意識壁壘”,再加上當前不變的工作環境,讓我們相信未來是一層不變的,所以我現在的工作能力,在未來一樣可以立足。
憑什麼認為未來是一層不變的?
憑藉經驗,過去我幹得不錯,現在我同樣幹得也行,那未來一定也可以。
問題就在這裡,我們總是會用現在的思維模式去判斷未來的不確定形勢,即便我們都知道未來是不可控的,但是還有不由自主地用經驗去預測未來的走勢。
回覆列表
我也經常產生這樣的職場倦怠感,尤其是看但別人也不努力的時候。
不想努力了,工作再用功領導也不會注意到你……
別人也在偷懶,我幹嘛還要這麼追求完美……
心理學家把這種“努力了也沒人看到”、“別人能偷懶我也能”的心理狀態稱為“破窗效應”:當被打碎的窗戶得不到修復時,人們就會認為其他窗戶也是可以被打碎的,即,打碎後不會受到懲罰。
比如:一條人行道有一些垃圾,那麼你也有可能將垃圾隨手扔下,你的心理活動是:環境早就髒了,我扔的這點兒垃圾根本起不到關鍵性作用。
職場上我們一定要提防這種心理暗示。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對工作出現倦怠感,進而誘匯出各種心理問題,如頹喪、從眾和投機心理,呈現出溫水煮青蛙的局面。
想要破解破窗效應,就要及時“補窗”,把後果扼殺在搖籃中。
不要放縱自己犯錯誤。堅決不要去打破那第一扇窗,不要今天有一點工作沒做完,就拖到明天,當我們對自己開始了鬆懈、容忍和放縱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錯誤。
工作中有錯誤就要及時彌補。不可避免犯下第一個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內彌補過失。錯誤如果得不到改正就會形成錯誤的積累,從而影響你個人的職場生涯的發展。
同樣也可以用在人際關係中。當你和同事的關係出現裂痕,你也要在第一時間內修復它。否則就會像破窗效應一樣,裂痕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結果。
對自己嚴格,就是對自己能力最好的鍛鍊。
我是小唯:不販賣職場焦慮,不做知識理論灌輸,只為職場人的逆勢成長。思維戰略+工作戰術,精英職場人都在用的工作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