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到中東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時,人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很可能是身著一襲白袍的阿拉伯土豪,而以色列這一以高科技立國著稱的猶太國家和化石能源出口恐怕沾不到半點關係。不過這個印象在今後需要改變了,隨著過去幾年地中海東部天然氣儲量的不斷髮現,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國家都開始探索本國的天然氣之路。
根據BP公司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評論》,2015年以色列的能源結構主要為:石油和其他液態能源(43%)、天然氣(30%)、煤(26%)。在2005~2015十年間,以色列的煤炭消費下降了15%。與此同時,對天然氣的消費卻增長了四倍以上。
(以色列地圖)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以色列建國之初,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國內外形勢嚴峻。以色列能源進口線路幾乎全部被切斷,其中最主要的摩蘇爾-海法輸油管線被伊拉克關閉。為了保障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以及保證軍隊在戰時可靠燃料的供應,從蘇聯、北海、墨西哥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同時從美國、澳洲和南非等國家進口煤炭。
在1947年之前,蘇聯一直強烈地敵視猶太復國主義,然而在1947—1949年蘇聯卻給予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最堅定的支援。
如果沒有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的支援,作為現代以色列國成立的政治保證和法律基礎的聯合國決議—《關於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分治計劃)問題的決議》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獲得所必需的三分之二的支援票。
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
然而由於美蘇爭霸的世界格局形成。蘇聯開始支援阿拉伯民族主義,與美國在中東地區展開對峙,以蘇能源外交也隨之中斷。從此以色列能源外交開始轉向伊朗。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前,伊朗就與以色列保持緊密聯絡,其中雙邊外交關係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石油。以色列在建國初曾提出鋪設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來進口伊朗石油的計劃,但最終未能實行。
這一時期,由於以色列剛剛獨立建國隨即陷入了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圍攻,能源外交起步略顯艱難。由於蘇聯和伊朗的先後支援,為其在被封鎖與遏制期間的經濟、社會、軍事國防的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以色列經濟實體增大及能源消耗量增加,埃及作為長期石油供給的重要性逐漸下降。在伊拉克戰爭的前期,有人談到重新啟動從伊拉克摩蘇爾到海法的廢棄管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以色列需要以某種方式爭取敘利亞的支援,因為他們控制了部分路線。
另外,以色列開始把能源外交推向中亞國家,並與周邊國家改善關係,引進西方油氣公司資金及技術。從2003年開始,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攀升,製造業成本大幅增加,對以色列來說,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一直很高,通脹壓力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本來就很大,因此不得不併對能源部門進行改革。首先要拓展進口渠道,增加從俄羅斯和裡海國家(哈薩克、土庫曼)石油進口,進口量達到80%,其餘從鹿特丹和埃及進口。其次立足本國尋找能源問題的解決辦法,加大石油勘測力度,開始從頁岩油中提煉石油。再次是積極發展核能;最後是加大天然氣的進口和開發。這一階段,以色列開始走向能源的全面發展階段。
從1999年起,以色列陸續在海上發現了多個氣田,改變了該國能源只能依靠進口的局面,但他們在陸地上的收穫一直微不足道。就在本週,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油田上勘探出儲量為數十億桶的原油,他們將不再豔羨那些鄰居們了。
據當地媒體Globes報道,以色列石油勘探公司Afek Oil and Gas在位於該國境內的戈蘭高地上發現油層,“儲量可供以色列在未來數十年內實現自給自足”。目前以色列每天要消費27萬桶原油。
(以色列石油鑽井平臺)
該油田面積達98000英畝,約佔整個戈蘭高地的三分之一,這裡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是以色列最主要的淡水來源。但戈蘭高地為交界的以色列和敘利亞爭議領土,其歸屬問題也會讓生產複雜化。
實際上,此地鑽孔的執照最初在2013年4月頒發,但以色列自然保護學會等團體和當地居民多次上告到以色列最高法庭,他們認為石油開採會給生態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因此所有開發延期,直至2014年12月探測活動才得以開始。
包括《以色列時報》在內的媒體也強調,石油抽取的難易程度等問題還是未知數,實際的大規模提煉要等一段時間,另外,鑑於目前油價一直遊走於低位,為了使得該油田盈利,石油生產必須維持低成本。
此外,由於地處衝突焦點地帶,尤其是鄰國敘利亞動盪不安,日後保護臨近戰區油田難度很大,一些大型目標更容易成為敵人的標靶。
木春山談天下
當提到中東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時,人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很可能是身著一襲白袍的阿拉伯土豪,而以色列這一以高科技立國著稱的猶太國家和化石能源出口恐怕沾不到半點關係。不過這個印象在今後需要改變了,隨著過去幾年地中海東部天然氣儲量的不斷髮現,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國家都開始探索本國的天然氣之路。
根據BP公司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評論》,2015年以色列的能源結構主要為:石油和其他液態能源(43%)、天然氣(30%)、煤(26%)。在2005~2015十年間,以色列的煤炭消費下降了15%。與此同時,對天然氣的消費卻增長了四倍以上。
(以色列地圖)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以色列建國之初,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國內外形勢嚴峻。以色列能源進口線路幾乎全部被切斷,其中最主要的摩蘇爾-海法輸油管線被伊拉克關閉。為了保障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以及保證軍隊在戰時可靠燃料的供應,從蘇聯、北海、墨西哥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同時從美國、澳洲和南非等國家進口煤炭。
在1947年之前,蘇聯一直強烈地敵視猶太復國主義,然而在1947—1949年蘇聯卻給予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最堅定的支援。
如果沒有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的支援,作為現代以色列國成立的政治保證和法律基礎的聯合國決議—《關於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分治計劃)問題的決議》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獲得所必需的三分之二的支援票。
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
然而由於美蘇爭霸的世界格局形成。蘇聯開始支援阿拉伯民族主義,與美國在中東地區展開對峙,以蘇能源外交也隨之中斷。從此以色列能源外交開始轉向伊朗。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前,伊朗就與以色列保持緊密聯絡,其中雙邊外交關係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石油。以色列在建國初曾提出鋪設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來進口伊朗石油的計劃,但最終未能實行。
這一時期,由於以色列剛剛獨立建國隨即陷入了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圍攻,能源外交起步略顯艱難。由於蘇聯和伊朗的先後支援,為其在被封鎖與遏制期間的經濟、社會、軍事國防的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
高速發展時期(1991-至今)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以色列經濟實體增大及能源消耗量增加,埃及作為長期石油供給的重要性逐漸下降。在伊拉克戰爭的前期,有人談到重新啟動從伊拉克摩蘇爾到海法的廢棄管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以色列需要以某種方式爭取敘利亞的支援,因為他們控制了部分路線。
另外,以色列開始把能源外交推向中亞國家,並與周邊國家改善關係,引進西方油氣公司資金及技術。從2003年開始,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攀升,製造業成本大幅增加,對以色列來說,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一直很高,通脹壓力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本來就很大,因此不得不併對能源部門進行改革。首先要拓展進口渠道,增加從俄羅斯和裡海國家(哈薩克、土庫曼)石油進口,進口量達到80%,其餘從鹿特丹和埃及進口。其次立足本國尋找能源問題的解決辦法,加大石油勘測力度,開始從頁岩油中提煉石油。再次是積極發展核能;最後是加大天然氣的進口和開發。這一階段,以色列開始走向能源的全面發展階段。
從1999年起,以色列陸續在海上發現了多個氣田,改變了該國能源只能依靠進口的局面,但他們在陸地上的收穫一直微不足道。就在本週,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油田上勘探出儲量為數十億桶的原油,他們將不再豔羨那些鄰居們了。
據當地媒體Globes報道,以色列石油勘探公司Afek Oil and Gas在位於該國境內的戈蘭高地上發現油層,“儲量可供以色列在未來數十年內實現自給自足”。目前以色列每天要消費27萬桶原油。
(以色列石油鑽井平臺)
該油田面積達98000英畝,約佔整個戈蘭高地的三分之一,這裡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是以色列最主要的淡水來源。但戈蘭高地為交界的以色列和敘利亞爭議領土,其歸屬問題也會讓生產複雜化。
實際上,此地鑽孔的執照最初在2013年4月頒發,但以色列自然保護學會等團體和當地居民多次上告到以色列最高法庭,他們認為石油開採會給生態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因此所有開發延期,直至2014年12月探測活動才得以開始。
包括《以色列時報》在內的媒體也強調,石油抽取的難易程度等問題還是未知數,實際的大規模提煉要等一段時間,另外,鑑於目前油價一直遊走於低位,為了使得該油田盈利,石油生產必須維持低成本。
此外,由於地處衝突焦點地帶,尤其是鄰國敘利亞動盪不安,日後保護臨近戰區油田難度很大,一些大型目標更容易成為敵人的標靶。
木春山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