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鈺方G313413519

    魯智深圓寂大概是從魯智深落髮剃度為僧的那一刻就已經開端在冥冥之中註定了,只是當時的魯智深不甘心就如許喧囂無為地過活,也不甘遭到旁人的算計,以是當時魯智深的心中是不信佛家的,也不願意聽信廟門中的寺廟僧人的話語的。

    直到厥後,魯智深跟跟著宋江勝利地大敗了方臘以後,登時發明本來梁山和方臘之間的比賽無論如何一直都是朝廷在岸邊坐等著兩全其美,然後朝廷便開端了坐享其成。魯智深畢竟不滿了朝廷的封官晉爵,而是挑選了前去杭州的六和塔中再度落髮為僧,今後過著一種喧囂無為的生活了。魯智深已經在抓捕方臘的時分顛末五臺山,拜見了智真長老,通過了智真長老的點播勝利的抓住了方臘,但是在魯智深臨走的時分又是對著魯智深說了四個偈言,而在以後又都逐個完成了。

    當魯智深本人打坐的時分,忽然聽到了浙江潮起潮落的聲響的時分,卻誤以為是戰鼓再一次的敲響了,由門生的見告,魯智深才豁然開朗,本來本人的徒弟智真長老的話語中的玄機即是在此處了,智真長老已經早早地預想到了魯智深的運氣了,魯智深只是心中無比的五味雜陳,想著疇前本人半生兵馬卻畢竟害苦了旁人,便洗澡換衣。魯智深畢竟頓悟了智真長老的話語,同時也懂了本人一生中想要的工具了,然後即是坐著圓寂涅槃。

    魯智深本名魯達,出生在北宋年間,是《水滸傳》中十分具有明顯特性的一個人物。據小說中描寫的他身高八尺容顏鹵莽,為人守口如瓶同時嫉惡如仇,看待冤家大方小氣豪邁仁義,由於已經在五臺山落髮以是他的外號被稱為花僧人。

    聽說有一次魯智深在街上偶遇史進和李忠,三人便約好去酒樓飲酒,在飲酒的程序中巧碰到賣唱的弓足和她的老爹,弓足向他們講述了本人被鎮關西逼迫的程序,三人都顯得滿腔怒火十分的憤恨,但是史進和李忠曉得鎮關西的勢力以是沒有膽大妄為,但是魯智深聽聞了全部工作,他的性質最是嫉惡如仇,看到居然有人云雲的欺侮強大魯智深心中震怒,送弓足父女分開以後,間接找到鎮關西,兩人在街上打了起來,魯智深三拳就打倒了鎮關西。

    魯智深在五臺山闖了禍,最後被送到了相國寺。相國寺的方丈分派他去後院看菜園子,有一次那幾個惡棍果然又來了,他們想著乘隙要把魯智深促進糞坑,但是沒想到卻反而被魯智深促進了糞坑,這一個人看魯智深果然很兇猛,便有些折服了說好了第二天一起來飲酒。但是在他們飲酒的時分樹上有兩隻烏鴉不斷不斷的叫,惡棍有些焦躁便想著拿個梯子過來轟走烏鴉,魯智深哈哈一笑說道要甚麼梯子呀,說著間接到了那棵柳樹中間,雙手用力三下兩下以後居然把那棵柳樹倒拔了起來。惡棍覺得很奇異,大喊道:徒弟不是人呀!

  • 2 # 檸檬不再萌

    健健康康的魯智深,為什麼會突然圓寂?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2017.2水滸中,魯智深是作者和讀者都情有獨鍾的人物。看他長得五大三粗,賊眼兇相,平生不修善果,只知殺人放火,卻有一顆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善心。

    他見不得弱勢群體受欺壓,初聽陌生人金翠蓮父女的遭遇,就憤而打死鎮關他見土匪強搶民女,他敢一人對抗一座土匪山,妙說姻緣打周通。

    他見兄弟林沖受迫害,一路悄悄護送千里,在最關鍵的時刻,出手救下林沖的性命。

    為了陌生人,他可以放棄體制內安穩的生活,不當軍官當和尚。為了兄弟,他可以放下自由自在的菜園和尚生活,寧願漂泊江湖。

    魯智深愛憎分明的仗義性格在看官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到後來,在世人眼中正值功成名未就之際,他又突然圓寂而去,讓看官難免傷懷。

    也給看官留下十萬個為什麼之一:健健康康的魯智深,怎麼會說圓寂就圓寂了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簡單回顧下魯智深當和尚的經歷。

    起因,大家都知道,緣於為弱勢群體打抱不平,打死了鎮關西。逃跑路上,又被金家老漢反救,引薦給自己的女婿趙員外。

    趙員外是個大財主,也是五臺山的大施主。趙員外便把魯智深,當時還叫魯達,推薦到五臺山當和尚,以規避官府追捕。

    初上五臺山時,魯達的長相就把寺廟裡管事的和尚嚇到了,都認為,魯達“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不是當和尚的料,便跑去勸寺裡的總管事——智真長老,別將魯達剃度為僧。智真長老一聽,先說“看在趙員外錢的份上,不能不給他面子”(原話不是,本意是),隨後對眾人說“我先看看這人有沒有佛緣”。於是,咒語一念,入定去了。

    原來,這智真長老是個活羅漢,能潛入人心,以觀其前世今生。

    一柱香後方才回來,智真長老對眾僧說:“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魯達就這麼當上了和尚,從此也有了一個和尚的名字叫智深。

    雖然當了和尚,但他不知如何誦經修行,不僅照常喝酒吃肉,情急了,直接就在佛堂前後拉屎拉尿。毛了,就大打出手,把眾和尚痛打一頓。

    智真長老不能老護短呀,於是,寫封信讓他投奔自己的師弟,到東京大相國寺討口飯吃。

    在那裡,他遇見了林沖,二人結拜為兄弟。後來,林沖受迫害,他為救林沖,得罪高俅,又被迫落草。再後來,魯智深追隨宋江,在梁山坐了第13把交椅,當了一個步兵頭領,與梁山兄弟一道南征北戰。

    數年後,梁山招安徵遼,凱旋迴京之際,途經五臺山,魯智深想念自己的師傅智真長老,與宋江等眾人一道前去參拜。

    一見面,智真長老就對魯智深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原來,當初魯智深剛上五臺上時,智真長老就知道,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只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教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

    智真長老與魯智深分別時,又說:“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名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後來,在攻打方臘時,四句話一一應驗。魯智深先後活捉了夏侯成、方臘。仗打完了,梁山進駐浙江六和寺裡休息。那一夜正值八月十五,三更時分,錢塘江大潮如約而至,滾滾之聲如擂戰鼓,魯智深夢中驚醒,不知就理,提著禪杖,大喊一聲,便要出去廝殺。

    這時,眾僧人方才告訴他,這叫“潮信”。

    而那一刻,魯智深突然頓悟“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看來今夜必將圓寂。可是,什麼叫圓寂呢?他又問眾和尚。

    和尚們都笑了:你一個當和尚的,怎麼連佛家的基礎知識都不懂呢?圓寂就是死。

    魯智深也笑了:既然死乃喚做圓寂,那今天灑家是死定了。隨即請僧人幫他燒洗澡水,沐浴更衣,又叫手下去請宋江來看他。又討來筆墨紙,寫下一篇頌子。

    注意:到此時,魯智深真的進步不小。當初打死鎮關西跑路時,官府懸賞捉拿他,他不識字,還跑到自己的佈告前看熱鬧。而此一時,他居然能識字,還會寫頌子。

    頌子還寫得充滿了禪意:“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進步不小啊!但奇了怪的是,當軍官多年,他一直是個大字不識,當土匪後到是學會了識字。難不成梁山也辦隨營夜校,宋江也知道掃盲?

    話說回來。當時,魯智深寫了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也就是靈魂出竊了。

    宋江等人來看時,魯智深已經不動了。

    從誤打誤撞當上和尚開始,魯智深就沒有念過一天經,甚至連佛家基礎知識——圓寂是什麼東東都沒弄明白,忽然就坐化成佛了?

    文中,眾和尚只是告訴魯智深,“圓寂”是“死”。而實際上,“圓寂”即“涅槃”,謂諸德圓滿,諸惡寂滅,是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終目的。所謂圓寂,具足一切功德為圓,遠離一切煩惱為寂。

    按這樣的解釋,魯智深已經達到了這個理想狀態。在他活捉方臘之時,宋江就對他說:“今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

    魯智深答:“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又說:“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得父母。”

    智深搖頭說:“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從這段對話來看,魯智深已經功德圓滿,也做好了遠離一切煩惱準備。至於,為什麼如此強健的魯智深說閉氣就閉氣了?

    據說,凡得高僧都能預知自己的生死,大限來時還能自己控制。其法門就藏在打坐功夫中。坐的入靜時,能控制自己的靈魂什麼時候出竊,也就是坐化昇天,佛法中叫“坐脫立亡。”

  • 3 # ii小小孩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

    屠刀不是別物,就是一個執著,並非殺人宰命的才叫屠刀,也並非不殺好人只殺壞人的不叫屠刀,功名利碌、善惡是非、恩怨情仇,紅塵中萬相萬法皆是屠刀,都是束縛人本性、真我的東西,所以放下便是頓悟了人生本來,便是:扭斷了金枷,扯碎了玉鎖,今日方知我是我!正所謂:俗生有如幻夢,聽潮一驚而醒;皮囊棄之如塵,天性入自家門!

    魯智深在《水滸》裡算是結局最好的人物,也許他身上寄託著作者的人生感悟,甚至作者把他自己的內心也投射在魯智深身上,殺人放火雖然痛快,畢竟造下無數業債,雖說地獄眼睛看不到,但英雄豪傑們翻江倒海到頭來只是給人作嫁衣裳,受苦的依然受苦,享樂的依然享受,所不同的換了個名姓而已,所謂替天行道也不過是自欺其人而已!作者感悟到此,自然要給真英雄一個好的去處,所以魯智深頓悟、林沖退隱、武松出家……其他人等,也自嘗其因果。

    有人說,魯智深身體一貫健康,怎麼會說走就走那麼神奇?這是有事實根據的。高僧們修行到一定階斷,不僅對世事因果瞭如指掌,對自身皮相的執行也是一清二楚,也就是說肉體什麼時候吐出最後一口氣能料得十之八九。所謂涅槃,就是嚥氣之時仍神識清楚,嚥氣之後神識便入佛界,擺脫輪迴的業力,跟紅塵說聲拜拜。

    魯智深雖然身在軍營,殺人放火、吃肉喝酒,沒有專心修行之相,但他的慧根是很深的,因為他正直無私,而六祖慧能說直心便是道場,一顆正直無私的心便是佛心,他的殺人放火是為了債,不是造業,當征戰一生的他在睡夢中被江潮吵醒,以為又是戰場撕殺之聲,準備提剷出戰,卻被告知是潮水之音時,他便頓悟了:江潮如約而來,紅塵轟然而塌;回首打殺一生,亳無一絲自在;今當放下執著,如魚脫鉤而回!其時他年已邁,要說健康可能是他自己還有什麼放不下所以自己以為還能上陣,也可能是我們誤會而已,總之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不會強留世上,也不會強行離開,一切都遁自然。

  • 4 # 田師傅19631212

    一百零八星是奉天命而來,三十六天剛星七十二地煞星那個也不是凡物,如果宋江不是在玄女娘娘廟睡夢中得三部天書知到一切都是天意不可維,你想想宋江會領著兄弟們幹什麼,那麼水滸傳就得改寫了。魯智深受羅真人點化知到時至回去覆命了。

  • 5 # 有故事的人127778979

    魯智深圓寂時地情節是作者為了還他一個報應而為讀者設地個局,是想告訴人們魯智深人雖長相凶神惡剎,但有一顆至真至愛地菩薩心腸。終得了個善有善報之果而已!只是讓讀者提前知道了死期,不免讓人痛惜一條好漢應在延續到書盡之處,或做個隱身世外地高人!但好人壞人終須難逃生死一關!大可不必惺惺相惜!緣起有緣落,花開有花謝,古之自然規律也!

  • 6 # 金山萬丈

    魯智深的結局對魯智深來說很圓滿,但對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許的遺憾。我們會發現魯智深最後會寫字,此種頓悟,僅在一念之間,參透生死,乃佛道重生。他活得頂天立地,但畢生孤獨,在忠義稱雄的梁山沒有真正立足(排13),只有西方才是他的歸宿。

  • 7 # 堅強的驢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然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是魯智深圓寂時自己所作的一句偈語。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魯智深在六合寺聽潮見信圓寂,終成正果。大徹大悟很不容易。

  • 8 # 大亨永德

    應天命而來,順天命而去!天罡也好,天煞也罷,時也,運也,命也,都是自已所為,自已所得,善惡報應而已!戲劇人生,談笑之間又換了人間!我們也為之一笑吧!何為古人擔憂?魯智深有佛緣善始善終乃其造化也!

  • 9 # 知常容

    魯智深是佛家在世間修行的另一種方式那就是怒目金剛式,有人認為佛家就是寬容,忍耐相容,但是怒目金剛式的也是入世的一種方式。所以施耐庵塑造了一個完美的魯智深佛家形象。

    魯智深殺人無數,但是從不濫殺無辜。每一個人都知道魯智深的是他拳打鎮關西,現在有些小孩子不理解,為什麼這麼暴力的人引入了課文中?因為這是逞強扶弱,維護正義的一種方式。為了維護正義,自己的官職根本不重要,這樣世界上的人多麼不多見。

    他本來可以利用自己的官職的便利去壓鎮關西,討回公道,但是他用堂堂正正的方式,自己的方式,不利用官職,為兩個弱小的人物討回公道。這說明他公私十分分明。

    後來他出家了,管菜園子搜尋了一幫潑皮無賴,這個時候有人又說了,魯智深怎麼這麼沒節操跟無賴在一起,但你有沒有想過他收復了無賴給社會造了多少福。這裡也暗示了所有人都可以點拔的,可以渡化的。

    再往後倒拔楊柳,野豬救林沖,那個是一義,魯智深自身的形象是很完美的一個形象。很多人看完之後都非常喜歡,覺得身上壓根找不出缺點。

    你把他的名字拆開爐,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魯莽,魯莽背後隱藏的是深深的智慧,合起來就是魯智深。你透過表象看本質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個人物的大智慧之處。

    我選的插圖他們畫的根本體現不了魯智深的氣質,兇狠外表下面的是濃濃的佛性,這才是魯智深。

  • 10 # 給歷史卸妝的畫者

    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是引咎自殺。

    魯智深圓寂前留下一句話: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死前才悔悟到:灑家本志在救蒼生於水火,而實際上,大半生卻做的是殺人放火的勾當,陷蒼生於水火,該死該死,到死方知,自己真正想做什麼樣的人。

    魯智深天生一副菩薩心腸,嫉惡如仇,真正做到了路見不平一聲吼,把刀相助於人。

    可是世事無常,拳打鎮關西后,就亡命天涯。機緣巧合出了家,但心有不甘,又上了梁山。後面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真是”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先是隨宋江殺人放火,後又對抗官軍圍剿,不得不殺,招安後徵方臘,做了自己最不願意做的。本想做方臘一樣的人物,卻把方臘殺了。這讓魯智深徹底心灰意冷,懷疑人生。宋江讓他還俗做官,封妻廕子,光宗耀祖。他回答道,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清淨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路過五臺山,上山拜見師傅,被師父一語點破: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這讓魯智深內心徹底崩潰,羞愧難當,心如死灰,只能以死謝天下了,隨後自殺。

    至於坐化成佛,真是無稽之談。死有那麼容易嗎?除非老得快死了,坐下來,支援不住,就斷氣了。魯智深剛從沙場上全身而退下來,坐下來想死就能死成,那也太扯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誰不想活成自己想成為的人,但又有幾人能活成自己想要的自己呢。

  • 11 # 莫小邪

    還不是作者施耐庵想讓魯智深圓寂?在塑造人物方面,施耐庵有意把魯智深寫成一位轉世羅漢式的人物,這又是宗教情節滲透文藝作品。

    魯智深從來不是雙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也不是白臉皮的公子哥,他走到哪裡都愛打報不平,渾身充滿正義感,無論拳打鎮關西,還是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相對來說,魯智深的性格愛憎分明,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猶豫。

    眾所周知,雪中送碳,拔刀相助,救眾生於苦難之中,這是佛陀的本願。魯智深外表粗糙,性情狂放不羈,不拘小節,卻有一顆菩薩心腸。他對人不分三六九等, 結交友人不論出身家境,遊手好閒的街頭潑皮,落難中的罪犯,山寨的土匪強盜,江湖中的武林高手,他都結交,而且不求利益。

    可以說,魯智深是一個很有慧根的人。當他經歷多了,什麼打打殺殺的生活,梁山好漢的熱血傳奇後,終歸要有一個歸宿。這個歸宿,不是指俗世中的婚姻家庭,而是佛學中所提到的涅槃,關於肉身的毀滅與精神的重生。

    所以,魯智深的圓寂,只是作者施耐庵對前面發生了什麼的伏筆做一個人物從生到死,來去何處的總結。作為一個普通人,魯智深太累了,他需要放下江湖上的風雨,作為一個帶有佛屬性的人,他已經在俗世中得到足夠的磨鍊。

    所以,魯智深的圓寂是平常人不能達到的新生境界。

  • 12 # 暮雲齋主

    鐵石禪機已點開,錢塘江上早心灰。

    六和寺內月明夜,三竺山中歸去來。

    衲子心空圓寂去,將軍功遂錦衣回。

    兩人俱是男兒漢,不忝英雄濟世才

    這是魯智深坐化一篇的開場詩,講的就是魯智深坐化的事,頗有些宿命意味。

    一篇水滸,從一開始對每個人遭遇的憤怒,到聚義梁山的壯懷激烈,再到招安之後的失落,以及遠征方臘的慘痛,最後本應凱旋高歌但卻透滿悲涼的收場。

    我經常想,為什麼徵遼一將未損,打方臘時卻隨便一戰都要死幾個,這並不合理。但是仔細想一下,終於明白施公的意圖。並非他們都該死,而是故事到了收場的時候了,既然收場,就要安排每個人的結局。結局並不是只有生與死,但是,在這個故事裡,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生與死。

    只不過這死也有真“死”和假“死”,打個比方,就說魯智深的好兄弟林沖。林沖與高俅的仇不用再贅述,與宋江也立場不同,難成兄弟。那麼征服方臘之後,林沖該如何收尾,如果大家是作者,改怎麼安排?

    已是招安之勢,藉助宋江幫他報仇完全不可能,況且此時梁山人馬殘缺,實力削弱。如果回京等待他的會是什麼?高俅會把一顆炸彈放在身旁麼,一定會找機會除掉林沖。所以林沖決不能回京。

    所以作者是這麼寫的:宋江等隨即收拾軍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沖染患風病癱了。你說巧不巧?剛要啟程,就癱了。沒缺席過一場戰役的林教頭竟然無緣無故這麼巧的突然就癱了,你能信?

    所以說這是施公為林沖找的一個藉口,一個收尾。林沖真病假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林沖不能回京。後來說半載而亡的訊息是傳給宋江的,包括楊志的死訊也是發文傳給宋江的,這裡雖然作者說他們死了,但是巧在似乎都是以宋江為第一人稱。誰知是不是跟其他人離開的人一樣,找個藉口就此歸隱呢。所以這就是假“死”。

    說回魯智深。魯智深是二龍山系幾個主頭領第一個“死”的,隨後林沖“癱了”,武松“殘了”,楊志“死了”,不得不說這幾位真的很有默契。不過很顯然作者還是最偏愛魯智深,因為他是全篇唯一一個找到自己的。

    我曾說梁山上漫山神魔,多數都不是人,林沖是最像普通人的,武松是近神的,而魯智深則是近佛的。這三兄弟對待事情是三種不同態度,卻是整部書最鮮明的角色。

    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這段時間的魯智深好打不平,率性而為。落草二龍山到加入梁山之後,雖然與幾個好兄弟聚在一起,每天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但是魯智深開始迷茫了,找不到人生意義了。直到參禪五臺山,智真長老給了四句偈語,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雖然不明白,但是魯智深的心理狀態慢慢變化了。

    一路殺伐,魯智深看到了梁山兄弟的下場,也明白了宋江的心思。征服方臘之後的梁山沒有喜悅,每個人心中都非常沉重,魯智深更是感到厭倦,厭倦了殺伐,更厭倦了權利爭鬥,所以在六合寺看到潮信,心中高興,原來師傅早就指點自己,並且為自己準備好了後路,而自己今日方才明白,於是寫下幾句詞。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至此找不到方向的魯智深終於釋然,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圓滿的歸於沉寂,不再隨宋江回京。於是接著林沖“癱了”,武松因為殘廢不走了,楊志“死了”。不管是真死還是假死,都是一個結局,但在世人眼裡,他們都不在了。

  • 13 # 邏輯文史游

    這個問題我從3方面為您說明。

    1,從故事結構來看,魯智深是全書帶動故事節奏的好漢,徵方臘結束全員回京領賞但魯智深沒有去,在錢塘江他看到了潮起潮落便大徹大悟溘然圓寂。魯智深的圓寂書中並不是沒有鋪墊,在他與宋江一起上五臺山時智真長老臨行前就對他說過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預言,所以魯智深看到此景想起師傅的話,就這麼離去了。魯智深雖然是和尚,但是也做了不少殺人放火之事,在最後一刻終於被佛接納,成為了結局最好的好漢,圓是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這也是施耐庵對魯智深這一上上之人安排的最好的歸宿。

    2,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魯智深是梁山上嚴格意義的反對招安人士,並且無論是功夫還是影響力他都不比宋江差,所以在宋江眼裡,這種與自己理念不合的人勢必會破壞自己的舔狗形象。我們不妨大膽的猜測一下,當宋江得勝歸來時,朝廷奸佞們自然不歡迎魯智深這種能打的人,但宋江的目的是為兄弟們洗白,那他可不可能為了千秋大業和蔡京等人達成共識,除掉魯智深這種不安分的因素呢,所以錢塘江魯智深看似是飛昇成佛,其實也有可能是被宋江毒死了。

    3,從科學的角度來看 ,魯智深身材高大體重超標,並且整日暴飲暴食,又加上生活作息時間不規律,無論在遼國還是在江南也應該積攢了不少壓力,所以魯智深妥妥的是三高患者了,在加上他胡吃海喝的特點,或許不知不覺患上糖尿病或酒精肝或心腦血管疾病也說不定。雖然宋朝的酒度數不高,但魯智深頓頓離不開酒並且不醉不歸也是很嚇人,這樣一來神經系統不僅長期受酒精麻痺,油膩的飲食又加重了心腦血管的負擔,等到徵方臘結束魯智深已經將近五十歲了,正是慢性病病症突發的年紀,所以在錢塘江吃喝完開窗戶一吹風,直接死於心梗腦梗或糖尿病併發症也是很有可能的。

  • 14 # 一覽眾河小

    安排魯智深圓寂是作者高明的地方,看到魯智深圓寂的時候,非但不覺得悲傷,反而覺得理應如此。

    魯智深本來不叫魯智深,他也不是和尚。魯智深本名魯達,是一名軍官,為官多年,最終在小種經略相公下面做提轄。按理說,在官場摸爬滾打許多年,應該是一個深諳為官之道的老油子,不然也沒法子做這麼久的官啊。可是魯達卻自動無視這些傳統規律,當了這麼多年的軍官,他依然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我行我素的個性。當他看到金翠蓮被鄭屠欺負時,當即就把這事攬下來了。一個有著多年官宦生涯的人物,為了一個素昧平生的女人強出頭,這樣的描寫著實讓人感到突兀。這不是一個當官多年的軍官所為,完全就像是一個愣頭青。難道是這魯提轄看上了翠蓮,根據後面來看,魯提轄不好女色。如此這般正是要體現出魯提轄與眾不同的地方,在紅塵裡翻滾許久依然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後來魯提轄為了翠蓮父女,打死了鄭屠,跑路以後沒多久就當了和尚,從魯提轄一下子變成了魯智深。魯智深以前當提轄的,官雖不大但是自在快活,有酒有肉絕不含糊。和尚的清規戒律哪裡可以束縛他,他依然堅持著吃肉喝酒的習慣,是個不折不扣的酒肉和尚。這樣的魯智深自然得到所有和尚的一直厭惡,只有智真長老發現了他天生不一樣的地方,雖然外形粗魯卻又滿含孩子般的天真爛漫,將來必定與佛有緣。

    魯智深身上充滿了佛性的東西,首先他行事瀟灑,無所顧忌,無論是錢財還是生死,他都看得很淡。這跟佛家所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其實是蠻像的。其次魯智深多次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佛家講究多行善事,魯智深這也是在做好事,而且魯智深做的更主動更激烈,他是主動打擊邪惡黑暗勢力,只要是自己看不慣的,魯智深從來不含糊。因為他豪爽霸氣的個性,魯智深結交了一幫朋友,大家也願意以他為中心,尊他為老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魯智深身上的佛性卻越來越濃,後來他主動提出要去看望智真長老,和宋江一道去拜會,並且接受了長老的四句箴言。

    長老說的明白,魯智深本來就是佛門之人,因為殺孽未盡,所以依然在世俗界遊蕩,一旦完成種種殺孽,他也就功德圓滿,可以直接回歸自己的本位了。

    魯智深一路走來,打打殺殺,經歷過無數危險,特別是攻打方臘的時候,梁山好漢損失過半,魯智深卻逢凶化吉,沒有絲毫受傷。當日長老的幾句話,魯智深就一直放在心裡,何況前兩句已經都實現了。對於剩下的兩句,魯智深更是心知肚明。在魯智深最後的時刻,魯智深一下子心智清明起來,要知道魯智深本來是個大字不識幾個連別人通緝他都看不懂。但是在圓寂之前卻是完全變了一個人,一下子成了有道高僧模樣最後圓滿坐化,完成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魯智深如果不坐化,實在也是沒有更好的去處,他與武松又有不同。武松雖然也是出家人打扮,但之前他並未正式受戒做和尚。而且同樣是武力高強的好漢,武松個性與魯智深大有不同,魯智深自一出場表現的就與普通世俗人大大不同,似乎從來沒有為自己打算。武松卻不一樣,他是積極入世的,開始時候跟一般老百姓心思無二,所作所為把一個底層生活的小人物心思和活動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不是像魯智深那樣對世俗生活全然不顧。所以最後武松的結局是真的出家為僧,順其自然的死亡。而魯智深他在塵世間所經歷的一切都結束了,選擇圓寂只是迴歸他本身的世界。

  • 15 # 鴻哥iouyh福小鋪

    我看水滸,一般喜歡看前半部的英雄故事,豪邁,熱血噴張的故事,對那些招安之後的故事劇情真的很難提起興致,甚至感到快要看不下去,大多是匆匆翻過。

    但最終還是返過頭,好好細讀。

    前半部是英雄出世,揚名立萬,後半部是英雄的落幕,完整的生涯。

    其實這部書還是很有哲理的,那些英雄的結局其實都很符合其來自的各行各業,階層,甚至是性格上的特色。

    如魯智深,經歷一番出世,入世,再到出世般的涅槃,展現了作者欲刻畫的心中對佛家的認知。

    好打抱不平,犯下血案,不得不捨棄功名而出家避世,奈何這不是真正的出家,不安定的心使得魯智深再入塵世,只是身份不再是魯提轄,而是佛家弟子魯智深。

    折騰之後,魯智深在觀望錢塘江潮水幡然醒悟,徹底瞭解到所謂的經歷悉數在長老奉送的禪語。

    這些禪語儘管現在看起來玄乎,好像更如預言般的準確,但我卻以為長老無非就是用這麼一些話告訴魯智深:你的未來無非就是這樣,何必多折騰,不如尋找內心的安靜才是真,其餘都是浮雲。

    所以,魯智深在圓寂之際也寫下一段詩,檢討了生平,最後頓悟自已到底在糾結活著是想做什麼,無非就是擁有一段屬於真正自已的人生歷程。

    長老的禪語,魯智深的絕詩,一唱一和,看得出折騰不外乎就是尋找真正的自我,擁有屬於自已的人生歷程。

    一家之言,僅供交流。

  • 16 # 田獲三狐

    魯智深圓寂前的頌語寫道: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圓寂後,六合寺的徑山大惠禪師指著魯智深,道出幾句法語:

    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

    這也許就是佛家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如果單單從外貌和魯智深一貫的行事風格來說,怎麼也看不出他是一個“佛系”中年漢子來,更別說佛性了,這就是一個脾氣暴躁,能動手解決絕不動口的莽撞人。

    可是,自他上五臺山剃度開始,智真長老就對其餘僧眾說:

    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以後魯智深每每犯了清規戒律,智真長老都以這套說辭應對。這固然可以看做是智真長老“拿人家手短”而不得不護犢子的行為,也可以解讀為佛法高深的智者能夠慧眼識珠。智真長老曾先後兩次贈送魯智深偈語,都一一應驗。魯智深為人做事總是率情率性,沒有隱藏在心中的惡,也沒有虛偽的善。他在渭州做提轄時,偶遇史進,李忠就拉去酒樓上喝酒,聽到金翠蓮的啜泣聲大怒,但得知原委後立刻又對其進行資助。發現自己身上的錢不多時,當場和剛剛認識的朋友史進,李忠開口,毫不惺惺作態。看到李忠扣扣索索的只拿出二兩銀子時,不但沒收,還直接說他摳門,只把自己的五兩和史進的十兩給了金翠蓮父女。第二天又三拳打死鎮關西,從此流落江湖,一路斬妖除魔。從這件事上魯智深的性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他也不盲從,不唯上,在各路江湖好漢見到宋江都是“納頭便拜”的情形下,他要親自見識一下宋江的為人才肯服氣。可當宋江提出要招安時,他又是和武松一起發聲反對的人。

    魯智深的一切行為都是從最本真的善惡出發,從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在桃花山下的劉家莊,他打了來搶親的周通,見到前來助陣,有過一面之緣還喝過酒的兄弟李忠後,也沒因為所謂的哥們義氣失去原則,還是堅持要還劉小姐自由;在瓦罐寺,他可以餓著肚子與崔道成,丘小乙打鬥,敗了也就敗了,也沒有顧忌自己的江湖名聲;在華州府,他也可以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單槍匹馬去救史進,從而身陷圇圄。招安後,他隨著大軍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當戰事結束,一切繁華落盡,魯智深就像是完成了在世間的使命。他身經百戰卻無半點傷痕,這一點即使如天神下凡般的武松都沒做到。像這樣一個幾乎無瑕疵的人讓他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就是最好的歸宿了。當他聽到錢塘江潮起,心中頓時一片澄明,大徹大悟一般,圓寂而去。

  • 17 # 灣火

    魯智深受戒於智真長老,聞潮信而大悟,隨即口出偈語,大笑坐脫,葬於六合寺。聞潮音而入道,觀音法門是也。

    魯智深一生豪邁灑脫,英勇仗義。向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若論英雄好漢,當屬第一。若說好施行善,更勝活菩薩。且看:助金翠蓮父女,拳打鎮關西。聯史進,火燒瓦罐寺。救林沖,大鬧野豬林。震敵膽,獨闖二龍山。攜好漢,義聚攻青州。所做之事,無不肝膽瀝照,日月共輝,舉抬皆是俠義之舉。

    魯智深光明磊落,心胸灑然。反而與觀音法門相契合。魯智深聽到潮音,心中歡喜。聞錢塘江之潮而悟道,當下坐脫圓寂。這與百丈禪師門下一僧人聽鐘聲開悟一致。百丈就說道:“俊哉,此乃觀音入道之門也。”

    香嚴大師擊打竹子而見性,圓悟勤聽見雞飛之聲而悟道,再有圓悟所說的:“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又如提到唐人的豔詩:“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都是聽聲聞道,當下契入。

    楞嚴經提過一段觀世音菩薩講修行:動靜二相,瞭然不生。魯智深一輩子打打殺殺,可謂動的厲害,到了看化大千世界,就靜得圓滿。所以生滅來去,何等自由。可見大家知道魯智深圓寂,並不知其佛法高深,以觀其音,聞其道,從而解脫,立地成佛。以為智深是魯莽漢,哪知他是證果人。

    他的師父早有所察,說過: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知道他是個活菩薩,我們這些修行人都不如他。

    一句結語把魯智深說透: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 18 # 尋味兒邢臺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 19 # 熬糊

    第一次看到大和尚圓寂段落,坐化描述,我基本不明白啥意思,只是根據直覺前後猜測,似乎和尚進入了一個什麼狀態,非世人常人狀態,

    後來,別的書中大概情節似乎在暗示過世,逐漸知道輪迴 ,,,,

    說明:第一次大概是小學四五年級

  • 20 # 老段世界觀

    我家附近菜市場有個賣豬肉神秘屠戶,除了賣肉,還喜歡看書,對佛啊道啊都有所涉獵。他有一次和我說魯智深圓寂的意義,說的是口水四濺但卻營養十足。還引發一場撕打。

    我一般叫他鄭屠,他是菜市場裡唯一喜歡看書的那個男人,沒人買肉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在那看書,有時候看看水滸傳,有時候看看紅樓夢,還有時候也看看佛經啥的。涉獵很廣。

    所以他談話很有意思,說起來頭頭是道引經據典無所不通,菜市場的人沒事都來聽他說東西。那些大媽啊阿姨啊嬸嬸嫂嫂寡婦之類的,最喜歡來他這裡買豬肉。因為可以聽他說話。

    我也喜歡和他聊天,有一次我過去買肉。看到他在看書。

    我喊 :鄭屠,你又裝,大白天不好好做生意,學人家知識分子看書。

    他抬起頭瞪我一眼罵道:你小子,又來消遣我,不要以為知識分子不罵娘,他母親的。

    我笑著說:今兒看的是啥,金瓶梅嗎?

    他說:今兒我正在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你再胡說,上前來吃灑家一拳。

    我笑道:你還敢自稱灑家,你不就是那鎮關西嗎?咋的,魯提轄打地 你還不夠啊?哈哈哈哈哈

    他也笑著起身,拿起案板上的砍刀說:來來來,看看鎮關西的刀法。

    我們說著玩笑,很是開心。

    他拿了一把凳子給我坐,又倒了一杯茶給我。我們便在肉檔後面樹底下,坐著閒聊。

    我問:你如何看待魯智深圓寂的情節?

    他翻開書本,唸到:

    智真長老與魯智深分別時,又說:“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名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後來,在攻打方臘時,四句話一一應驗。魯智深先後活捉了夏侯成、方臘。仗打完了,梁山進駐浙江六和寺裡休息。

    那一夜正值八月十五,三更時分,錢塘江大潮如約而至,滾滾之聲如擂戰鼓,魯智深夢中驚醒,不知就理,提著禪杖,大喊一聲,便要出去廝殺。

    這時,眾僧人方才告訴他,這叫“潮信”。

    而那一刻,魯智深突然頓悟“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看來今夜必將圓寂。可是,什麼叫圓寂呢?他又問眾和尚。

    和尚們都笑了:你一個當和尚的,怎麼連佛家的基礎知識都不懂呢?圓寂就是死。

    魯智深也笑了:既然死乃喚做圓寂,那今天灑家是死定了。隨即請僧人幫他燒洗澡水,沐浴更衣,又叫手下去請宋江來看他。又討來筆墨紙,寫下一篇頌子。

    頌子寫得充滿禪意:“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個故事啊,寫魯智深圓寂,其實是受了師父老和尚的點化。契合了自己圓寂的因緣。這個因緣實際上說的是他認識了自我。也就是見性了。從他的頌看,就是如此。所以當時就能坐脫立亡。

    我問:魯智深是個殺人如麻的花和尚,為何還能見性明心呢?

    1、魯智深的圓寂,證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可能性。

    佛法中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到底有沒有可能?魯智深的圓寂其實就是這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說的是一個殺人如麻的花和尚。在聽到浙江潮聲的時候,忽然之間明心見性。坐化而去。

    實際上人的心性是有這樣的可能的。這句話的典故說的就是一個善導和尚度化一個砍肉的屠夫就是像我這樣職業的人。這個屠夫當時就在和尚的點化之下,親眼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仏來接他,所以馬上就成仏了。

    其實在很多經典裡面都記載著這樣類似的故事,就是說一個人能夠在忽然之間心突然開朗。我們中國話4個字形容叫豁然大悟。

    恍然大悟的前提條件是非常專注凝聚在一件事裡面。比如魯智深,他是10年如一日的凝聚在替天行道這種事情裡面,替天行道在他這裡如同是參禪。

    你看他海潮聲一響,他馬上就起來拿起禪杖就要出去打仗,這說明他是無時無刻沉浸在這裡面,這其實就是一種修行。

    當然小說是小說。整天殺人放火是很難修成正果的。他說的其實是這種心志,哪怕一個人十惡不赦是個狂魔,可是一念之間懺悔下來,魔就可以成佛。

    佛與魔只是一念之差。魯智深其實也是在懺悔之下明心的。那一下豁然覺得,自己這幾十年打打殺殺,猶如一場夢,造了很多罪孽,者又何必呢?那一念懺悔至深至誠,馬上就能起作用。

    身心就是如此奇妙,當你的心有了知見的突破,身體也會跟著起反應。

    人之所以迷惑迷亂,其實都是由於心性沒有開啟,沒有活在正確的知見裡面,一旦心性開啟,仍舊能夠明心見性,活出真我。

    而這個心性開啟的機緣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機緣,魯智深的機緣,由老和尚指出來了。這看起來有小說杜撰的成分,但是卻也合情合理。

    這種點撥實際上在很多修行人的經歷中也會有。人在修得迷迷瞪瞪,比較盲目的時候,需要善知識在旁做一下點撥。

    能夠把他從迷霧裡面突然之間扯出來,或者突然間拉到正道上。這和禪宗的棒喝。禪宗師父剪掉弟子手指頭。大吼一聲喝茶去等等這些方法都差不多,只不過是用一些方法把你從那個緊張的狀態中忽然點醒。

    能夠見識到自性。所以魯智深的圓寂其實就是在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這種可能性是真實不虛存在的。

    2、魯智深的圓寂,說明觸發自性顯現的機緣之重要。

    魯智深明心見性的這個觸發他自性顯現的機緣非常重要,他是聽到海潮音。這個如同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法。當人聽到一種聲音之後,萬籟俱寂,一下化空,忽然間脫開塵網也是有可能的。有許多的人是透過這種修行而有所收穫。

    所以一個人能夠觸發這種機緣是很幸運的,但是為什麼能觸發這種機緣呢?因為他有積累,他不停的在修行。福慧資糧沒有斷過。

    魯智深看似沒有修行,其實他是在修行。他從上梁山之前的那種魯莽任性。慢慢也在成長也在修心,所以到最後他其實是在替天行道當中修自己。

    因為他心性上有積累。他才有機會遇到這種機緣。比如我們修什麼法的,師父要求你打坐打個幾千座,幾千座要打滿了才有機會明心見性。不可能你一座都不打或者打了幾百座,就想遇到這種機緣是不可能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邁開腳步往前行道,哪能遇到悟道的機緣呢?所以說精進這兩個字是不能放棄的,只不過精進不等於執著。

    魯智深正因為他並不執著,只是自然而然,所以他才能夠遇到這種機緣。故我們要知道遇到這種機緣的前提條件就是你不求,不刻意去求這個東西也不等待。隨他來與不來都無所謂,只是行道而已,

    來了就來了,不來就不來,能夠做到這樣才有機會,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道理。

    有句古詩叫做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是這樣的道理。你不要刻意去找他,不要刻意去等他,你只管做你的事,修你的行。做得好,搞得如法,他自然有時會到,就在你那裡。

    3、魯智深的圓寂,說明天性憨直、純粹的心性,是多麼的重要。

    可是為什麼明心見性的不是李逵而是魯智深呢?不是宋江呢,不是吳用呢,照道理,宋江吳用都比魯智深要聰明瞭。論智慧,吳用比魯智深要智慧吧,論天真,李逵比魯智深要憨厚吧。入雲龍公孫勝還是道家的人還有法術,他為什麼不能明心見性呢?

    這個是因為魯智深呢,他天性憨直,他有純粹的心性,而且一直保持這種天性。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他都不會改變這種心性,所以從他不顧一切為民除害,拳打鎮關西開始他就是這樣,他不改初心。

    就是說他生來就是一個替天行道的至情至性之人。很多人修行修的要死。就是沒有什麼效果,為什麼呢?因為他把那個初心改掉了。

    用亂七八糟越來越多疊加的思維見識,各種價值觀覆蓋,把自己那個天性把那個純真的東西覆蓋住了,沒有做到返璞歸真。

    而魯智深天生就能返璞歸真,所以說什麼叫做悟性?悟性就是你少做多餘的事情。少遮蓋自己的天性。

    這個東西很難把握,因為把握不好就變成蠢鈍,變成痴呆或者變成放縱都有可能。我們其實不用管魯智深殺人如麻為什麼能成佛?這只是小說做的一個探討。

    最主要是不管你以前做過什麼,如果你有心向善,馬上懺悔改過,立馬放下一切,心無掛礙,這其實就是一種明心見性。

    魯智深能夠做到這樣,是屬於老和尚說的他確信不疑,這是最難得的,很多人不要說聽善知識的話,佛陀的話他也是懷疑的,他沒有這樣的確信的勇氣。

    然後魯智深是個說到做到的人,他做得到說放下就放下,很灑脫,這是這種灑脫也是他的天性,也是他的修為。當初救人打鎮關西,就是把大好的提轄也不做了說不要就不要了,這種大灑脫,才好做修行啊。

    後來打仗,經歷腥風血雨,在死亡裡混飯吃。見慣生死也不怕死,生死不放在話下,說死就能死。這個四大暫時假合的軀體說不要就不要了,這種精神才能做修行。也才能夠達到明心見性的地步,如果你還貪戀軀殼。還貪生怕死。那要談什麼了脫生死呢?

    說到此處,鄭屠的耳朵被他老婆擰起罵道:你這個糟老頭子,一天到晚在這胡扯死死死,說這些沒用的,今天的豬肉還有這麼多沒賣出去。趕快,給我切十斤骨頭,不要見半點肉在裡面,細細剁成臊子。切不好,看老孃怎麼收拾你。

    鄭屠一把掙開,罵道:你這婆娘,莫不是特地來消遣灑家。

    一看這樣的陣勢,嚇得我和旁聽的人作鳥獸散,只好站得遠遠地看,聽到他們打完,眼見那鄭屠躺在地下不再動彈,菜市場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演員給人一種“這就是為電影而生”的感覺?